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逍遥饮啄
 
雀委蓬蒿
 
𩿪鴳

参考典故
斥鴳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例句

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委蓬蒿。 于邺 下第不胜其忿题路左佛庙

𩿪鴳敢辞栖短棘,凤凰犹解怯高罗。 李咸用 依韵修胜上人山居十首之八

逍遥饮啄安涯分,何假扶摇九万为。 卢象 青雀歌

典故
九日黄花兄弟会
 
插萸人少
 
遍插茱萸
 
遥想弟兄把茱萸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案: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典故
一枝传远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远信
 
一枝春
 
一枝春信
 
一枝春色
 
一枝谁寄长安
 
一枝随驿使
 
不寄梅花
 
到陇梅花
 
剪梅烟驿
 
南枝附春信
 
只赠梅花
 
寄一枝
 
寄寒梅
 
寄折梅
 
寄春
 
寄梅花
 
寄与路遥
 
寒梅传驿信
 
寒梅堪寄
 
寻驿使
 
岭梅传远信
 
庾岭一枝
 
庾梅信断
 
折寒香传语
 
折幽香千里寄
 
折得陇头
 
折梅
 
折梅寄
 
折梅寄我
 
折梅寄江北
 
折花寄
 
故人堪寄
 
故人赠江头春信
 
故人难寄
 
春在手
 
春赠陇头
 
梅寄断魂
 
梅残驿使迟
  
梅花寄寒驿
 
梅花寄远
  
楚驿梅边
 
水驿寄江南梅萼
 
江南信
 
江南信息
 
江南折赠
 
江南春信
 
江南逢梅
 
江南驿使
 
江路梅花
 
花信随驿使
 
万里凭驿使
 
万里赠
 
解道江南句
 
赠春色
 
赠梅花
  
送客逢春
 
逢驿使
 
远寄江南春意
  
陆凯寄梅
 
陆郎封寄
 
陇头人
 
陇头春信
 
陇头春色
 
陇头梅
 
陇驿传梅
 
难随驿使
 
驿使传梅
 
驿使带春
 
驿使梅
 
驿使为伊忙
 
驿传梅信
  
相关人物
范晔
 
陆凯


《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范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简释

陇头梅:咏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亦咏梅花。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例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柳宗元 早梅

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

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 王初 梅花二首

典故
天街小雨润如酥
 
小雨如酥
 
微雨如酥
 
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绝胜花柳满皇都】。」
典故
两山横黛
 
娥眉远山
 
小山眉黛
 
山横眉黛
  
山眉翠
 
文君蹙远山
 
文君远山
  
春山眉黛
 
淡淡春山
  
眉似春山
 
眉学春山
  
眉山春争秀
 
眉抹远山
 
眉绕山
 
眉黛远山
 
看山忆眉
 
茂陵眉
 
贳酒杨昌
  
遥山
 
遥山眉
 
遥山羞黛
 
远山学
  
远山眉黛
   
远岫眉
 
长眉似远山

相关人物
卓文君


《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著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文君遂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简释

远山眉:喻女子貌美。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例句

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杜牧 少年行

江畔秋光蟾阁镜,槛前山翠茂陵眉。 杜牧 题桐叶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

典故
乘鹤
 
乘鹤缑山
 
伊笙
 
使鹤催
 
去鹤留笙
 
吹玉笙
  
吹笙仙子
 
吹笙北崖
 
吹笙去
 
吹笙跨鹤
 
吹笙遥谢手
 
吹笙骑鹤
 
周太子
 
周王子
  
子乔笙
 
子乔笙鹤
  
子晋吹笙
 
子晋笙
  
王乔鹤
 
王子吹笙
   
王子驾
 
登缑岭
 
笙箫缑岭人
  
维岭
 
维氏鹤
  
缑山仙子
 
缑山王郎子
 
缑山风月
 
缑山骑鹤
  
缑岭笙歌
 
缑岭云
 
缑岭鹤
  
缑笙
 
举手谢时人
 
舞鹤
 
西岭吹笙
 
西归公子
  
谢路人
  
跨鹤吹笙
 
灵王子
   
骑鹤峰
  
凤吹去
    
相关人物
王子乔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
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馀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颠,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王子乔〉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立祠于缑氏及嵩山。

