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诗经·大雅·召旻》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东汉·郑玄笺:「王无恩惠于天下,天下之人如旱岁之草,皆枯槁无润泽,如树上之栖苴。」

典故
穰苴

相关人物
田穰苴


《史记》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例句

白璧赠穰苴,黄金奉毛遂。 张昌宗 少年行

非唯吴起与穰苴,今古推排尽不如。 方干 贼退后赠刘将军

侍臣双宋玉,战策两穰苴。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

典故
穰苴兵法


《史记》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257~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六]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九]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典故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97~
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馀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唐·成玄英疏:「绪,残也。土,粪也。苴,草也。夫用真道以持身者,必以国家为残馀之事,将天下同于草土者也。」
《國語辭典》:苞苴  拼音:bāo jū
1.包裹。《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2.馈赠。《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唐。孔颖达。正义:「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
3.贿赂。古代行贿恐怕为人所知,故以草苇包裹掩饰。《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苞苴流行,财入公辅。」
《漢語大詞典》:土苴
(1).渣滓,糟粕。比喻微贱的东西。犹土芥。庄子·让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餘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土苴,如粪草也。 李 云:土苴,糟魄也,皆不真物也。” 宋 戴复古 《谢萧和伯见访》诗:“江湖尊白髮,土苴视黄金。”金史·海陵纪:“殫民力如马牛,费财用如土苴。” 清 鄂尔泰 《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吴梅 《中国戏曲概论》:“又 光 宣 之季, 黄冈 俗謳,风靡天下,内廷法曲,弃若土苴。”
(2).以之为土苴,比喻贱视。 宋 吕大钧 《天下为一家赋》:“皆土苴其子孙。” 王国维 《观堂集林·〈国学丛刊〉序》:“或乃舍我熊掌,食彼马肝,土苴百王,粃糠三古。”
《國語辭典》:补苴(補苴)  拼音:bǔ jū
弥补缺漏。唐。韩愈〈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漢語大詞典》:苴茅
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孔 传:“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燾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者覆四方。” 陆德明 释文:“燾,覆也;苴,包裹也。”后汉书·宦者传序:“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盖以十数。” 李贤 注:“封诸侯各以其方色土,苴以白茅,而分铜虎符也。” 宋 陆游 《新黏竹隔作暖阁》诗:“已胜展鉢三椽下,莫羡苴茅万户封。” 清 王广心 《大梁行送林平子》:“ 大梁 昔当全盛日,裂土苴茅建宗室。”
《國語辭典》:苴麻  拼音:jū má
大麻的雌株。所生的花都是雌性,开花后结实。也称为「秋麻」、「种麻」。
《漢語大詞典》:栖苴(棲苴)
挂在树上的水草。《诗·大雅·召旻》:“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 朱熹 集传:“栖苴,水中浮草栖於木上者。”后用为穷困窘迫的典实。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诗:“不应虞竭泽,寧復嘆栖苴。”
《漢語大詞典》:藞苴
(1).犹邋遢。不整洁;不利落;不端庄。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面目皱瘦,行步藞苴。”
(2).犹阑珊。 清 曹寅 《题柳村墨杏花》诗:“ 勾吴 春色自藞苴,多少清霜点鬢华。”
《國語辭典》:苴杖  拼音:jū zhàng
服斩衰之丧所用的竹杖。《礼记。丧服小记》:「苴杖,竹也。」
《國語辭典》:苴绖(苴絰)  拼音:jū dié
用苴麻做的带子,是服斩衰之丧所用。《仪礼。士丧礼》:「苴绖大鬲下,本在左。」
《漢語大詞典》:包苴
苞苴。借指贿赂或馈赠。南史·何敬容传:“﹝ 敬容 ﹞拙於草隶,浅於学术,通包苴餉餽,无贿则略不交语。”新唐书·裴宽传:“ 宽 义不以包苴污家,适有人以鹿为餉,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瘞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讥省台:“包苴贿赂尚公行,天下承平德未能。”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二年:“包苴满门,私謁踵路,阴交不逞,密结禁庭,谓之姦可也。”参见“ 苞苴 ”。
《國語辭典》:苞苴  拼音:bāo jū
1.包裹。《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2.馈赠。《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唐。孔颖达。正义:「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
3.贿赂。古代行贿恐怕为人所知,故以草苇包裹掩饰。《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苞苴流行,财入公辅。」
《骈字类编》:茅苴
周礼甸师祭祀共萧茅注丨丨供祭之丨亦以缩酒苴以藉祭缩酒泲酒也 金史礼志诣始祖神位前乐作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于丨丨奠爵执笏俛伏兴出户外北向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