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人情挂剑
 
剑悬
 
剑挂宰上
 
季札挂剑
 
宝剑悬
 
宝剑赠君
 
宝剑非所惜
 
带丘墓
 
延州空挂
 
延陵件
 
延陵心
 
延陵轻宝剑
 
思挂剑
  
把剑觅徐
 
把剑觅徐君
  
挂剑酬知己
 
挂坟松
 
挂延陵
 
树头千金剑
 
留剑
 
留墓剑
  
留树
 
相酬无宝剑
 
结交期一剑
  
赠墓剑
 
送剑
 
相关人物
季札
 
徐君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节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简释

挂剑:表示追念亡友。宋黄庭坚《李浸州挽词》:“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例句

曾被桂树枝,寒光射林薮。 元稹 说剑

碑传门客建,剑是故人留。 崔堤 秦州薛都督挽词

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崔融 哭蒋詹事俨

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 张说 右侍郎集贤学士徐公挽词二首之一

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 张说 和魏仆射还乡

一朝宾客散,留剑在青松。 张说 崔尚书挽词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陈陶处士

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李隆基 过王浚墓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杜甫 别房太尉墓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杜甫 哭李尚书

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王维 哭祖六自虚

还闻汉明主,遗剑泣东平。 卢僎 让帝挽歌词二首之一

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

心许留家树,辞直断佞臣。 窦群 题剑

人送剑来归陇上,雁飞书去叫衡阳。 窦巩 哭吕衡州八郎中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苏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亭逢李广骑
 
呵止故将军
 
困醉尉
 
夜行触尉
 
小尉呵
 
故将军
  
汉飞将
 
灞陵呵夜
 
灞陵夜猎
 
犯夜醉归
 
轻鞍犯夜
 
轻鞭犯夜
 
醉尉呵
 
醉尉呵李广
 
醉尉嗔
 
醉尉怒呵
    
龙城守
 
龙城飞将

相关人物
李广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287~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閒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李广列传〉~2443~
数岁,与故颍阴侯屏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辽西,杀太守,败韩将军。韩将军后徙居右北平,死。于是上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上书自陈谢罪。上报曰:「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司马法曰:『登车不式,遭丧不服,振旅抚师,以征不服;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憺乎邻国』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岂朕之指哉!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秋。」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

简释

故将军:指旧时之将军,或喻失势之人。宋陆游《余为成都帅师参议成将军汉卿相从无虚日为赋此诗》:“山中岂识故将军,但怪英姿凛不群。”

灞陵夜猎:指旧有权位已失,受人欺侮。唐李商隐《少年》:“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

飞将:指李广。或泛指骁勇善战的将军。唐王昌龄拙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例句

雪满衣裳冰满须,晓随飞将伐单于。 令狐楚 塞下曲二首

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 刘禹锡 平蔡州三首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远。 严武 军城早秋

行闻汉飞将,还向皋兰宿。 寇泚 度涂山

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 常建 吊王将军墓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李白 古风五十九首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 李益 赴邠宁留别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 杨巨源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

虏尘如雾昏亭障,陇首年年汉飞将。 温庭筠 遐水谣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出塞二首

飞将下天来,奇谋阃外裁。 皎然 从军行五首

铁岭探人迷鸟道,阴山飞将湿貂裘。 翁绶 雨雪曲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 郎士元 送李将军赴定州

典故
九江船
 
人在浔阳
 
低眉信手
  
半面犹遮
 
司马堪怜
 
司马泪痕
  
同是天涯流落人
 
商妇移船
 
商妇邻舟
 
坐中泣下谁最多
 
多情司马
 
天涯同是伤沦落
 
妙语如弦
 
寻阳司马
 
山歌愁醉浔阳叟
 
断肠司马
 
曲终泪湿琵琶
 
枫叶荻花
 
水面琵琶
 
江上琵琶泪
 
江上琵琶旧曲
 
江上荻花秋
  
江州司马青衫湿
 
江头商妇
 
江头送客
 
泪滴青衫
 
湓浦客
 
湓浦琵琶
 
浔阳叟
 
浔阳商妇临舟
 
浔阳江头客
 
浔阳泪
 
湿衫青
 
玉盘大小乱珠迸
 
琵琶半遮面
 
琵琶江上曲
 
琵琶泪
 
白傅衫
 
白傅送行悲
 
真珠落玉盘
 
船里琵琶
 
花暖间关,冰凝幽咽
 
苦竹黄芦
 
荻花枫叶
 
言语春莺滑
  
间关莺语
  
青衫泪
 
青衫湿
 
黄芦苦竹

相关人物
白居易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铮铮然有京邑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诗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琶琵声停欲语迟。移全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把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转轴拨弦三五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撚抹复桃,初为霓裳后六幺【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幽咽泉流冰下滩】【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泉流水下难】。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唯有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蜀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閒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啼妆泪落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我从去年离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泪谁最多】【座中泣泪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典故
不惊鸥
 
同盟鸥鹭
 
问讯白殴
 
忘情鱼鸟
 
忘机鸥
 
机忘鸟不猜
 
机息海滨
 
沙边鸥鹭
 
沙鸥盟寒
 
波上鸥
 
海上狎鸥
 
海上逢鸥
 
海上鸥
 
海翁机
 
海边鸥鸟
 
海鸟作朋俦
 
海鸟忘机
  
海鸥相疑
 
海鸥高翔
 
无机鸥不惊
 
狎鸟
  
狎鸥鸟
  
白鸥波
 
白鸥猜
 
白鸥盟
 
白鸥亲
 
盟在白鸥
  
盟鸥鹭
 
相忘鸥鸟
 
旧鸥
 
旧鸥能记
 
逐轻鸥
 
随白鸥
 
驯鸥
 
惊鸥
 
鱼鸟忘情
 
鸥可亲
  
鸥浩荡
  
鸥相狎
 
鸥惊耻海滨
 
鸥鸟伴
 
鸥鸟忘机
 
鸥鸟情
 
鸥鸟相猜
 
鸥鸟相亲
 
鸥鸟莫猜
  
鹭鸥盟
 
黄鲁直笛弄

相关人物
列子


《列子集释》卷二〈黄帝篇〉~67~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晋·张湛注:「心和而形顺者,物所不恶。住当作数。」
《宋诗钞·山谷诗钞》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例句

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 丘为 渡汉江

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渔竿吾道在,鸥鸟世情赊。 刘长卿 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

只被浮名系,宁无愧海鸥。 刘长卿 松江独宿

渔父自夷犹,白鸥不羁束。 刘长卿 江中晚钓寄荆南一二相识(一作西江雨后忆荆南诸公)

谁见白鸥鸟,无心洲渚间。 刘长卿 福公塔(龙门八咏)

牢落机心尽,惟怜鸥鸟亲。 刘长卿 负谪后登干越亭作

海鸥知吏傲,砂鹤见人衰。 刘长卿 酬张夏别后道中见寄

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 孟浩然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孟浩然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孟浩然 还山贻湛法师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 岑参 送颜平原(并序)

只恐东归后,难将鸥鸟亲。 崔涂 送友人归江南

功名如不立,岂易狎汀鸥。 张乔 岳阳即事

时人见黄绶,应笑狎鸥还。 曹松 江西题东湖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李嘉祐 晚登江楼有怀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李峤 同赋山居七夕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 李白 古风之四十二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李白 江上吟

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征君(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

旧绶有香笼驿马,皇华无暇狎沙鸥。 李频 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杜牧 渔父

赖有杯中物,还同海上鸥。 杜甫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之一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柳宗元 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

霏微傍青霭,容与随白鸥。 楼颖 伊水门

白鸥惊不起,绿芡行堪采。 白居易 同韩侍郎游郑家池吟诗小饮

海边曾狎鸟,濠上正观鱼。 皇甫冉 和郑少尹祭中岳寺北访萧居士越上方

邑有弦歌宰,翔鸾狎野鸥。 卢象 早秋宴张郎中海亭即事

久卧云间已息机,青袍忽著狎鸥飞。 秦系 即事奉呈郎中韦使君

客在烟霞里,闲闲逐狎鸥。 秦系 山中崔大夫有书相问

忘怀不使海鸥疑,水映桃花酒满卮。 羊士谔 野望二者之二

举翮笼中鸟,知心海上鸥。 贾岛 岐下送友人归襄阳

我逐江潭雁,君随海上鸥。 赵冬曦 奉答燕公

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 郎士元 题刘相公三湘图

指期乘禁马,无暇狎沙鸥。 郑谷 驻跸华下同年司封员外从翁许共游西溪久违前契戏成寄赠

寄谢鸳鹭群,狎鸥拙所慕。 钱起 谷口新居寄同省朋故

无阶异渐鸿,有志惭驯鸥。 长孙佐辅 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

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 陈子昂 宿襄河驿浦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却去金銮为近侍,便辞鸥鸟不归来。 韦庄 含香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息虑狎群鸥,行藏合自由。 韩偓 息虑

我心寄青霞,世事惭白鸥。 高适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揽辔隼将击,忘机鸥复来。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典故
一诺
 
一诺匪轻
 
一诺千金
 
一诺轻黄金
 
一诺黄金信
  
千金比然诺
  
千钧诺
 
季布一言
 
季布诺
 
季布重然诺
 
季布金
 
得诺轻季子
    
然诺重黄金
  
重一言
  
黄金诺

相关人物
季布
 
曹丘生


《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季布〉~273~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閒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汉书》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列传·季布〉~978~
辩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谈等,与窦长君善。布闻,寄书谏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则揖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足下何以得此声梁楚之间哉?且仆与足下俱楚人,使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美乎?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例句

