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68,分43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宫殿三十六
三公灌蔬
龟三顾
红丝牵第三
三千年一荐金盘(又作:子三千熟 ...)
三太息
三杰
号三匝
何胤三遗红
一门三凤(又作:三薛)
三人出眢井
胡三不问
三笑
月妖避仁杰
三人成虎(又作:三夫成虎 ...)
典故
宫殿三十六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上·(子)班固〉~338~
「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馀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唐·李贤注引《三辅黄图》曰:「上林有建章、承光等一十一宫,平乐、茧观等二十五,凡三十六所。」
《昭明文选》卷一〈赋甲·京都上·两都赋二首·西都赋〉~0~
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馀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

例句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骆宾王 帝京篇

典故
三公灌蔬
 
仲子廉
 
于陵一穷通
  
于陵辞聘
 
灌园人
 
灌园翁
 
灌园逃公卿
 
相关人物
陈仲子

参考典故
灌园


《高士传》卷中〈陈仲子〉
陈仲子者,齐人也。其兄戴为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于陵,自谓于陵仲子。穷不苟求,不义之食不食。遭岁饥,乏粮三日,乃匍匐而食井上李实之虫者,三咽而能视。身自织履,妻擘纑以易衣食。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遣使持金百镒,至于陵聘仲子。仲子入谓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乱世多害,恐生不保命也。」于是出谢使者,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
《初学记》卷二十六
皇甫士安《高士传》曰:「陈仲,字子终,齐人。适楚,居于陵,自谓于陵子仲。穷,不苟求,非义之食不食。」
《昭明文选》卷三十九〈上书、启·上书·狱中上书自明〉
是以圣王觉悟,捐子之之心,而不悦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雠而彊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彊天下,而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霸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蹠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例句

金张好车马,于陵亲灌畦。 元镇 青云驿

应笑于陵子,遗荣自灌畦。 李德裕 山居遇雪道者相访

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

乾木富义,于陵辞聘。 李瀚 蒙求

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老氏齐宠辱,于陵一穷通。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典故
龟三顾


《艺文类聚》卷九十六
《会稽后贤传》曰:孔愉尝至吴兴县馀干,见人笼龟于路。愉求买放之,至水,反顾愉。及封此亭侯而铸印,龟首回屈,三铸不正,有似昔龟之顾,灵德应感如此。愉悟,取而佩焉。

简释

龟三顾:喻报恩,或颂积德升迁。唐刘威《遣怀寄欧阳秀才》:“似豹一斑时或有,如龟三顾岂全无。”


例句

似豹一班时或有,如龟三顾岂全无。 刘威 遣怀寄欧阳秀才

典故
红丝牵第三
 
郭元振红丝幔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
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视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也。
典故
一子千年见
 
一熟一千年
 
三千年一荐金盘
 
千年桃熟
 
子三千熟
 
几度桃实
 
海中桃熟
 
王母不来
 
王母仙桃
  
王母过刘彻
 
王母过汉家
 
种桃核
 
华实三度
 
著子三千岁

相关人物
东方朔
 
汉武帝


《艺文类聚》卷八十六〈果部上·桃〉~468~
汉武故事曰:东郡献短人,呼东方朔。朔至,短人因指朔谓上曰:西王母种桃,三千岁一为子。此儿不良也,已三过偷之矣。后西王母下,出桃七枚,母因啖二,以五枚与帝。帝留核著前,母问曰:「用此何?」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
《太平广记》卷第三〈神仙三·汉武帝〉~4~
王母至也。……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下车登床。帝跪拜问寒暄毕立。因呼帝共坐。帝面南。王母自设天厨。真妙非常。丰珍上果。芳华百味。紫芝萎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气殊绝。帝不能名也。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汉武帝故事》~345~
王母遣使谓帝曰:『七月七日我当暂来。』帝至日,埽宫内,然九华灯。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宜洒扫以待之。』上乃施帷帐,烧兜末香,香,兜渠国所献也,香如大豆,涂宫门,闻数百里;关中尝大疫,死者相系,烧此香,死者止。是夜漏七刻,空中无云,隐如雷声,竟天紫色。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载七胜履玄琼凤文之?,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乌,夹侍母旁。下车,上迎拜,延母坐,请不死之药。母曰:『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浆,其次药有五云之浆风实云子玄霜绛雪,上握兰园之金精,下摘圆丘之紫柰,帝滞情不遣,欲心尚多,不死之药,未可致也。』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与帝五枚。帝留核著前。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留至五更,谈语世事,而不肯言鬼神,肃然便去。东方朔于朱鸟牖中窥母,母谓帝曰:『此儿好作罪过,疏妄无赖,久被斥退,不得还天;然原心无恶,寻当得还。帝善遇之。』母既去,上惆怅良久。

