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泱泱  拼音:yāng yāng
1.水深广的样子。《诗经。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
2.云气腾涌的样子。《文选。潘岳。射雉赋》:「天泱泱以垂云,泉涓涓而吐溜。」
3.宏大的样子。多指声音而言。《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泱泱乎,大风也哉!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漢語大詞典》:淋浪
(1).流滴不止貌。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 宋 司马光 《和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况当三伏深,霑汗尤淋浪。” 明 沈璟 《义侠记·挂罗》:“这一条血路广,染衣衫犹自淋浪。” 清 查慎行 《平越遇雷玉衡口占赠之》诗:“急雨淋浪茅店外,乱山高下马蹄前。” 柳亚子 《放歌》:“仰面出门去,泪下何淋浪!”
(2).沾湿貌。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萧颯天涯鬢,淋浪醉后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宽譬哀情,而衿袖淋浪,痛不可解。”
(3).形容声音连续不绝。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 宋 朱熹 《试院杂诗》之二:“坐听秋檐响,淋浪殊未休。” 清 金农 《过唐太守濒别漫投十韵》:“夜闻雨淋浪,其心在寥廓。”
(4).酣饮貌。 宋 王安石 《信州回车馆中作》诗之二:“山木漂摇卧 弋阳 ,因思 太白 夜淋浪。” 金 元好问 《送辅之仲庸还大梁》诗:“淋浪别酒青灯夜,灭没孤帆落照边。” 元 张养浩 《水仙子·咏遂闲堂》曲:“客来时樽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酒炙淋浪倒玉尊,何如骑马海棠园?”
(5).尽情;畅快。 宋 苏轼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诗之二:“久废山行疲犖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清 龚自珍 《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因有寄》诗:“东风淋浪捲海来, 长安 人道青春迴。”
(6).泼染;挥洒。形容书写流畅。 宋 苏轼 《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见题壁》:“狂吟跌宕无风雅,醉墨淋浪不整齐。”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对四面江山浩荡,怎消得我几行儿醉墨淋浪。”
《國語辭典》:混混  拼音:hùn hùn
1.元气显著的样子。《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2.浊乱的样子。《楚辞。王逸。九思。伤时》:「时混混兮浇饡,哀当世兮莫知。」
3.波浪的声音。《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4.苟且度过。如:「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日子了。」
《國語辭典》:混混沌沌  拼音:hùn hùn dùn dùn
1.迷迷糊糊而不清醒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长大起来,仍然是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2.模糊而不分明。《老残游记》第七回:「揭起门帘来,只见天地一色,那雪下的混混沌沌价白,觉得照的眼睛发胀似的。」
《國語辭典》:滚滚(滾滾)  拼音:gǔn gǔn
1.形容翻涌浮沉的样子。如:「波涛滚滚」、「滚滚红尘」、「黄沙滚滚」。也作「混混」、「衮衮」。
2.形容水沸腾。《红楼梦》第八回:「『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著来。快上炕来坐著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3.繁多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九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
《國語辭典》:瓜瓞  拼音:guā dié
比喻子孙繁盛、传世久远。《文选。傅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况瓜瓞所兴,开元自本者乎?可蠲复近墓五家长,给洒扫便可施行。」
《國語辭典》:月桂  拼音:yuè guì
1.植物名。樟科月桂树属,「月桂树」之简称。参见「月桂树」条。
2.神话传说中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南朝梁。元帝〈刻漏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晖。」《红楼梦》第四八回:「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3.旧称登科为折桂,其后因月中有桂,故也称为「月桂」。唐。周墀〈贺王仆射放榜〉诗:「虽欣月桂居先所,更羡春兰最后荣。」
《國語辭典》:月中桂  拼音:yuè zhōng guì
