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知而不言  拼音:zhī ér bù yán
知道而不说出来。《庄子。列禦寇》:「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周书。卷二九。侯植传》:「兄既受人任使,安得知而不言。」
分类:知道
《漢語大詞典》:坐树不言(坐樹不言)
后汉书·冯异传:“ 异 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 异 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因以“坐树不言”、“坐树无言”谓功高而不自矜。 唐 元稹 《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第其勋庸,虽坐树不言,而图功甚大。” 唐 张说 《冯公神道碑》:“皇上志其持法无挠,赠大理卿;本其坐树无言,謚之曰节。”亦省作“ 坐树 ”。 隋 李德林 《天命论》:“自古明哲,虑远防微,执一心,持一德,立功坐树,上书削藳,位尊而心逾下,禄厚而志弥约。”
分類:功高自矜
《国语辞典》:不言不语(不言不语)  拼音:bù yán bù yǔ
沉默、不爱说话。《红楼梦》第五九回:「这婆子虽来了几日,见袭人不言不语,是好性子的。」
分类:沉默
《国语辞典》:不言而化  拼音:bù yán ér huà
不用言词训诫而天下平治。《北史。卷四七。列传。袁翻》:「为政清靖,不言而化,自长史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唐。魏徵〈论时政疏〉:「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国语辞典》:不言之教  拼音:bù yán zhī jiào
不待言词训诫的教化。《老子》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所谓不言之教,不肃而成,不待学官日训月察,立赏告讦,而士行自美矣。」
《国语辞典》:大辩不言(大辩不言)  拼音:dà biàn bù yán
大辩,善于辩论。大辩不言指有口才善辩之人,并不多话以显示自己。《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漢語大詞典》:不言而谕(不言而諭)
见“ 不言而喻 ”。
《國語辭典》:不言而喻  拼音:bù yán ér yù
事理浅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当日在扬州与老残会过几面,彼此甚为投契,今日无意碰著,同住在一个店里,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有不言而喻了。」
《國語辭典》:不言而喻  拼音:bù yán ér yù
事理浅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当日在扬州与老残会过几面,彼此甚为投契,今日无意碰著,同住在一个店里,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有不言而喻了。」
《分类字锦》:不言子功
金史伊喇福僧传福僧改广宁被牒如邻郡大兵薄城其子铜和尚率家奴拒战广宁赖之以完福僧还终不言子功
分类:
《分类字锦》:口不言勋(口不言勋)
周书蔡祐传祐字承先从征伐常溃围陷阵为士卒先军还之日诸将争功祐终无所竞太祖尝谓诸将曰承先口不言勋孤当代其论叙
分类:谦让
《國語辭典》:缄口不言(緘口不言)  拼音:jiān kǒu bù yán
闭口不说话。《明史。卷一八九。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漢語大詞典》:秘而不言(祕而不言)
见“ 祕而不露 ”。
《國語辭典》:秘而不露(祕而不露)  拼音:mì ér bù lù
隐密而不表现于行动。《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