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后世(後世)  拼音:hòu shì
1.将来的世代。《论语。季氏》:「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2.后代子孙。《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红楼梦》第八八回:「人说二奶奶利害,果然利害。一点儿都不漏缝,真正斩钉截铁。怪不得没有后世!」
3.佛教用语。指下辈子。《佛说无量寿经。卷下》:「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
《國語辭典》:来世(來世)  拼音:lái shì
来生。佛教轮回的说法,认为人死后会再投生,故称转生之世为「来世」。《书经。仲虺之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三国演义》第八回:「妾今生不能与君为妻,愿相期于来世。」
《國語辭典》:职掌(職掌)  拼音:zhí zhǎng
1.负责掌管。《晋书。卷二三。乐志下》:「伯益佐舜禹,职掌山与川。」
2.职务。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恁的说来,这田猎是虞人的职掌。」也作「职司」。
《國語辭典》:称扬(稱揚)  拼音:chēng yáng
称赞褒扬。《礼记。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红楼梦》第六八回:「又见周瑞等媳妇在旁边称扬凤姐素日许多善政,只是吃亏心太痴了,惹人怨。」
《國語辭典》:繁缛(繁縟)  拼音:fán rù
1.采饰繁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2.声音细碎。三国魏。嵇康〈琴赋〉:「沛腾迕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
《國語辭典》:图存(圖存)  拼音:tú cún
谋求生存。如:「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华的行动愈急。为了救亡图存,百姓纷纷投入救国行列。」元。施惠《幽闺记》第四出:「你道效死而民勿去,这等拘守之言,怎及得迁国图存之计。」
《國語辭典》:密谕(密諭)  拼音:mì yù
秘密地告谕。《三国演义》第六回:「商议已定,密谕军士勿得泄漏。」宋。胡舜陟〈奏请慎密兵机疏〉:「臣愿陛下密谕将帅严饬武备,勿为所误。」
《漢語大詞典》:废滞(廢滯)
(1).废置不用;废弃。亦指被废弃的人或被搁置的事。左传·成公十八年:“始命百官,施舍、已责,逮鰥寡,振废滞,匡乏困。”宋书·礼志四:“良由国家多难,日不暇给,草建废滞,事有未遑。” 唐 元稹 《后湖》诗:“百年废滞所,一旦奥浩区。”
(2).偃伏。《淮南子·兵略训》:“故鼓鸣旗麾,当者莫不废滞崩阤,天下孰敢厉威抗节而当其前者?”
(3).停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七节:“王田私属又加一个新货币,使大混乱上再一个大混乱,迫得农商失业,交易废滞。”
《國語辭典》:笞辱  拼音:chī rù
鞭笞羞辱。《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朱邑传》:「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
《漢語大詞典》:七属(七屬)
谓用七节甲片连缀而成。《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 郑玄 注:“谓上旅下旅札续之数也。” 贾公彦 疏:“谓上旅之中及下旅之中皆有札,续一叶为一札,上旅之中续札七节、六节、五节,下旅之中亦有此节。”上旅,谓腰以上,指衣;下旅,谓腰以下,指裳。 北周 庾信 《同卢记室从军》诗:“函犀恒七属,络铁本千群。”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 希烈 闻 皋 用 慎 ,恐为己患,遗 慎 七属甲,诈为復书,坠之境上。”
七种美属的人,指贵、贞、长、师、宗、主、贤。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九用有徵,乃任七属:一曰国则任贵;二曰乡则任贞;三曰官则任长;四曰学则任师;五曰族则任宗;六曰家则任主;七曰先则任贤。”
《漢語大詞典》:牙军(牙軍)
即牙兵。旧唐书·裴度传:“ 魏博 节度使 田季安 卒,其子 怀諫 幼年不任军政,牙军立小将 田兴 为留后。”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本府有牙军八千人,丰其衣粮,动要姑息,时人云:‘ 长安 天子, 魏 府牙军。’”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七节:“﹝ 田承嗣 ﹞选强悍人一万充卫兵,称为牙军,给养特别优厚。”参见“ 牙兵 ”。
分類:牙兵七节
《漢語大詞典》:牙兵
卫兵;亲兵。 唐 李德裕 《论太和五年失维州状》:“其 悉怛谋 等,寻帅城兵并州印甲仗,塞途相继,空垒来降,臣即大出牙兵,受其降礼。” 宋 梅尧臣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解艇水驛无几舍,新诗又遣牙兵持。”明史·朱寘鐇传:“总兵官 姜汉 简鋭卒六十人为牙兵,令 周昂 领之。”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莫若厚集牙兵,以资弹压。”
《漢語大詞典》:隐害(隱害)
(1).暗地加害于人。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荆 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 李贤 注:“隐害,谓阴害於人也。”
(2).隐患。 明 李东阳 《南隐楼记》:“苟无外慕,则虽繁丽喧鬨如 閶门 者,亦不为隐害。”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七节:“ 河北 叛镇一时归顺,无消除隐害的措施。”参见“ 隐患 ”。
《國語辭典》:隐患(隱患)  拼音:yǐn huàn
暗藏而不易察觉的祸患。如:「切莫大意,此去隐患丛生。」
《漢語大詞典》:锢闭(錮閉)
(1).关闭;禁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爱奴:“自入馆以来,每欲一出登眺,輒錮闭之。” 清 林则徐 《谕十三行附近应筑墙设栅妥议禀办札》:“应即责成该府、县先行晓諭,立定限期,勒令迁移他处,毋许在此开设,所有房屋概行錮闭封锁。”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种是锢闭,以为可以与社会隔离,不受影响。”
(2).闭塞。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四编第二章第七节:“ 严复 批评八股取士是谬种流传,有锢闭智慧,败坏人心和助长游手好闲等三大害。”
《漢語大詞典》:叛镇(叛鎮)
背叛朝廷的藩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七节:“实行割据的藩镇,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取得 唐 朝廷的官爵,表示不是叛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其他原因是怕 回纥 寇边,或与 吐蕃 结合,或受 河北 叛镇的勾引。”
《國語辭典》:仆仆风尘(僕僕風塵)  拼音:pú pú fēng chén
到处奔波。形容旅途劳累。如:「他仆仆风尘,南北奔走。」也作「风尘仆仆」。
《國語辭典》:风尘仆仆(風塵僕僕)  拼音:fēng chén pú pú
形容四处奔波,旅途劳累。《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也作「仆仆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