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踧蹜
水聚不流。踧,通“ 蹙 ”。文选·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蹜,吹涝则百川倒流。” 李善 注:“踧蹜,聚貌。”一说,为水流不进。见 李周翰 注。
分類:不流水流
《國語辭典》:涩滞(澀滯)  拼音:sè zhì
1.阻涩、不顺畅。《晋书。卷六七。郗鉴传》:「僶俛秋冬,船道涩滞。」
2.言语钝塞,思路迟缓或表情痴呆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觑了他涩滞气色,听了他微弱声息。」《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眼见得礼貌粗疏,语言涩滞。」
《国语辞典》:期艾  拼音:qí ài
说话结巴,不流利的样子。如:「他说话总是支吾期艾,好像舌头打结似的。」
《漢語大詞典》:恶沱(惡沱)
浊水不流貌。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 汪荣宝 义疏:“恶沱,上哀都切,下徒何切。” 班孟坚 《答宾戏》‘振拔洿涂’, 李 注引説文云:‘洿,浊水不流也。涂,泥也。’按,洿涂亦叠韵连语,即浊水不流之貌。急言之曰洿,长言之曰洿涂,无二义也。恶沱即洿涂。”
分類:浊水不流
《國語辭典》:渟洿  拼音:tíng wū
停滞不流动。汉。张衡〈南都赋〉:「贮水渟洿,亘望无涯。」《梁书。卷一三。列传。沈约》引南朝梁。沈约〈郊居赋〉:「决渟洿之汀濙,塞井甃之沦坳。」
分類:不流
《國語辭典》:闷气(悶氣)  拼音:mèn qì
郁结在胸中的怨怒之气。《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只聂慕政一肚子的闷气,没有能发泄得出。」《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个东西实在可恶!然听说他武艺很高,手底下能开发五六十个人呢,我们这口闷气咽得下去吗?」
《漢語大詞典》:呐口
(1).说话困难,不流畅。汉书·李广传:“ 广 呐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史记·李将军列传作“訥口少言”。
(2).指不善辞令之口。 唐 沈亚之 《古山水障·和史馆陈学士作》:“赋他山於遗图,掷琨瑶於呐口。”
《漢語大詞典》:冗滞
杂乱而不流畅。
《漢語大詞典》:卷握(捲握)
(1).拳握。握持,掌握。后汉书·张堪传:“前 公孙述 破时,珍寳山积,捲握之物,足富十世,而 堪 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李贤 注:“捲握,犹掌握也。谓珠玉之类也。”南齐书·州郡志上:“西南二江,川源深远,别置督护,专之。捲握之资,富兼十世。”
(2).拳握。比喻凝滞,不流动。《淮南子·要略》:“万物至众,故博为之説,以通其意……所以洮汰涤荡至意,使之无凝竭底滞,捲握而不散也。”
《國語辭典》:静电(靜電)  拼音:jìng diàn
带电体表面上的静止电荷。
《漢語大詞典》:涩笔(澀筆)
谓看似古拙不流利,实则庄茂而沉着有力的笔法。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北碑当 魏 世,隶楷错变,无体不有。综其大致,体庄茂而宕以逸气,九沉著而出以涩笔,要以茂密为宗。”
《漢語大詞典》:伤沴(傷沴)
受伤害而不流通。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岁运有主气,有客气……逆主之气为害暴,逆客之气为害徐;调其主客,无使伤沴,此治气之法也。”
《國語辭典》:淤血  拼音:yū xiě
血液凝滞不通或凝聚不流通的血。《红楼梦》第三四回:「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也作「瘀血」。
《漢語大詞典》:发淤(發淤)
犹发绀。谓显现出血液凝积不流通的病象。 姚雪垠 《长夜》三三:“他只有二十岁上下,脸皮蜡黄,有点发淤,眼泡虚肿,白眼球网着红丝。”
《漢語大詞典》:懘惉
不流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皮日休:“夫才情歛之不盈握,散之弥八紘,遣意於时间,寄兴於物表,或上下出入,纵横流散,游刃所及,孰非我有,本无拘缚懘惉之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