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三宿恋
方古
宫院
俗心
遗远
矫俗
应俗
俗礼
高迹
俗念
缨绂
尘怀
负俗
训俗
矫世
《漢語大詞典》:三宿恋(三宿戀)
佛教语。《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 宋 苏轼 《别黄州》诗:“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金 元好问 《望崧少》诗之一:“结习尚餘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 清 姚鼐 《答孙补山中丞见怀》诗之二:“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漢語大詞典》:方古
(1).与古代相媲美。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退功臣而进文史,戢弓矢而散牛马,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2).与古代相比较。《晋书·江统传》:“臣等以为今四海之广,万物之富,以今方古,不足为侈也。”
(3).方正古朴,不随世俗。北史·司马膺之传:“﹝ 膺之 ﹞性方古,不会俗旧。”
《國語辭典》:宫院(宮院)  拼音:gōng yuàn
宫中的庭院。《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傕侄李暹引兵围住宫院。」
《漢語大詞典》:俗心
追求利禄名位等的世俗的心志。 北周 庾信 《拟咏怀》诗之一:“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漢語大詞典》:遗远(遺遠)
(1).谓远避世俗。晋书·儒林传·杜夷:“处士 杜夷 ,栖情遗远,确然絶俗,才学精博,道行优备。”
(2).谓遗弃远者。宋史·胥偃传:“ 偃 曰:‘恤近遗远,非政也。况同罪异罚乎?’詔并释之。”
《國語辭典》:矫俗(矯俗)  拼音:jiǎo sú
1.矫正世俗。《后汉书。卷二○。祭遵传》:「矫俗厉化,卓如日月。」
2.故意立异违俗。《老残游记》第六回:「你那串铃本可以不摇,何必矫俗到这个田地呢!」
《漢語大詞典》:应俗(應俗)
处理世俗之事。后汉书·仲长统传论:“应俗适事,难以常条。”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南朝 齐 王融 《为王俭让国子祭酒表》:“才非应俗,用乖知治。”
分類:理世世俗
《漢語大詞典》:俗礼(俗禮)
世俗的礼节。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亲家太太,可恕我不能拘那俗礼儿,等摆果子了。”
《漢語大詞典》:高迹(高跡)
亦作“高蹟”。
(1).高尚的德行。 汉 傅毅 《七激》:“达 羲 农 之妙旨,照 虞 夏 之典坟,遵 孔氏 之宪则,投 颜 閔 之高迹。”
(2).指超世俗的人。 唐 李频 《过四皓庙》诗:“东西南北人,高跡自相亲。” 明 申涵光《怀太原傅青主》诗:“幸将卷帙传高迹,日向晴窗展画看。”
见“ 高跡 ”。
《國語辭典》:俗念  拼音:sú niàn
世俗的观念。唐。白居易玩松竹〉诗二首之一:「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
《漢語大詞典》:缨绂(纓紱)
亦作“ 缨黻 ”。
(1).冠带与印绶。亦借指官位。 南朝 梁 沈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二》:“珩珮流响,缨紱有容。”北史·魏彭城王勰传:“ 彦和 、 季豫 等年在冲蒙,早此缨紱。”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观》诗:“愿言解缨紱,从登去烦恼。”《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六年》:“ 武氏 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闈。” 明 张居正 《七贤咏·王安丰》:“虽有缨紱累,终知世网疏。”
(2).比喻世俗的束缚。《庄子·逍遥游》“绰约若处子” 晋 郭象 注:“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於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璽,便谓足以缨紱其心矣。”
《漢語大詞典》:尘怀(塵懷)
世俗的意念。 元 张养浩 《趵突泉》诗:“每过尘怀为瀟洒,斜阳欲没未能回。”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分類:世俗意念
《國語辭典》:负俗(負俗)  拼音:fù sú
被世人讥讽和议论。《汉书。卷六。武帝纪》:「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分類:世俗
《漢語大詞典》:训俗(訓俗)
(1).教化民众。子华子卷上:“吾闻之,太古之圣人所以范世训俗,有恒言者,有曲言者。” 唐 王泠然 《登城判对》:“先王训俗,禁以窥临,君子执身,慎乎登降。”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梓桑绅士,宜有以训俗型方,詎忍安坐迁延,不一援手。”
(2).佛教指讲经说法训迪世俗之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道安》:“ 安法师 器识伦通,风韵标朗,居道训俗,徽绩兼著。”
《國語辭典》:矫世(矯世)  拼音:jiǎo shì
匡正世俗。《晋书。卷五六。孙楚传》:「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言者,无系世族,必先逸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