神话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日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漢語大詞典》:迥绝(迥絶)
亦作“逈绝”。
(1).犹连绵。不绝貌。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丞》:“秋心日逈絶,春思坐连绵。” 钱振伦 注:“春思秋心,相续不絶,所谓‘长意无已年’也。”
(2).高峻貌。 唐 岑参 《太白胡僧歌》序:“云壁迥絶,人迹罕到。”
(3).超群卓绝。《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芳姿姝丽,盖国无双;风范清规,古今逈絶。” 明 张时彻 《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公讳 基 ,字 伯温 ,神知迥絶,读书能七行俱下。” 清 刘熙载 《艺概·诗概》:“ 唐 初四子沿 陈 隋 之旧,故虽才力迥絶,不免致人异议。”
(4).远胜,远远超过。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韩文公参大巅:“今观 大巔 与首座、侍者三人互相引发,皆迥絶言议之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乾隆辛卯会试榜得人:“其出而任监司,治郡县者,皆迥絶流辈。”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二节:“自兹以往,儒学之尊严,迥絶百流。”
(5).远远隔绝。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郑云叟》:“ 郑徵君 为诗,皆祛淫靡,迥絶嚣尘。”《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台州府》《宋志》:“而 苍岭 当 衢 、 处 、 婺 三州,冈阜深阻,行者穷日而后度,人烟迥絶。”
(6).犹迥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魏 晋 迭兴,盛衰迥絶; 齐 梁 接踵,贮积悬殊。”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大地各国, 埃及 、 印度 为至古,而 埃及 王族、士族、农族等级迥絶。”
《國語辭典》:绵亘(綿亙)  拼音:mián gèn
连续不绝。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自注〉:「南山是开创卜居之处也,从江楼步路,跨越山岭,绵亘田野,或升或降,当三里许涂路所经见也。」
《國語辭典》:陆续(陸續)  拼音:lù xù
接连不断。《三国演义》第三回:「是时得诏大喜,点起军马,陆续便行。」《文明小史》第四○回:「直到一点多钟,余大魁诸人都陆续的来了。」
《國語辭典》:续续(續續)  拼音:xù xù
连续不断。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宋。杨万里〈中秋前两日别刘彦纯彭仲壮于白马山下〉诗:「忽忽离合梦非梦,续续谈谐眠不眠。」
分類:连续不绝
《國語辭典》:冲冲(沖沖)  拼音:chōng chōng
1.饰物下垂的样子。
2.凿冰的声音。《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
3.情绪激昂、感情激动的样子。《董西厢》卷四:「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國語辭典》:娓娓  拼音:wěi wěi
勤勉不倦的样子,常用来形容谈论不倦。如:「娓娓道来」、「娓娓动听」。
《國語辭典》:薪火  拼音:xīn huǒ
1.火炬、火把。
2.佛教用语。指身体和心识。《景德传灯录。卷四。鸟巢道林禅师》:「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
《漢語大詞典》:薪尽火灭(薪盡火滅)
《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后以“薪尽火灭”喻死。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弹指不留,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 唐 王缙 《大证禅师碑》:“趺坐如生,薪尽火灭。”
《漢語大詞典》:传薪(傳薪)
(1).传火于薪,前薪尽而火又传于后薪,火种传续不绝。语出庄子·养生主:“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唐 李子卿 《水萤赋》:“览於心乃止水之常静,烛於物靡传薪之无絶。” 宋 王安石 《拟寒山石得》诗之九:“若未解传薪,何须学钻燧!”
(2).比喻师生递相授受。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世界开新逢进化,贤师受道愧传薪。”
《國語辭典》:幢幢  拼音:chuáng chuáng
1.形容羽饰繁多。《文选。张衡。东京赋》:「鼖鼓路鼗,树羽幢幢。」
2.晃动,摇曳不定。《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传》:「有飘风高三尺馀,从申上来,在庭中幢幢回转,息以复起,良久乃止。」唐。元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國語辭典》:舄奕  拼音:xì yì
光彩蝉联不绝,流传久远。《文选。班固。典引》:「以崇严祖考,殷荐宗配帝,发祥流庆,对越天地者,舄奕乎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