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合音字
(1).合二字之音为一字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现代方言中亦有。如 北京 话“不用”为“甭”。
(2).指拼音文字。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合音字为既开化人所用……合音之字,视而可识者,徒识其音,固不能知其义,其去象形,差不容以一黍。”
《國語辭典》:宝塔诗(寶塔詩)  拼音:bǎo tǎ shī
诗体名。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因字数依次递增,状如宝塔,故称为「宝塔诗」。后代也有延长到八、九字句者,其形制实源自唐代的一七令。
《漢語大詞典》:丑奴儿(醜奴兒)
(1).词牌名。即《采桑子》。 宋 周邦彦 、 张孝祥 等都用此牌填过词。又名《丑奴儿令》
(2).曲牌名。属南宫大石调。有二体,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另一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都用作引子。
《國語辭典》:春秋笔法(春秋筆法)  拼音:chūn qiū bǐ fǎ
孔子作《春秋》,常以一字一语寓褒贬之义。故后世称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寓「春秋笔法」。如:「这篇文章并没有春秋笔法,只是记录事实而已。」
《漢語大詞典》:起派
旧时大族以同一字或同部首之字来命名,以表示辈分的区别。《歧路灯》第九五回:“观察道:‘二侄什么名子?’ 绍闻 道:‘名叫 悟果 。’观察道:‘咦,这像僧尼派头,不可为训。此侄名 簣初 ,是学册已有注名,不必更改。这二侄就该以用字起派,以下就是心字。’ 簣初 道:‘伯大人就起个名儿,以肇其始。’观察沉吟道:‘“董之用威”,即以用威为名,以寓教思。何如呢?’”
《漢語大詞典》:切字
即反切。用两个字拼切出另一字的读音。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 周顒 好为体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纽有平上去入之异。”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经籍艺文·切字:“又曰切字本出於西域。 汉 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如‘不可’为‘叵’、‘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似西国二合音,盖切字之原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封氏闻见録》曰切字始於 周顒 ……余按: 汉 末 涿郡 高诱 解《淮南子》吕氏春秋,有‘急气、缓气、闭口、笼口’之法。盖反切之学,实始于此。”
《國語辭典》:蒲松龄(蒲松齡)  拼音:pú sōng líng
人名。(西元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清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等,诗文称《聊斋集》。
《漢語大詞典》:摄音(攝音)
音韵学名词。以一字音为代表,把收音相同的字与此字归为一类,称摄音或摄。分摄之法,肇端于 宋 司马光 切韵指掌图所分之二十图及 宋 郑樵 通志·七音略韵镜之四十三图,但无摄音之名,每类亦无标目之字。 元 刘鉴 《切韵指南》始分十六摄。《康熙字典》卷首所引之《字母切韵要法》则分十二摄。方言不同,师承各异。
《国语辞典》:升幂(升幂)  拼音:shēng mì
数学代数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由低顺次至高,称为此一字母的「升幂」。
《国语辞典》:双关语(双关语)  拼音:shuāng guān yǔ
利用文字同音异义或一字数义的奥妙关系所作的机智妙语。常含有双重意义,耐人寻味。
《漢語大詞典》:角标
标在某一字的上角的;上标的(如α&+{3}中的3)
分類:一字上标
《漢語大詞典》:六如居士
明 唐寅 别号。 寅 字 伯虎 ,一字 子畏 。长于诗文,擅书画,与 沈周 、 祝枝山 、 文徵明 号称“江南四才子”。晚年皈依佛教,号 六如居士 。著有《六如居士全集》。参阅明史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