一饭意专堪便死,千金诺在转难酬。 吴融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

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 李嘉祐 送李中丞杨判官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将期一诺重,歘使寸心倾。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

寸长堪缱绻,一诺岂骄矜。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皮日休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光辉轻尺璧,然诺重黄金。 羊士谔 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

长闻季氏千金诺,更望刘公一纸书。 许浑 寄献三川守刘公

淹留花柳变,然诺肺肠倾。 贾岛 再投李益常侍

遗愧虞卿璧,言依季布金。 韦庄 三用韵

一诺黄金信,三复白圭心。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高适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魏征 述怀

金诺静宜资讲诵,玉山寒称奉尊罍。 齐己 闻王员外新恩有寄

典故
臂红高会
 
轻红纤手擘
 
重碧轻红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九〈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重碧拈筒酒】【重碧酤春酒】【重碧酤筒酒】【重碧擎春酒】【重碧擎筒酒】【重碧拓春酒】【重碧拓筒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
典故
下机人
 
不下机
 
典却乌貂裘
 
剩貂裘
  
十上劳
 
尘暗旧貂裘
 
妻嫂欺
 
妻嫂笑
  
季子貂裘
 
季子贪
 
季子金尽
 
季裘
 
弊貂裘
 
耻妻嫂
 
惭妻嫂
 
应嗔不下机
 
怀书十上秦
 
敝洛阳
  
敝裘自愧
 
敝貂裘
 
敝黑貂裘
 
乌裘入秦
 
乌裘十上
 
乌裘敝
 
乌裘滞秦
 
乌貂裘
 
皂貂破敝
 
破却貂裘
  
秦貂没
 
落魄苏秦
 
苏家妇
 
苏秦耻妻嫂
 
苏秦憔悴
 
行看嫂下机
  
貂敝
  
貂裘不畏雪
 
貂裘尘满
 
貂裘敝
 
还家畏嫂轻
 
风尘黑貂
 
鸣机妇
 
黄金百斤尽
 
黄金尽
  
黑貂敝
 
黑貂裘
 
黑貂裘敝

相关人物
秦惠王
 
苏秦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85~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224~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
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简释

季子裘:咏人奔波劳碌。唐杜甫《摇落》:“鹅费羲之墨,貂除季子裘。”


例句

弊貂不称芙蓉幕,衰朽仍惭玳瑁簪。 吴仁壁 投谢钱武肃

铜梁剑阁几区区,十上探珠不见珠。 唐求 伤张玖秀才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孟浩然 南归阻雪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孟浩然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酬恩仗孤剑,十年弊貂裘。 戴叔伦 从军行

不脱弊裘轻锦绮,长吟佳句掩笙歌。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

归时傥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李白 别内赴征三首

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之七

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李白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书空閒度日,深拥破貂裘。 李群玉 旅泊

黑貂不免敝,斑鬓兀称觞。 杜甫 壮游

尘生彤管笔,寒腻黑貂裘。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季子黑貂敝,得无妻嫂欺。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摇落

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杜甫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挈带看朱绂,开箱睹黑裘。 杜甫 村雨

弊裘苏季子,历国未知还。 杜甫 远游

计偕十上竟无成,忽忆岩居便独行。 权德舆 送殷卿罢举归淮南旧居

都作无成不归去,古来妻嫂笑苏秦。 沈亚之 送庞子肃

承明未荐相如赋,故国犹惭季子贫。 潘唐 下第归宜春酬黄颇饯别

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 白居易 读史五首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卢僎 途中口号

十上不可待,三年竟无成。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辄有所酬以申悲旧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 罗隐 东归

知己秦貂没,流年贾鵩悲。 罗隐 秋日怀孟夷庚

双垂素丝泪,几弊皂貂裘。 钱起 新丰主人

黄金装屡尽,白首契逾新。 陈子昂 送梁李二明府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漆身恩未报,貂裘弊岂嫌。 雍裕之 四色

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韩愈 悬斋有怀

玄草终疲汉,乌裘几滞秦。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

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 骆宾王 途中有怀

离人去复留,白马黑貂裘。 高适 别孙䜣

十上多苦辛,一官恒自哂。 高适 哭单父梁九少府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 高适 酬裴秀才

典故
不义若浮云
 
富贵如浮云
  
富贵白天
 
属浮云
 
浮云富贵
 
浮云轻
 
等浮云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述而》~62~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邢炳疏:「疏食,菜食也。肱,臂也。言已饭菜食、饮水、寝则曲肱而枕之,以此为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者,富与贵虽人之所欲,若富贵而以不义者,于我如浮云,言非已之有也。」

例句

何事退耕沧海畔,闲看富贵白云飞。 刘商 题刘偃庄

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 崔峒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

雪色衫衣绝点尘,明知富贵是浮云。 齐己 答崔校书

典故
南朝狂客帽
 
参军吹帽
 
参军往事
 
吹堕白纶巾
  
吹帽狂司马
 
吹乌帽
 
堕帽
 
堕轻帽
 
孟嘉吹帽
 
孟嘉帽
 
孟嘉狂醉
  
客帽欺风
 
山头吹帽
 
山头落帽
 
帽受西风
 
帽逐秋风
 
损帽
 
乌帽任风吹
 
乌帽风里坠
 
乌纱随风
 
无帽厌西风
 
登高落帽
 
登高龙山
 
破帽恋头
 
破帽惊吹
 
老嘉破帽
  
落帽人
 
落帽孟嘉
 
落帽风
 
落乌纱
 
西风吹帽
 
醉里乌纱
 
重阳帽
 
风落帽
 
惊乌帽
 
惊飙捲乌纱
 
鸟帽落
  
龙山胜集
 
龙山吹帽
 
龙山客
 
龙山宴
 
龙山对孟嘉
 
龙山帽
 
龙山置酒
 
龙山落帽

相关人物
孟嘉
 
桓温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一百十二〈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20~2~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马。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閒,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陜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麈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日:「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馀,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脩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太傅河南褚,简穆有器识,时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正旦大会,州府人士,率多时彦君在坐次甚远。裒问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坐,卿但自觅。裒历观,遂指君谓亮曰:「将无是邪。」亮欣然而笑,喜裒之得君,奇君为裒之所得,乃益器焉。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荅。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坐叹之。
《晋书》卷九十八〈桓温列传·孟嘉〉~2580~
孟嘉字万年,江夏鄳人,吴司空宗曾孙也。嘉少知名,太尉庾亮领江州,辟部庐陵从事。嘉还都,亮引问风俗得失,对曰:「还传当问吏。」亮举麈尾掩口而笑,谓弟翼曰:「孟嘉故是盛德人。」转劝学从事。褚裒时为豫章太守,正旦朝亮,裒有器识,亮大会州府人士,嘉坐次甚远。裒问亮:「闻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觅。」裒历观,指嘉谓亮曰:「此君小异,将无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奇嘉为裒所得,乃益器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识鉴〉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从事,已知名。褚太傅有知人鉴,罢豫章还,过武昌,问庾曰:『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庾云:『卿自求之。』褚眄睐良久,指嘉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庾大笑曰:『然!』于时既叹褚之默识,又欣嘉之见赏。」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孟嘉别传》曰:「嘉字万年,江夏鄳人。曾祖父宗,吴司空。祖父揖,晋庐陵太守。宗葬武昌阳新县,子孙家焉。嘉少以清操知名。太尉庾亮,领江州,辟嘉部庐陵从事。下都还,亮引问风俗得失。对曰:『待还,当问从事吏。』亮举麈尾掩口而笑,语弟翼曰:『孟嘉故是盛德人。』转劝学从事。太傅褚裒有器识,亮正旦大会,裒问亮:『闻江州有孟嘉,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觅。』裒历观久之,指嘉曰:『将无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奇嘉为裒所得,乃益器之。后为征西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寮毕集,时佐史并著戎服,风吹嘉帽堕落,温戒左右勿言,以观其举止。嘉初不觉,良久如厕,命取还之。令孙盛作文嘲之,成,箸嘉坐。嘉还即答,四坐嗟叹。」

简释

孟嘉帽:喻气度非凡,潇洒倜傥。唐独孤及《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龙山:喻欢宴。唐末湾《重阳日陪韦卿宴》:“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睽。”


例句

贵重近臣光绮席,笑怜从事落乌纱。 令孤楚 奉和严石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

登楼王粲望,落帽孟嘉情。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欣然为之醉,乌帽危不堕。此日山中怀,孟公不如我。 唐彦谦 九日游中溪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 严维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宿酲犹落帽,华发强扶冠。 严维 九月十日即事

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 孟浩然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 张登 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清秋将落帽,子夏正离群。 张贲 贲中间有吴门旅泊之什蒙鲁望垂和更作一章以伸酬谢

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 戎昱 九日贾明府见访

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

想见龙山会,良辰亦似今。 朱湾 九日登青山

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睽。 朱湾 重阳日陪韦卿宴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李白 九日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李白 九日登山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李白 九日龙山饮

无心同落帽,天际望归途。 李群玉 九日越台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李群玉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李郢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极浦沉碑会,秋花落帽筵。 杜牧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 权德舆 九日北楼宴集

今日同心赏,全胜落帽年。 权德舆 和九日从杨氏姊游

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 权德舆 奉陪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

盍簪莲府宴,落帽龙沙醉。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书所怀且叙所知

宁知腊日龙沙会,却胜重阳落帽时。 权德舆 腊日龙沙会绝句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独孤及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独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谁能思落帽,两鬓已添愁。 王贞白 九日长安作

