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书直千金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寄远十一首〉
〈寄远十一首〉其十:「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氏书【剪题月氏书】。寄书白鹦鹉,西海慰离居。行数虽不多,字字有委曲。天末如见之,开缄泪相续。泪尽恨转深,千里同此心【千里若在眼】【万里若在心】。相思千万里,一书值千金。」
《骈字类编》:一书(一书)
唐 刘驾 有感 谁遣一书来,灯前问边事。
分类:一书
《漢語大詞典》:尺一书(尺一書)
(1).指诏书。 明 陈子龙 《上念故戚大将军功在社稷》诗:“手持尺一书,来治横海兵。”参见“ 尺一 ”。
(2).指书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郎试作尺一书,我能邮致之。”参见“ 尺一 ”。
分類:书信诏书
《國語辭典》:尺一  拼音:chǐ yī
1.古代皇帝的诏版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诏书为「尺一」。《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
2.书信。《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多谢贵人脩尺一,西川制置径相投。」
《漢語大詞典》:玄书(玄書)
(1).指 汉 扬雄 所撰的《太玄》一书。后汉书·张衡传“﹝ 衡 ﹞常耽好《玄经》” 李贤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 扬雄 作《玄书》,以为玄者,天也,道也。”
(2).《老子》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语,后遂以“玄书”指称《老子》。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
分類:扬雄一书
《国语辞典》:南华经(南华经)  拼音:nán huá jīng
书名。《庄子》一书的别称。唐玄宗天宝元年,下诏称《庄子》一书为《南华真经》,后简称为《南华经》。
《國語辭典》:八面锋(八面鋒)  拼音:bā miàn fēng
1.形容人说话措词圆滑,好像面面都有理。如:「这个人说话八面锋,你是占不到便宜的。」
2.书名。清。李鉴堂《俗语考原。八面锋》:「言面面锐利,发必有中也。宋人有《永嘉八面锋》一书,为预拟程试答策之用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三五。子部。类书类一。永嘉八面锋》:「十三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凡提纲八十有八,每纲又各有子目,皆预拟程试答策之用。」
《漢語大詞典》:郦元经(酈元經)
水经注一书。 郦道元 注释《水经》,注优于经,故称水经注为“酈元经”。 宋 张元干 《桂井》诗:“定与 苏仙 双橘井,他年续入 酈元 经。”
《國語辭典》:题诗(題詩)  拼音:tí shī
把所作的诗写在墙上、石上或器物上。唐。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诗:「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崔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國語辭典》:席上  拼音:xí shàng
1.筵席之上首。《礼记。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
2.酒席上,宴会中。唐。方干 江南闻新曲:「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摧。」
3.儒者。《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等传。论曰》:「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马枢传》:「束名实则刍芥柱下之言,玩清虚则糠秕席上之说。」
《漢語大詞典》:席下
(1).筵席西首。仪礼·燕礼:“所赐者兴,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 郑玄 注:“席下,席西也。” 贾公彦 疏:“宾与卿大夫,席皆南面统於君,皆以东为上,故知席下为席西也。”
(2).对他人的敬称。 宋 王观国 学林·朕:“今自高而侮人则曰足下,而称尊者为座下、几下、席下、阁下。” 清 颜光敏 《颜氏家藏尺牍·致桂学博馥》:“足下、坐下、几下、席下、閤下……其义本同,而世有尊卑吉凶之别,然则拘俗不踰,在昔然矣。”
(3).卧席之下。尔雅翼·释草三:“芸,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芳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汗, 江 南人採寘席下,能去蚤虱。”
《國語辭典》:席珍  拼音:xí zhēn
比喻美善的德性或人才。参见「席上之珍」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
《國語辭典》:题字(題字)  拼音:tí zì
1.在书画、器物上写字。一般具有纪念或标示作用。如:「同学们在毕业照背面题字留念。」唐。卢照邻〈悲昔游〉:「题字于扶风之柱,系马于骊山之松。」
2.书画、器物上的署名或题款。如:「这幅画上的题字娟秀脱俗。」宋。梅尧臣〈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诗:「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國語辭典》:校勘  拼音:jiào kān
1.集合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加以研究审定文字上的谬误与同异。唐。白居易〈策林二。三十一大官乏人〉:「秘著之宦,不独以校勘之用取之。」也作「校雠」。
2.职官名。宋代掌校订书籍的官吏。
《国语辞典》:告子  拼音:gào zǐ
1.人名。战国时代,约与孟子同时的学者,兼治儒墨之学,主张人之性是无善无不善的,当时自成一家之言。
2.《孟子》一书中的篇名。篇中极言心性,以矫世厉俗。因首章记告子与孟子辨性之说,故以〈告子〉为篇名。
《國語辭典》:异文(異文)  拼音:yì wén
通假字和异体字的统称。相对于正字而言。如「迹」是「迹」的异文。
《國語辭典》:阃范(閫範)  拼音:kǔn fàn
妇女的德行。《幼学琼林。卷二。女子类》:「曰阃范曰懿德,并美佳人。」也作「阃德」、「阃仪」、「壸范」。
《國語辭典》:三仓(三倉)  拼音:sān cāng
书名:(1)汉并合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博学〉篇,所成的书。共三千三百字。(2)魏晋间并合李斯〈仓颉〉篇、扬雄〈训纂〉篇、贾鲂〈滂喜〉篇所成的书。共七千三百八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