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臣  拼音:bù chén
1.人臣不守臣道。如:「好好的一个国家,落得君不君、臣不臣的,哪有强盛的可能。」《论语。颜渊》:「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郭汜不臣,监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则驾被掳矣。」
2.不称臣屈服。汉。桓宽《盐铁论。夲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暴于边鄙。」《新唐书。卷一○○。列传。裴矩》:「今乃不臣,先帝疾之,欲讨之久矣。」
3.不以臣礼相待。表示恭敬。《礼记。学记》:「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
《国语辞典》:不臣之心  拼音:bù chén zhī xīn
不忠背叛的心。《三国演义》第三回:「后又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
分类:不忠背叛
《漢語大詞典》:负险不臣(負險不臣)
犹言负固不服。明史·林润传:“ 龙文 卜筑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
《國語辭典》:不服  拼音:bù fú
1.不甘心、不服气。《文选。陆机。豪士赋序》:「惧万民之不服,则严刑峻制,以贾伤心之怨。」《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以丞相天威,何所不服?」也作「不伏」。
2.不适应。如:「不服水土」。
《漢語大詞典》:不怀(不懷)
(1).不安。《书·盘庚中》:“ 殷 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
(2).不爱。管子·八观:“豪杰不安其位,而积劳之人不怀其禄。”魏书·南安王传:“昔 魏武 翦髮以齐众, 叔向 戮弟而明法,克己忍亲,以率天下。夫岂不怀,有为而然耳。”
(3).不思念。文选·张衡〈西京赋〉:“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枌榆。” 薛综 注:“怀,思也。”
(4).不臣服。《魏书·沮渠蒙逊传》:“又加命王入赞百揆,谋謨幃幄,出征不怀,登摄侯伯。”
《漢語大詞典》:不宾(不賓)
不臣服,不归顺。国语·楚语上:“蛮、夷、戎、狄其不宾也久矣。”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益州郡 有大姓 雍闓 反,流太守 张裔 于 吴 ,据郡不宾。”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及 魏 有 中夏 ,而 扬 、 益 不宾,终亦受屈中朝,见称伪主。”
《國語辭典》:负固不服(負固不服)  拼音:fù gù bù fú
凭恃险阻,不肯服罪。《周礼。夏官。大司马》:「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也作「负固不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