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84
词典
2
分类词汇
79
佛典
3
共79,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6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怨耦
离违
乖沴
叶韵
游离
阻异
泛越
小乖
蒙雾露
肝气
不相中
羹元
沴戾
阴讼
内斗
《國語辭典》:
怨耦
拼音:
yuàn ǒu
不和睦的夫妇。《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也作「怨偶」。
分類:
不和
和睦
怨仇
双方
夫妇
《漢語大詞典》:
离违(離違)
(1).离去;离别。
《
国语·晋语四
》
:“ 狐姬 , 伯行 之子也,实生 重耳 。成而儁才,离违而得所,久约而无衅,一也。” 韦昭 注:“违,去也。离祸去国,举动得所。” 唐
韩愈
《与李翱书》
:“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懽喜。” 明
方孝孺
《慈竹轩记》
:“季弟来,寄诗数十章,叙离违之情。” 林纾
《与姚叔节书》
:“离违久,不得足下之书,故拾其所闻以相语。”
(2).不和睦,不团结。
《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
:“若 备 与彼( 刘表 )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分類:
不和
离去
和睦
离别
团结
《漢語大詞典》:
乖沴
(1).不和之气,邪气。 宋
李纲
《中兴至言序》
:“譬犹康强之人,负持壮盛,蔑衞生调摄之经,得阴阳乖沴之疾。” 明
高启
《大水》
诗:“阴阳致乖沴,孰能究其然。” 清
戴名世
《忧庵记》
:“五行之乖沴入吾之膏肓,阴阳之颠倒蛊吾之志虑。”
(2).怪异;反常。 清
戴名世
《西狩获麟解》
:“六鷁退飞,鸜鵒来巢,虽其至乖沴,亦莫不书,而况获麟之大乎?”
分類:
不和
怪异
和之
反常
邪气
《漢語大詞典》:
叶韵(叶韻)
亦作“ 叶韵 ”。
(1). 南北朝 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
《
诗经
》
,韵多不和,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陈第 始建立“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参阅 明 陈第
《毛诗古音考序》
。
(2).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清
平步青
《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
》
:“借君衔以叶韵耳。” 清
俞樾
《
春在堂随笔
》
卷五:“夫叶韵乃词中最要之处。”
分類:
韵文
学者
末用
用韵
当时
时语
语音
音读
不和
《國語辭典》:
游离(游離)
拼音:
yóu lí
1.化学元素不与其他物质化合而单独存在的状态,如游离硫。
2.在化学上特指产生离子的过程。
3.离开依附的事物而存在。如:「他是个游离分子。」
分類:
游离
化学元素
不和
依附
脱离
物质
化合
单独
存在
《漢語大詞典》:
阻异(阻異)
谓意见不和,产生嫌隙。
《
北史·冯子琮传
》
:“ 何士开 居要日久, 子琮 旧所附託,中虽阻异,其后还相弥缝。”
分類:
意见
不和
产生
嫌隙
《漢語大詞典》:
泛越(汎越)
亦作“泛越”。 谓声音不和谐。 汉 桓宽
《
盐铁论·刺复
》
:“是以凿枘剌戾而不合,声音泛越而不和。”
分類:
声音
不和
和谐
《漢語大詞典》:
小乖
(1).暂时离开。 晋
干宝
《
搜神记
》
卷一:“本为君作妻,情无旷远。以年命未合,其小乖。大岁东方卯,当还求君。”
(2).稍有不和。 宋 王谠
《
唐语林·补遗二
》
:“﹝ 李汧公 ﹞中年於 徐夫人 小乖,及 兵部 ( 汧公 子 约 )生,情好復初。”
分類:
暂时
不和
离开
《国语辞典》:
蒙雾露(蒙雾露)
拼音:
méng wù lù
蒙,蒙受。雾露,指阴阳不和调之气。蒙雾露指人罹患疾病。宋。文天祥〈正气歌〉:「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分类:
蒙受
雾露
阴阳
不和
和调
罹患
患疾
疾病
《國語辭典》:
肝气(肝氣)
拼音:
gān qi
1.中医上称胸膈痛闷等病为「肝气」。
2.怒气。如:「你可别动肝气喔!我最怕得罪你了!」
分類:
中医
肝脏
精气
不和
容易
易发
发怒
嗳气
心情
呕吐
症状
《漢語大詞典》:
不相中
不和睦;不融洽。
《
管子·国蓄
》
:“夫国之君不相中,举兵而相攻。” 马非百 注:“不相中,不和睦之意。”
《
史记·封禅书
》
:“ 康后 有淫行,与王不相中。” 司马贞 索隐引
《三苍》
:“中,得也。”
《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
:“子 胜之 代侯。六岁,尚公主,不相中。”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犹言不相合当。”
分類:
不和
和睦
不融
融洽
裴骃
《漢語大詞典》:
羹元
不和五味之羹。喻质朴。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然 晋 初之文,羹元尚存,雕几未极。”
分類:
不和
五味
质朴
《漢語大詞典》:
沴戾
因气不和而生之灾害。引申为妖邪或瘟疫。 清 唐甄
《
潜书·宗孟
》
:“百姓既安,沴戾消释。” 清
纪昀
《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
:“不畏则心定,心定则神全,神全则沴戾之气不能干。” 清
朱琦
《感事》
诗:“箴砭輒乖谬,沴戾入肌髓。”
分類:
不和
灾害
妖邪
瘟疫
《漢語大詞典》:
阴讼(陰訟)
因纵欲淫荡等事而引起的争吵不和。
《
周礼·地官·媒氏
》
:“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郑玄 注:“阴讼,争中冓之事以触法者。”
《
左传·成公八年
》
“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 晋 杜预 注:“必以同姓者参骨肉至亲,所以息阴讼。”
分類:
纵欲
淫荡
争吵
不和
《国语辞典》:
内斗(内斗)
拼音:
nèi dòu
团体内部因为理念不和或争权夺利而互相争斗。如:「在团体中,彼此应该多做理性的沟通,不应该互相内斗。」
分类:
团体
体内
内部
因为
为理
理念
不和
争权夺利
相争
争斗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