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活络(活絡)  拼音:huó luò
1.灵活、通达。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珑活络。」
2.不确定、模棱两可。《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狄大娘定个日子,好叫姐姐家去,这活络话怎么住的安稳?」
3.使血脉流通。如:「活络筋骨」。《野叟曝言》第三三回:「石氏裹在被中,略有暖气,又被烧酒一冲,顿觉周身活络起来。」
《漢語大詞典》:寄坐
谓居客位。比喻地位不稳且无实权。《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北史·魏纪五论:“自兹之后, 魏 室土崩,始则制屈强胡,终乃权归霸政。主祭祀者不殊於寄坐,遇黜辱者有甚於弈棊。”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四年:“大司马拥十万众屯於近郊,陛下便为寄坐耳。” 胡三省 注:“言大权非己出,託位於臣民之上,势同寄寓也。”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小贞大贞:“人君居尊位,倒持太阿,政令有所不行,德泽有所不下,身为寄坐,受人指麾,危亡之形,且立至矣。”
《国语辞典》:喜病  拼音:xǐ bìng
妇女怀孕后出现的各种症状。如恶心、呕吐、小便频繁、白日嗜睡、情绪不稳等。
《漢語大詞典》:浮剽
(1).谓不稳定。新唐书·王世充传:“ 世充 观 隋 政方乱,而 江 左浮剽易动。”
(2).虚浮。 宋 苏轼 《上梅龙图书》:“意者执事欲抑浮剽之文,故寧取此以矫其弊。”
《國語辭典》:趔趄  拼音:liè jū
身体摇晃,站立不稳的样子。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不觉的身趔趄,不觉的醉模糊。」《红楼梦》第四四回:「说著,也扬手一下,打的那丫头一个趔趄。」也作「趔趔趄趄」。
《國語辭典》:底薪  拼音:dǐ xīn
基本薪资。如:「本公司员工除底薪外,另有绩效奖金、年终奖金,待遇相当不错。」
《漢語大詞典》:跛踦
行步不稳貌。 汉 焦赣 《易林·泰之复》:“跛踦相随,日暮牛罢,陵迟后旅,失利亡雌。” 明 唐顺之 《与与槐谢翰林书》:“每遇人事迎送繁扰,跛踦从事则不免仍有厌心耳。” 清 魏禧 《姜贞毅先生传》:“每阴雨,公股足骨发痛,步趾微跛踦。”
分類:行步不稳
《漢語大詞典》:嵬昂
犹嵬峩。倾侧不稳。形容醉态。 宋 陆游 《醉倒歌》:“如今醉倒官道边,插花不怕颠狂甚。行人唤起更嵬昂,牧竖扶归犹踔踸。”
《漢語大詞典》:嵬騀
犹嵬峩。倾侧不稳貌。 宋 苏轼 《和子由论书》:“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王十朋 集注引 赵夔 曰:“嵬騀,不安帖貌也。説文谓马摇头曰騀。”
分類:倾侧不稳
《国语辞典》:泥脚(泥脚)  拼音:ní jiǎo
1.泥质的地基。比喻根基不稳,容易倒塌。如:「这栋房子的地基如泥脚,经不起地震。」
2.陷入泥淖的脚。比喻事情遭遇困难,不易解决。如:「那人负债沉重,如泥脚般陷入困境。」
《漢語大詞典》:闪然(閃然)
(1).隐没不见。 唐 孟郊 《峡哀》诗之三:“奠泪弔波灵,波灵将闪然。”
(2).倾侧不稳貌。 唐 刘言史 《观绳伎》诗:“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
《漢語大詞典》:踦犊(踦犢)
行走不稳的小牛。 明 徐霖 《绣襦记·慈母感念》:“寒沙夕照荒邨里,举目不堪愁思。我儿,你怎如踦犊跳驤也得随母归。”
分類:行走不稳
《漢語大詞典》:浪跄(浪蹌)
踉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水浒传》第三七回:“只见那个使枪棒的教头从人背后赶将来,一隻手揪住那大汉头巾,一隻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汉肋骨上只一兜,浪蹌一交,颠翻在地。”《水浒传》第三九回:“﹝ 宋江 ﹞再饮过数杯,不觉沉醉……浪浪蹌蹌,取路回营里来。”
《漢語大詞典》:阆伉(閬伉)
走路不稳的样子。 宋 苏舜钦 《及第后与同年宴李丞相宅》诗:“狂歌互喧传,醉舞迭閬伉。”
分類:走路不稳
《國語辭典》:有一搭没一搭(有一搭沒一搭)  拼音:yǒu yī dā méi yī dā
漫不经心,无话找话说。《红楼梦》第一九回:「宝玉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些鬼话,黛玉总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