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北海朱旄
 
十九年归
 
啖雪龙庭
 
啮毡
 
啮雪
 
塞北驱羊
 
子卿
 
子卿全汉节
 
子卿持节
 
子卿白首
 
属国毡
 
属国餐毡
 
残毡拥雪
 
海上看羊
 
汉节支持
 
牧羊拢漠
  
牧羝人
 
牧羝虽乳
 
白头苏武
 
白发丹心
 
看羊属国
 
窖里雪毡
 
节旄落尽
  
羝乳年
 
苏卿执
 
苏卿持节
 
苏君
 
苏子卿
 
苏子节
 
苏武
 
苏武在天山
 
苏武归
 
苏武毡
 
苏武争禁十九秋
 
苏武牧羊
 
苏武看羊
 
苏武窖
  
苏郎有节
 
苏郎卧处
 
阴山海上窖群中
  
雪窖羝羊
 
雪里餐毡
 
餐毛
  
餐毡雪
 
相关人物
苏武

参考典故
苏武封薄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建·(子)苏武〉~2459~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馀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馀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馀,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馀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简释

羝乳:指无法办到之事。元袁桷《题郝伯常雁足》:“不须羝乳终回汉,肯学鸡鸣诈度关。”

苏武节:喻忠臣出使,宁死不屈。唐戎昱《闻颜尚书陷贼中》:“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例句

还将今夜意,西海话苏君。 司空曙 夜闻回雁

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 崔融 塞垣行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戎昱 闻颜尚书陷贼中

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一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李益 塞下曲

燕山苏武上,海岛田横住。 李端 千里思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李端 雨雪曲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杜牧 杜秋娘诗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杜牧 边上闻笳三首之一

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虔

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 柳宗元 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节异苏卿执,弦殊蔡女弹。 杨巨源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 胡曾 交河塞下曲

停骖一顾犹魂断,苏武争禁十九年。 胡曾 居延

轻猛李陵心,摧残苏武节。 贯休 战城南二首之二

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 贾岛 巴兴作

子卿犹奉使,常向节旄看。 郑愔 塞外三首

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 钱起 送张将军征西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鲍溶 壮士行

闲杀何从事,伤哉苏子卿。 齐己 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二首之二

典故 
刀环有约
 
刀环泣
 
刀环泪
 
刀环约
 
刀环视
  
刀头飞镜
 
唱刀环
 
问刀头
 
梦刀环
 
梦刀头
 
大刀折
  
寄刀环
 
寄刀头
 
折大刀
 
明月揽刀环
 
望刀头
 
盼刀环
 
破镜刀环
 
破镜飞
 
视刀环
 
解刀环
 
咏大刀
 
赋刀环
 
雪窖刀环
 
飞明镜
 
飞破镜

相关人物
任立政
 
李陵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李广·(孙)李陵〉~2458~
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
《邵氏闻见后录》卷十八~4~
古乐府:「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藁砧,鈇也,问夫何在。重山,出字,夫出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何时还也。破镜飞上天,月半还也。如李义山「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宋子京「曾损归书凭鲤尾,莫令残月误刀头。」俱用此事云。

简释

刀环有约:环、还谐音,用以咏思乡之情。清尤侗《挽叶元礼台人三首》之二:“刀环有约劳恩妇,剑铁无家泣老亲。”


例句

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宋之问 望月有怀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常建 塞上曲

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康庭芝 咏月

藁砧刀头未有期,攀条拭泪坐相思。 徐彦伯 芳树

怪来频起咏刀头,枫叶枝边一夕秋。 施肩吾 送裴秀才归淮南

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 李商隐 拟意

破镜徒相问,刀头恐隔年。 李群玉 初月二首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一

夜闻汉使归,独向刀环泣。 王昌龄 从军行二首

书中自报刀头约,天上三看破镜飞。 赵嘏 洞庭寄所思

别马连嘶出御沟,家人几夜望刀头。 钱起 送崔校书从军

东城跃紫骝,西路大刀头。 韩翃 送刘侍御赴令公行营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高适 入昌松东界山行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高适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典故 
丹砂久窖
  
丹砂染泉
 
井有丹砂
 
相关人物
葛洪


《抱朴子》卷十一〈内篇·仙药〉~87~
余亡祖鸿胪少卿曾为临沅令,云此县有廖氏家,世世寿考,或出百岁,或八九十,后徙去,子孙转多夭折。他人居其故宅,复如旧,后累世寿考。由此乃觉是宅之所为,而不知其何故,疑其井水殊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井数尺,此丹砂汁因泉渐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况乃饵炼丹砂而服之乎?