例句

仙翁遗竹杖,王母留桃核。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 张继 上清词

仙女群中名最高,曾看王母种仙桃。 施肩吾 仙女词

王母不来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 李商隐 汉宫

仙娥桂树长自春,王母桃花未尝落。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

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闰月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李贺 浩歌

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 杜甫 千秋节有感二首

未知王母千年熟,且共刘郎一笑同。 温庭筠 反生桃花发因题

何时种桃核,几度看桑田。 皇甫冉 祭张公洞二首

王母夭桃一度开,玉楼红粉千回变。 庄南杰 伤歌行

思量更有何堪比,王母新开一树桃。 薛能 赠韦氏歌人二首

王母摘桃海上还,感之西过聊问讯。 韦应物 汉武帝杂歌三首

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 韦处厚 盛山十二诗桃坞

王母欲过刘彻家,飞琼夜入云軿车。 顾况 梁广画花歌

更道玄元指李日,多于王母种桃年。 高适 玉真公主歌

典故
三太息
 
伤时哭
 
太傅涕空挥
 
少年太息
 
时事堪痛哭
 
泣长沙
 
汉庭哭
 
痛哭书
 
贾傅长沙哭
 
贾生哭
 
贾生垂涕
 
贾生垂泪
 
贾生恸
  
贾谊上书
 
贾谊哭
 
贾谊陈策

相关人物
贾谊

参考典故
贾谊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列传〉~2265~
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列传〉
是时,匈奴彊,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儗,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可为长太息者此也。……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故曰可为长太息者此也。唐·颜师古注曰:「谊上疏言可为长太息者六,今此至三而止,盖史家直取其要切者耳。故下赞云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

例句

堪恨贾生曾恸哭,不缘清景为忧时。 唐彦谦 八月十六日夜月

劳收贾生泪,强起屈平身。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

唯是贾生先恸哭,不堪天意重阴云。 张祜 丁巳年仲冬月江上作

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李白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 杜甫 久客

载感贾生恸,复闻乐毅书。 杜甫 别张十三建封

贾谊昔流恸,匡衡常引经。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杜甫 建都十二韵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杨炯 广溪峡

贾谊上书曾伏阙,仲舒陈策欲匡时。 牟融 寄示平友人

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 牟融 题赵支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歧。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白居易 寄唐生

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 贾岛 送友人之南陵

典故 
汉相人杰

相关人物
张良
 
萧何
 
韩信

参考典故
三贤事汉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0~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例句

丰野光三杰,妫庭赞五臣。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

若使只凭三杰力,犹应汉鼎一毫轻。 司空图 杂题二首

汉相推人杰,殷宗伐鬼方。 张九龄 饯王尚书出边

三杰贤更穆,百僚欢且兢。 王湾 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

汉主知三杰,周官统六卿。 许景先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谁谓三杰才,功业独殊伦。 贾至 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

已踵四知举,非无三杰名。 陈子良 赞德上越国公杨素

典故
号三匝

相关人物
孔子
 
季札

参考典故
延陵葬子


《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唐·孔颖达疏:「(号者三)乃右而围绕其封兼且号哭而绕坟三匝也。」
《新校本宋书》卷六十八
史臣曰:襄阳庞公谓刘表曰:「若使周公与管、蔡处茅屋之下,食藜藿之羹,岂有若斯之难。」夫天伦由子,共气分形,宠爱之分虽同,富贵之情则异也。追味尚长之言,以为太息。

