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背战(背戰)
谓不肯作战。《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委质请命,惟垂信纳,以济元元”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得 陶濬 表云 武昌 以西,并復不守。不守者,非粮不足,非城不固,兵将背战耳。”
分類:不肯作战
《漢語大詞典》:毛虫祖(毛蟲祖)
指老虎。 宋 苏轼 《起伏龙行》诗:“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 清 钱谦益 《题画二首为傅石君·射虎图》:“南山白额毛虫祖,掉尾磨牙踞林莽。”囓人不肯避贤毫,狡兽轻禽敢余侮?
分類:老虎不肯
《国语辞典》:扛头(扛头)  拼音:káng tóu
北平方言。比喻自抬身价,不肯屈就人意。也作「扛脸儿」。
《國語辭典》: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战国时,赵欲伐燕,苏代说赵惠王,以鹬蚌相争持,渔翁得利的比喻,力劝赵王三思后行,以免强秦坐收渔利。典出《战国策。燕策二》。后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自古说:『鹬蚌相持,渔人得利』。到收场想一想,总是被没相干的人得了去」《明史。卷三二四。外国列传五。占城列传》:「如必驱兵苦战,胜负不可知,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也作「渔人得利」、「渔人之利」、「渔翁得利」、「渔翁之利」、「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分類:不肯
《漢語大詞典》:造恶不悛(造惡不悛)
作恶事而不肯悔改。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 宣公 造恶不悛,而流毒於其国若是哉!”
《漢語大詞典》:孜孜不已
勤勉从事,努力专一,不肯停息。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故乱则统其理,危则致其安,祸则引其福,絶则接其继,幼则代其任,夙夜孜孜不已,凡以为天下厚 刘氏 也。”北史·尒朱荣传:“ 庄帝 虽受制权臣,而勤政事,朝夕省纳,孜孜不已。”北史·张烈传:“﹝ 张僧皓 ﹞好营产业,孜孜不已,藏鏹巨万,他资称是。”
《國語辭典》:长恶不悛(長惡不悛)  拼音:cháng è bù quān
长期为非作歹,不肯悔改。《晋书。卷八五。刘毅传》:「而长恶不悛,志为奸宄,陵上虐下,纵逸无度。」《旧唐书。卷一一八。元载等传。史臣曰》:「众怒难犯,长恶不悛,家亡而诛及妻儿,身死而殃及祖祢。」
《漢語大詞典》:顽固不化(頑固不化)
(1).昏昧保守,固执而不知变通。《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从前在那府里,也做过一任知县,地方上的百姓,极其顽固不化。” 克非 《春潮急》十五:“父亲依旧顽固不化,不仅不同意入社,连小组会也拒绝去参加。”
(2).指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续范亭 《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将来只有你们和最顽固不化的人,做了国家的罪人,世界的罪人,这是何等最不便宜的事!” 梁信 《从奴隶到将军》第六章:“说我顽固不化,为游击主义翻案;蔑视中央,搅乱军心等等。”
《國語辭典》:推卸  拼音:tuī xiè
不肯承担。如:「推卸责任」。
《國語辭典》:为恶不悛(為惡不悛)  拼音:wéi è bù quān
悛,改过。为恶不悛指宁愿为非作歹,不肯改过。《魏书。卷五四。高闾传》:「蠕蠕子孙,袭其凶业,频为寇扰,为恶不悛。」晋。干宝《搜神记》卷七:「而贾后为恶不悛,故钟出涕,犹伤之也。」
《國語辭典》:惜售  拼音:xí shòu
舍不得把产品或商品轻易卖出。如:「要不是念在老顾客的分上,他才不会把原本惜售的汽车卖掉。」
《国语辞典》:死不认错(死不认错)  拼音:sǐ bù rèn cuò
执意不肯承认错误。如:「人不怕犯错,怕的就是死不认错。」
《国语辞典》:怙恶不改(怙恶不改)  拼音:hù è bù gǎi
有过恶而不肯悔改。《封神演义》第八二回:「岂得怙恶不改,又率领群仙布此恶阵?」也作「怙恶不悛」。
《国语辞典》:高卧东山(高卧东山)  拼音:gāo wò dōng shān
晋人谢安隐居东山,不肯出任官职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比喻隐居不仕。也作「东山高卧」。
《国语辞典》:括囊守禄(括囊守禄)  拼音:guā náng shǒu lù
比喻臣子不肯建言,只知保住个人禄位。《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