简释

丹砂井:喻水质醇美,或喻地灵人杰。唐王维《林园即事寄舍弟统》:“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


例句

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 王维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

《漢語大詞典》:雪窖
(1).积雪覆盖下的地窖。 宋 汪元量 《浮丘道人招魂歌》:“嚙氊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苍穹。” 金 宇文虚中 《郑下赵光道与余有十五年家世之旧因各题数句》诗:“脱身枳棘下,顾我雪窖中。”
(2).借指酷寒和酷寒的地区。宋史·朱弁传:“其后, 伦 復归,又以 弁 奉送 徽宗 大行之文为献,其辞有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清 黄遵宪 《归过日本志感》诗:“今日荷戈边塞去,可堪雪窖復冰天。”
(3).比喻水珠飞溅的水潭。 金 元好问 《宝岩纪行》诗:“哀湍下絶壑,电击龙怒鬭。崩奔飜雪窖,莹滑泻琼甃。”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神絃仙管玻璃杯,火龙蜿蜒波崔嵬。云连金闕天门迥,星舞银城雪窖开。”
《骈字类编》:一窖
唐 张碧 惜花三首 其一 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
宋 谢涛 梦中作 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
宋 范成大 春前十日作 终朝戚促成何事,今古纷纷一窖尘。
《國語辭典》:窖藏  拼音:jiào cáng
将物品储藏于可保持一定温度或湿度的地窖内。古多用以储藏酒类、食品等物,藉以保鲜或保久。如:「王老爹和同袍重逢,拿出窖藏多年的茅台酒两人同饮。」
《漢語大詞典》:一窖尘(一窖塵)
一穴尘埃。常指人世一切皆如一窖尘土,终至全消。 唐 罗隐 《焚书坑》:“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宋 范成大 《元日谒锺山宝公塔》诗:“君看 王 谢 墩边地,今古功名一窖尘。”
《骈字类编》:大窖
元 王逢 题崔白百雁图 得非长门报秋使,或是大窖传书奴。
《韵府拾遗 效韵》:王十朋诗牧羊大窖人何在驻马蓝关路便赊
《國語辭典》:冰窖  拼音:bīng jiào
1.藏冰的地窖。《荡寇志》第七五回:「高俅听罢,好似一交跌在冰窖里,嘴里叫不及那连珠箭的苦,往屁股里直滚出来。」《野叟曝言》第一○七回:「过著几院雪山、几廊冰窖,已把两个宫人冻得齿牙相击。」
2.寒带地区,贮放粮食的地窖。
分類:藏冰地窖
《漢語大詞典》:掘窖
犹掘藏。 宋 苏轼 《仇池笔记·盘游饭谷董羹》:“ 江 南人好作盘游饭,鮓脯膾炙无不有,埋在饭中,里谚曰‘掘得窖子’。 罗浮 潁老 取凡饮食杂烹之,名‘谷董羹’。诗人 陆道士 出一联云:‘投胶谷董羹锅内,掘窖盘游饭盌中。’”
《國語辭典》:地窖  拼音:dì jiào
贮藏物品的地下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里头乃是地窖,别开窗牖,有暗巷地道。」
《高级汉语词典》:窖子  拼音:jiào zǐ
窖穴
《韵府拾遗 效韵》:出窖
杨万里诗惟馀桃李未著花便恐蛰虫偷出窖
《漢語大詞典》:无窖(無窖)
没有东西吃。 明 李翊 《俗呼小录》:“无物可食,谓之无窖。”
分類:东西
《漢語大詞典》:窦窖(竇窖)
藏谷物的地窖。礼记·月令:“﹝仲秋之月﹞穿竇,脩囷仓。” 郑玄 注:“入地隋曰竇,方曰窖。” 孔颖达 疏:“隋者似方非方,似圆非圆,以其名竇,与窖相似,故云隋曰竇。方曰窖者,竇既为隋圆,故以窖为方也。”一说指水沟和地窖。《淮南子·时则训》:“穿竇窖。” 高诱 注:“穿竇所以通水,不欲地湿也;穿窖所以盛穀也。”
《漢語大詞典》:牧羊臣
指 苏武 。 唐 崔湜 《塞垣行》:“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参见“ 牧羝 ”。
分類:苏武
《漢語大詞典》:牧羝
苏武 牧羊的典故。 汉 苏武 出使 匈奴 ,单于胁迫他投降, 苏武 不屈服。后来把他流放到“ 北海 上无人处,使牧羝(公羊),羝乳乃得归。”羝根本不会产乳,以此来断绝他回 汉 的希望。 苏武 在 匈奴 坚持了十九年,“及归,鬚髮皆白”。见《汉书·苏武传》。 宋 文天祥 《乙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诗之三:“沙边莫待哀黄鵠,雪里何须问牧羝。” 叶玉森 《玉楼春》词:“伤心失马塞翁吟,忍泪牧羝 苏武 怨。”
《漢語大詞典》:羝乳
公羊产乳。喻不可能发生之事。汉书·苏武传:“﹝ 匈奴 ﹞乃徙 武 北海 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颜师古 注:“羝不当产乳,故设此言,示絶其事。” 元 袁桷 《题郝伯常雁足诗》:“不须羝乳终回 汉 ,肯学鸡鸣诈度关。”
《漢語大詞典》:苏武节(蘇武節)
指 苏武 出使 匈奴 时所持的符节。 汉武帝 天 汉 元年, 苏武 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 匈奴 ,单于留不遣,欲其降, 武 坚贞不屈,持 汉 节牧羊于 北海 畔十九年, 始元 六年得归,须发尽白。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在 秦 张良 椎,在 汉 苏武 节。” 郁达夫 《岁暮感愤》诗:“穷塞寒浸 苏武 节,朝廷宴赐侍中貂。”