卧瓮鄙毕卓,落帽嗤孟嘉。 白居易 和新楼北园偶集从孙公度周巡官韩秀才卢秀才范处士小饮郑侍御判官周刘二从事皆先归

所尚雪霜姿,非关落帽期。 许棠 白菊

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钱起 九日闭居寄登高数子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阴行先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霜风破佳菊,嘉节迫吹帽。 韩愈 荐士

典故
绿妒轻裙
 
绿罗裙带草
 
草媚罗裙
 
蔓草记罗裙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花间集》卷五〈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末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典故 
侧帽檐
 
巾欹
 
席帽斜
 
帽侧
 
帽檐欹
 
帽欹歌
 
斜帽欹
 
欹冠
 
欹客帽
 
欹巾冠
 
欹帽
 
欹乌帽
 
欹乌纱
 
欹短发
 
欹纱帽
 
乌帽侧
 
乌帽欹斜
 
独孤侧帽
 
纱帽侧
 
角巾欹
 
轻风侧帽
 
醉帽斜

相关人物
独孤信


《北史》卷六十一〈独孤信列传〉~270~
信美风度,雅有奇谋大略。周文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震邻国。东魏将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矫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乃云「无关西之忧」,欲以委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简释

侧帽:喻行止潇洒。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


例句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典故
一次空磨
 
大儿轻孔融
 
怀中字灭
  
怀刺示孔融
  
掺渔阳挝
 
掺鼓渔阳
 
掺鼓雷
 
击狂节
  
掷搥
  
正平挝
  
狂处士
 
猖狂似祢衡
  
祢狂
 
祢生刺
 
祢生狂夫
 
祢生谩骂
 
祢衡刺
 
祢衡怀刺
 
祢衡挝
 
祢衡击鼓
 
袖中漫刺

相关人物
孔融
 
曹操(魏武帝)
 
祢衡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64~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引《文士传》曰:「融数与武帝笺,称其才,帝倾心欲见。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一单绞及小裈。鼓吏度者,皆当脱其故衣,著此新衣。次传衡,衡击鼓为渔阳掺檛,蹋地来前,蹑馺脚足,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坐客莫不慷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鼓吏何独不易服?』衡便止。当武帝前,先脱裈,次脱馀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岑牟,次著单绞,后乃著裈。毕,复击鼓掺槌而去,颜色无怍。武帝笑谓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掺檛,自衡造也。为黄祖所杀。」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下·祢衡〉~2652~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馀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著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吏白:外有狂生,坐于营门,言语悖逆,请收案罪。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0~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张衡《文士传》曰:「孔融数荐衡于太祖,欲与相见,而衡疾恶之,意常愤懑。因狂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太祖闻其名,图欲辱之,乃录为鼓史。后至八月朝,大宴,宾客并会。时鼓史击鼓过,皆当脱其故服,易著新衣。次衡,衡击为渔阳参挝,容态不常,音节殊妙。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过不易衣,吏呵之,衡乃当太祖前,以次脱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毕,复击鼓参挝,而颜色不怍。太祖大笑,告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参挝,自衡造也。」

简释

祢生刺:咏怀才不遇。唐司空曙《送卢堪》:“莫使称生刺,空留怀袖中。”

祢衡挝:用以咏鼓乐,或指相骂,或指文人狂放不羁。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例句

莫使祢生刺,空留怀袖中。 司空曙 送卢堪

祢生投刺游,王粲吟诗谒。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 宋之问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

棋因王粲覆,鼓是祢衡挝。 张祜 题僧壁

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李商隐 听鼓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皮日休 襄州春游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

早忝阿戎诗友契,趋庭曾荐祢生无。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寻闻骑士枭黄祖,自是无人祭祢衡。 陆龟蒙 读陈拾遗集

典故
千里骊歌
 
唱骊歌
  
王式悔轻来
 
王式本不来
 
门外骊歌
   
骊歌促别
 
骊歌送行
  
骊驹催
 
骊驹催客
 
骊驹在门
 
骊驹曲

相关人物
王式


《汉书》卷八十八〈儒林列传·王式〉~360~
王式字翁思,东平新桃人也。事免中徐公及许生。式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诛,唯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以数谏减死论。式系狱当死,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亡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使者以闻,亦得减死论,归家不教授。山阳张长安幼君先事式,后东平唐长宾、沛褚少孙亦来事式,问经数篇,式谢曰:「闻之于师俱是矣,自润色之。」不肯复授。唐生、褚生应博士弟子选,诣博士,抠衣登堂,颂礼甚严,试诵说,有法,疑者丘盖不言。诸博士惊问何师,对曰事式。皆素闻其贤,共荐式。诏除下为博士。式徵来,衣博士衣而不冠,曰:「刑馀之人,何宜复充礼官?」既至,止舍中,会诸大夫博士,共持酒肉劳式,皆注意高仰之。博士江公世为鲁诗宗,至江公著孝经说,心嫉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式曰:「闻之于师: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今日诸君为主人,日尚早,未可也。」江翁曰:「经何以言之?」式曰:「在曲礼。」江翁曰:「何狗曲也!」式耻之,阳醉逿地。式客罢,让诸生曰:「我本不欲来,诸生彊劝我,竟为竖子所辱!」遂谢病免归,终于家。唐·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文颍曰:「其辞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也。」
《乐府诗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辞·相和曲下·陌上桑三解〉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二解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例句

宾筵未半醉,骊歌不用催。 于态宁 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

一曲骊歌两行泪,更知何处再逢君。 方干 衢州别李秀才

二十中郎未足希,骊驹先自有光辉。 李商隐 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李白 灞陵行送别

相逢只恨相知晚,一曲骊歌又几年。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

居人下珠泪,宾御促骊歌。 杨炯 送郑州周司空

雕尾扇张金缕高,碎铃素拂骊驹豪。 温庭筠 雉场歌

典故
来云去雨
 
入梦人
 
化朝云
 
问云楚女
 
梦峡云归
 
梦瑶姬
 
梦神女
 
梦落巫山
 
梦襄王
 
梦识阳台
   
梦高唐
 
孟阳台
 
寄朝云
 
峡雨
  
峡云巫雨
  
巫娥含雨
  
巫山女
 
巫山暮
 
巫山枕
  
巫山雨
 
巫山云
  
巫岭荆台
   
巫峡梦
 
巫峡云
 
巫岭
  
巫阳归梦
 
巫阳云气
 
巫阳云雨仙
 
巫雨
  
巫云蜀雨
 
怯雨羞云
 
爱雨怜云
 
拂楚王
  
断云残雨
 
断云零雨
 
晚云朝雨
  
暮洒朝行
 
暮为行雨
   
朝暮雨
 
朝暮云雨
 
朝朝暮暮
   
楚台云
  
楚天朝雨
 
楚山云雨
 
楚峰云
 
楚峡云归
 
楚水梦
 
楚王神女
 
楚王惊梦
 
楚环巫峡
  
楚台魂
 
楚襄恨
 
楚襄游梦
 
楚襄王
   
楚云巫雨
 
殢襄王
 
淡云轻雨
 
汉上行云
 
浓云骤雨
 
为雨
 
为云女
 
为云为雨
 
无梦到阳台
 
瑶姬梦
  
神人入梦
  
神女梦
 
神女赋
 
神女雨
 
神女云
 
腻雨娇云
 
兴寻巫峡
 
荆台暮雨
 
荆王梦
 
荆王暮雨
 
荆王神女
  
荒淫归楚襄
  
荐梦无云雨
 
蜀山梦
 
蜀烟峡雨
  
行雨行云
  
行云带雨
 
行云行雨
 
襄王
  
襄王意
 
襄王春梦
 
襄王云雨
 
赋行云
 
郢梦
 
除却巫山
 
阳台一片云
  
阳台暮雨
 
阳台楚云
 
阳台神
 
阳台神女
 
阳台行雨
 
阳台雨
 
阳台云
 
阳台云雨
   
阳云台
 
雨梦
  
雨暗阳台
 
雨暮云朝
 
雨期云约
 
雨歇巫娥
   
雨酡云醉
    
云容雨态
  
云散高唐
 
云朝暮雨
 
云归楚峡
 
云藏巫峡
  
云雨梦
 
云雨巫山
 
云雨阳台
 
云飘雨送
  
灵雨灵云
 
香云入梦
  
高唐十二峰
  
高唐神女
 
高唐赋
 
高唐雨
 
高唐云
 
高阳人
 
高阳客
 
高阳暮雨
 
丽赋朝云
 
彩云下巫峰
 
彩云梦断

相关人物
宋玉
 
楚襄王
 
瑶姬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高唐赋〉~875~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出,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出也,㬣兮若松榯。其少进也,兮若姣姬。扬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处所。」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神女赋并序〉~886~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

简释

朝云暮雨:咏男女之情。唐李白《寄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例句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上官仪 咏画障

东南正云雨,不得见阳台。 于武陵 王将军宅夜听歌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于濆 巫山高

流苏帐里人,犹在阳台畔。 于濆 早发

鄙哉楚襄王,独好阳云台。 储光羲 杂诗二首之二

神来云雨合,神去蕙兰香。 储嗣宗 圣女祠

襄王忽妖梦,宋玉复淫辞。万事捐宫馆,空山云雨期。 元稹 楚歌十首之四

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 刘商 题黄陂夫人祠

闻道瞿塘滪堆,青山流水近阳台。知君此去无还日,妾亦随波不复回。 刘媛 送远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刘希夷 公子行

