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大战诗(大战诗)  拼音:dà zhàn shī
印度古代二大叙事诗之一。内容记载西元前十五世纪的各种传说及史实,包括巴拉塔族战史以及各种法规、风俗、社会制度等。此诗约在西元前十世纪时就被吟游诗人到处传述,直到四世纪左右,才形成现在的模式。
《国语辞典》:丹麦语(丹麦语)  拼音:dān mài yǔ
印欧语系中,北日耳曼语的一支。十五世纪中叶以前共分为东、中、西部等三种方言,后统一成现在的丹麦语。
《国语辞典》:大同教  拼音:dà tóng jiào
十九世纪波斯人巴孛所创,其教义倡导万教同源,天下一家,排除一切种族、性别、阶级、宗教的偏见。最高机构是设在以色列海法的国际正义院,全世界现有一万七千多处的地方教会。也称为「巴哈易信仰」。
《国语辞典》:大歌剧(大歌剧)  拼音:dà gē jù
一种歌剧体裁。十九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为法语Grand opéra的意译。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题材多为反映历史故事,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如梅耶贝尔(G.Meyerbeer)的《清教徒》、《非洲女郎》。
《國語辭典》:自由主义(自由主義)  拼音:zì yóu zhǔ yì
一种思想或运动,主张以个人为目的,强调包括国家在内的社会经济势力不应对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有所干涉。
《国语辞典》:米勒  拼音:mǐ lè
Jean Francois Millet
人名。(西元1814~1875)十九世纪时,以法国农民画家闻名于世。毕生过著贫穷的生活,住在巴比逊,与科洛一起写生,善画乡村风景与田园生活等,是巴比逊派的一员。代表作有〈晚钟〉、〈拾穗〉等。
《国语辞典》:广绣(广绣)  拼音:guǎng xiù
泛指广东近二、三世纪的刺绣品而言。构图繁而不乱,色彩富丽夺目,针步均匀,针法多变,纹理分明,比苏绣工整,却不如苏绣自然。也称为「粤绣」。
《国语辞典》:贝奥武夫(贝奥武夫)  拼音:bèi ào wǔ fū
诗名。英国史诗。可能完成于西元第八世纪,内容描绘出撒克逊民族最推崇的施予、勇气、毅力与忠诚等德行,被视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学的典范。
《国语辞典》:表现主义(表现主义)  拼音:biǎo xiàn zhǔ yì
1.近代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倾向,因反抗印象主义而起,主张打破外界或自然的约束,强烈表现个人内在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颇盛行于德国。
2.二十世纪初叶,诞生于德国并波及西欧的美术运动,不满印象派画家们的忠实自然再现,主张强烈诉说内在的感情与思想,常用誇张、变形的手法及主观的色彩来表现。
《国语辞典》:意象派  拼音:yì xiàng pài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间,美国诗歌的一派。标榜诗要口语化、用新的节奏、题材自由、用意象表现法、内容坚实、诗思高度集中等六大信条。
《国语辞典》:以利亚(以利亚)  拼音:yǐ lì yǎ
Elijah
人名。西元前九世纪中叶希伯来的先知,生卒年不详。强调一神论,宣传除以色列的上帝外别无真神,与摩西同被誉为希伯来最伟大的预言家。
《国语辞典》:驿马车(驿马车)  拼音:yì mǎ chē
十九世纪以前,在欧美等各地,用以运送旅客、货物、邮件等的马车。
《国语辞典》:瑜伽派  拼音:yú jiā pài
古代印度六大哲学派之一,纪元前二世纪,巴盾甲利(Patanjali)所创。其目的在用禅定的想方法与自在天合一,使精神从身体分离,入于平等一味之境。
《国语辞典》:子宫环(子宫环)  拼音:zǐ gōng huán
一种子宫内避孕器。发明于二十世纪初,二次大战后新型的子宫环因美国的制品行销而普及。
《国语辞典》:种源论(种源论)  拼音:zhǒng yuán lùn
达尔文于十九世纪中叶所发表的论文。说明在何种情况下产生生物的种类,并解释进化论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