简释

王乔鹤:喻洒脱不凡之人,或指鹤。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二:“范蠡舟扁小,王乔鹤不群。”

王子乔:喻指仙人。《古诗十九首》之十五:“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鹤驾:喻仙人或太子的车骑。唐杜甫《洗兵马》:“鹤驾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例句

年年望灵鹤,常在此山头。 于鹄 寄续尊师

安得如子晋,与之游太清。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琐窗朱槛同仙界,半夜缑山有鹤声。 刘沧 登龙门敬善寺阁

玉笙无遗音,怅望缑岭云。 刘驾 别道者

前堂吹参差,不作缑山声。 刘驾 励志

因思往事成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 卓英英 理笙

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司空图 诗品飘逸

愿随执轻策,往结周太子。 司马扎 赠王道士

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姚合 庄恪太子挽词二首之二

缑山遗响昔所闻,庙庭进旅今攸设。 孟简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何年缑岭上,一谢洛阳城。 崔湜 寄天台司马先生

朝朝缑氏鹤,长向洛城飞。 崔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西归公子何时降,南岳先生早晚来。 施肩吾 候仙词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李商隐 人日即事

椅梧连鹤禁,埤堄接龙韬。 李德裕 述梦四十韵

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 李白 古风

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 李白 感遇四首

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李白 凤吹笙曲

早晚还乘鹤,悲歌向故园。 李端 送荀道士归庐山

复闻周太子,亦遇浮丘公。 李群玉 升仙操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李贺 天上谣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

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 杜牧 怀紫阁山

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 杜甫 玉台观

令威子晋皆俦侣,东岳同寻太真女。 杨嗣复 赠毛仙翁

空嗟凤吹去,无复鸡鸣朝。 权德舆 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二首

还似缑山驾,飘飘向碧虚。 权德舆 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之二

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因以继和

王子白云仙去久,洛滨行路夜吹笙。 武元衡 缑山道中口号

忆昔王子晋,凤笙游云空。怜寿不贵色,身世两无穷。 沈佺期 凤笙曲

五岁过人智,三天使鹤催。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苍舒留帝宠,子晋有仙才。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子晋少姨闻定怪,人间亦便有霓裳。 白居易 嵩阳观夜奏霓裳

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 皮日休 鹤屏

君以为真,相期缑岭。 卢纶 和马郎中画鹤赞

他日丹霄骖白凤,何愁子晋不闻声。 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秦系 期王鍊师不至

缑岭独能徵妙曲,嬴台相共吹清音。 罗邺 题笙

礼成神既醉,髣髴缑山鹤。 裴度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王子求仙月满台,玉笙清转鹤裴回。曲终飞去不知处,山下碧桃春自开。 许浑 缑山庙

海中紫雾蓬莱岛,安期子乔去何早。 贯休 了仙谣

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贾岛 游仙

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 韦庄 放榜日作

子乔翔邓林,王母游层城。 顾况 谢王郎中见赠琴鹤

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 高骈 闻河中王铎加都统

好见吹笙伊洛上,紫烟丹凤亦相随。 鲍容 和王璠侍御酬友人赠白角冠

曾见周灵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鲍溶 怀仙二首

心期周太子,下马拜虚碧。 鲍溶 途中旅思二首

鹤驾如可从,他年执烟策。 鲍溶 途中旅思二首之一

典故
清辉玉臂寒
 
遥怜儿女未解忆长安
 
鄜州今夜
 
闺中今夜寒生玉臂
 
离恨寄鄜州
 
云鬟香雾
 
香雾云鬟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何当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典故
画遥山
 
画远山

相关人物
张敞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张敞〉~3222~
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剧。郡国二千石以高弟入守,及为真,久者不过二三年,近者数月一岁,辄毁伤失名,以罪过罢。唯广汉及敞为久任职。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
《西京杂记》卷二~076~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著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文君遂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典故
将军止渴
 