典故
何胤三遗红

相关人物
何胤


《南史》卷三十《何尚之传》附《何胤传》
及郁林嗣位,胤为后族,甚见亲待。为中书令,领临海、巴陵王师。胤虽贵显,常怀止足。建武初,已筑室郊外,恒与学徒游处其内。至是遂卖园宅欲入东。未及发,闻谢朏罢吴兴郡不还,胤恐后之,乃拜表解职,不待报辄去。明帝大怒,使御史中丞袁昂奏收胤。寻有诏许之。……永元中,徵为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梁武帝霸朝建,引为军谋祭酒,并与书诏,不至。及帝践阼,诏为特进、光禄大夫,遣领军司马王杲之以手敕谕意,并徵谢朏。……及杲之从谢朏所还,问胤以出期。胤知朏已应召,答杲之曰:「吾年已五十七,月食四斗米不尽,何容复有宦情?」

例句

严光一唾垂緌紫,何胤三遗大带红。 韩偓 此翁

典故
一门三凤
  
河东薛
 
薛家凤
 
薛氏鸾雏

相关人物
薛元敬
 
薛收


《旧唐书》卷七十三〈薛收列传·(兄子)薛元敬〉~2589~
元敬,隋选部侍郎迈子也。有文学,少与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收为长离,德音为鸑鷟,元敬以年最小为鹓雏。
典故
三人出眢井
 
后主入井
 
荒宫馀辱井
 
龙沉古井

相关人物
陈叔宝


《南史》卷十〈陈本纪下·后主〉~308~
庚午,贺若弼攻陷南徐州。辛未,韩擒又陷南豫州。隋军南北道并进。辛巳,贺若弼进军钟山,顿白土冈之东南,众军败绩。弼乘胜进军宫城,烧北掖门。是时,韩擒率众自新林至石子冈,镇东大将军任忠出降擒,仍引擒经朱雀航趣宫城,自南掖门入。城内文武百司皆遁出,唯尚书仆射袁宪、后閤舍人夏侯公韵侍侧。宪劝端坐殿上,正色以待之。后主曰:「锋刃之下,未可及当,吾自有计。」乃逃于井。二人苦谏不从,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沈后居处如常。太子深年十五,闭閤而坐,舍人孔伯鱼侍焉。戍士叩閤而入,深安坐劳之曰:「戎旅在涂,不至劳也。」既而军人窥井而呼之,后主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人三人同乘而上。
典故
胡三不问


《全唐诗》卷四百一十一〈酬胡三凭人问牡丹〉
窃见胡三问牡丹,为言依旧满西栏。花时何处偏相忆,寥落衰红雨后看。
典故 
虎溪僧
 
三笑
 
勿过虎溪
 
虎溪相送
 
虎溪远
 
过虎溪
 
远公不出
 
长隔虎溪

相关人物
陶潜
 
僧慧远


《莲社高贤传·百二十三人传》
时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过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
《庐山记》卷一〈叙山北〉
流泉匝寺下,入虎溪,昔远师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焉。时陶元亮居栗山,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盖起此。

简释

虎溪相送:咏僧人。明吴廷翰《怀白云寺僧》:“几度南山不得归,虎溪相送迹应稀。”


例句

自喜他年接巾舄,沧浪地近虎溪头。 刘沧 与重幽上人话旧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孟浩然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

非因送小朗,不到虎溪边。 崔涂 东林愿禅师院

更寻同社侣,应得虎溪边。 崔涂 送僧归江东

游吴累夏讲,还与虎溪同。 张蠙 赠可伦上人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李白 别东林寺僧

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 李白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

