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光阴蓟子训
 
公摩挲
 
几摩挲
 
摩挲金狄
 
摩挲铜人
 
摩挲铜狄
 
摩狄
 
摩铜人
 
摩铜狄
 
抚铜狄
 
灞城翁
 
看铜狄
 
蓟叟
 
见铜人制
 
逢蓟子
 
金狄手摩挲
 
金狄摩挲
  
铜狄摩挲
 
铸狄年

相关人物
蓟子训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下·蓟子训〉~2745~
蓟子训者,不知所由来也。建安中,客在济阴宛句。有神异之道。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墯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闻,而子训唯谢以过误,终无它说,遂埋藏之。后月馀,子训乃抱儿归焉。父母大恐,曰:「死生异路,虽思我儿,乞不用复见也。」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母不觉揽取,乃实儿也。虽大喜庆,心犹有疑,乃窃发视死儿,但见衣被,方乃信焉。于是子训流名京师,士大夫皆承风向慕之。后乃驾驴车,与诸生俱诣许下。道过荥阳,止主人舍,而所驾之驴忽然卒僵,蛆虫流出,主遽白之。子训曰:「乃尔乎?」方安坐饭,食毕,徐出以杖扣之,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即复进道。其追逐观者常有千数。既到京师,公卿以下候之者,坐上恒数百人,皆为设酒脯,终日不匮。后因遁去,遂不知所止。初去之日,唯见白云腾起,从旦至暮,如是数十处。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唐·李贤注引郦元水经注曰「魏文帝黄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
《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下〉~66~
魏明帝景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人有见蓟子训与父老共摩铜人曰,正见铸此时,计尔日以近五百年矣。
典故
北斗以南
 
北斗南
 
斗南人
 
斗南人杰
  
梁公归兴
 
狄公斗南人


《新唐书》卷一百十五〈狄仁杰列传〉~4207~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典故
月妖避仁杰
 
相关人物
武三思
 
狄仁杰


《太平广记》卷三百六十一〈妖怪三·素娥〉~2866~
素娥者,武三思之妓人也。三思初得乔氏青衣窈娘,能歌舞。三思晓知音律,以窈娘歌舞,天下至艺也。未几,沉于洛水,遂族乔氏之家。左右有举素娥曰:「相州凤阳门宋媪女,善弹五弦,(「弦」原作「言」,据明抄本、许本、黄本改。)世之殊色。」三思乃以帛三百段往聘焉。素娥既至,三思大悦,遂盛宴以出素娥。公卿大夫毕集,唯纳言狄仁杰称疾不来。三思怒,于座中有言。宴罢,有告仁杰者。明日谒谢三思曰:「某昨日宿疾暴作,不果应召。然不笉丽人。亦分也。他后或有良宴,敢不先期到门。」素娥闻之。谓三思曰:「梁公强毅之士。非狎之人。何必固抑其性?再宴不可无,请不召梁公也。」三思曰:「傥阻我宴,必族其家。」后数日,复宴,客未来,梁公果先至。三思特延梁公坐于内寝,徐徐饮酒,待诸宾客。请先出素娥,略观其艺。遂停杯,设榻召之。有倾,苍头出曰:「素娥藏匿,不知所在。」三思自入召之,皆不见。忽于堂奥隙中闻兰麝芬馥,乃附耳而听,即素娥语音也,细如属丝,才能认辨,曰:「请公不召梁公,今固召之,不复生也。」三思问其由,曰:「某非他怪,乃花月之妖,上帝遣来,亦以多言荡公之心,将兴李氏。今梁公乃时之正人,某固不敢见。某尝为仆妾,敢无情?愿公勉事梁公,勿萌他志。不然,武氏无遣种矣。」言迄更问。亦不应也。三思出。见仁杰。称素娥暴疾。未可出。敬事之礼。仁杰莫知其由。明日,三思密奏其事,则天叹曰:「天之所授,不可废也。」
典故
金狄移

相关人物
曹睿(魏明帝)


《三辅黄图》卷三〈建章宫·神明台〉
《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0~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是岁,徙长安诸钟簴、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

例句

金狄移灞岸,铜盘向洛阳。 王绩 过汉故城

典故
禽长狄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四〈文公·十一年〉~75~
冬。十月。甲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狄者何。长狄也。兄弟三人。一者之齐。一者之鲁。一者之晋。其之齐者。王子成父杀之。其之鲁者。叔孙得臣杀之。则未知其之晋者也。
典故
相关人物
仪狄


《战国策》卷二十三〈魏策二·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846~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典故
相关人物
雍门子狄