岭梅止渴
 
庾岭止渴
 
征徒异渴
 
救渴将军
 
望林止渴
       
遥止渴
 
魏林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假谲〉~85~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简释

渴望梅:喻指以空想安慰自己。唐罗隐《丁亥岁作》:“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反成灰。”


例句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崔备 清溪路中寄诸公

思君览章句,还复如望梅。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

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 李峤

羌吹应愁起,征徒异渴来。 温庭皓

望梅閤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白居易 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罗隐 丁亥岁作

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罗隐

典故
牧童遥指杏花深处


《岁时习俗资料汇编·新增月日纪古》卷之三上〈三月卷上·清明〉~926~
杜牧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典故
相关人物
韦夐


《周书》卷三十一〈韦夐列传〉~544~
韦夐字敬远。志尚夷简,澹于荣利。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前后十见徵辟,皆不应命。属太祖经纶王业,侧席求贤,闻夐养高不仕,虚心敬悦,遣使辟之,备加礼命。虽情谕甚至,而竟不能屈。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所居之宅,枕带林泉,夐对玩琴书,萧然自乐。时人号为居士焉。至有慕其闲素者,或载酒从之,夐亦为之尽欢,接对忘倦。明帝即位,礼敬逾厚。乃为诗以贻之曰:「六爻贞遁世,三辰光少微。颍阳让逾远,沧州去不归。香动秋兰佩,风飘莲叶衣。坐石窥仙洞,乘槎下钓矶。岭松千仞直,岩泉百丈飞。聊登平乐观,远望首阳薇。讵能同四隐,来参余万机。」夐答帝诗,愿时朝谒。帝大悦,敕有司日给河东酒一斗,号之曰逍遥公。

例句

既为逍遥公,又作鸱夷子。 皮日休 奉献致政裴秘监

典故
逍遥蒙庄子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7~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243~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例句

