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雷苏(雷蘇)
春雷一响,则万物苏。比喻清明的政治。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涸鱼思雨润,僵燕望雷苏。”
《國語辭典》:有神论(有神論)  拼音:yǒu shén lùn
主张神为客观存在的学说。
《國語辭典》:鸢飞鱼跃(鳶飛魚躍)  拼音:yuān fēi yú yuè
鸢,老鹰。鸢飞鱼跃指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语本《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比喻万物任其天性而动,各得其所。宋。陆游 瑞庆节贺表:「岳贡川珍,猥预骏奔之末。鸢飞鱼跃,承依洪造之中。」也作「鱼跃鸢飞」。
《漢語大詞典》:智周万物(智周萬物)
谓于万物无所不知。语本《易·繫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韩康伯 注:“知周万物则能以道济天下。” 孔颖达 疏:“圣人无物不知,是知周於万物。” 南朝 宋 何承天 《达性论》:“情综古今,智周万物。”《魏书·前废帝纪》:“伏惟陛下运属千龄,智周万物,独昭繫象,妙极天人。”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道洽十方,智周万物。”
《漢語大詞典》:造化主
基督教等宗教称创造万物的上帝。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古代思想,敬天畏天,其第一著也。其言天也,与今日西教言造化主者颇近。”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他很相信循环报应的道理,服从那个冥冥之中的造物主。”《花城》1981年第6期:“假若造物主能再给我一次生命,也许,情况会有所不同吧!”
《國語辭典》:物竞天择(物競天擇)  拼音:wù jìng tiān zé
物种互相竞争,适应自然者则生存,不适者淘汰。为达尔文进化论所提出的主要观念。
《漢語大詞典》:温渚然犀
谓烛照万物。 清 狄平子 《论文学上小学之位置》:“洩之为用,如 扁鹊 所谓见垣一方人,洞悉五藏癥结,如 温 渚然犀,罔两魑魅,无復遁形。”参见“ 温犀 ”。
分類:烛照万物
《漢語大詞典》:温犀
晋书·温峤传:“﹝ 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后以“温犀”比喻洞察一切的才识。 唐 黄滔 《谢试官》:“而 滔 丘锦小才,路蒲末学,既非 禰 鶚,大惧 温 犀。”《绿野仙踪》第四八回:“大老爷和 温 犀 秦 镜一般,远近百姓十数万人,那一个不传説大老爷听断如神。”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如铸 禹 鼎,如燃 温 犀,罔两么魔,全形毕现。”
分類:洞察才识
《漢語大詞典》:天造草昧
(1).谓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易·屯》:“天造草昧。” 孔颖达 疏:“言天造万物於草创之始,如在冥昧之时也。” 汉 班固 《幽通赋》:“天造草昧,立性命兮。”
(2).谓草创之时。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天造草昧,壮士乌集,纪律未申,符籍未著。”
《国语辞典》:林无静树(林无静树)  拼音:lín wú jìng shù
比喻万事万物的变化不止。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国语辞典》:时雨春风(时雨春风)  拼音:shí yǔ chūn fēng
及时的雨和春天温暖的和风,能滋润万物的生长。后用以比喻老师的教化。如:「时雨春风,百年树人。」
《国语辞典》:太极图说(太极图说)  拼音:tài jí tú shuō
书名。宋周敦颐撰,一卷。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国语辞典》:过眼风灯(过眼风灯)  拼音:guò yǎn fēng dēng
比喻万事万物由眼中经过,就如风中之灯火,转瞬间就消逝。如:「人生虽如过眼风灯,但把握现在即是永恒,仍须好好努力。」
《国语辞典》:混沌世界  拼音:hùn dùn shì jiè
1.传说天地未形成时,万物融合而模糊不清的世界。
2.形容人天真浪漫、未明世事。《红楼梦》第二三回:「园中那些人多半是女孩儿,正在混沌世界,天真烂熳之时。」
《国语辞典》:独阳则不长(独阳则不长)  拼音:dú yáng zé bù zhǎng
天地万物必阴阳调和,方能成长万物。《幼学琼林。卷二。夫妇类》:「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
《国语辞典》:上天有好生之德  拼音:shàng tiān yǒu hào shēng zhī dé
造物主有悲悯万物的善心。为劝人为善之词。《老残游记》第一一回:「上天有好生之德,由冬而春,由春而夏,由夏而秋,上天好生的力量已用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