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叔读易
熊丸助读
读书精舍
读五车(又作:五车读)
牛背读书
倚相读书
痛饮读离骚(又作:细读离骚还痛饮)
扬雄空读书
侍读
伏读
读者
夜读
细读
相关人物
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马无忌之难,置郡于酆阴。是时胤十馀岁,胡之每出,尝于篱中见而异焉。谓胤父曰:「此儿当致高名。」后游集,恒命之。胤长,又为桓宣武所知。清通于多士之世,官至选曹尚书。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胤字武子,南平人。父育,为郡主簿。太守王胡之有知人识,裁见,谓其父曰:『此儿当成卿门户,宜资令学问。』胤就业恭勤,博览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率。桓温在荆州取为从事,一岁至治中。胤既博学多闻,又善于激赏,当时每有盛坐,胤必同之,皆云:『无车公不乐。』太傅谢公游集之日,开筵以待之。累迁丹阳尹、护军将军、吏部尚书。」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
《续晋阳秋》曰: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读书萤:喻勤学苦读。唐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 于濆 感怀
囊疏萤易透,锥钝股多坑。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放萤去,不须留,聚吋少年今白头。青云杳渺不可亲,开囊欲放增馀怨。 刘言史 放萤怨
爱尔持照书,临书叹吾道。 司马扎 感萤
昔时书案上,频把作囊悬。 周繇 咏萤
只合沧洲钓与耕,忽依萤烛愧功成。 徐夤 自咏十韵
萤焰烧心雪眼劳,未逢佳梦见三刀。 李咸用 赠友弟
秋萤短焰难盈案,邻烛馀光不满行。 李咸用 赠陈望尧
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 李商隐 奉安国大师兼简子蒙
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 李商隐 秋日晚思
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萤。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
久贫惊早雁,多病放残萤。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积学萤尝聚,微词凤早吞。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客来洗粉黛,日暮拾流萤。 杜甫 奉酬薜十二丈判官见赠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杜甫 萤火
无复随高凤,空馀泣聚萤。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
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乾死读书萤。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虔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王维 清如玉壶冰
鲲海已知劳鹤使,萤窗不那梦霓旌。 罗邺 献池州庾员外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 裴铏 题文翁石室
萤聚帐中人已去,鹤离台上月空圆。 郑立之 哭林杰
勤苦流萤信,吁嗟宿燕知。 郑谷 投时相十韵
皇明如照隐,愿及聚萤人。 郑辕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 钱起 和刘七读书
毕事驱传马,安居守窗萤。 韩愈 答张彻
应怜萤聚夜,瞻望及东邻。 韩浚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 骆宾王 秋萤
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 高适 留上李右相
风意犹忆瑟,萤光乍近书。 鲍溶 过薛舍人旧隐
金屋玉堂开照睡,岂知萤雪有深功。 齐己 灯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兄子济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湛。湛命取菜蔬,对而食之。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慄然,心形俱肃。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
相关人物
刘淑字仲承,河閒乐成人也。祖父称,司隶校尉。淑少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讲授,诸生常数百人。州郡礼请,五府连辟,并不就。
包咸字子良,会稽曲阿人也。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王莽末,去归乡里,于东海界为赤眉贼所得,遂见拘执。十馀日,咸晨夜诵经自若,贼异而遣之。因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光武即位,乃归乡里。太守黄谠署户曹史,欲召咸入授其子。咸曰:「礼有来学,而无往教。」谠遂遣子师之。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五车书:喻指读书多,学问深。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李密字玄邃,本辽东襄平人。魏司徒弼曾孙,后周赐弼姓徒何氏。祖曜,周太保、魏国公;父宽,隋上柱国、蒲山公:皆知名当代。徙为京兆长安人。密以父荫为左亲侍,尝在仗下,炀帝顾见之,退谓许公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许公对曰:「故蒲山公李宽子密也。」帝曰:「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他日,述谓密曰:「弟聪令如此,当以才学取官,三卫丛脞,非养贤之所。」密大喜,因谢病,专以读书为事,时人希见其面。尝欲寻包恺,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书读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见于道,从后按辔蹑之,既及,问曰:「何处书生,耽学若此?」密识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问所读书,答曰:项羽传。越公奇之,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于是玄感倾心结托。
牛角挂书:指人好学。宋陆游《对酒》:“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
相关人物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相关人物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2.古代凡下级属员接奉上级来函,表示拜读的用语。《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伏读明诏,乃知圣思究尽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忧其末也。」《六部成语注解。吏部》:「伏读:凡督抚接奉上谕有交办事件,后来覆奏摺内必叙云:臣伏读上谕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