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八千春
 
八千椿
 
八千岁
 
冥灵墓
 
寿木大椿
   
春算
 
春难老
 
春龄
  
松椿寿
 
椿不争年
 
椿同
  
椿姿
  
椿树
  
椿菌年
  
漆园椿
 
燕山训
 
祝椿算
 
庄木八千年
   
说椿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唐·成玄英疏:「朝菌者,谓天时滞雨,于粪堆之上热蒸而生,阴湿则生,见日便死,亦谓之大芝,生于朝而死于暮,故曰朝菌。月终谓之晦,月旦谓之朔;假令逢阴,数日便萎,终不涉三旬,故不知晦朔也。蟪蛄,夏蝉也。生于麦梗,亦谓之麦节,夏生秋死,故不知春秋也。菌则朝生暮死,蝉则夏长秋殂,斯言龄命短促,故谓之小年也。」「冥灵大椿,并木名也,以叶生为春,以叶落为秋。冥灵生于楚之南,以二千岁为一年也。而言上古者,伏牺时也。大椿之木长于上古,以三万二千岁为一年也。冥灵五百岁而花生,大椿八千岁而叶落,并以春秋赊永,故谓之大年也。」

简释

椿龄:喻长寿。唐吴筠《步虚词》其七:“绵绵庆不极,谁谓椿龄多。”


例句

既许焚香为弟子,愿教年纪共椿同。 令狐楚 赠毛仙翁

莫将凡圣比云泥,椿菌之年本不齐。 崔元略 赠毛仙翁

徒以菌蟪姿,缅攀修真诀。 李群玉 别尹炼师

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月里昔曾分兔药,人间今喜得椿年。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

锦衣玉食将何报,更俟庄椿一举头。 罗隐 钱尚父生日

今朝献寿将何比,愿似庄椿一万寻。 贯休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五首

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渐长。 钱起 柏崖老人号无名先生男削发女黄冠自以云泉独乐命予赋诗

能齐大椿长,不与小山同。 顾封人 月中桂树

典故
相关人物
房玄龄
 
魏徵


《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徵列传〉~2559~
会皇孙诞育,召公卿赐宴,太宗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朕之违者,唯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例句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 杜甫 折槛行

典故
房玄龄经济才
 
岂可一日去玄龄

相关人物
房玄龄


《新唐书》卷九十六〈房玄龄列传〉~3853~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进尚书左仆射,监脩国史,更封魏。帝曰:「公为仆射,当助朕广耳目,访贤材。比闻阅牒讼日数百,岂暇求人哉?」乃敕细务属左右丞,大事关仆射。……居宰相积十五年,女为王妃,男尚主,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顷之,进司空,仍总朝政。玄龄固辞,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
典故 
龟鹤正永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乙·游仙·游仙〉~020~
〈游仙诗七首〉其三:「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陵霄外,嚼蕊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唐·李善注引《养生要论》曰:「龟鹤寿有千百之数,性寿之物也。道家之言,鹤曲颈而息,龟潜匿而噎,此其所以为寿也。」
《抱朴子》卷三〈内篇·对俗〉~40~
或人难曰:「人中之有老彭,犹木中之有松柏,禀之自然,何可学得乎?」抱朴子曰:「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且夫松柏枝叶,与众木则别。龟鹤体貌,与众虫则殊。至于彭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非自然也。众木不能法松柏,诸虫不能学龟鹤,是以短折耳。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则可与之同功矣。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若道术不可学得,则变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亡,兴云起雾,召致虫蛇,合聚鱼,三十六石立化为水,消玉为,溃金为浆,入渊不沾,蹴刃不伤,幻化之事,九百有馀,按而行之,无不皆效,何为独不肯信仙之可得乎!仙道迟成,多所禁忌。自无超世之志,强力之才,不能守之。其或颇好心疑,中道而废,便谓仙道长生,果不可得耳。仙经曰,服丹守一,与天相毕,还精胎息,延寿无极。此皆至道要言也。民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岂况古之真人,宁当虚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诳误将来,何所索乎!苟无其命,终不肯信,亦安可强令信哉!」
典故
寄馀龄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一〈过南阳〉
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秦商邈既远,湖海浩将经。孰忍生以戚【孰忍生以蹙】,吾其寄馀龄。
典故
相关人物
周文王