云归巫峡音容断,路隔星河去住难。 刘损 愤惋诗三首

婵娟似恨襄王梦,猿叫断岩秋藓稀。 刘沧 题巫山庙

相逢相笑尽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 有所嗟二首

料得襄王惆怅极,更无云雨到阳台。 刘言史 赠童尼

不知巫峡雨,何事海西边。 刘长卿 杨州雨中张十宅观妓

此中一见乱人目,只疑行到云阳台。 刘长卿 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

蒹葭新有雁,云雨不离猿。 司空曙 送史申之峡州

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

襄王席上一神仙,眼色相当语不传。 吴融 浙东筵上有寄

三峡却为行雨客,九天曾是散花人。 吴融 还俗尼(本是歌妓)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唐彦谦 牡丹

妾家巫山隔汉川,君度南庭向胡苑。 乔知之 和李侍郎古意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 乔知之 定情篇

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 严续姬 赠别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 孟浩然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孟浩然 送桓子之郢成礼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孟浩然 途次望乡

朝云暮雨成古墟,萧萧野竹风吹亚。 孟郊 悼亡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宋之问 内题赋得巫山雨

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宋之问 内题赋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诗。题云巫山高)

一散阳台雨,方随越鸟巢。 宋之问 宋公宅送宁谏议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岑参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 岑参 醉戏窦子美人

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和人听歌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 崔湜 襄阳作

神魂倘遇巫娥伴,犹逐朝云暮雨归。 崔素娥 别韦洵美诗

云雨兮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白头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 张又新 赠广陵妓

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 张潮 江风行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张祜 送人归蜀

不妨高唐云,却藉宋玉说。 张祜 送蜀客

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 张说 下江南向夔州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闺。 张贲 和袭美醉中先起次韵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 徐寅 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阳台梦使君。 戎昱 送零陵妓

妾身愿作巫山云,飞入仙郎梦魂里。 戴叔伦 相思曲

旧栈歌难度,朝云湿未开。 戴叔伦 经巴东岭

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方干 赠美人四首

巫山千丈高,亦恐梦相失。 曹邺 古相送

非复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李世民 赋得含峰云

宋玉谩誇云雨会,谢连宁许梦魂通。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 李商隐 偶成轻韵七十二句赠四同馀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李商隐 有感

桂岑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空何如。 李商隐 木兰

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 深宫

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 李嘉祐 江上曲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台数通梦。 李峤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灵童出海见,神女向台回。 李峤

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 李德裕 秋日美晴郡楼闲眺寄荆南张书记

少年才子心相许,夜夜高堂梦云雨。 李涉 寄荆娘写真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李涉 竹枝词

当时惊觉高唐梦,唯有如今宋玉知。 李涉 遇湖州妓宋态宣二首之二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李白 久别离

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 李白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之一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 李白 古风

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五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六

可惜凌波步罗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十一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四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李白 捣衣篇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李白 江上寄巴东故人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李白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 清平调词三首

虚传一片雨,枉作阳台神。纵为梦里相随去,不是襄王倾国人。 李白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三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李益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李端 古别离二首

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 李群玉 九日

寂寞高堂别楚君,玉人天上逐行云。 李群玉 宿巫山庙二首

自从一别襄王梦,云雨空飞巫峡长。 李群玉 宿巫山庙二首

我思何所在,乃在阳台侧。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为报湘川神女道,莫教云雨湿旌旗。 李群玉 闻湘南从叔朝觐

所思云雨外,何处寄馨香。 李群玉 临水蔷薇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李群玉 赠人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李群玉 赠人

巫云多感梦,桂楫早回旋。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

东吴有赋客,愿识阳台仙。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

莫令巫山下,幽梦惹云雨。 李群玉 送郑京昭之云安

愿托襄王云雨梦,阳台今夜降神仙。 李群玉 醉后赠冯姬

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 李群玉 云安

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 李群玉 题二妃庙

蜀烟飞重锦,峡雨溅轻容。 李贺 恼公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李贺 洛姝真珠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李贺 湘妃

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李郢 中元夜

艳质已随云雨散,凤楼空锁月明天。 杜牧 伤友人悼吹箫妓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杜牧 润州二首之二

凝魂空荐梦,低耳悔听琴。 杜牧 为人题赠二首

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 杜牧 羊栏浦夜陪宴会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巫峡长云雨,秦城近斗杓。 杜甫 哭王彭州抡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

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 杜甫 奉使崔都水翁下峡

襄王薄行迹,莫学冷如丁。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荆扬春冬异风土,巫峡日夜多云雨。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

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杜甫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

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冥冥翠龙驾,多自巫山台。 杜甫

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台。 杜甫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杜甫 雨不绝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杜甫 雨四首

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杜甫

独有荆王殿,时时暮雨过。 杨巨源 名姝咏

妾家巫峡阳,罗幌寝兰堂。纵便朦胧觉,魂犹逐楚王。 杨巨源 美人春怨

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过。 杨师道 初宵看婚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 杨凭 春情

行雨若迷归处路,近南惟见祝融峰。 杨凭 赠马炼师

晓随云雨归何处,还是襄王梦觉愁。 权德舆 赠友人

阳台巫山上,风雨忽清旷。朝云与游龙,变化千万状。 权德舆 杂诗五首之二

芳草落花明月榭,朝云暮雨锦城春。 武元衡 同幕府夜宴惜花

他日相思梦巫峡,莫教云雨晦阳台。 武元衡 赠歌人

洛川昔云遇,高唐今尚违。 武平一 妾薄命

仙梦香魂不久留,满川云雨满宫愁。 汪遵 瑶台

使君滩上草,神女馆前云。 沈佺期 十三四时尝从巫峡过他日偶然有思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王勃 江南弄

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王勃 杂曲

谁入巫山梦,唯应洛水神。 王涯 思君恩

阳台千万里,何处作朝云。 皇甫冉 同李苏州伤美人

朝朝作行云,襄王迷处所。 皇甫冉 见诸姬学玉台体

高唐几百里,树色接阳台。 卢象 峡中作

梦寐睹神女,金沙鸣佩环。 祖咏 古意二首

好笑襄王大迂阔,曾卧巫云见神女。银锁金簧不得听,空劳翠辇冲泥雨。 秦韬玉 吹笙歌

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花。 窦巩 宫人斜

何事不归巫峡去,故来人世断人肠。 章孝标 贻美人

神女云迎马,荆门雨湿衣。 綦毋潜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

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繁知一 书巫山神女祠

巫山洛浦本无情,总为佳人便得名。今日雕阴有神艳,后来公子莫相轻。 罗虬 比红儿诗

自隐新从梦里来,岭云微步下阳台。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十五

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十一

神女初离碧玉阶,彤云犹拥牡丹鞋。 范元凯 章仇公席上咏真珠姬

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神女下阳台。 莲花妓 献陈陶处士

行雨有时度,溪流何日穷。 蒋冽 巫山之阳香溪之阴明妃神女旧迹存焉

欲令从此行霖雨,先赐巫山一片云。 薛𦀒 敕赠康尚书美人

思惟不是梦,此会胜高唐。 薛能 戏题

昨夜巫山中,失却阳台女。朝来香阁里,独伴楚王语。 薛馧 古意

也知暮雨生巫峡,争奈朝云属楚王。 袁皓 寄岳阳严使君

荒淫却入阳台梦,惑乱怀襄父子心。 袁郊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裴虔馀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精灵应自在,云雨不相关。 许棠 贞女祠

神女暂来云易散,仙娥初去月难留。 许浑 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

同来不得同归去,永负朝云暮雨情。 谁氏女 题沙鹿门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 贾岛 友人婚杨氏催妆

疑岭春应遍,阳台雨欲收。 赵冬曦 奉答燕公

云雨有归时,鸡犬无还日。 邵谒 经安容先生旧居

巫山巫峡高何已,行雨行云一时起。一时起,三春暮,若言来,且就阳台路。 郎大家宋氏 朝云引

疑逐朝云去,翻随暮雨来。 郑世翼 看新婚

江山追宋玉,云雨忆荆王。 钱起 送衡阳归客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陈子昂 彩树歌

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二十七

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陈希烈 赋得云生栋梁间

云行疑带雨,星步欲凌风。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

楚王宫去阳台近,莫倚风流滞少年。 韦庄 送李秀才归荆溪

朝云暮雨会合,罗袜绣被逢迎。 韩偓 六言三首之一

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 韩琮 牡丹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韩琮

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顾况 春游曲二首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骆宾王 忆蜀地佳人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高蟾 楚思

