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暗疾  拼音:àn jí
身体上不易察觉或不可告人的疾病。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周先生富贵中人,何以身带暗疾?我为君除之,作润笔资。」也称为「隐疾」。
《漢語大詞典》:耐穿
不易穿坏。例如:这种衣料很耐穿。
分類:不易
《國語辭典》:难产(難產)  拼音:nán chǎn
1.妊娠足月,胎位下移,经长时间阵痛而胎儿不能产出的情况。多因产妇子宫收缩力不正常、骨盆狭小、胎儿过大或畸形、胎位不正等因素引起。
2.比喻事物不易实现或完成。如:「这个计画因人力不足而难产。」
《漢語大詞典》:生个子(生個子)
谓性子暴烈不易驯服。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人们要给这样的生个子野马戴上笼头,那得经过一场十分激烈的搏斗。”
《漢語大詞典》:石盐木(石鹽木)
木名。产南方,坚实经久,不易为虫蛀蚀。 宋 苏轼 《两桥》诗引:“ 栖禪院 僧 希固 筑进两岸,为飞楼九间,尽用石盐木,坚若铁石。” 宋 苏轼 《西新桥》诗:“千年谁在者,铁柱 罗浮 西。独有石盐木,白蚁不敢躋。”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一:“有提举茶盐 石端义 者,性残忍,每捕官吏繫狱,輒以石盐木枷枷之,盖木之至坚重者。每曰:‘木名石盐,天生此为我用也。’”
《国语辞典》:混凝  拼音:hùn níng
添加混凝剂于原水,施以搅拌,使不易沉淀的胶体及悬浮固体形成胶羽,而利沉淀的处理方法。
《国语辞典》:押放  拼音:yā fàng
海关处理私货时,对容易腐败、不易保存或有时间性效益的货品,容许货主提供担保而领回处理,称为「押放」。
《漢語大詞典》:疑谜(疑謎)
难解的谜。喻不易理解的事物。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 俄罗斯 的万世疑谜如今不用猜了。”《知识就是力量》1980年第2期:“历史的灰尘曾经湮没了许多重要的事件,使它们成为永不可解的千古疑谜。”
《漢語大詞典》:横土
田理呈横状的土壤,积水不易渗透流失,宜于种稻。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田理有横有立,閒谓之立土横土,立土不可稻,为其不停水也。”
《國語辭典》:痼习(痼習)  拼音:gù xí
长期养成而不易革除的习惯。如:「他下定决心痛改吸毒的痼习。」也作「固习」。
《漢語大詞典》:扢搭
(1).形容声响。借喻行动快速,犹突然。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急攘攘因何,扢搭地把双眉锁纳合。” 王季思 校注:“扢搭,形容动作快速之词。”
(2).扢,通“ 疙 ”。本指生物表皮突起的小硬块。引申为结或块形之物。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效颦》:“ 西施 妹因害心疼,鼻子上皱起来,有些扢达,觉道一发娇媚。”《西游记》第九九回:“但看第三个,肩上横担扢挞藤。”红楼梦第三一回:“﹝ 史湘云 ﹞説着,拿出绢子来,挽着一个扢搭。”
(3).扢,通“ 疙 ”。比喻心中不易解开的问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知县心里方才放了一个大扢搭。”
《國語辭典》:疙瘩  拼音:gē da
1.皮肤上突起的疱块颗粒。《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济川才躺下去,颈脖子上就起了几个大疙瘩,痒得难熬,一夜到亮,没有好生睡。」也作「疙疸」。
2.泛指圆形块状的东西。如:「冰疙瘩」、「面疙瘩」。
3.绳结。如:「在这条绳子上打个疙瘩。」
4.比喻不通畅的文字。如:「文章中有些疙瘩。」
5.比喻难解的麻烦或心中的郁结。《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抚院来的三月头里,这协台得著了文书,就是心下一个疙瘩。」也作「疙搭」。
《漢語大詞典》:矸石
煤里含的石块,不易燃烧。
《漢語大詞典》:盗乌(盜烏)
汉书·循吏传·黄霸:“吏出,不敢舍邮亭,食於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 霸 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謁 霸 , 霸 见迎劳之,曰:‘甚苦!食於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 霸 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后以“盗乌”喻不易察觉之事。 北周 庾信 《故周大将军赵公墓铭》:“约法情推,繁辞埋遣。盗乌悬察,疑蛇立辩。”
分類:不易察觉
《國語辭典》:难说话(難說話)  拼音:nán shuō huà
形容人的个性不易相处。《红楼梦》第三二回:「我说你们这几个人难说话,果然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