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37 【介绍】: 宋苏州长洲人,字谓之,后更字公言。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饶州,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三司使。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历任工、刑、兵、吏四部尚书,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善揣摩人意。喜为诗,通晓图画、博弈、音律。真宗朝营建宫观,伪造祥异,多发于谓与王钦若。仁宗即位,因其前后欺罔、与内侍雷允恭交通、擅迁真宗陵寝,贬崖州司户参军,徙雷州、道州。明道年中授秘书监致仕,卒于光州。
全宋诗
丁谓(九六六~一○三七),字谓之,后更字公言,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饶州通判。真宗咸平初除三司户部判官,权三司使。大中祥符初因阿谀真宗封禅,拜三司使。五年(一○一二),进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后出知升州。天禧三年(一○一九)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四年,为枢密使,迁平章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六)。乾兴元年(一○二二)封晋国公。仁宗即位,为山陵使,获罪贬崖州司户参军。明道中以秘书监致仕。景祐四年卒(同上书卷一二○),年七十二。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刀笔集》二卷、《青衿集》三卷、《知命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东都事略》卷四九、《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丁谓诗,今从《西昆酬唱集》(《四部丛刊》本)、影印《诗渊》等书录得一百二十五首,编为二卷。
全宋文·卷二○八
丁谓(九六六——一○三七),字谓之,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孙何齐名,时号「孙、丁」。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通判饶州。历福建路、峡路转运使,入权三司盐铁副使,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景德元年,知郓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二年五月,拜三司使,参知政事。大中祥符九年,知升州。天禧三年,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除枢密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知河南府。乾兴元年,封晋国公。真宗朝,营造宫观、奏祥异之事,多谓与王钦若发之。仁宗立,进司徒兼侍中。寻以潜结内侍、女道士,贬崖州司户参军。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景祐四年卒于光州,年七十二。谓工文善诗,著有集八卷、《大中祥符奉祀记》五十卷、《大中祥符迎奉圣像记》二十卷等。《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丁逊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景德四年(1007)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
丁顾言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咸平三年(1000)任明州知州。天禧元年(1017)任台州知州。
丁隽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醴陵人,字景贤。习《春秋》,时称丁三传。五世同居,家无闲言。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诏旌其门曰义和坊。
丁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大中祥符六年(1013)任亳州知州。
丁慎修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五
丁慎修,大中祥符间为屯田员外郎。天圣五年知祥符县事,转屯田郎中。见《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二五、职官六四之二九、刑法四之七一。
丁谏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天禧四年(1020)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0—1053 【介绍】: 宋开封祥符人,字公雅。真宗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词学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通州。仁宗朝历知太常礼院、知审刑院、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后解政罢为观文殿学士。卒谥文简。性淳质,不为威仪。喜论事,曾上《王凤论》于章献太后,以戒外戚。精通文字训诂学,与李淑等刊修《韵略》,改称《礼部韵略》。又依例刊修《广韵》,成《集韵》。康定年间与曾公亮等编纂《武经总要》。所著有《迩英圣览》、《龟鉴精义》、《编年总录》等。
全宋文·卷三九五
丁度(九九○——一○五三),字公雅,其先恩州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后徙居祥符(今河南开封)。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词学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通州,改太子中允、直集贤院。仁宗立,入知制诰,迁翰林学士,进承旨、端明殿学士。庆历六年,自枢密副使擢参知政事,复改观文殿学士,历刑、兵二部侍郎,迁尚书右丞。皇祐五年正月卒于京师,年六十四。度好学,敏于为文,尝奉诏编《续通典》、《文苑英华》;著《迩英圣览》十卷、《龟鉴精义》三卷、《庆历兵录》五卷、《编年总录》八卷、《大唐史略》一百卷、诗论制诰奏议碑颂七十卷等;又刊定《武经总要》、《唐书》纪志、《集韵》。见孙抃《丁文简公度崇儒之碑》(《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三),《宋史》卷二九二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