青春楚女妒云老,白日神人入梦稀。 鲍溶 巫山怀古

典故
车轻御良

相关人物
季梁


《战国策》卷二十五《魏策四》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例句

车轻御良马力优,咄哉识路行勿休。 韩愈 刘生诗

《漢語大詞典》:悬剑(懸劍)
史记·吴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悬剑”指守信。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但悬剑空壠,有恨如何?”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图画,也全数插入--这,自然想借以增加读者的兴趣,但也有些所谓‘悬剑空壠’的意思的。”
分類:守信
《國語辭典》:挂剑(掛劍)  拼音:guà jiàn
表示对亡友的追怀及信义。参见「季札挂剑」条。唐。方干 哭江西处士陈陶诗:「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漢語大詞典》:留徐剑(留徐劍)
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以“留徐剑”为悼友之典故。 唐 杜甫 《哭李尚书》诗:“欲挂留 徐 剑,犹迴忆 戴 船。” 明 何景明 《哭以道》诗:“他时若挂留 徐 剑,忍向 桥山 觅墓林。”
《漢語大詞典》:解剑(解劍)
(1).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 君冢树而去。”后以“解剑”为不违心诺之典。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清 魏耕 《历历白榆行》:“解剑空心许,抚躬徒自吁。”
(2).指卸官。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解剑北宫朝,息驾南川涘。”
分類:不违违心
《漢語大詞典》:遗剑(遺劍)
亦作“ 遗劒 ”。
(1).谓遗失宝剑。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剑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新唐书·张九龄传:“臣以谓始造簿书,备遗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谓遗剑中流,契舟以记者也。”
(2).指遗失的剑。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所谓刻舟以摸遗剑,参天而射五步。”
(3). 晋 张华 观天象,言 丰城 有剑,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以寻剑。 雷 掘地得两剑,以一遗 华 。 华 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 华 死,剑失所在。 雷 死,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张华传。后遂以“遗剑”指此典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石室祕书愁摄电,星池遗剑已成龙。”
(4).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 唐 张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抚遗劒而空存,想游冠而无及。” 宋 王圭 《冬节起居南京鸿庆宫等处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别寝,悼遗劒于昔游。”
《漢語大詞典》:李飞将(李飛將)
指 汉 名将 李广 。因其作战勇猛, 匈奴 称其“ 汉 飞将军”。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六:“苦战功不赏,忠诚杂可宣。谁怜 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
《國語辭典》:霸陵醉尉  拼音:bà líng zuì wèi
汉将李广因征伐匈奴失败,隐居于蓝田南山中。夜出打猎,与人饮酒,归至霸陵亭时,遭酒醉的霸陵尉呵斥。见《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后以霸陵醉尉指盛气凌人的人。也作「灞陵醉尉」。
分類:事为失官
《國語辭典》:飞将(飛將)  拼音:fēi jiàng
1.飞将军的简称。参见「飞将军」条。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六:「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儒林外史》第三九回:「甘棠有荫,空留后人之思;飞将难封,徒博数奇之叹。」
2.矫健敏捷的将领。《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臧洪传。吕布》:「布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七出:「十万伍雄兵飞将,皆能略地攻城;三千员猛士谋臣,岂但如云似雨。」
《國語辭典》:飞将军(飛將軍)  拼音:fēi jiāng jūn
1.汉代名将李广。《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唐。李翰〈裴将军昊射虎图赞并序〉:「昔汉飞将军亦为北平守,击胡有困辱之事。」简称为「飞将」。
2.泛指骁勇善战的将领。元。郝经〈楷木杖笏行〉诗:「赭袍白马飞将军,阔剑长枪不识字。」《儒林外史》第四○回:「飞将军数奇,古今来大概如此!」
3.飞官,指战斗机上的飞行员。如:「他从小立志要做个飞将军,保家卫国。」
《國語辭典》:千呼万唤(千呼萬喚)  拼音:qiān hū wàn huàn
频频呼唤,再三催促。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也作「千唤万唤」。
《國語辭典》:司马青衫(司馬青衫)  拼音:sī mǎ qīng shān
司马,职官名。青衫,指卑微的官服。唐朝诗人白居易自述贬官江州司马期间,一日于江边送客,听闻邻船上歌女诉说身世,感动得将衣衫哭湿了。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以司马青衫指白居易,亦用来比喻极为悲伤哀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分類:悲伤凄切
《國語辭典》:江州司马(江州司馬)  拼音:jiāng zhōu sī mǎ
唐代诗人白居易。因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其名作〈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二句,后遂以其为白居易的代称。元。无名氏《货旦郎》第一折:「你比著东晋谢安才艺浅,比著江州司马泪痕多。」
《國語辭典》:轻拢慢撚(輕攏慢撚)  拼音:qīng lǒng màn niǎn
一种弹琵琶的手法。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漢語大詞典》:青衫司马(青衫司馬)
唐 白居易 贬官 江州 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郑厚卿席上谢余伯山》词:“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 江州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客有善丝竹者以笺索词漫为赋此》词:“今日白髮何堪,青衫司马,仍会 秋娘 宅。”
《國語辭典》:海鸥(海鷗)  拼音:hǎi ōu
动物名。一种海鸟。鸟纲鹬形目鸥科。嘴尖朝下弯曲,捕食鱼类,常飞翔于海上,群栖于靠近陆地的岛屿。
《漢語大詞典》:狎鸥(狎鷗)
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沤,同“ 鸥 ”。后以“狎鸥”指隐逸。 南朝 梁 任昉 《别萧咨议》诗:“儻有 关 外驛,聊访狎鸥渚。” 明 李贽 《客吟》之二:“正是狎鸥老,又作塞上翁。”参见“ 鸥鷺忘机 ”。
分類:隐逸
《國語辭典》:鸥鹭忘机(鷗鷺忘機)  拼音:ōu lù wáng jī
隐者恬淡自适,不存机心忘身物外。参见「鸥鸟忘机」条。宋。陆游 乌夜啼。世事从来惯见词:「镜湖西畔秋千顷,鸥鹭共忘机。」
《國語辭典》:白鸥(白鷗)  拼音:bái ōu
动物名。鸟纲鸥科。喙纤细,浓红色。头黑褐色,眼周围有一白圈。全身大部分的羽毛均为白色,故称为「白鸥」。
《漢語大詞典》:盟鸥(盟鷗)
(1).谓与鸥鸟订盟同住水乡。喻退隐。 宋 陆游 《雨夜怀唐安》诗:“小阁帘櫳频梦蝶,平湖烟水已盟鸥。” 宋 戴复古 《子渊送牡丹》诗:“海上盟鸥客,人间失马翁。” 元 吴鍈 逸句:“塞翁休问马,海客自盟鸥。”
(2).指结为伴侣的鸥鸟。 明 徐复祚《投梭记·大会》:“美人何处狎盟鸥,江水汤汤如旧。”
《漢語大詞典》:鸥梦(鷗夢)
指隐逸的志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四:“男儿解读 韩愈 诗,女儿好读 姜夔 词;一家倘许圆鸥梦,昼课男儿夜女儿。” 清 王鹏运 《水调歌头·淮安舟中》词:“试看沧波冷,鸥梦不能惊。”
分類:隐逸志趣
《國語辭典》:鸥盟(鷗盟)  拼音:ōu méng
形容隐居江湖的人,与鸥鸟为伴侣,如有盟约。宋。陈造〈次丁嘉会韵〉二首之二:「百年衮衮须今日,岁晚鸥盟要重寻。」
分類:鸥鸟隐退
《漢語大詞典》:鸥鹭盟(鷗鷺盟)
犹鸥盟。 元 黄庚 《渔隐为周仲明赋》:“不羡渔虾利,惟寻鸥鷺盟。” 清 黄遵宪 《游丰湖》诗:“下与鸥鷺盟,上告云天知。”
《國語辭典》:千金一诺(千金一諾)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形容极重视信守诺言。参见「一诺千金」条。《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假使不依她这句话罢,慢讲她那性儿不肯干休,又何以全她那片孺慕孝心,圆我那句千金一诺。」
《漢語大詞典》:千金诺(千金諾)
语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千斤诺”指难得的、可贵的诺言。 清 吴伟业 《家园次罢官吴兴有感》诗之三:“枉殉千金诺,空酬一饭恩。”参见“ 千金一诺 ”。
《國語辭典》:千金一诺(千金一諾)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形容极重视信守诺言。参见「一诺千金」条。《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假使不依她这句话罢,慢讲她那性儿不肯干休,又何以全她那片孺慕孝心,圆我那句千金一诺。」
《國語辭典》:曹丘生  拼音:cáo qiū shēng
人名。汉楚人,生卒年不详。有辩才,季布得其揄扬而名重天下。
《國語辭典》:曹丘  拼音:cáo qiū
1.复姓。如汉朝曹丘生。
2.介绍人、推荐人。汉代曹丘生到处赞扬季布的英勇,使季布享有盛名。故后作为荐引、称扬者的代称。《聊斋志异。卷一。娇娜》:「羁旅之人,谁作曹丘者!」
《漢語大詞典》:无二诺(無二諾)
楚 汉 时名将 季布 恪守信义,不轻易然诺,故 楚 谚有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无二诺”称美信守诺言者。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漢語大詞典》:然诺(然諾)
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 李善 注:“言神女之意虽含诺犹不当其心。”史记·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唐 张谓 《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
《漢語大詞典》:百金诺(百金諾)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百金诺”指信实可靠的诺言。 唐 高适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國語辭典》:金诺(金諾)  拼音:jīn nuò
对他人守信不渝。唐。顾云〈代人上路相公启〉:「果践玉书,不移金诺。」
分類:珍贵诺言
《漢語大詞典》:十上
谓多次上书言事。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始将连横説 秦惠王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虽文闕三冬,而书劳十上。”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唐 贾岛 《即事》诗:“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徵。”
分類:上书言事
《漢語大詞典》:季子裘