《说苑》卷四《立节》
越甲至齐,雍门子狄请死之,齐王曰:「鼓铎之声未闻,矢石未交,长兵未接,子何务死之?为人臣之礼邪?」雍门子狄对曰:「臣闻之,昔者王田于囿,左毂鸣、车右请死之,而王曰:『子何为死?』车右对曰:『为其鸣吾君也。』王曰:『左毂鸣者工师之罪也,子何事之有焉?』车右曰:『臣不见工师之乘而见其鸣吾君也。』遂刎颈而死,知有之乎?」齐王曰:「有之。」雍门子狄曰:「今越甲至,其鸣吾君也,岂左毂之下哉?车右可以死左毂,而臣独不可以死越甲也?」遂刎颈而死。是日越人引甲而退七十里,曰:「齐王有臣,钧如雍门子狄,拟使越社稷不血食。」遂引甲而归,齐王葬雍门子狄以上卿之礼。

例句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 王维 老将行

《國語辭典》:夷狄  拼音:yí dí
古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母亲夷狄,以疏其属。」《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阴浊用事底时节,夷狄陆梁,小人得志。」
《國語辭典》:戎狄  拼音:róng dí
旧指居于西北边境外的野蛮民族。《左传。闵公元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遂定边城,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漢語大詞典》:铜狄(銅狄)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 秦始皇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 临洮 ……是岁 始皇 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后因称“铜人”为“铜狄”。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铜狄分形,肃严扃於左序。” 金 刘迎 《赠人》诗:“ 蓬莱 咫尺三万里,铜狄因循五百年。” 郁达夫 《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觴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國語辭典》:北狄  拼音:běi dí
1.传说中黄帝的后裔。《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2.狄,古代北方种族之一。「北狄」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
《漢語大詞典》:金狄
(1).金人。铜铸的人像。文选·张衡〈西京赋〉:“高门有閌,列坐金狄。” 李善 注:“金狄,金人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按 秦始皇 二十六年,长狄十二,见於 临洮 ,长五丈餘,以为善祥,铸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宫门之前,谓之金狄。” 唐 李商隐 《石城》诗:“玉童收夜钥,金狄守更筹。” 清 孙中岳 《大侄书金陵回即走西安怅然念之》诗:“故宫荒草埋金狄,客路秋风动石鲸。”
(2).借指佛或佛教。旧唐书·武宗纪:“一朝隳残金狄,燔弃胡书,结怨於膜拜之流,犯怒於鄙夫之口。” 宋 苏轼 《赠梁道人》诗:“採药 壶公 处处过,笑看金狄手摩挲。”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又 林灵素 詆佛教谓之金狄乱华,当时金狄之语,虽詔令及士大夫章奏碑版亦多用之。”
(3).指 南宋 时北方 女真 族建立的 金 王朝。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想肉:“自 靖康 丙午岁, 金 狄乱华,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
《漢語大詞典》:狄人
古代掌乐的下级官吏。礼记·丧大记:“復有林麓则虞人设阶,无林麓则狄人设阶。” 郑玄 注:“狄人,乐吏之贱者。”
分類:官吏
《國語辭典》:仪狄(儀狄)  拼音:yí dí
相传夏禹时善于制酒的人。《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
《漢語大詞典》:狄道
夷狄之道。指唯务诈力,不行礼义之道。 宋 陈亮 《问答下十二》:“及其行诈谋,用狄道,则斥而弃之如故也。”
《漢語大詞典》:望断白云(望斷白雲)
喻想念父母。典出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 河阳 , 仁杰 在 太行山 ,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元 沈禧 《一枝花·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时父母已殁矣》套曲:“且休説 唐 时 仁杰 专前美,谁知道 晋 代 张翰 有远孙,家居积祖松陵隐,双亲沦殁,一念犹存。既归黄壤,望断白云。”
分類:想念父母
《漢語大詞典》:花妖
花的精怪。多指异于常态的奇花。 明 唐寅 《花月吟效连珠体》之六:“风动花枝探月影,天开月镜照花妖。” 明 袁宏道 《惠安伯园亭看芍药开至数十万》诗之三:“百千新艳一时开,那遣花妖不下来。”清史稿·灾异志五:“凡恆风霾、晦冥、花妖……皆属之於土。”
分類:精怪常态
《漢語大詞典》:越甲鸣君(越甲鳴君)
汉 刘向 说苑·立节:“ 越 甲至 齐 , 雍门子狄 请死之。 齐王 曰:‘鼓鐸之声未闻,矢石未交,长兵未接,子何务死之?为人臣之礼邪?’ 雍门子狄 对曰:‘臣闻之,昔者王田於囿,左轂鸣,车右请死之,而王曰:“子何为死?”车右对曰:“为其鸣吾君也。”……遂刎颈而死。知有之乎?’ 齐王 曰:‘有之。’ 雍门子狄 曰:‘今 越 甲至,其鸣吾君也,岂左轂之下哉?车右可以死左轂,而臣独不可以死 越 甲也?’遂刎颈而死。是日, 越 人引甲而退七十里,曰:‘ 齐王 有臣钧如 雍门子狄 ,拟使 越 社稷不血食。’遂引甲而归。”后以“越甲鸣君”为忠君爱国之典。 陈玉树 《乙未夏拟李义山重有感》诗:“ 越 甲鸣君情共愤,百蛮终献吉光裘。”
分類:车右刎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