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杜陵野老心同流水
 
水竞不流心
 
烟水自流心不竟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江亭〉
坦腹江亭暖【坦腹江亭卧】,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国语辞典》:不流  拼音:bù liú
1.不流动。《文选。张衡。思玄赋》:「行积冰之硙硙兮,清泉冱而不流。」《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回塘寂其已暮兮,东川澹而不流。」
2.不流布、不流传。《文选。曹囧。六代论》:「仁心不加于亲戚,惠泽不流于枝叶。」
3.不陷入。如:「这款式别致优雅,不流于俗。」
《国语辞典》:水平不流,人平不言  拼音:shuǐ píng bù liú,rén píng bù yán
(谚语)比喻一个人若获得合理的待遇,心里就会平静而不致随意发表议论,就像水面若高度一致,水便不会朝任何方向流一般。《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这班閒汉替过迁衙门打点使钱,亦是有所利而为之。」
《国语辞典》:不见棺材不流泪(不见棺材不流泪)  拼音: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liú lèi
比喻一个人非常顽固,如不让他尝到失败的苦果,是不会认错或改正的。也作「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见棺材不下泪」。
《国语辞典》:不流世俗  拼音:bù liú shì sú
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不流世俗,不争埶利。」
2.别出一格,与众不同。如:「他的穿著打扮总是独特新颖,不流世俗。」
《國語辭典》: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拼音:bù sè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
比喻不把某种东西阻断、破除,另一种东西就无法建立、推行。唐。韩愈 原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分类字锦》:纳而不流(纳而不流)
世说谢中郎经曲阿后湖问左右此是何水荅曰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渟著纳而不流
《國語辭典》:过时(過時)  拼音:guò shí
1.过气的时尚,陈旧而不合时宜。如:「他穿了一套过时的西装。」
2.过了时间。如:「速食店为确保品质,食物过时即行丢弃。」《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一》:「诸郡县灾伤,过时而不申,或申不以实,及按治官不以时检踏,皆罪之。」
《漢語大詞典》:不兴(不興)
不喜欢。礼记·学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郑玄 注:“兴之言喜也。”
《國語辭典》:潢污(潢汙)  拼音:huáng wū
低洼积水的地方。《国语。周语下》:「绝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其竭也无日矣。」
《漢語大詞典》:语难(語難)
谓因愤激而出语艰涩,说话不流利。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鬢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説之。” 陆德明 释文:“语难,如字。艰难也;勇士愤气积於心胷,言不流利也。”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环寇之师,殆且十万,瞋目语难,自以为武人,不肯循法度。頡頏作气势,窃爵位自尊大者,肩相磨、地相属也。” 宋 刘敞 《与吴九论武学书》:“夫縵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按剑而疾视者,此所谓勇力之人也。”
《漢語大詞典》:渊渟(淵渟)
(1).潭水积聚不流貌。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中可数十步,两溪合为一以投大壑,渊渟凝湛,散为溪滩。”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又如飞瀑布巖,一泻千尺,无渊渟沉冥之致。”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潭既受水,渊渟滉漾,其深不测。”
(2).深静。魏书·宗钦传:“肃志琴书,恬心初素,潜思渊渟,秀藻云布。” 宋 陆游 《上史运使启》:“恭惟某官英姿山立,大度渊渟。” 清 刘大櫆 《姚南青五十寿序》:“於古圣贤之经传,诸史百子,探涉奥突,渊渟穿贯。”
《漢語大詞典》:澄水
清澈而不流动的水。《淮南子·说山训》:“人莫鑑於沫雨,而鑑於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荡也。” 唐 陈子昂 《薛大夫山亭宴序》:“披翠微而列坐,左对青山;俯磐石而开襟,右临澄水。”云笈七籤卷四:“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澄水者,以其清且浄也。”
《國語辭典》:苦涩(苦澀)  拼音:kǔ sè
1.又苦又涩的味道。
2.形容内心很痛苦。如:「他脸上尽是苦涩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