季子 的貂裘。指 战国 时 苏秦 入 秦 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絶,去 秦 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 唐 殷尧藩 《九日》诗:“壮怀空掷 班超 笔,久客谁怜 季子 裘。” 宋 陆游 《舟中夜赋》诗:“千里风尘 季子 裘, 五湖 烟浪 志和 舟。” 明 唐顺之 《十五夜旅怀》诗:“镜有 潘郎 鬢,囊无 季子 裘。”
《漢語大詞典》:敝裘
破旧的皮衣。 唐 岑参 《闻宇文判官西使还》诗:“白髮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明 刘基 《呼灯》诗:“西风一夜吹庭树,惊起呼灯问敝裘。” 清 黄鷟来 《雨中感怀》诗:“起行视天宇,太息揽敝裘。”
分類:破旧皮衣
《漢語大詞典》:秦裘
指破旧的皮衣。 唐 骆宾王 《宿山庄》诗:“拾青非 汉 策,化緇类 秦 裘。” 陈熙晋 笺注:“ 唐 都 秦中 ,故曰 秦 裘。兼用 苏秦 裘敝去 秦 事。”
分類:破旧皮衣
《漢語大詞典》:裘敝金尽(裘敝金盡)
见“ 裘弊金尽 ”。
《國語辭典》:裘弊金尽(裘弊金盡)  拼音:qiú bì jīn jìn
皮衣破败,钱财用尽。形容生活穷困窘迫。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如:「他因为生活奢侈,又加上投资失败,没多久就弄得裘弊金尽。」
《國語辭典》:貂裘  拼音:diāo qiú
用貂皮制成的裘衣。《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
《漢語大詞典》:黑裘
紫貂皮制成的裘。 唐 杜甫 《村雨》诗:“揽带看朱紱,开箱覩黑裘。” 唐 温庭筠 《过西堡塞北》诗:“白马犀匕首,黑裘金佩刀。”
分類:貂皮
《國語辭典》:富贵浮云(富貴浮雲)  拼音:fù guì fú yún
1.语本《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比喻把富贵看得像浮云一样。《老残游记》第三回:「先生本是科第世家,为甚不在功名上讲求却操此冷业?虽说富贵浮云,未免太高尚了罢。」
2.比喻功名利禄变化无常。宋。晁补之〈洞仙歌。花恨月恼〉词:「伤富贵浮云,曾萦怀抱。」
《漢語大詞典》:吹帽
晋书·孟嘉传:“九月九日, 温 ( 桓温 )燕 龙山 ,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觉。”后以“吹帽”为重九登高雅集的典故。 唐 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诗:“羞将短髮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唐 韩愈 《荐士》诗:“霜风破佳菊,嘉节迫吹帽。”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良儔,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 何景明 《九日》诗:“吹帽他时兴,登臺此日情。”
分類:重九登高
《國語辭典》:孟嘉落帽  拼音:mèng jiā luò mào
晋代孟嘉在宴席上虽被风将帽子吹落,仍显得洒脱风流。见《晋书。卷九八。桓温传》。后形容才子名士的潇洒儒雅、才思敏捷。也作「落帽孟嘉」。
《漢語大詞典》:落帽
晋书·孟嘉传:“﹝ 嘉 ﹞后为征西 桓温 参军, 温 甚重之。九月九日, 温 燕 龙山 ,寮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觉。 温 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 嘉 良久如厕, 温 令取还之,命 孙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处。 嘉 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唐 韩鄂 《岁时纪丽·重阳》:“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唐 钱起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诗:“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明 何景明 《九日独酌简何太仆》诗:“愁来转觉登臺懒,病里谁传落帽狂。”
分類:重九登高
《漢語大詞典》:龙山佳会(龍山佳會)
见“ 龙山会 ”。
《漢語大詞典》:龙山会(龍山會)
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 桓温 曾大聚佐僚于 龙山 。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唐 朱湾 《九日登青山》诗:“想见 龙山 会,良辰亦似今。” 唐 赵嘏 《重阳日寄韦舍人》诗:“不知是日 龙山 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宋 吴则礼 《满庭芳·九日》词:“想见征西旧事, 龙山 会,宾主俱豪。”亦作“ 龙山佳会 ”。 宋 周紫芝 《品令》词:“休説 龙山 佳会,此情不浅。”
《國語辭典》:侧帽(側帽)  拼音:cè mào
斜戴著帽。《周书。卷一六。独孤信传》:「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宋。陆游 早行诗:「凭鞭寻断梦,侧帽受微凉。」
《漢語大詞典》:怀刺(懷刺)
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魏书·元顺传:“ 顺 曾怀刺诣 肇 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 宋 苏辙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图》诗:“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鞾。” 清 唐孙华 《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
《國語辭典》:投刺  拼音:tóu cì
1.投递名帖以求见。《北齐书。卷三四。杨愔传》:「既潜窜累载,属神武至信都,遂投刺辕门。」《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具名帖曰投刺,发书函曰开缄。」
2.抛弃名帖。表示埋名退隐的心意。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序〉:「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
《國語辭典》:击鼓(擊鼓)  拼音:jí gǔ
1.打鼓。《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红楼梦》第六三回:「且说当下众人都在榆荫堂中,以酒为名,大家顽笑,命女先儿击鼓。」
2.《诗经。邶风》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击鼓,怨州吁也。」首章二句为:「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漢語大詞典》:槌鼓
擂鼓,击鼓。 唐 杜牧 《大雨行》:“奔觥槌鼓助声势,眼底不顾纤腰娘。”
分類:擂鼓击鼓
《漢語大詞典》:渔阳掺(漁陽摻)
《渔阳参挝》。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 唐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唐 李商隐 《听鼓》诗:“欲问《渔阳掺》,时无 禰正平 。”参见“ 渔阳参挝 ”。
分類:北周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祢刺(禰刺)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后因以“禰刺”谓士人耿介有节操。 唐 黄滔 《与蒋先辈启》之二:“足以雪曩岁之湮沉,恢张 禰 刺;壮平生之意气,弃掷 终 繻。”
《漢語大詞典》:狗曲
(1).极端轻贱《曲礼》之语。汉书·儒林传·王式:“ 江翁 曰:‘经何以言之?’ 式 曰:‘在《曲礼》。’ 江翁 曰:‘何狗曲也!’” 颜师古 注:“意怒,故妄发言。言狗者,轻贱之甚也。” 清 黄遵宪 《杂感》诗:“狗曲出何经,驴券书博士。”
(2).指蔑视某种著作。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研究群理,昌言民族,仰屋梁而著书,鯫生狗曲,见而唾之。”
《漢語大詞典》:骊唱(驪唱)
指骊歌。 清 杜岕 《送张子良还燕》诗:“坐中驪唱《渭城》声,歌者齐眉髮初覆。” 清 赵翼 《将入都留别蓉龛诸人》诗:“连宵置酒烦驪唱,往日联裾似雁行。” 郁达夫 《梦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诗之一:“与君十载湖亭约,驪唱声中两度逢。”参见“ 驪歌 ”。
《國語辭典》:骊歌(驪歌)  拼音:lí gē
离别时所唱的歌。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骊歌一曲断人肠,坐客相看泪如雨。」
分類:告别
《國語辭典》:骊歌(驪歌)  拼音:lí gē
离别时所唱的歌。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骊歌一曲断人肠,坐客相看泪如雨。」
分類:告别
《國語辭典》:骊驹(驪駒)  拼音:lí jū
1.黑马。三国魏。应璩〈与满公琰书〉:「骊驹就驾,意不宣展。」《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2.逸诗篇名。系告别的歌词。《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王式》:「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
《國語辭典》:骊驹(驪駒)  拼音:lí jū
1.黑马。三国魏。应璩〈与满公琰书〉:「骊驹就驾,意不宣展。」《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2.逸诗篇名。系告别的歌词。《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王式》:「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
《漢語大詞典》:梦雨(夢雨)
迷濛细雨。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 萧閒 云:‘风头梦,吹无跡。’盖雨之至细,若有若无者,谓之‘梦’…… 贺方回 有‘风头梦雨吹成雪’之句,又云:‘长廊碧瓦,梦雨时飘洒。’”
分類:迷濛细雨
《國語辭典》:梦云(夢雲)  拼音:mèng yún
楚王梦巫山神女朝云行雨的故事。见《文选。宋玉。高唐赋》。后比喻幽会。唐。杜牧 润州诗二首之二:「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宋。苏轼 永遇乐。明月如霜词:「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漢語大詞典》:峡云(峽雲)
(1).指 三峡 的云。 唐 杜甫 《送段功曹归广州》诗:“ 峡 云笼树小,湖日荡船明。” 仇兆鳌 注:“ 三峡 山高,故云笼树而小。” 宋 陆游 《寒食》诗:“ 峡 云烘日已成霞, 瀼水 生文浅见沙。”
(2).借指传说中的 巫山 神女。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谓 巫山 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楚怀王 曾于梦中与之欢会。后因以代称情人。 宋 晏殊 《寓意》诗:“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漢語大詞典》:巫娥
指 巫山 神女。亦泛指美女。 唐 杜牧 《柳》诗:“ 巫娥 庙里低含雨, 宋玉 宅前斜带风。”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劝不醒痴迷 楚子 ,直要娶薄倖 巫娥 。” 明 刘基 《题江村风雨图》诗:“龙母鮫綃云半湿, 巫娥 贝闕夜深开。”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漢語大詞典》:巫山神女
相传 赤帝 之女名 姚姬 ,未嫁而卒,葬于 巫山 之阳, 楚怀王 游 高唐 ,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见 宋玉 《高唐赋》序及 李善 注。后人附会,为之立像,称为“巫山神女”。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过 巫山 凝真观 ,謁 妙用真人 祠。真人,即世所谓 巫山 神女也。” 宋 陈德武 《清平乐·咏雨》词:“经旬一见通宵,恍如身在 蓝桥 ,记与 巫山 神女,不禁暮暮朝朝。”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把 南后 恭维得无以复加,说她是 巫山 神女下凡。”