逍遥自在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 赵彦昭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國語辭典》:逍遥(逍遙)  拼音:xiāo yáo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庄子。让王》:「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西游记》第二回:「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也作「消遥」。
《漢語大詞典》:遥知
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金 元好问 《汴禅师自断普照石为斫以诗见饷为和》之一:“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分類:远处知晓
《國語辭典》:遥望(遙望)  拼音:yáo wàng
远眺。《文选。宋玉。高唐赋》:「中阪遥望,玄木冬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遥望林木之中,有屋宇露出来。」也作「遥瞩」。
分類:遥望远处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梅驿(梅驛)
驿所的雅称。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从此尊前,便顿然少箇, 江 南羇客。不忍怱怱,少驻船梅驛。” 宋 陆游 《蓦山溪·送伯礼》词:“梅驛外,蓼滩边,只待除书看。”参见“ 梅花使 ”。
分類:雅称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赠远(贈遠)
赠送东西给远行的人。 元 黄清老 《古诗送王君冕归陕西》之六:“锦囊可赠远,愧非明月珠。” 明 茅孝若 《苏园翁》:“耒耜之餘编草屨,同革舃般坚靭哩,赠远輒相貽。”
《漢語大詞典》:陆凯传情(陸凱傳情)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陆凯传情”为咏梅之典。 宋 钱惟演 《柳絮》:“ 陆凯 传情梅暗落, 韩凭 遗恨蝶争飞。”
《漢語大詞典》:驿寄梅花(驛寄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宋 秦观 《踏莎行》词:“驛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漢語大詞典》:驿路梅花(驛路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官桥杨柳和愁摘,驛路梅花带雪看。”
《漢語大詞典》:酥雨
指蒙蒙细雨。语出 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郭沫若 《长春集·洪命熹副首相陪游金刚山赋诗见赠步原韵奉酬》:“霜叶醉酣酥雨里,银河拜倒彩霞边。”
分類:蒙蒙细雨
《漢語大詞典》:山眉
如眉的山形。 清 袁枚 《游笼山怀古》诗:“湖镜几窥红粉倩,山眉犹学黛娥娇。” 姚燮 《韩庄闸舟中七夕杂诗》:“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淡碧月眉黄。”
分類:山形
《國語辭典》:春山  拼音:chūn shān
1.春天的山。唐。李华〈春行寄兴〉诗:「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金。元好问〈游黄华山〉诗:「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2.比喻妇女的眉毛。春色点染的山容,其色黛青,如妇女眉色。宋。欧阳修 玉楼春。春山敛黛低歌扇词:「春山敛黛低歌扇,暂解吴钩登祖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惟有美人称妙计,凭君买黛画春山。」
《漢語大詞典》:玉芙蓉
(1).白莲花。 宋 朱熹 《莲沼》诗:“亭亭玉芙蓉,逈立映澄碧。”
(2).白牡丹的一种。 明 王象晋 《群芳谱·花二·牡丹》:“其白色有玉芙蓉、素鸞娇、緑边白、玉重楼……玉绣球。”
(3).喻美人。 宋 方千里 《浣溪沙》词:“面面虚堂水照空,天然一朶玉芙蓉、千娇百媚语惺憁。”
(4).指芙蓉帐,华美的帐子。 清 刘献廷 《横塘》诗:“被底餘寒午夜鐘,薰笼香透玉芙蓉。脸侵红杏一枝雨,眉点青山若个峰。”
(5).指玉杯。 唐 王建 《宫词》之九一:“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迎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6).喻雪峰。 明 唐寅 《题画》诗之四:“寒雪朝来战朔风,万山开遍玉芙蓉。”
《國語辭典》:眉山  拼音:méi shān
1.古人常以青色画眉,眉色看起来与远山的颜色相似,故称为「眉山」。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四出:「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
2.县名。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濒岷江西岸,旧为眉州,宋代文学大家苏洵父子即为此地人。农产有稻、小麦、油菜籽等;矿产则有硝、石膏。
《漢語大詞典》:连山眉(連山眉)
远山眉。 唐 温庭筠 《醉歌》:“ 临邛 美人连山眉,低抱琵琶含怨思。” 曾益 注:“:‘ 文君 眉色姣好,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亦省作“ 连山 ”。 清 蒲松龄 《锦边莲》诗:“慵妆一綫红生肉,画黛连山緑效顰。”参见“ 远山眉 ”。
分類:曾益
《國語辭典》:远山眉(遠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之。见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后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也称为「远山黛」。
《國語辭典》:远山眉(遠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之。见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后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也称为「远山黛」。
《漢語大詞典》:远山色(遠山色)
喻眉。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嬋娟两鬢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参见“ 远山眉 ”。