《國語辭典》:雪窖冰天  拼音:xuě jiào bīng tiān
形容天气酷寒或酷寒之地。如:「塞外雪窖冰天,冱寒难熬,难得他在此一住三十载,却丝毫不以为苦。」也作「冰天雪窖」。
分類:严寒地区
《漢語大詞典》:雪窖
(1).积雪覆盖下的地窖。 宋 汪元量 《浮丘道人招魂歌》:“嚙氊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苍穹。” 金 宇文虚中 《郑下赵光道与余有十五年家世之旧因各题数句》诗:“脱身枳棘下,顾我雪窖中。”
(2).借指酷寒和酷寒的地区。宋史·朱弁传:“其后, 伦 復归,又以 弁 奉送 徽宗 大行之文为献,其辞有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清 黄遵宪 《归过日本志感》诗:“今日荷戈边塞去,可堪雪窖復冰天。”
(3).比喻水珠飞溅的水潭。 金 元好问 《宝岩纪行》诗:“哀湍下絶壑,电击龙怒鬭。崩奔飜雪窖,莹滑泻琼甃。”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神絃仙管玻璃杯,火龙蜿蜒波崔嵬。云连金闕天门迥,星舞银城雪窖开。”
《漢語大詞典》:餐毡(餐氈,餐氊)
亦作“飡毡”。 汉书·苏武传:“天雨雪, 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后因以“餐氊”谓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宋 苏轼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之一:“自笑飡氊典属国,来看换酒謫仙人。”一本作“ 餐毡 ”。
分類:异地朝廷
《漢語大詞典》:驱羊旧节(驅羊舊節)
汉 臣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禁,餐毡啮雪,持节牧羊,坚贞不屈。见汉书·苏武传。后以“驱羊旧节”比喻坚贞的气节。 宋 辛弃疾 《苏武慢·雪》词:“回首驱羊旧节,入 蔡 奇兵,等閒陈迹。”
《國語辭典》:刀环(刀環)  拼音:dāo huán
刀头的环。因环、还同音,古人以喻征人思归。《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李广》:「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唐。柳中庸征人怨〉诗:「岁岁金河复玉阙,朝朝马策与刀环。」
《國語辭典》:刀头(刀頭)  拼音:dāo tóu
1.刀或刀柄的顶端。唐。杜甫〈后出塞〉诗:「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2.还。刀头有环,环、还同音,所以做为「还」的隐语。唐。赵嘏 洞庭寄所思诗:「书中自报刀头约,天上三看破镜飞。」
《國語辭典》:大刀头(大刀頭)  拼音:dà dāo tóu
还。刀头常有环,环音谐「还」,故以大刀头暗指还。汉。无名氏〈稿砧今何在〉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國語辭典》:大刀头(大刀頭)  拼音:dà dāo tóu
还。刀头常有环,环音谐「还」,故以大刀头暗指还。汉。无名氏〈稿砧今何在〉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漢語大詞典》:丹井
(1).丹石之井。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傍有丹石井,非人所凿……续人髮以为绳,汲丹井之水,久久方得升之水。”
(2).炼丹取水的井。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灵运〈游山〉》:“乳竇既滴沥,丹井復寥泬。” 唐 顾况 《山中》诗:“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 葛洪 丹井西。” 清 吴伟业 《送杨怀湄擢临安令》诗:“ 许椽 仙居丹井在, 谢公 游策碧云深。”
分類:炼丹取水
《國語辭典》:丹砂井  拼音:dān shā jǐng
传说有廖姓家宅,每世子孙皆长寿,若迁徙他处,则多夭折。时人󴩎究其因,得知廖宅井水中含有丹砂,故能使人长寿。见《抱朴子。内篇。仙药》。后人借誉水质甘美而令人长寿,或称誉地灵人杰。唐。王维〈林园即事寄舍弟紞〉诗:「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宋。苏轼〈和赵景贶栽桧〉诗:「地连丹砂井,物化青牛君。」
《漢語大詞典》:廖井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载: 临沅县 有 廖氏 ,其家世世寿考,他人居其宅亦然。疑其井水殊赤,乃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丹砂汁因泉渐入井,故饮其水而得寿。后人称之为“廖井”。 宋 苏轼 《和陶〈读山海经〉》诗之八:“ 廖 井窖丹砂,红泉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