分類:赤帝
《國語辭典》:巫山云雨(巫山雲雨)  拼音:wū shān yún yǔ
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自愿荐寝事。见《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文选。宋玉。神女赋。序》。巫山云雨比喻男女欢合。《精忠岳传》第三五回:「十二巫山云雨会,襄王今夜上阳台。」亦用于形容自然界的云情雨态。唐。李白 江上寄巴东故人诗:「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也作「云雨高唐」、「云雨巫山」。
分類:男女合欢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國語辭典》:巫峰  拼音:wū fēng
1.男女幽会处。《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恍若今宵遇神女,红云簇拥下巫峰。」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误走到巫峰上,添了些行云想,匆匆忘却仙模样。」
2.巫山的十二峰。
《漢語大詞典》:巫山十二峰
巫山 之上,群峰迭起,其著者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据 宋 祝穆 《方舆胜览》载十二峰为: 望霞 、 翠屏 、 朝云 、 松峦 、 集仙 、 聚鹤 、 净坛 、 上升 、 起云 、 飞凤 、 登龙 、 圣泉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地理》《蜀江图》则为: 独秀 、 笔峰 、 集仙 、 起云 、 登龙 、 望霞 、 聚鹤 、 栖凤 、 翠屏 、 盘龙 、 松峦 、 仙人 。 唐 李端 《巫山高》诗:“ 巫山 十二峯,皆在碧虚中。” 明无心子《金雀记·作赋》:“锦川怪石多奇样,絶胜 巫山 十二峯。”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务求上帝怜鉴,封之为 巫山 十二峰之山神土地。”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六。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國語辭典》:巫峡(巫峽)  拼音:wū xiá
长江三峡之一。位于湖北省巴东县西,与四川省巫山县接界。因巫山约束形成四十六公里的长峡,巫山十二峰屏列长江两边,江道狭隘,水流湍急。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漢語大詞典》:巫阳(巫陽)
(1).古代传说中的女巫。《楚辞·招魂》:“帝告 巫阳 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王逸 注:“女曰巫。 阳 ,其名也。”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又詔 巫阳 反其魂,徐命之前问何冤。” 宋 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诗:“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 巫阳 招我魂。” 古直 《感事》诗之二:“滚滚 珠江 水尽寃, 巫阳 不下復何言。”
(2).古神医名。参见“ 巫彭 ”。
(3). 巫山 的南面,指 巫峡 。 唐 白居易 《送萧处士游黔南》诗:“ 江 从 巴峡 初成字,猿过 巫 阳始断肠。” 宋 范成大 《假十二峰》诗:“ 巴 东 三峡 数 巫 阳,山入 西陵 更鬱苍。”
(4).即 巫山 。 宋 苏轼 《朝云》诗:“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 巫阳 云雨仙。” 明 无心子《金雀记·玩灯》:“俺只见荷花灯上浴鸳鸯,恰便似神女会 巫阳 。”《再生缘》第六九回:“鳬写可怜红更小, 襄王 何日到 巫阳 。”参见参见“巫山”。
《漢語大詞典》:巫彭
(1).传说中的神医名。山海经·海内西经:“ 开明 东有 巫彭 、 巫抵 、 巫阳 、 巫履 、 巫凡 、 巫相 ,夹 窫窳 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郭璞 注:“皆神医也。世本曰:‘ 巫彭 作医。’”
(2).泛指名医。吕氏春秋·勿躬:“ 巫彭 作医, 巫咸 作筮。” 宋 曾巩 《代书寄赵宏》诗:“岂期艰苦天所悯,晚节幸值 巫彭 妙。”
《漢語大詞典》:巫云(巫雲)
指男女幽会。 宋 陈德武 《千秋岁》词:“濯锦丰姿新凉臺阁,懊悔 巫 云太轻薄。”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 巫 云梦长,唤醒梅花帐,纤珪瘦玉残妆。”参见“ 巫山 ”。
分類:男女幽会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國語辭典》:断雨残云(斷雨殘雲)  拼音:duàn yǔ cán yún
比喻男女间的爱情因故阻隔或断绝。明。徐霖《绣襦记》第三三出:「孤帏再把重门掩,不堪离恨寄冰弦,断雨残云思黯然。」
《國語辭典》:暮暮朝朝  拼音:mù mù zhāo zhāo
每天每夜。《群音类选。卷三。清腔类。绣停针一套。荡起商飙》:「花又好、月又皎、惜花爱月,眠迟起早,暮暮朝朝,不离花表,赏足花前,怎教残英坠了。」
分類:日日夜夜
《漢語大詞典》:暮雨
傍晚的雨。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许地山 《空山灵雨·爱底痛苦》:“暮雨要来,带着愁容的云片,急急飞避。”
分類:黄昏
《國語辭典》:暮雨朝云(暮雨朝雲)  拼音:mù yǔ zhāo yún
比喻男女间的情爱欢合。参见「朝云暮雨」条。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俺两个眉尖眼角传芳信,等盘儿上暮雨朝云。」
《國語辭典》:朝云(朝雲)  拼音:zhāo yún
1.早上的云。三国魏。曹植〈赠丁仪〉诗:「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
2.神话传说中祭祀巫山神女的庙宇。《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國語辭典》:朝云暮雨(朝雲暮雨)  拼音:zhāo yún mù yǔ
1.楚怀王在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并与之媾合的故事。见《文选。宋玉。高唐赋序》。后比喻男女间的情爱欢合。唐。李商隐 楚宫诗二首之一:「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二折:「你本恋著朝云暮雨慵回首,却被这明月清风缠杀你那头。」也作「暮雨朝云」。
2.自然界的云云雨雨。宋。陆游 三峡歌三首之三:「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元。邓玉宾〈端正好。俺便似画图中套。叨叨令〉曲:「青天白日藤葛笼笼葱葱障,朝云暮雨山水崎崎岖岖当。」
《國語辭典》:朝云暮雨(朝雲暮雨)  拼音:zhāo yún mù yǔ
1.楚怀王在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并与之媾合的故事。见《文选。宋玉。高唐赋序》。后比喻男女间的情爱欢合。唐。李商隐 楚宫诗二首之一:「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二折:「你本恋著朝云暮雨慵回首,却被这明月清风缠杀你那头。」也作「暮雨朝云」。
2.自然界的云云雨雨。宋。陆游 三峡歌三首之三:「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元。邓玉宾〈端正好。俺便似画图中套。叨叨令〉曲:「青天白日藤葛笼笼葱葱障,朝云暮雨山水崎崎岖岖当。」
《漢語大詞典》:楚梦(楚夢)
(1).指 楚国 云梦泽 。《文选·陆机〈齐讴行〉》:“ 孟诸 吞 楚梦 ,百二侔 秦 京。” 李善 注:“《子虚赋》曰:‘ 齐 浮 渤澥 ,游 孟诸 ,吞若 云梦 者八九。’” 南朝 陈 徐陵 《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 华皎 ﹞遂乃治兵 楚梦 ,窃戴干戈,傍引西戎,共谋东夏。”
(2).本指 楚王 游 阳台 梦遇 巫山 神女事。后借指短暂的美梦。多指男女欢会。 唐 李白 《惜馀春赋》:“披 卫 情於 淇水 ,结 楚 梦於 阳云 。”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 楚 梦方回,翠被寒如水。尚想见, 扬州 桃李。”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葳蕤自守, 楚 梦犹虚,余友 潘 子 研香 亟称之。”
《漢語大詞典》:楚台(楚臺)
指 楚王 梦遇神女之 阳台 。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 唐 吴融 《重阳日荆州作》诗:“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 楚 臺。” 宋 秦观 《醉桃源》词:“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 楚 臺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春思》曲:“曲未终,酒方浓,云收 楚 臺十二峯。”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我本是伤秋 宋玉 无聊赖,有甚心情去恋著閒 楚 臺。”
《漢語大詞典》:楚雨
(1). 楚 地之雨。 唐 杜甫 《雨》诗之四:“ 楚 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唐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诗之一:“秋声无不搅离心, 梦泽 蒹葭 楚 雨深。” 宋 苏轼 《次韵乐著作野步》:“ 楚 雨还昏 云梦泽 , 吴 潮不到 武昌宫 。”
(2).犹苦雨。比喻相思之泪。 唐 胡曾 《车遥遥》诗:“自从车马出门朝,便入空房守寂寥……脸边 楚 雨临风落,头上春云向日销。”
分類:相思
《漢語大詞典》:楚云(楚雲)
(1). 楚 天之云。晋书·天文志中:“ 韩 云如布, 赵 云如牛, 楚 云如日,宋云如车。”
(2).比喻女子秀美的发髻。 唐 杜审言 《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红粉青娥映 楚 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元 乔吉 《水仙子·赠姑苏朱阿娇会玉真李氏楼》曲:“合欢髻子 楚 云鬆,鬭巧眉儿翠黛浓。”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一折:“髩軃 楚 云鬆,嬾对粧奩。”
《漢語大詞典》:痴云騃雨(癡雲騃雨)
形容男女沉迷恋情。 元 萨都剌 《洞房曲》:“痴云騃雨自年年,不管人间有离别。”亦作“ 痴云腻雨 ”。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抹月批风随过遣,痴云腻雨无留恋。”
《國語辭典》:神女  拼音:shén nǚ
1.女神。《文选。宋玉。神女赋》:「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南朝梁。元帝〈孝德传序〉:「邻火不焚,地出黄金,天降神女,感通之至。」
2.相传楚王曾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告诉他:「愿荐枕席。」见《文选。宋玉。高唐赋。序》。后因用以指娼妓。唐。李商隐 无题诗二首之二:「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漢語大詞典》:荐梦(薦夢)
同“ 荐枕 ”。 太平广记卷四九一引 唐 皇甫枚 《非烟传》:“所恨 洛川 波隔, 贾午 墻高,联云不及於 秦 臺,荐梦尚遥於 楚 岫。” 明 徐渭 《铜雀妓》诗:“荐梦无云雨,留香别綺罗。”参见“ 荐枕 ”。
《國語辭典》:荐枕(薦枕)  拼音:jiàn zhěn
进献寝具。比喻侍寝、陪宿。唐。许尧佐《柳氏传》:「柳夫人容色非常,韩秀才文章特异。欲以柳荐枕于韩君,可乎?」
《漢語大詞典》:行雨
(1).降雨。 晋 左思 《魏都赋》:“蓄为屯云,泄为行雨。”《西游记》第七回:“老龙道:‘啟上 大圣 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这位菩萨,专司行雨。”
(2).文选·宋玉〈高唐赋序〉:“ 玉 曰: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 李善 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因以“行雨”比喻美女。 唐 张祜 《爱妾换马》诗:“綺阁香销华厩空,忍将行雨换追风。” 郁达夫 《赠姑苏女子》诗:“莫使 楚 天行雨去,王孙潦倒在 沧洲 。”