《礼记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39~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禦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咀荃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文王之为世子也。汉·郑玄注:「年天气也。齿人寿之数也。九龄,九十年之祥也。文王以勤忧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言与尔三者。明传业于女,女受而成之。」
典故
九龄风度

相关人物
张九龄


《旧唐书》卷九十九〈张九龄列传〉~3097~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曾祖君政,韶州别驾,因家于始兴,今为曲江人。父弘愈,以九龄贵,赠广州刺史。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应举登乙第,拜校书郎。玄宗在东宫,举天下文藻之士,亲加策问,九龄对策高第,迁右拾遗。……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故事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典故
九龄疏谏

相关人物
张九龄
 
李隆基(唐玄宗)


《旧唐书》卷九十九〈张九龄列传〉~3099~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圭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劾曰:「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教战,亦斩宫嫔。守圭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
典故
旗亭画壁
 
旗亭赌醉
 
障扇过旗亭

相关人物
王昌龄
 
高适


《岁时习俗资料汇编·月令粹编》卷十五〈冬总〉~622~
《博异记》: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可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所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欢醉竟日。
典故
千龄际遇


《昭明文选》卷四十七〈颂赞·颂·圣主得贤臣颂〉~2093~
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上下俱欲,欢然交欣,千载一会,论说无疑。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其得意如此,则胡禁不止,曷令不行?化溢四表,横被无穷,遐夷贡献,万祥必臻。是以圣主不遍窥望而视已明,不殚倾耳而听已聪。恩从祥风翱,德与和气游,太平之责塞,优游之望得。遵游自然之势,恬淡无为之场。休徵自至,寿考无疆,雍容垂拱,永永万年。何必偃仰诎信若彭祖,呴嘘呼吸如乔松,眇然绝俗离世哉!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盖信乎其以宁也!
《昭明文选》卷四十七〈颂赞·赞·三国名臣序赞〉~223~
夫时方颠沛,则显不如隐;万物思治,则默不如语。是以古之居子,不患弘道难;遭时难,遭时匪难,遇君难。故有道无时,孟子所以咨嗟;有时无君,贾生所以垂泣。夫万岁一期,有生之通涂;千载一遇,贤智之嘉会。遇之不能无欣,丧之何能无慨?古人之言,信有情哉!余以暇日,常览国志,考其君臣,比其行事,虽道谢先代,亦异世一时也。唐·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太史官曰:『耿况、彭宠俱遭际会,顺时承风,列为蕃辅,忠孝之策,千载一遇也。』」引《博奕论》曰:诚千载之嘉会,百世之良遇也。周易曰:亨者,嘉之会也。
典故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帝尧〉~30~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皇甫谧云:「尧即位九十八年,通舜摄二十八年也,凡年百一十七岁。」孔安国云:「尧寿百一十六岁。」
典故
一千龄


《毛诗正义》卷二十之二〈鲁颂·駉之什·閟宫〉~776~
閟宫有恤,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冑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典故
张九龄贬荆州

相关人物
张九龄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六〈张九龄列传〉~4429~
尝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子谅劾奏仙客,其语援谶书。帝怒,杖子谅于朝堂,流瀼州,死于道。九龄坐举非其人,贬荆州长史。虽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朝廷许其胜流。久之,封始兴县伯,请还展墓,病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典故
张子寿

