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啼黄熊
 
羽渊魄
 
鲧化黄熊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四〈昭公·传七年〉~762~
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
典故
鲧死羽

相关人物


《尚书·虞书·舜典》
「殛鲧于羽山。」旧题汉·孔安国传:「羽山,东裔,在海中。」

例句

膺图受禅登明堂,共流幽州鲧死羽。 韩愈 永贞行

典故
相关人物


《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
「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晋·杜预注:「谓鲧。梼杌,顽凶无俦匹之貌。」

例句

梼杌宽之久,防风戮不行。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典故
头为城、尾为旌

相关人物


《吕氏春秋》卷二十《恃君览·行论》
「尧以天下让舜。?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此事也见东汉·王充《论衡·率性》,作「怒其猛兽,欲以为乱。」

例句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李贺 猛虎行

典故
羽窟幽黄能

相关人物
 


《春秋左传·昭公七年》
「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羽渊。」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熊,音雄,兽名亦作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三足鳖也。解者云,兽非入水之物,故是鳖也。一曰,既为神,何妨是兽。

例句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典故
拙鲧

相关人物


《山海经·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史记》卷二《夏本纪》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例句

黄河弄濆薄,梗涩连拙鲧。 韩愈 嘲鼾睡二首

 朝代:远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颛顼之子,禹之父。居于崇,为崇伯。尧时由四岳举之,奉命治水。以土壤堵塞之法,九年未成。被舜杀于羽山。一说鲧死后化为黄熊。
《漢語大詞典》:共鲧(共鯀,共鮌)
共工 与 鲧 的并称。鲧,也写作“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何以废 共 鮌 , 重华 为之来。”
分類:共工写作
《骈字类编》:郊鲧(郊鲧)
礼记祭法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
《韵府拾遗 阮韵》:如鲧(如鲧)
吴越春秋四岳举鲧帝曰不可四岳曰等之群臣未有如鲧者
《韵府拾遗 阮韵》:举鲧(举鲧)
吴越春秋尧命四岳举贤良将任治水四岳乃举鲧而荐之于尧
《漢語大詞典》:夏鲧
同“夏鮌”。
即鲧。传说为尧舜时代的部落首领。禹之父。由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九年未成,被殛于羽山。
分類:部落首领
《漢語大詞典》:黄熊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左传·昭公七年》:“昔 尧 殛 鯀 于 羽山 ,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 羽渊 。”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晨占赤乌,夜辨黄熊。” 清 赵翼 《岣嵝碑歌》:“黄熊九载绩弗效,圣子起任平成责。”
《國語辭典》:梼杌(檮杌)  拼音:táo wù
1.本是一种凶暴的野兽,后来比喻为恶人。《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失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人之很恶,同于梼杌;人之凶暴,类于穷奇。」也作「桃杌」。
2.古代楚国的史书。《孟子。离娄下》:「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