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守  拼音:bù shǒu
1.不能保护、守不住。如:「城池不守」。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金汤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无迁。」《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今成都不守,社稷倾崩,司马炎必有吞吴之心。」
2.不遵循、不延续。如:「不守信用」、「不守规矩」。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退不守丘明之传,于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
《國語辭典》:不羁(不羈)  拼音:bù jī
不受拘束,比喻人之才识高远、俊秀脱俗。《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今人主沉于谄谀之辞,牵于帷裳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皂,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三:「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國語辭典》:不度  拼音:bù dù
不合法度。《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國語辭典》:不依  拼音:bù yī
1.不遵从。《北齐书。卷四五。文苑传。樊逊传》:「左仆射杨愔辟逊为其府佐。逊辞曰:『门族寒陋,访第必不成,乞补员外司马督。』愔曰:『才高不依常例。』特奏用之。」《红楼梦》第一五回:「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
2.不轻饶。《红楼梦》第七一回:「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依。」《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原来济川家里母教极严,回去过晚了是不依的。」
《國語辭典》:度外  拼音:dù wài
1.思虑、打算之外。《红楼梦》第七一回:「今得晏然复聚于庭堂,自觉喜幸不尽,一应大小事务一发付于度外,只是看书,闷了便与清客们下棋吃酒。」
2.标准、法度之外。《三国志。卷二五。魏书。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漢語大詞典》:不节(不節)
不遵法度;无节制。易·节:“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高亨 注:“言人不守制度,以致受刑罚而嗟嘆。”汉书·五行志上:“传曰: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姦谋,则木不曲直。”北齐书·永安王高浚传:“及长,嬉戏不节。”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二:“饮食不节--不是太多的不节,而是太少的不节。”
《國語辭典》:狂狷  拼音:kuáng juàn
过于激进与过于保守的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抱朴子。外篇。逸民》:「昔狂狷华士,义不事上,隐于海隅,而太公诛之。吾子沉遁,不亦危乎?」
《漢語大詞典》:不率
不服从,不遵循。左传·宣公十二年:“今 郑 不率,寡君使羣臣问诸 郑 ,岂敢辱候人?” 杜预 注:“率,遵也。”南史·袁宪传:“皇太子颇不率典训, 宪 手表陈諫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 宋 曾巩 《洪范传》:“使民足於养生送死之具,然后教之;教之,不率,然后刑之。” 清 王夫之 《老庄申韩论》:“不率,则毅然以委之霸刃之锋曰,吾以使人履仁而戴义也。”
《漢語大詞典》:不体(不體)
(1).不遵守礼制。左传·定公十五年:“嘉事不体,何以能久?” 杨伯峻 注:“体即礼也。礼与体古本可通。”
(2).不合体式。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 玄 ( 桓玄 )性苛细,好自矜伐。主者奏事,或一字不体,或片辞之谬,必加纠擿,以示聪明。” 胡三省 注:“谓字之上下偏傍不合体也。”
《國語辭典》:违背(違背)  拼音:wéi bèi
违反、不遵守。唐。孔颖达 礼记正义序:「熊则违背本经,多引外义,犹之楚而北行。」《西游记》第二九回:「师父,这酒本该从你饮起;但君王赐我,不敢违背,让老猪先吃了。」也作「违反」。
《國語辭典》:不律  拼音:bù lǜ
1.四川方言。指笔。
2.不守规范,不守法理。《元史。卷一二九。来阿八赤传》:「阿八赤檄枢密并行省奏闻,斩之以惩不律。」
《國語辭典》:逋慢  拼音:bū màn
怠慢、不守法。《晋书。卷三八。文六王列传。齐王攸》:「夫先王驭世,明罚敕法,鞭扑作教,以正逋慢。」晋。李密〈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漢語大詞典》:越长(越長)
谓不遵长幼礼数,逾越尊长。国语·齐语:“政既成,乡不越长,朝不越爵。” 韦昭 注:“乡里以齿,长幼不相逾也。”
《漢語大詞典》:不迪
(1).不道。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姦宄,我乃劓殄灭之。” 孔 传:“不善不道,谓凶人。”
(2).不遵循。 汉 扬雄 《法言·先知》:“为国不迪其法,而望其效,譬诸筭乎!”
分類:不遵遵循
《國語辭典》:违逆(違逆)  拼音:wéi nì
违背、忤逆。《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昭传》:「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