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倒挂(倒掛)
(1).见“ 倒挂 ”。
(2).古代杂技项目。 晋 陆翙 邺中记:“设马车,立木橦其车上,长二丈,橦头安横木,两伎儿各坐木一头,或鸟飞或倒掛。”
亦作“ 倒掛 ”。
(1).倒悬;下垂。 宋 苏轼 《西江月·梅花》词:“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緑毛么凤。” 闻一多 《忆菊》诗:“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 叶圣陶 《微波》:“那一对眉毛,以前伴着笑声伴着快意总是舞得起似的,现在微微倒挂了。”
(2).鸟名。 宋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之二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緑毛红喙,似鸚鵡而小,自海东来。”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海南诸国有倒掛雀,尾羽备五色,状如鸚鵡,形小似雀,夜则倒悬其身。” 明 王脩 《君子堂日询手镜》:“倒挂小巧可爱,形色皆如緑鸚鵡而小,略大於瓦雀,好香。”
(3).倒欠。如:年终一结帐,他家不但没倒挂,还分到了一百多元。
《國語辭典》:垂落  拼音:chuí luò
从上面直落下来。如:「繁茂的长春藤从二楼窗口垂落到地面,使这栋房子绿意盎然。」
《漢語大詞典》:拖露
方言。下垂。儿女英雄传第四回:“磕膝盖那里都麻了花儿了,露着桃红布里儿;右大腿旁拖露着一大堆纯泥的白縐绸汗巾儿。”
分類:方言下垂
《國語辭典》:拖挂(拖掛)  拼音:tuō guà
悬挂在头上的饰物。《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我头上戴著黄豆大珍珠的拖挂,把脸都遮满了。」
分類:下垂
《漢語大詞典》:挂耷
下垂。《扬州评话选·武松打虎》:“﹝老虎﹞尾子着不起劲来,也不能甩,也不能竖,就挂耷在旁边了。”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开导他半天, 马胆小 才挂耷着脑袋,提着枪走了。”
分類:下垂
《國語辭典》:耷拉  拼音:dā la
下垂的样子。如:「小女孩耷拉著两条辫子,十分可爱。」也作「搭拉」。
《漢語大詞典》:荅剌
下垂。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这一个早直挺了躯殻,那一个又荅剌了手脚。”
分類:下垂
《國語辭典》:冉冉  拼音:rǎn rǎn
1.缓慢行进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忽见月影下,一青衣冉冉而来。」
2.柔弱下垂的样子。《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文选。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3.浓密迷漫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耳边厢金鼓连天振,征云冉冉,土雨纷纷。」明。王夫之 玉楼春。娟娟片月涵秋影词:「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國語辭典》:垂柳  拼音:chuí liǔ
杨柳科「垂杨柳」、「柳树」的别名。参见「柳树」条。宋。欧阳修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國語辭典》:葳蕤  拼音:wēi ruí
1.形容枝叶繁密,草木茂盛的样子。《文选。王粲。公宴诗》:「昊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唐。张九龄 感遇诗一二首之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2.形容委靡不振,慵懒怠惰。《红楼梦》第二六回:「袭人曰:『你出去了就好了。只管这么葳蕤,越发心里烦腻。』宝玉无精打彩的,只得依他。」
《國語辭典》:萎蕤  拼音:wěi ruí
植物名。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茎高一、二尺,生于山野中。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有平行脉。初夏开小筒状花,色白带绿。根茎可制淀粉,或供食用,又可为外用药。
《國語辭典》:离披(離披)  拼音:lí pī
零落分散的样子。《楚辞。宋玉。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唐。白居易冬夜〉诗:「冷落灯火闇,离披帘幕破。」
《國語辭典》:垂白  拼音:chuí bái
须发将白。指年老。《汉书。卷六○。杜周传》:「诚哀老姊垂白,随无状子出关。」南朝宋。鲍照拟古诗〉八首之五:「结发起跃马,垂白对讲书。」
《國語辭典》:垂拱  拼音:chuí gǒng
1.双手重叠在一起而下垂,以示恭敬。《礼记。玉藻》:「凡侍于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垂拱,视下而听上。」
2.垂衣拱手,不亲理专务。多指帝王的无为而治。《书经。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重拱而天下治。」《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雍容垂拱,永永万年。」
3.形容无事可做。汉。贾谊 旱云赋:「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事兮,释其锄耨而下泪。」
4.形容不费力气。《晋书。卷一一六。姚苌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秦弊燕回,然后垂拱取之。」
5.唐武后的年号(西元685~688)。
《漢語大詞典》:龙尾(龍尾)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旂。’” 杜预 注:“龙尾,尾星也。” 汉 张衡 《天象赋》:“歷龙尾以及箕,跨北 燕 而在兹。”
(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华歆 字 子鱼 , 平原 高唐 人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引《朱草衣诗》:“自惭龙尾非名士,肯把猪肝累使君?” 王国维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诗:“幸免 仲叔 累猪肝,颇觉 幼安 惭龙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尔雅·释草“拔蘢葛” 晋 郭璞 注:“似葛,蔓生,有节, 江 东呼为龙尾。”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乌蔹莓:“俗名五爪龙, 江 东呼龙尾。”
(4).砚名。亦泛指砚。 宋 苏轼 《龙尾砚歌》:“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於石。” 清 钱谦益 《赠砚》诗:“紫纯端砚镇书楼,牛后真令龙尾羞。”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取麟毫麝煤龙尾凤笺来。”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 元 欧阳玄 《河防记》:“隄前置龙尾大埽,龙尾者,伐大树连梢繫之隄旁,随水上下,以破嚙岸浪者。”
(6).古国名。 南诏 的别称。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南詔 ,或曰 鹤拓 、曰 龙尾 ……本 哀牢夷 ,后乌蛮别种也。”参见“ 南詔 ”。
(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无锡 西龙尾陵道者, 春申君 初封 吴 所造也。”隋书·酷吏传·崔弘度:“ 弘度 妹先适 迥 子为妻,及破 鄴城 , 迥 窘迫升楼, 弘度 直上龙尾追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筑道陂陀以上城,其道下附於地,若龙垂尾然,故曰龙尾。”
(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步登龙尾上虚空,立去天颜无咫尺。” 清 钱谦益 《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诗:“趁朝龙尾还如梦,稳卧牛衣得此生。” 钱曾 笺注:“ 宋敏求 长安志:鐘楼鼓楼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 李上交 近事会元: 含元殿 侧有龙尾道,自平阶至地,凡詰曲七转,由 丹凤门 北望,宛如龙尾下垂於地焉。”
《國語辭典》:南诏(南詔)  拼音:nán zhào
国名。唐时有六诏,其中蒙舍诏在最南,称为「南诏」。唐玄宗时,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据有云南之地,迁都太和城。历传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册封。五代后晋时为段氏所据,称大理国。后为蒙古所灭。
《國語辭典》:垂手  拼音:chuí shǒu
1.双手下垂,表示敬意。《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只是那王孙公子们来,他却不敢和他起坐,只许垂手相见。」《红楼梦》第五四回:「于是除邢王二夫人,满席都离了席,俱垂手旁侍。」
2.古乐舞。舞者舞而垂其手。《乐府诗集。卷七六。杂曲歌辞十六。南朝梁。吴均。大垂手》:「垂手忽迢迢,飞燕掌中娇。」唐。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诗一○首之六:「黄昏小垂手,与我驻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