禅床久卧虎溪水,兰若初开凤城里。 韩翃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典故
月妖避仁杰
 
相关人物
武三思
 
狄仁杰


《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一〈妖怪三·素娥〉~2866~
素娥者,武三思之妓人也。三思初得乔氏青衣窈娘,能歌舞。三思晓知音律,以窈娘歌舞,天下至艺也。未几,沉于洛水,遂族乔氏之家。左右有举素娥曰:「相州凤阳门宋媪女,善弹五弦,(「弦」原作「言」,据明抄本、许本、黄本改。)世之殊色。」三思乃以帛三百段往聘焉。素娥既至,三思大悦,遂盛宴以出素娥。公卿大夫毕集,唯纳言狄仁杰称疾不来。三思怒,于座中有言。宴罢,有告仁杰者。明日谒谢三思曰:「某昨日宿疾暴作,不果应召。然不笉丽人。亦分也。他后或有良宴,敢不先期到门。」素娥闻之。谓三思曰:「梁公强毅之士。非狎之人。何必固抑其性?再宴不可无,请不召梁公也。」三思曰:「傥阻我宴,必族其家。」后数日,复宴,客未来,梁公果先至。三思特延梁公坐于内寝,徐徐饮酒,待诸宾客。请先出素娥,略观其艺。遂停杯,设榻召之。有倾,苍头出曰:「素娥藏匿,不知所在。」三思自入召之,皆不见。忽于堂奥隙中闻兰麝芬馥,乃附耳而听,即素娥语音也,细如属丝,才能认辨,曰:「请公不召梁公,今固召之,不复生也。」三思问其由,曰:「某非他怪,乃花月之妖,上帝遣来,亦以多言荡公之心,将兴李氏。今梁公乃时之正人,某固不敢见。某尝为仆妾,敢无情?愿公勉事梁公,勿萌他志。不然,武氏无遣种矣。」言迄更问。亦不应也。三思出。见仁杰。称素娥暴疾。未可出。敬事之礼。仁杰莫知其由。明日,三思密奏其事,则天叹曰:「天之所授,不可废也。」
典故 
三夫成虎
 
三成虎
  
三言成虎
 
市中有虎
  
众口成虎
 
话虎


《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说一〉~537~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战国策》卷二十三〈魏策·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402~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卷五〈秦策三·秦攻邯郸〉~208~
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庄谓王稽曰:「君何不赐军吏乎?」王稽曰:「吾与王也,不用人言。」庄曰:「不然。父之于子也,令有必行者,必不行者。曰『去贵妻,卖爱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毋敢思也』,此令必不行者也。守闾妪曰,『其夕,某懦子内某士』。贵妻已去,爱妾已卖,而心不有。欲教之者,人心固有。今君虽幸于王,不过父子之亲;军吏虽贱,不卑于守闾妪。且君擅主轻下之日久矣。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王稽不听。军吏穷,果恶王稽、杜挚以反。