相关人物
张九龄


《旧唐书》卷九十九〈张九龄列传〉~3097~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曾祖君政,韶州别驾,因家于始兴,今为曲江人。父弘愈,以九龄贵,赠广州刺史。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应举登乙第,拜校书郎。玄宗在东宫,举天下文藻之士,亲加策问,九龄对策高第,迁右拾遗。……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漢語大詞典》:千龄(千齡)
(1).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晋书·礼志上:“方今天地更始,万物权舆,荡近世之流弊,创千龄之英范。”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诗:“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
(2).用作祝寿之语。《天雨花》第二十回:“当时同到书房去,千龄寿麵用完成。”
《漢語大詞典》:仙椿
传说中的大椿树。用为长寿的象征。语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宋 无名氏 《建安军迎奉圣像导引》词:“太霄 玉帝 ,总御冠灵真,威德耸天人……圣寿比仙椿。”
《漢語大詞典》:大椿
古寓言中的木名,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年。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木,一名橓。橓,木槿也。” 郭庆藩 集释:“案齐民要术引 司马 云:木槿也,以万六千岁为一年。一名蕣椿。与释文所引小异。”后用以喻指父亲。 明 杨珽 《龙膏记·砥节》:“痛惊风大椿忽掊,恨临霜灵萱摧朽。”
《國語辭典》:小年  拼音:xiǎo nián
1.年寿短促。《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幼年。唐。杜甫〈醉歌行〉:「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
3.形容时间漫长。宋。唐庚 醉眠诗:「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4.俗称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传统习俗在这一天要送灶神上天,等到除夕时接灶神,便正式过年。
《國語辭典》:小年夜  拼音:xiǎo nián yè
1.除夕的前一天晚上,即阴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晚上。
2.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晚上。
《國語辭典》:朝菌  拼音:zhāo jùn
朝生暮死的菌类。《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唐。韩偓 小隐诗:「灵椿朝菌由来事,却笑庄生始欲齐。」
《國語辭典》:椿寿(椿壽)  拼音:chūn shòu
祝人长寿之辞。如:「敬具菲仪,用祝椿寿。」也称为「椿龄」。
《漢語大詞典》:椿年
大椿的年龄。《庄子·逍遥游》中谓,上古有大椿木,以八千岁为一春,八千岁为一秋。后世因以“椿年”为祝人长寿之词。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命予赋诗》:“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渐长。”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月里昔曾分兔药,人间今喜得椿年。” 宋 苏轼 《内和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诗:“愿先柏酒以称觴,更指椿年而献寿。”
分類:大椿年龄
《漢語大詞典》:椿年
大椿的年龄。《庄子·逍遥游》中谓,上古有大椿木,以八千岁为一春,八千岁为一秋。后世因以“椿年”为祝人长寿之词。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命予赋诗》:“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渐长。”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月里昔曾分兔药,人间今喜得椿年。” 宋 苏轼 《内和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诗:“愿先柏酒以称觴,更指椿年而献寿。”
分類:大椿年龄
《漢語大詞典》:椿岁(椿歲)
大椿的年岁。比喻长寿。 唐 孟郊 《井上枸杞架》诗:“花盃承此饮,椿岁小无穷。”参见“ 椿年 ”。
《漢語大詞典》:椿年
大椿的年龄。《庄子·逍遥游》中谓,上古有大椿木,以八千岁为一春,八千岁为一秋。后世因以“椿年”为祝人长寿之词。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命予赋诗》:“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渐长。”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月里昔曾分兔药,人间今喜得椿年。” 宋 苏轼 《内和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诗:“愿先柏酒以称觴,更指椿年而献寿。”
