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通  拼音:bù tōng
1.文字不合文法。如:「文理不通」。
2.不明事理。《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何必勤勤小让也哉?冲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红楼梦》第四二回:「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著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
3.不明瞭、不精通。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选举二。历代制中》:「年未三十,不通一经者,不得为官。」
4.不共、不相通。《礼记。内则》:「男女不通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5.阻塞、滞碍。《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舟车不通,人迹罕至。」《三国演义》第九八回:「今陈仓转运不通,其馀小路盘涉艰难,吾算随军粮草,不敷一月用度,如之奈何?」
《國語辭典》:弱水  拼音:ruò shuǐ
河川名:(1)传说中仙境的河流。后泛指遥远的地方。《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小生曾闻这仙境有弱水三千丈,可怎生去的?」(2)额济纳河的别名。参见「额济纳河」条。
《國語辭典》:不达(不達)  拼音:bù dá
1.不通。《吕氏春秋。孟春纪。重己》:「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之二:「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
2.不发达。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七:「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南朝陈。徐陵 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夫四聪不达,华阳君所谓乱臣。百姓无冤,孙叔敖称为良相。」
3.不瞭解。汉。班彪王命论〉:「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南朝梁。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某等不达通变,实有愚诚。」
《漢語大詞典》:无节(無節)
(1).谓无先验之明。一说谓不通礼节。礼记·礼器:“无节於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 孔颖达 疏:“节,犹验也……言欲外观察万物,必先内有识验之明。若心内无明,则外不能分辨也。” 陈澔 集说:“无节於内,言胸中不能通达礼之节文也。”
(2).没有法度;不加节制。晏子春秋·外篇上三:“ 晏子 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諫,兴事无已。’”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 康 ﹞奢侈纵欲,游观无节。”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 琅玡王 ﹞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文献通考·田赋三:“ 庄宗 既灭 梁 蜀 之后,骄侈自恣,赏賚无节。”
(3).没有节操。 汉 班固 《典引》:“ 司马相如 洿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辞,不周於用。”
(4).指物体不分段,没有节。 北周 庾信 《拟连珠》:“盖闻卷葹不死,谁必有心;甘蕉自长,故知无节。”参见“ 无节竹 ”。
《漢語大詞典》:无节竹(無節竹)
竹的一种。即通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五·竹:“无节竹出 溱州 ,通心直上,即通竹也。”
分類:竹的一种
《漢語大詞典》:十不
宋史·选举志一:“是年,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 周 显德 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此谓考官于经义不通的试卷上批一“不”字,积批语之数,而有“十不”、“九不”的说法。
《漢語大詞典》:滞淹(滯淹)
(1).谓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亦指滞淹之人。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于是乎始为国政……续常职,出滞淹。” 杜预 注:“拔贤能也。” 唐 刘禹锡 《苏州谢恩赐加章服》:“伏遇陛下膺期御宇,大振滞淹。”资治通鉴·唐高宗乾封二年:“比来公卿有所荐引,为谗者已指为朋党,滞淹者未获伸而在位者先获罪,是以各务杜口耳!”
(2).闭塞,不通畅。 清 黄景仁 《客斋偶成》诗:“到处蜗庐感滞淹,晓凉差喜失朱炎。”
《漢語大詞典》:六通
(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 六通四辟 ”。
(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汰法师 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飞锡起金池,潦倒沙弥,六通五藴见□迷。”参阅《俱舍论·分别智品》
(3).谓通解六试题。宋史·仁宗纪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宋史·选举志一:“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註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
《國語辭典》:六通四辟  拼音:liù tōng sì pì
顺应天时,任物性自然。《庄子。天道》:「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后比喻四面八方无不通达。也作「六通四达」。
《國語辭典》:障塞  拼音:zhàng sè
1.边防要塞。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
2.阻碍。唐。裴铏《昆崙奴》:「犬已毙讫,固无障塞耳。」
《漢語大詞典》:穷塞(窮塞)
荒远的边塞。 宋 欧阳修 《松门》诗:“可怜胜境当穷塞,飜使留人恋此邦。”
分類:荒远边塞
《漢語大詞典》:三举(三舉)
(1).三次杀牲备膳。举,杀牲盛馔。《周礼·天官·膳夫》:“王齐日三举。” 孙诒让 正义:“王齐日,朝食盖用大牢,日中及夕食,则或少牢或特牲,故云三举。”
(2).谓哭泣三次。孔丛子·陈士义:“﹝ 郈成子 ﹞闻 宁喜 作难,右宰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
(3).三度举事。新五代史·梁臣传·敬翔朱珍等传论:“盖自 高駢 死, 唐 以 梁 兼统 淮南 ,遂与 孙 、 杨 争,凡三十年间,三举而三败。”
(4).指三期科考。宋史·选举志一:“﹝ 乾德 元年﹞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不,指文理不通。殿三举,即指停止科考资格三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科场·预传考官:“各省改遣京官主试,定於今上之乙酉,至辛卯则三举矣。”
《國語辭典》:滞碍(滯礙)  拼音:zhì ài
阻碍不通。《书经。囧命》「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句下汉。孔安国。传:「聪明视听远,齐通无滞碍。」唐。韩愈 与孟尚书书:「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也作「窒碍」。
《漢語大詞典》:阻节(阻節)
阻塞不通。朱子语类卷七三:“《易九·节》:‘説以行险’, 伊川 之説是也。説则欲进,而有险在前,进去不得,故有止节之义。又曰:‘节,便是阻节之意。’”文献通考·国用三:“一则以备中都缓急,二则以防漕渠阻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粮道阻节,现开路摺运,乞朝廷指挥,讨除后患。”
《國語辭典》:魔障  拼音:mó zhàng
妨碍修行的内在或外在因素。《西游记》第三六回:「你看那里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为贪恋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生出无穷的魔障。」
《漢語大詞典》:蹇拙
(1).艰难困拙;不顺利。 唐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可能因蹇拙,便合老沧浪。”《水浒传》第四二回:“这伙人再入庙里来搜看, 宋江 道:‘我命运这般蹇拙,今番必是休了。’” 清 周亮工 《甫发钱塘一仆失足溺水悼之》诗:“重来予蹇拙,独累尔烦寃。”
(2).谓文词拙劣,不通畅。 明 张居正 《遵诏自陈不职疏》:“文词蹇拙,无以参著作而藻皇猷。”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一百十五回本《忠义水滸传》……惟文词蹇拙,体製纷紜,中间诗歌,亦多鄙俗。”
《漢語大詞典》:盘折(盤折,盤摺)
盘折:回环曲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 汉水 ﹞又南逕 阳都坂 东,坂自上及下盘折十九曲。” 宋 林逋 《中峰》诗:“ 中峰 一径分,盘折上幽云。” 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迭馆者,楼上作轩,轩上再作平臺,上下盘折重迭四层。”
盤摺:犹佶屈。曲折而不通畅。 宋 叶适 《〈周会卿诗〉序》:“ 周会卿 诗本与 潘德久 齐称,盘摺生语有若天设, 德久 甚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