分類:
《國語辭典》:远山眉(遠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之。见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后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也称为「远山黛」。
《國語辭典》:远山黛(遠山黛)  拼音:yuǎn shān dài
形容女子秀丽的眉毛。参见「远山眉」条。
《漢語大詞典》:吹笙
喻饮酒。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题曰:“谚以窃尝为吹笙云。” 辽 李齐贤 《鹧鸪天·饮麦酒》词:“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窃尝,尝酒也……《织餘琐述》云:‘乐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恆轻,故以喻窃尝。’”
《漢語大詞典》:子乔(子喬)
春秋 时神话传说人物。《孝经援神契》:“ 鲁哀公 十四年, 孔子 夜梦 三槐 之间, 丰沛 之邦,有赤烟起。乃呼 颜渊 、 子夏 往视之。驱车到 楚 西北 范氏街 ,见芻儿捕麟,伤其前左足,薪而覆之。 孔子 曰:‘儿来,汝姓为谁?’儿曰:‘吾姓 赤诵 ,名 子乔 ,字 受纪 。’”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作“时乔”,初学记卷二九作“时侨”。
分類:人物二九
《漢語大詞典》:子晋(子晉)
王子乔 的字。神话人物。相传为 周灵王 太子,喜吹笙作凤凰鸣,被 浮丘公 引往 嵩山 修炼,后升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唐 卢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他日丹霄驂白凤,何愁 子晋 不闻声。” 宋 范仲淹 《天平山白云泉》诗:“ 子晋 罢云笙, 伯牙 收玉琴。” 清 袁枚 新齐谐·控鹤监秘记二则:“太后使 昌宗 骑木鹤,呼为 子晋 后身。”
分類:人物
《漢語大詞典》:洛滨笙(洛濱笙)
亦作“ 洛宾笙 ”。 语出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 洛 之间。”后借指仙人吹笙声。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风传 凤臺 琯,云渡 洛宾 笙。” 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诗:“或命 餘杭 酒,时听 洛滨 笙。”
分類:吹笙仙人
《國語辭典》:王子乔(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也称为「王乔」、「王子晋」。
《國語辭典》:王子晋(王子晉)  拼音:wáng zǐ jìn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参见「王子乔」条。
《國語辭典》:王子乔(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也称为「王乔」、「王子晋」。
《漢語大詞典》:笙鹤(笙鶴)
汉 刘向 列仙传载: 周灵王 太子 晋 ( 王子乔 ),好吹笙,作凤鸣,游 伊 洛 间,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山 ,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 缑氏山 顶,举手谢时人仙去。后以“笙鹤”指仙人乘骑之仙鹤。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宋 姜夔 《阮郎归》词:“与君閒看壁间题:夜凉笙鹤期。” 明 徐渭 《小集滴水厓朝阳观》:“不信夜来高顶望,定应笙鹤下飞仙。”
分類:太子吹笙
《漢語大詞典》:缑山(緱山)
即 缑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处。 唐 白居易 《吴兴灵鹤赞》:“ 辽水 一去, 緱山 不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 薛能 尚书题集后曰:‘纵有 緱山 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参见“ 緱氏山 ”。
分類:修道成仙
《漢語大詞典》:缑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山鹤(緱山鶴)
相传 王子乔 于 缑山 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鹤。” 唐 元稹 《别李三》诗:“苍苍 秦 树云,去去 緱山 鹤。”亦作“ 緱氏鹤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驭未来 緱氏 鹤,月明吹彻玉笙寒。’”参见“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氏鹤(緱氏鶴)
见“ 緱山鹤 ”。
《漢語大詞典》:缑山鹤(緱山鶴)
相传 王子乔 于 缑山 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鹤。” 唐 元稹 《别李三》诗:“苍苍 秦 树云,去去 緱山 鹤。”亦作“ 緱氏鹤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驭未来 緱氏 鹤,月明吹彻玉笙寒。’”参见“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谢时(謝時)
(1).犹避世,谓不问世事。 唐 李白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2).犹谢世,谓死亡。 明 何景明 《与何粹夫书》:“三四君子,悉已谢时。”
《國語辭典》:跨鹤(跨鶴)  拼音:kuà hè
传说以跨鹤而升天为成仙。后亦比喻人死为跨鹤。宋。林景熙〈饯盛景则教授〉诗:「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鹤凌虚堕霜羽。」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漢語大詞典》:跨鹤扬州(跨鶴揚州)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漢語大詞典》:灵鹤(靈鶴)
亦作“ 灵鵠 ”。 仙鹤。拾遗记·吴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数百年后,灵鵠翔於林壑,灵虎啸於山丘。”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临水静闻灵鹤语,隔原时有至人来。” 金 元好问 《二月十五日鹤》诗:“ 九龙岗 上 玄元祠 ,人言尊像神所遗,年年二月降灵鹤,来无定数有定期。”
