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斩草除根(斬草除根)  拼音:zhǎn cǎo chú gēn
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参见「剪草除根」条。《三国演义》第五回:「不如先拿董贼,便是斩草除根!」《醒世恒言。卷二二。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这些书呆不难了当,必须先把跟随人役完了事,才进内房,这叫做斩草除根,永无遗患。」
《漢語大詞典》:无所容心(無所容心)
不在意,不留意。 鲁迅 《呐喊·兔和猫》:“夏夜,窗外面常听到苍蝇的悠长的吱吱的叫声,这一定是给蝇虎咬住了,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我想把头发剪掉,你看怎样?’女儿来了以后, 李太太 故作无所容心的神态说,但语调实在不很自然。”
《國語辭典》:烟消火灭(煙消火滅)  拼音:yān xiāo huǒ miè
比喻消失殆尽,不留痕迹。如:「荣华富贵转眼就烟消火灭。」也作「火灭烟消」。
《国语辞典》:毫不留情  拼音:háo bù liú qíng
一点也不顾及情面、丝毫不留馀地。如:「他毫不留情地攻讦对手,引起了众人的强烈不满。」
《国语辞典》:乾圆洁净(乾圆洁净)  拼音:gān yuán jié jìng
1.品质精良且光滑洁净。《通俗编。草木》引《元典章》:「人户赴仓纳粮米,须一色无糠秕,乾圆洁净,好米新谷。」
2.挥霍精光,什么也不留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不数年,把个家事乾圆洁净了,连妻子也不曾娶得。」
《国语辞典》:济河焚舟(济河焚舟)  拼音:jì hé fén zhōu
过了河,就把所乘坐的船烧掉。比喻不留后路,抱著必死的决心,勇往直前。《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
《国语辞典》:火灭烟消(火灭烟消)  拼音:huǒ miè yān xiāo
比喻消失殆尽,不留痕迹。晋。傅玄〈四言杂诗〉:「忽然长逝,火灭烟消。」也作「烟消火灭」。
《国语辞典》:一网成擒(一网成擒)  拼音:yī wǎng chéng qín
全部抓到,不留遗馀。如:「警方成立专案小组,想将歹徒一网成擒。」
分类:不留
《国语辞典》:翻脸无情(翻脸无情)  拼音:fān liǎn wú qíng
生气不留任何情面。如:「他真是一个翻脸无情的人。」
《国语辞典》:不著痕迹(不著痕迹)  拼音:bù zhuó hén jī
不留任何形迹。如:「这位魔术师技艺高超,不著痕迹地让手里的鸽子消失了。」
《国语辞典》:寸甲不留  拼音:cùn jiǎ bù liú
不留下一兵一卒。《薛仁贵征辽事略》:「臣当写其计,要退唐兵,寸甲不留。」
分类:不留留下
《国语辞典》:一闪神(一闪神)  拼音:yī shǎn shén
一个不留意。如:「他一闪神,差点误了搭车的时间。」
分类:不留留意
《國語辭典》:焚林而田  拼音:fén lín ér tián
烧毁山林以猎取野兽。比喻索取一空,不留馀地。《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汉。刘向《说苑。卷一三。权谋》:「焚林而田,得兽虽多而明年无复也。」也作「焚林而畋」。
《國語辭典》:光前绝后(光前絕後)  拼音:guāng qián jué hòu
1.称扬别人的成就卓越或德性高超,无人可媲美。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五。蓝田丞壁记》:「而韩文雄拔超峻,光前绝后,以柳视之,殆犹武夫之与美玉也。」也作「绝后光前」。
2.乾净俐落,不留痕迹。《水浒传》第六二回:「小人的事,都在节级肚里,今夜晚间,只要光前绝后,无甚孝顺,五十两蒜条金在此,送与节级。」
《國語辭典》:不留馀地(不留餘地)  拼音:bù liú yú dì
逼人太甚,不留情面,绝不留下可供转圜的退路。如:「老总狠狠骂了他一顿,简直就是不留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