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三白
(1).三度下雪。《全唐诗》卷八八载《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宋 苏轼 《次韵陈四雪中赏梅》:“高歌对三白,迟暮慰 安仁 。”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 河南 冬来已三白,土膏坟起如蜂房。” 明 唐寅 《拟瑞雪降群臣贺表》:“祥徵三白,允昭圣德之符。”
(2).指盐、萝卜、饭。三者皆白色,故谓。《续谈助》卷五引 唐 杨华 《膳夫经手录》:“萝卜,贫寠之家,与盐、饭皆行,号为三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六:“ 东坡 尝与 刘贡父 言:‘某与舍弟习制科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间有八珍也。’ 贡父 问三白。答曰:‘一撮盐,一楪萝卜,一盌饭,乃三白也。’”
(3).指三白酒。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 江 南之三白,不脛而走半九州矣,然 吴兴 造者,胜於 金昌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其中矫矫独出者,则有 松江 之三白,色微黄极清,香沁肌骨,惟稍烈耳。”参见“ 三白酒 ”。
(4).西瓜的一种。其皮、瓤、子俱白,故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西瓜》:“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黄沙瓤、红沙瓤各种。”
(5).同“ 三白法 ”。《高僧传·遗身·元慧》:“何谓三白?通曰:事理二种,一白饭、白水、白盐事也;二身不遍触、口诵真经、意不妄缘,此三明白非黑业也。”
(2).指盐、萝卜、饭。三者皆白色,故谓。《续谈助》卷五引 唐 杨华 《膳夫经手录》:“萝卜,贫寠之家,与盐、饭皆行,号为三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六:“ 东坡 尝与 刘贡父 言:‘某与舍弟习制科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间有八珍也。’ 贡父 问三白。答曰:‘一撮盐,一楪萝卜,一盌饭,乃三白也。’”
(3).指三白酒。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 江 南之三白,不脛而走半九州矣,然 吴兴 造者,胜於 金昌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其中矫矫独出者,则有 松江 之三白,色微黄极清,香沁肌骨,惟稍烈耳。”参见“ 三白酒 ”。
(4).西瓜的一种。其皮、瓤、子俱白,故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西瓜》:“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黄沙瓤、红沙瓤各种。”
(5).同“ 三白法 ”。《高僧传·遗身·元慧》:“何谓三白?通曰:事理二种,一白饭、白水、白盐事也;二身不遍触、口诵真经、意不妄缘,此三明白非黑业也。”
《漢語大詞典》:三接
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 宋 范仲淹 《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 荀爽 岁九迁, 康侯 日三接。”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 尧 旻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於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谓数度交战。三,言其数之频繁。 晋 左思 《魏都赋》:“推锋积纪,鋩气弥鋭,三接三捷,既昼亦月。” 唐 符载 《保安镇图记》:“红旗拉风,长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谓数度交战。三,言其数之频繁。 晋 左思 《魏都赋》:“推锋积纪,鋩气弥鋭,三接三捷,既昼亦月。” 唐 符载 《保安镇图记》:“红旗拉风,长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漢語大詞典》:三仕
谓三度或多次出仕。《论语·公冶长》:“令尹 子文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南朝 宋 鲍照 《谢永安令解禁止启》:“志终四民,希絶三仕。” 宋 苏轼 《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忘躯徇国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愠喜。”
《漢語大詞典》:三少
(1).三公的副职。亦称三孤。《大戴礼记·保傅》:“於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 唐 杨炯 《明威将军梁待宾神道碑》:“位隆三少,化浹五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二品直拜三孤》:“文臣至尚书,六年始得东宫三少。”
(2).三位知名的年轻人。(1) 晋 王羲之 、 王承 、 王悦 ,俱少年知名。人称 王氏 三少。《晋书·王羲之传》:“ 敦 尝谓 羲之 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 阮主簿 。’ 裕 亦目 羲之 与 王承 、 王悦 为 王氏 三少。”(2) 唐 李嗣真 与同时学士 赵献臣 、 徐昭 任职弘文馆,俱称少俊,馆中号为“三少”。见《旧唐书·方伎传·李嗣真》。
(3).谓三度返老还少。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引 宇文士及 《粧台记序》:“ 春秋 之初,有 晋 楚 之谚曰:‘ 夏姬 得道,鸡皮三少。’” 明 杨慎 《武后生牙》:“史称 武后 ,年七十,盛自拂拭,不觉衰耗,始信 夏姬 年踰七十,而鸡皮三少。”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变旧成新》:“岂非作者功臣,使得为鷄皮三少之女。”
(2).三位知名的年轻人。(1) 晋 王羲之 、 王承 、 王悦 ,俱少年知名。人称 王氏 三少。《晋书·王羲之传》:“ 敦 尝谓 羲之 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 阮主簿 。’ 裕 亦目 羲之 与 王承 、 王悦 为 王氏 三少。”(2) 唐 李嗣真 与同时学士 赵献臣 、 徐昭 任职弘文馆,俱称少俊,馆中号为“三少”。见《旧唐书·方伎传·李嗣真》。
(3).谓三度返老还少。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引 宇文士及 《粧台记序》:“ 春秋 之初,有 晋 楚 之谚曰:‘ 夏姬 得道,鸡皮三少。’” 明 杨慎 《武后生牙》:“史称 武后 ,年七十,盛自拂拭,不觉衰耗,始信 夏姬 年踰七十,而鸡皮三少。”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变旧成新》:“岂非作者功臣,使得为鷄皮三少之女。”
《漢語大詞典》:三举(三舉)
(1).三次杀牲备膳。举,杀牲盛馔。《周礼·天官·膳夫》:“王齐日三举。” 孙诒让 正义:“王齐日,朝食盖用大牢,日中及夕食,则或少牢或特牲,故云三举。”
(2).谓哭泣三次。《孔丛子·陈士义》:“﹝ 郈成子 ﹞闻 宁喜 作难,右宰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
(3).三度举事。《新五代史·梁臣传·敬翔朱珍等传论》:“盖自 高駢 死, 唐 以 梁 兼统 淮南 ,遂与 孙 、 杨 争,凡三十年间,三举而三败。”
(4).指三期科考。《宋史·选举志一》:“﹝ 乾德 元年﹞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不,指文理不通。殿三举,即指停止科考资格三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科场·预传考官》:“各省改遣京官主试,定於今上之乙酉,至辛卯则三举矣。”
(2).谓哭泣三次。《孔丛子·陈士义》:“﹝ 郈成子 ﹞闻 宁喜 作难,右宰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
(3).三度举事。《新五代史·梁臣传·敬翔朱珍等传论》:“盖自 高駢 死, 唐 以 梁 兼统 淮南 ,遂与 孙 、 杨 争,凡三十年间,三举而三败。”
(4).指三期科考。《宋史·选举志一》:“﹝ 乾德 元年﹞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不,指文理不通。殿三举,即指停止科考资格三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科场·预传考官》:“各省改遣京官主试,定於今上之乙酉,至辛卯则三举矣。”
《國語辭典》:三反 拼音:sān fǎn
1.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肃直谅多闻。」南朝宋。裴松之。注:「刘寔以为肃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校,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2.三次反叛。《晋书。卷八四。列传。刘牢之》:「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3.三次往返。《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4.天子亲耕时,锄土三次称为「三反」。汉。班固《白虎通。卷四。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
2.三次反叛。《晋书。卷八四。列传。刘牢之》:「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3.三次往返。《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4.天子亲耕时,锄土三次称为「三反」。汉。班固《白虎通。卷四。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