分類:仙鹤
《漢語大詞典》:骑鹤(騎鶴)
(1).谓仙家、道士乘鹤云游。 唐 贾岛 《游仙》诗:“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待相将把袂,清都归路,骑鹤去、三千岁。” 清 李调元 《龙洞》诗:“昔者 李道人 ,骑鹤来栖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骑鹤,日日跨狮。”
(2).犹言骑鹤上 扬州 。 宋 陈师道 《送泽之过维扬》诗:“顾我老无骑鹤兴,羡君行及看花天。”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缠腰更骑鹤,辟俗还食肉。”
《國語辭典》:凤吹(鳳吹)  拼音:fèng chuì
笙、箫等弦管乐。唐。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之八:「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分類:笙箫细乐
《國語辭典》:凤笙(鳳笙)  拼音:fèng shēng
笙的美称。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泪〉词:「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國語辭典》:鹤禁(鶴禁)  拼音:hè jìn
皇太子的居所。《白孔六帖。卷三七。太子。鹤禁》引〈汉宫阙疏〉曰:「白鹤,太子所居之地,凡人不得辄入,故云鹤禁也。」
《國語辭典》:鹤驭(鶴馭)  拼音:hè yù
传说中仙人多驾鹤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唐。吴融 和皮博士赴上京观中修灵斋赠盛仪尊师兼见寄诗:「鹤驭已从烟际下,凤膏还向月中焚。」今常作为哀挽妇女用语。如:「鹤驭西归」。
《國語辭典》:鹤驾(鶴駕)  拼音:hè jià
1.对仙人车驾的敬称。唐。耿湋 游钟山紫芝观诗:「鹤驾何时去,游人自不逢。」《三国演义》第八一回:「震曰:『天子急欲见仙翁一面,幸勿吝鹤驾。』再三敦请,李意方行。」
2.太子的车驾。周灵王的太子晋,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修道,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山头,数日而去。故后人遂把太子的车驾称为「鹤驾」。
3.死亡。因仙人驾鹤升天,故后人在挽辞中也用作哀挽妇女用语。如:「鹤驾西归」。
《漢語大詞典》:望梅
(1).词牌名。即《解连坏》,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此调创自 柳永 ,以词有“信有早梅,偏占阳和,及时送香来,望明艳遥知非雪”句,故名“望梅”。后因 周邦彦 词有“好手能解连环”句,更名“解连环”。参阅《词谱》卷三四。
(2).犹言望梅止渴。 清 纳兰性德 《募建普同塔引》:“然而画饼奚裨,望梅曷补。”
《國語辭典》: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曹操率兵行军至途中,士兵乾渴难耐,曹操就骗士兵前有梅林,梅子又酸又甜,诱使士兵流出口水以解渴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后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却那里得这银子来!只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也作「说梅止渴」、「望梅消渴」。
《漢語大詞典》:梅林止渴
犹言望梅止渴。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北周 庾信 《出自蓟北门行》:“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
《國語辭典》:止渴  拼音:zhǐ kě
消除口渴,解渴。如:「白开水最能止渴,含糖饮料则会让你愈喝愈渴。」《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
分類:解渴
《漢語大詞典》:渴望梅
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载, 魏 军口喝而艰于行走, 曹操 诡称前有梅林,士卒闻之,口齿生津,得以前行。后因以“渴望梅”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词:“搔首踟躕,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参见“ 望梅止渴 ”。
分類:行走曹操
《國語辭典》: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曹操率兵行军至途中,士兵乾渴难耐,曹操就骗士兵前有梅林,梅子又酸又甜,诱使士兵流出口水以解渴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后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却那里得这银子来!只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也作「说梅止渴」、「望梅消渴」。
《國語辭典》:说梅止渴(說梅止渴)  拼音:shuō méi zhǐ kě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参见「望梅止渴」条。宋。李清照 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漢語大詞典》:逍遥公
(1). 北周 韦夐 的赐号。 夐 志尚夷简,淡于荣利,所居之宅,枕带林泉, 夐 对玩琴书,萧然自乐。 明帝 敕有司,日给 河 东酒一斗,号之曰 逍遥公 。见周书·韦夐传
(2). 唐 韦嗣立 营别第 骊山 鹦鹉谷 ,帝临幸,因封为 逍遥公 。见《新唐书·韦嗣立传》。 唐 杜甫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诗:“ 逍遥公 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唐朝上:“﹝ 吴道玄 ﹞曾事 逍遥公 韦嗣立 为小吏。因写 蜀 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五代史·前蜀世家:“ 顾张思 曰:‘《五代·世家》以 韦庄 为 见素 之孙。 唐 宰相世系表: 韦庄 为 待价 之后,出 逍遥公 房。 见素 则出 南皮公 房,初非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