简释

三人成虎:指谣言惑众。宋黄庭坚《劝交代张和父酒》:“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

《漢語大詞典》:于陵子(於陵子)
即 於陵子仲 。 晋 张协 《杂诗》之十:“取志 於陵子 ,比足 黔娄生 。” 明 徐渭 《〈於陵子〉序》:“ 於陵子 自命出世者也。”参见“ 於陵子仲 ”。
《漢語大詞典》:于陵子仲(於陵子仲)
战国 时隐逸之士。或谓即 陈仲子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於陵子仲 辞三公为人灌园。” 裴駰 集解:“《列士传》曰: 楚 於陵子仲 , 楚王 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 司马贞 索隐:“孟子云 陈仲子 , 齐 陈氏 之族,兄为 齐 卿, 仲子 以为不义,乃适 楚 ,居于 於陵 ,自谓 於陵子仲 。 楚王 聘以为相, 子仲 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列士传》云字 子终 。”
《漢語大詞典》:逃相
战国 时 齐 於陵仲子 居 楚 , 楚王 闻其贤,欲聘为相, 仲子 不从,偕妻逃去,与人灌园为生。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於陵妻》、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陈仲子》。后因以为不仕之典。 唐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诗:“灌园亦何为, 於陵 乃逃相。” 唐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漢語大詞典》:王母桃
果名。神话传说 西王母 所植,故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王母桃, 洛阳 华林园 内有之,十月始熟,形如括蔞。俗语曰:‘王母甘桃,食之解劳。’亦名西王母桃。”参阅汉武帝内传
《漢語大詞典》:贾生泪(賈生淚)
见“ 贾生涕 ”。
《漢語大詞典》:贾生涕(賈生涕)
汉文帝 时, 贾谊 曾上《治安策》陈政事,中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之句。后世遂以“贾生涕”表达忧国伤时的心情。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未作 仲宣 诗,先流 贾生 涕。”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劳收 贾生 泪,强起 屈平 身。” 清 刘汉藜 《运豆行》:“谁人肯下 贾生 泪,封书一奏圣人前。”
《漢語大詞典》:三杰(三傑)
(1).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汉 代的 张良 、 韩信 、 萧何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近 汉高祖 擥三杰以兴帝业, 西楚 失雄俊以丧成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汉高祖项羽机会得失:“ 汉高帝 尝与诸将论 汉 所以得天下,与 项羽 所以失天下,帝自谓能用三杰,而 项羽 不能用 范增 ,故得失异。”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 周 有十乱而国以兴, 汉 有三杰而基业以立。”
(2).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三国 蜀 的 诸葛亮 、 关羽 、 张飞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进围 成都 数十日, 璋 出降” 裴松之 注引《傅子》:“ 刘备 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诸葛亮 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张飞 、 关羽 勇而有义,皆万人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 备 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3).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唐 代的 宋璟 、 张说 、 源乾曜 。新唐书·宋璟传:“十七年,为尚书右丞相,而 张説 为左丞相, 源乾曜 为太子少傅,同日拜。有詔太官设饌,太常奏乐,会百官尚书省东堂。帝赋《三杰诗》自写以赐。”
《漢語大詞典》:三薛
唐 薛收 与姪 元敬 、 德音 的合称。 金 王特起 《喜乔迁·贺人生第三子》词:“人总道,赛 蜀郡 三 苏 , 河东 三 薛 。”参见“ 三凤 ”。
分類:德音
《漢語大詞典》:三凤(三鳳)
(1). 唐 薛元敬 有文学,少与 薛收 及 收 族兄 德音 齐名,时人谓之“ 河东 三凤”。见旧唐书·薛元敬传。 明 李东阳 《林亨大修撰得第四男用旧韵贺之》:“三凤岂须夸 薛氏 ,八龙今已半 荀家 。”
(2). 明 张泰 字 亨父 , 太仓 人; 陆釴 字 鼎仪 , 崑山 人; 陆容 字 文量 ,亦 太仓 人。三人少齐名,号“ 娄东 三凤”。见明史·文苑传二·张泰
《漢語大詞典》:虎溪
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庐山 东林寺 前。相传 晋 慧远法师 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 虎溪 。 唐 李白 《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 东林 鐘,水白 虎溪 月。” 唐 王维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筇竹杖,相待 虎溪 头。”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刘白谒元》:“ 香炉 日照,秀色氤氲; 芙蓉 縹緲, 虎溪 旧约难寻, 莲社 从谁讨。”
《漢語大詞典》:花妖
花的精怪。多指异于常态的奇花。 明 唐寅 《花月吟效连珠体》之六:“风动花枝探月影,天开月镜照花妖。” 明 袁宏道 《惠安伯园亭看芍药开至数十万》诗之三:“百千新艳一时开,那遣花妖不下来。”清史稿·灾异志五:“凡恆风霾、晦冥、花妖……皆属之於土。”
分類:精怪常态
《國語辭典》:三人成虎  拼音:sān rén chéng hǔ
战国时,庞恭和魏太子同去赵国当人质,临行前庞恭以三人成虎劝谏惠王不要听信谗言。典出《战国策。魏策二》。比喻谣言惑众。《隋唐演义》第二回:「正是积毁成山,三人成虎。到开皇二十年十月,隋主御武德殿,宣诏废勇为庶人。」也作「市虎」。
《漢語大詞典》:三虎
(1).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 东汉 贾彪 兄弟三人。后汉书·党锢传·贾彪:“ 彪 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 彪 最优,故天下称曰:‘ 贾氏 三虎, 伟节 ( 彪 字)最怒。’” 南朝 陈 徐陵 《代梁贞阳侯与荀昂兄弟书》:“ 贾氏 三虎,岂独贵於前修; 荀 家八龙,信服在於今日。” 唐 元稹 《曲江老人》诗:“雄推三虎 贾 ,群擢八龙 荀 。”
(2).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 宋 代 杨紘 、 王鼎 、 王绰 三人。宋史·杨紘传:“ 紘 御下急……与 王鼎 、 王绰 ,号‘江东三虎’。”宋史·王鼎传:“ 鼎 提点 江 东刑狱,与转运使 杨紘 ,判官 王绰 ,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於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
(3).指三个凶恶如虎的人。宋史·宗室传四·彦倓:“邑民 潘氏 兄弟横邑中,号‘三虎’…… 彦倓 白其守,治之。”
《國語辭典》:市虎  拼音:shì hǔ
1.比喻以无为有,惑人听闻的流言蜚语。参见「三人成虎」条。《梁书。卷五六。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2.摩托车、汽车的俗称。因其在街道上疾驰时,易于伤人,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