分類:大椿年龄
《國語辭典》:椿龄(椿齡)  拼音:chūn líng
祝人长寿之辞。唐。吴筠〈步虚〉词一○首之七:「绵绵庆不极,谁谓椿龄多。」宋。柳永 御街行。燔柴烟断星河曙词:「椿龄无尽,萝图有庆,常作乾坤主。」也称为「椿寿」。
分類:祝人长寿
《漢語大詞典》:椿年
大椿的年龄。《庄子·逍遥游》中谓,上古有大椿木,以八千岁为一春,八千岁为一秋。后世因以“椿年”为祝人长寿之词。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命予赋诗》:“帝力言何有,椿年喜渐长。”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月里昔曾分兔药,人间今喜得椿年。” 宋 苏轼 《内和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诗:“愿先柏酒以称觴,更指椿年而献寿。”
分類:大椿年龄
《漢語大詞典》:庄椿(莊椿)
祝人长寿之词。语本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唐 罗隐 《钱尚父生日》诗:“锦衣玉食将何报,更俟 庄 椿一举头。” 宋 刘克庄 《乳燕飞·寿干官》词:“更把百倍添来, 庄 椿身世,又十头添撇。”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玩月》诗:“惟期母寿 庄 椿踰,有子愿效返哺乌。”
分類:祝人长寿
《漢語大詞典》:菌蟪
朝菌和蟪蛄。语本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南朝 梁 陶弘景 《寻山志》:“悼菌蟪之危促,羡灵椿兮未央。”
分類:朝菌蟪蛄
《國語辭典》:灵椿(靈椿)  拼音:líng chūn
1.相传古代有大椿树,树龄很长,后世称为「灵椿」。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这的是沟中断,爨下馀。怎便做千年的灵椿觑。」
2.祈祝尊长长寿的用语。唐。冯道 赠窦十诗:「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漢語大詞典》:房魏
(1). 唐太宗 时名相 房玄龄 与 魏徵 的并称。两人皆出 河 汾 门下,并为 唐 初敢于直谏的大臣。 唐 杜甫 《折槛行》:“呜呼 房魏 不復见, 秦王 学士时难羡。” 宋 陆游 《感怀》诗之四:“巍巍 贞观 治, 房 魏 出 河 汾 。”
(2).以 房 魏 代称贤相。《坚瓠补集·酒歌》引 明 李冠 《酒歌》:“矧今鼎鼐付 房 魏 ,爕理阴阳无偏颇。”
《漢語大詞典》:龟年鹤算(龜年鶴算)
见“ 龟年鹤寿 ”。
《國語辭典》:龟年鹤寿(龜年鶴壽)  拼音:guī nián hè shòu
龟、鹤均为长寿的动物。比喻人长寿。唐。李商隐 祭张书记文:「神道甚微,天理难究;桂蠹兰败,龟年鹤寿,在长短而且然。」也作「龟龄鹤算」、「鹤算龟龄」。
《國語辭典》:龟龄鹤算(龜齡鶴算)  拼音:guī líng hè suàn
比喻人长寿。宋。侯寘 水调歌头。湘水照秋碧词:「坐享龟龄鹤算,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也作「龟年鹤寿」、「鹤算龟龄」。
《國語辭典》:龟年鹤寿(龜年鶴壽)  拼音:guī nián hè shòu
龟、鹤均为长寿的动物。比喻人长寿。唐。李商隐 祭张书记文:「神道甚微,天理难究;桂蠹兰败,龟年鹤寿,在长短而且然。」也作「龟龄鹤算」、「鹤算龟龄」。
《漢語大詞典》:九龄(九齡)
(1).九岁。 汉 扬雄 《法言·问神》:“育而不秀者,吾家之 童乌 乎?九龄而与我玄文。” 晋 陶潜 《责子》诗:“ 通 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
(2).指九十岁。语本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谓 武王 曰:‘女何梦矣?’ 武王 对曰:‘梦帝与我九龄。’ 文王 曰:‘女以为何也?’ 武王 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 文王 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尔三焉。’ 文王 九十七乃终, 武王 九十三而终。” 郑玄 注:“九龄,九十年之祥也。”后引申为长寿。 唐 殷寅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宋 范成大 《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如何千万寿,不待九龄终。”《扫迷帚》第二回:“在 文王 之告 武王 曰,梦帝锡九龄,不赐 管 蔡 ,是也。”
《國語辭典》:尧龄(堯齡)  拼音:yáo líng
相传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约一百一十七岁。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唐。张守节。正义。后以比喻长寿、高寿。宋。柳永〈永遇乐。薰风解愠〉词:「祝尧龄、北极齐尊,南山共久。」宋。晏殊喜迁莺。歌敛黛〉词:「今炉暖,龙香远,共祝尧龄万万。」
分類:在位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