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游 → 游遊”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吴楚
(1). 春秋 吴国 与 楚国 。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 吴 楚 凭 江 ,负固 方城 。”
(2).泛指 春秋 吴 楚 之故地。即今 长江 中、下游一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君 吴 楚 之士,亡国之餘,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明 许宗鲁 《登齐山楼》诗:“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吴 楚 江流画里看。” 陈毅 《咏三峡》诗:“总嫌太狭窄, 吴 楚 天地宽。”
(3).指 吴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区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虽讎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 楚 异乡,此绳一繫,终不可逭。”
(4).指 汉高祖 分封的 吴 楚 诸侯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吴 楚 反,闻。”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然 高祖 封建,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连城数十,上下无别,权侔京室,故有 吴 楚 七国之患。” 清 姚鼐 《贾生明申商论》:“﹝ 景帝 ﹞其资如此,而 鼂错 又以 申 商 进之,何怪有 吴 楚 之难。”
(2).泛指 春秋 吴 楚 之故地。即今 长江 中、下游一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君 吴 楚 之士,亡国之餘,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明 许宗鲁 《登齐山楼》诗:“ 淮 淝 山色尊前出, 吴 楚 江流画里看。” 陈毅 《咏三峡》诗:“总嫌太狭窄, 吴 楚 天地宽。”
(3).指 吴 地和 楚 地。比喻不同区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虽讎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 楚 异乡,此绳一繫,终不可逭。”
(4).指 汉高祖 分封的 吴 楚 诸侯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吴 楚 反,闻。”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然 高祖 封建,地过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连城数十,上下无别,权侔京室,故有 吴 楚 七国之患。” 清 姚鼐 《贾生明申商论》:“﹝ 景帝 ﹞其资如此,而 鼂错 又以 申 商 进之,何怪有 吴 楚 之难。”
《漢語大詞典》:三吴
(1).地名。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 会稽 )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以东为 会稽 。 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 三吴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 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通典·州郡十二》:“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齐 因之。 陈 置 吴州 。 隋 平 陈 ,改曰 苏州 。 煬帝 初,復曰 吴州 ,寻为 吴郡 。大 唐 为 苏州 ,或为 吴郡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三吴 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4).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修月客,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2).地名。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通典·州郡十二》:“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齐 因之。 陈 置 吴州 。 隋 平 陈 ,改曰 苏州 。 煬帝 初,復曰 吴州 ,寻为 吴郡 。大 唐 为 苏州 ,或为 吴郡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三吴 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4).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修月客,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國語辭典》:下流 拼音:xià liú
1.下游。《陈书。卷八。周文育传》:「芊韶上流则欧阳頠、萧勃,下流则傅泰、余孝顷,文育据其中间,筑城飨士,贼徒大骇。」
2.向下流注。《书经。禹贡》「冀州既载」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以水性下流,当从下而泄,故治水当从下为始。」
3.上位者的恩泽扩及百姓。《淮南子。主术》:「君德不下流于民,而欲用之,如鞭蹄马矣。」《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此二臣者,皆极虑尽忠,闵主泽不下流而万民骚动。」
4.品格污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红楼梦》第二○回:「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
5.卑微的地位。汉。王充《论衡。逢遇》:「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汉。蔡邕 太尉杨赐碑:「惟我下流二三小臣,秽损清风,愧于前人。」
2.向下流注。《书经。禹贡》「冀州既载」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以水性下流,当从下而泄,故治水当从下为始。」
3.上位者的恩泽扩及百姓。《淮南子。主术》:「君德不下流于民,而欲用之,如鞭蹄马矣。」《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此二臣者,皆极虑尽忠,闵主泽不下流而万民骚动。」
4.品格污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红楼梦》第二○回:「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
5.卑微的地位。汉。王充《论衡。逢遇》:「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汉。蔡邕 太尉杨赐碑:「惟我下流二三小臣,秽损清风,愧于前人。」
《國語辭典》:下路 拼音:xià lù
1.前面的路。《韩非子。十过》:「韩使人之楚,楚王因发车骑,陈之下路。」《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后秦郡府将宋齐受使至涂口,行达桃墟村,见有七人下路聚语。」
2.长江下游一带。《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这番在下路脱了粮食,装回头货回家,正趁著顺风行走,忽地被一阵大风,直打向到岸边去。」
3.往前走。《西游记》第二一回:「行者执了帖儿,转身下路。」
2.长江下游一带。《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这番在下路脱了粮食,装回头货回家,正趁著顺风行走,忽地被一阵大风,直打向到岸边去。」
3.往前走。《西游记》第二一回:「行者执了帖儿,转身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