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三体(三體)
(1).指的风、雅、颂三体。“七月流火” 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
(2).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 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
(3).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 、 白 ,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
(4).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后汉书·儒林传序》:“ 灵帝 乃詔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验。”《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 承禎 颇善篆、隶书, 玄宗 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宋史·文苑传三·句中正》:“﹝ 句中正 ﹞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
(5).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新唐书·柳公权传》:“ 宣宗 召至御座前,书纸三番,作真、行、草三体。”
(6).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 宋 袁枢 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2).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 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
(3).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 、 白 ,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
(4).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后汉书·儒林传序》:“ 灵帝 乃詔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验。”《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 承禎 颇善篆、隶书, 玄宗 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宋史·文苑传三·句中正》:“﹝ 句中正 ﹞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
(5).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新唐书·柳公权传》:“ 宣宗 召至御座前,书纸三番,作真、行、草三体。”
(6).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 宋 袁枢 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漢語大詞典》:三始
(1).三朝。指正月一日。《汉书·鲍宣传》:“今日蚀於三始,诚可畏惧。”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犹朝也。” 唐 李义府 《在巂州遥叙封禅》诗:“三始貽遐貺,万岁受重釐。” 清 顾炎武 《元日》诗:“留此三始朝,归我 中华 君。”参见“ 三朝 ”。
(2).谓仪容端正,态度庄重,辞令逊顺。此三者为礼义之始,故称。《礼记·冠义》“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汉 郑玄 注:“言人为礼,以此三者为始。三始既备,乃可求以三行也。”
(3).指第三个被贬官为 始安 太守的人。《梁书·裴邃传》:“由是左迁为 始安 太守。 邃 志欲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於 吕僧珍 曰:‘昔 阮咸 、 颜延 有二始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参见“ 二始 ”。
(4). 汉 有“七始”之乐,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时之始。以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因称“三始”。《隋书·音乐志中》:“《难书·律历志》,天地人及四时,谓之七始。黄鐘为天始,林鐘为地始,太簇为人始,是为三始。”
(2).谓仪容端正,态度庄重,辞令逊顺。此三者为礼义之始,故称。《礼记·冠义》“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汉 郑玄 注:“言人为礼,以此三者为始。三始既备,乃可求以三行也。”
(3).指第三个被贬官为 始安 太守的人。《梁书·裴邃传》:“由是左迁为 始安 太守。 邃 志欲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於 吕僧珍 曰:‘昔 阮咸 、 颜延 有二始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参见“ 二始 ”。
(4). 汉 有“七始”之乐,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时之始。以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因称“三始”。《隋书·音乐志中》:“《难书·律历志》,天地人及四时,谓之七始。黄鐘为天始,林鐘为地始,太簇为人始,是为三始。”
《國語辭典》:三朝 拼音:sān cháo
《國語辭典》:三朝 拼音:sān zh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