(3).神雨名。尸子卷下:“ 神农氏 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穀雨,旬五日为时雨。”
(4).阵雨。 沈从文 《边城》五:“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
《國語辭典》:行云(行雲)  拼音:xíng yún
1.流动的云。《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哀风兴感,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归鸟忘栖。」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2.女神。参见「行雨朝云」条。唐。杜甫 雨不绝诗:「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3.借指所思念的人。唐。李白〈久别离〉诗:「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南唐。冯延巳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词:「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漢語大詞典》:襄王梦(襄王夢)
传说 楚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化云化雨于 阳台 。见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后遂以“襄王梦”为男女欢合之典。 唐 胡曾 《咏史·阳台》:“何人更有 襄王 梦,寂寂 巫山 十二重。”《南宫词纪·桂枝香·秋怀》:“顿使我愁人不寐, 襄王 梦雨散云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前缘不断, 巫峡 恨浓,连牀且话 襄王 梦。”按,游 高唐 ,梦神女者,当为 楚怀王 ,非 襄王 。自古以来, 襄王 枉受其名。参阅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辩证》
《漢語大詞典》:阳台梦(陽臺夢)
(1).指男女欢会。 五代 李存勖 《阳台梦》词:“ 楚 天云雨却相和,又入 阳臺 梦。”《水浒传》第六五回:“寃魂不赴 阳臺 梦,笑煞痴心 安道全 。”参见“ 阳臺 ”。
(2).词牌名。此调有两体,四十九字者,调见《尊前集》, 五代 李存勗 ( 唐庄宗 )制,因词又有“又入阳台梦”句,遂取以为名;五十七字者,调见《花草粹编》, 宋 解昉 制,两体截然不同。
《國語辭典》:阳台(陽臺)  拼音:yáng tái
1.楼房的平台。有栏杆,可在此晒衣物,或登眺、乘凉。
2.语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为男女合欢的处所。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人去阳台,云归楚峡。」《聊斋志异。卷四。狐谐》:「既不赐见,我辈留宿,宜勿去,阻其阳台。」也称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汉川县南。一说在四川省巫山县境。
《國語辭典》:阳台(陽臺)  拼音:yáng tái
1.楼房的平台。有栏杆,可在此晒衣物,或登眺、乘凉。
2.语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为男女合欢的处所。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人去阳台,云归楚峡。」《聊斋志异。卷四。狐谐》:「既不赐见,我辈留宿,宜勿去,阻其阳台。」也称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汉川县南。一说在四川省巫山县境。
《漢語大詞典》: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记·周本纪:“﹝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
《漢語大詞典》:阳台女(陽臺女)
指传说中 巫山 神女。常用以喻指多情女。 唐 岑参 《醉戏窦子美人》诗:“细看只似 阳臺 女,醉著莫许归 巫山 。” 唐 孟浩然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诗:“自有 阳臺 女,朝朝拾翠过。” 唐 李嘉祐 《江上曲》:“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可怜应是 阳臺 女,对坐鷺鷥娇不语。”参见“ 阳臺 ”。
《國語辭典》:阳台(陽臺)  拼音:yáng tái
1.楼房的平台。有栏杆,可在此晒衣物,或登眺、乘凉。
2.语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为男女合欢的处所。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人去阳台,云归楚峡。」《聊斋志异。卷四。狐谐》:「既不赐见,我辈留宿,宜勿去,阻其阳台。」也称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汉川县南。一说在四川省巫山县境。
《國語辭典》:雨散云收(雨散雲收)  拼音:yǔ sàn yún shōu
1.雨后天气转晴。亦用以比喻离散。元。高明〈二郎神。从别后套。前腔〉曲:「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争奈话别匆匆,雨散云收。」《精忠岳传》第一八回:「不多时候,忽然雨散云收,浴出一轮红日,顷刻黄河解冻。」
2.比喻房事已毕。也作「云收雨散」。
《漢語大詞典》:雨沾云惹(雨沾雲惹)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后以“雨沾云惹”为男女情爱之典。 唐 杜牧 《羊栏浦夜陪宴会》诗:“弋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 襄王 。” 宋 柳永 《洞仙歌》词:“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傅粉英俊,梦兰品雅。”
《漢語大詞典》:雨润云温(雨潤雲温)
比喻男女情好。 宋 周邦彦 《拜星月·秋思》词:“春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
分類:男女情好
《漢語大詞典》:雨云(雨雲)
(1).降雨的云。吕氏春秋·应同:“旱云烟火,雨云水波。” 唐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诗:“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明 杨维桢 《香奁八咏·金钱卜欢》:“星斗未分牛女会,阴阳先判雨云生。”
(2).比喻男女欢会。 唐 方干 《赠美人》诗之一:“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明无心子《金雀记·投崖》:“我似 楚襄王 ,体貌多才俊。暮暮朝朝,与你会雨云。” 清 孙枝蔚 《有忆》诗:“小池立处客皆去,绣被薰时宵最长。何事雨云易分散,每看星月只凄凉。”
《國語辭典》:雨魄云魂(雨魄雲魂)  拼音:yǔ pò yún hún
男女间欢爱的情事。宋。赵令畤 清平乐。春风依旧词:「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漢語大詞典》:云交雨合(雲交雨合)
指相会,重逢。 唐 李益 《古别离》诗:“ 江 回 汉 转两不见,云交雨合知何年。”
分類:相会重逢
《漢語大詞典》:云情(雲情)
(1).云的情状。 宋 侯寘 《踏莎行·约云庵寻梅》词:“雪意初浓,云情已厚。黄昏散尽扶头酒。”
(2).喻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性格。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自适题诗寄赠》:“尘意迷今古,云情识卷舒。”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张道者》:“ 慈觉长老 书 妙圆塔院 张道者 壁云: 张道者 ,貌古神清不可画。鹤性云情本自然,生死无心全不怕。”
(3).比喻男女情好之意。 宋 晏几道 《玉楼春》词:“云情去住终难信,花意有无休更问。” 明 许自昌《水浒记·冥感》:“自遭狂且毒手,已从鬼籙潜身。只是柳性未寒,云情尚在。”
《國語辭典》:云雨(雲雨)  拼音:yún yǔ
1.比喻恩泽。《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托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
2.比喻男女欢合。《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向前将月仙搂抱在仓中,逼著定要云雨。」《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也作「巫山」。
《漢語大詞典》:云飞雨散(雲飛雨散)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隋 张公礼 《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 唐 温庭筠 《湘东宴曲》:“万户沉沉碧树圆,云飞雨散知何处。”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闥雕甍作荒谷。”
《漢語大詞典》:高唐
(1). 战国 时 楚国 台观名。在 云梦泽 中。传说 楚襄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幸之而去。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 北周 庾信 《望美人山铭》:“ 高唐 碍石, 洛浦 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 前蜀 韦庄 《谒巫山庙》诗:“乱猿啼处访 高唐 ,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 宋玉 ,水声犹似哭 襄王 。” 明 许自昌《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 高唐 赋梦。”后用为 巫山 的代称。 唐 杜甫 《晚晴》诗:“ 高唐 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復似尘埃。”
(2).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元 张可久 《折桂令·秋思》曲:“想像 高唐 ,縈损柔肠,梦见才郎。”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矇矓方才睡,一梦赴 高唐 ,与才郎携手只在 阳臺 上。”
(3).复姓。 辽 有 高唐英 。见辽史·太宗纪下
《漢語大詞典》:高唐梦(高唐夢)
借指男女交欢之事。 唐 李涉 《遇湖州妓宋态宜》诗之一:“曾识 云仙 至小时,芙蓉头上綰青丝。当时惊觉 高唐 梦,唯有如今 宋玉 知。”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刘武僖 自 柯山 赴召,亦记岁月於 仰高亭 上,末云‘侍儿 意真 代书’。后有人题云:‘一入侯门海样深,谩留名字恼行人。夜来髣髴 高唐 梦,犹恐行云意未真。’”参见“ 高唐 ”。
分類:男女交欢
《漢語大詞典》:高唐
(1). 战国 时 楚国 台观名。在 云梦泽 中。传说 楚襄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幸之而去。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 北周 庾信 《望美人山铭》:“ 高唐 碍石, 洛浦 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 前蜀 韦庄 《谒巫山庙》诗:“乱猿啼处访 高唐 ,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 宋玉 ,水声犹似哭 襄王 。” 明 许自昌《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 高唐 赋梦。”后用为 巫山 的代称。 唐 杜甫 《晚晴》诗:“ 高唐 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復似尘埃。”
(2).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元 张可久 《折桂令·秋思》曲:“想像 高唐 ,縈损柔肠,梦见才郎。”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矇矓方才睡,一梦赴 高唐 ,与才郎携手只在 阳臺 上。”
(3).复姓。 辽 有 高唐英 。见辽史·太宗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