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苏轼诗集》卷八〈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贺之〉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爱君五十著䌽服,儿啼却得偿当年。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金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长陵朅来见大姊,仲孺岂意逢将军。开皇苦桃空记面,建中天子终不见。西河郡守谁复讥,颍谷封人羞自荐。
《宋史》卷一百六十三〈职官志三·吏部〉~3844~
凡宫掖至外命妇罗纸七种,分十等:遍地销金龙五色罗纸二等。遍地销金凤子五色罗纸二等。销金团窠花五色罗纸二等。销金大花五色罗纸一等。金花五色罗纸一等。五色素罗纸一等。凡内外军校封赠绫纸三种,分四等:大绫纸二等。中绫纸一等。小绫纸一等。凡封蛮夷酋长及蕃长绫纸两种,各一等:五色销金花绫纸一等。七张,法锦褾韬,色带,紫丝网子,银錔,缕金玳瑁轴。郡夫人,郡君,宗室妻,朝奉大夫、遥郡刺史以上母妻,升朝官母,诸班直都虞候、指挥使、禁军都虞候、军都虞候、御前忠佐母,蕃官母妻,诸神庙夫人,用之。
《國語辭典》:制诰(制誥)  拼音:zhì gào
天子的诏命。《旧唐书。卷七二。李百药传》:「自德林至安期三世,皆掌制诰。」唐。元稹 制诰自序:「制诰本于书,书之诰命、训誓,皆一时之约束也。」也作「制诏」。
《漢語大詞典》:紫诰(紫誥)
指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紫誥仍兼綰,黄麻似六经。” 明 沈璟 《义侠记·廷议》:“权守着緑林青嶂,远盼着紫誥金章。”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诗:“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分類:诏书锦囊
《國語辭典》:诰命(誥命)  拼音:gào mìng
1.古时朝廷颁赐爵位的诏令。如明制为一品至六品皆授以诰命,清制则为一品至五品授以诰命。
2.受过封号的妇女。《儒林外史》第二○回:「我而今是要做官的,你就是诰命夫人。」《红楼梦》第七一回:「左边下手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
《漢語大詞典》:诰命夫人(誥命夫人)
受有朝廷封号的贵妇人。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所以生平止得一女,不愿他做誥命夫人,但求为富室院君而已。”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方纔老爹説的,他是个誥命夫人,到家请会画的替他追个像,把凤冠补服画起来。”亦省称“ 誥命人 ”。京剧《平王纳媳斩伍奢》第十五场:“ 鄢氏 (唱):寂寞深闺诰命人,岂可虚度误青春。”
《漢語大詞典》:训诰(訓誥)
(1).尚书六体中训与诰的并称。训乃教导之词,诰则用于会同时的告诫。《书序》:“足以垂世立教,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教下:“演畴皇极,训誥之韵者也。” 罗惇曧 《文学源流》:“典謨训誥之文,皆言简质而意博深。”参见“ 六体 ”。
(2).泛指训导告诫之类的文辞。《陈书·宣帝纪》:“懋赏之言,明于训誥;挟纊之美,著在抚巡。” 宋 陆佃 《答陈民先都曹书》:“古之人胥训誥,不必亲相与言也,以文与象示之而已。” 明 焦竑 焦氏笔乘·丝纶簿:“且宦寺不当干政,祖宗训誥,可据者甚多。”参见“ 六体 ”。
《國語辭典》:六体(六體)  拼音:liù tǐ
1.书经的六种文体。指典、谟、训、诰、誓、命。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
《國語辭典》:知制诰(知制誥)  拼音:zhī zhì gào
职官名。唐宋两朝专掌内命,典司诏诰的官吏。
《漢語大詞典》:典诰(典誥)
(1).尚书《尧典》《汤诰》等篇的并称。亦泛指经书典籍。汉书·王莽传中:“各策命以其职,如典誥之文。”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 孟坚 辞惟温雅,理多愜当。其尤美者,有典誥之风,翩翩奕奕,良可咏也。”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迨已极其暴厉恣睢之能事,犹恐力有弗逮,则又文之以古昔之典誥,夸之以神武之声威。”
(2).指典章诏令一类文字。三国志·吴志·王蕃华覈等传论:“ 华覈 文赋之才,有过於 曜 ,而典誥不及也。” 南朝 梁 沈约 《修定乐书疏》:“《檀弓》残杂,又非方幅典誥之书也。”
(3).指草拟诏令的官职。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近者,代言之臣未尝副吾意;若使居典誥之任,亦国华也。”
《漢語大詞典》:鸾诰(鸞誥)
天子封赠之辞。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那时节喜十年雪案萤囊,换五色金花鸞誥。”
分類:封赠帝王
《分类字锦》:真诰(真诰)
唐书艺文志陶弘景真诰十卷陆龟蒙寄怀华阳道士诗见买扁舟束真诰手披仙语任剔舲
分类:经典
《漢語大詞典》:遗诰(遺誥)
(1).犹遗训。 北魏 高允 《鹿苑赋》:“覩天规于今日,寻先哲之遗誥。”
(2).犹遗诏。陈书·废帝纪:“太傅亲承顾託,镇守宫闈,遗誥绸繆,义深垣屏。”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缪夫人》:“至六月, 寿皇 遗誥至,始验衰服之兆。”清史稿·后妃传·太宗孝庄文皇后:“上哀慟,欲於宫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大臣屡疏请遵遗誥,以日易月,始从之。”
分類:遗诏遗训
《國語辭典》:官诰(官誥)  拼音:guān gào
古代朝廷封赠职官的诰命。唐。杜荀鹤 贺顾云侍御府主与子弟奏官诗:「孝经始向堂前彻,官诰当从幕下迎。」《水浒传》第三三回:「小弟舍著弃了这道官诰,和那厮理会。」
《漢語大詞典》:纶诰(綸誥)
亦作“ 纶告 ”。 皇帝的诏令文告。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始以文学游 梁 ,俄而入掌纶誥。”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臣谬承恩宠,获掌纶誥。”宋史·礼志十四:“公主受封,降制有册命之文,多不行礼,惟以纶告进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五·石林燕语》:“ 梦得 为 绍圣 旧人, 徽宗 时尝司纶誥,於朝章国典,夙所究心。”
《國語辭典》:周诰(周誥)  拼音:zhōu gào
《书经。周书》中,大诰、召诰、康诰、酒诰、洛诰等篇的合称。唐。韩愈 进学解:「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分類:等篇
《漢語大詞典》:诰敕(誥敕)
亦作“ 誥勅 ”。 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宣和遗事》前集:“﹝ 张叔夜 ﹞前来招诱 宋江 和那三十六人归顺 宋 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勑,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 明 贾仲名 《昇仙梦》第二折:“今日箇受誥勅,做通判到 江西 。”明史·太祖纪二:“文武官年六十以上听致仕,给以誥敕。”
《漢語大詞典》:花诰(花誥)
用金花罗纸书写的诰命。封赠大臣之母或妻时用之。 明 高明 《琵琶记·强就鸾凤》:“娘万福,娘万福,看花誥纹犀轴。”
《漢語大詞典》:金花诰(金花誥)
古代以金花绫罗纸书制的赐爵封赠的诰书。 宋 杨万里 《郭汉卿母挽诗》:“未拜金花誥,空悲玉树郎。”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命妇类》:“妇人誥,谓金花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