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中朝故事》卷上
骊山多飞禽,名阿滥堆。明皇御玉笛,采其声,翻为曲子名。左右皆传唱之,播于远近,人竞以笛效吹。故张祜诗云:「红树萧萧阁半开,玉皇曾幸此宫来。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
典故
伎同南郭
 
南郭吹竽
  
吹竽混真
 
滥吁竽
  
滥吹竽
  
众里笙竽
  
齐竽取次吹

相关人物
南郭先生


《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说四〉~557~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简释

吹竽:喻指没有真实本领而冒充内行。唐韩愈《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例句

诠材秉秦镜,典乐去齐竽。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怀赠答十韵

郑鼠宁容者,齐竽久舍诸。 广宣 皇太子频赐存问并索唱和新诗因有陈谢

齐竽终自退,心寄嵩峰巅。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潘鬓年空长,齐竽艺本轻。 权德舆 奉酬张监阁老雪后过中书见赠(一有辄字)加两韵简南省僚旧

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

对虽希鼓瑟,名亦滥吹竽。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卫国知有人,齐竽偶相齿。 窦庠 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

坛场客散香街暝,惆怅齐竽取次吹。 罗隐 升平公主旧第

心慕知音命自拘,画堂闻欲试吹竽。 许浑 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韩偓 安贫

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

齐竽今历试,真伪不难知。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乾符二年

典故
侯封总羊头
 
官滥羊头
  
烂羊费官爵
  

《后汉书》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刘玄〉~47~
更始纳赵萌女为夫人,有宠,遂委政于萌,日夜与妇人饮宴后庭。群臣欲言事,辄醉不能见,时不得已,乃令侍中坐帷内与语。诸将识非更始声,出皆怨曰:「成败未可知,遽自纵放若此!」韩夫人尤嗜酒,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起,扺破书案。赵萌专权,威福自己。郎吏有说萌放纵者,更始怒,拔剑击之。自是无复敢言。萌私忿侍中,引下斩之,更始救请,不从。时李轶、朱鲔命山东,王匡、张卬横暴三辅。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裤、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简释

烂羊头:指贪官污吏。清张问陶《冬日遣怀》:“今古茫茫貉一丘,功名常笑烂羊头。”

典故 
宋人不辨玉
 
宋人宝燕石
 
宋人遇周客
 
燕巾滥宝
   
燕石十袭
 
缇袭三四


《太平御览》卷五十一
《阙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西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
《后汉书》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子)应劭〉
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䌌十重。夫赌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唐·李贤注引《阙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之,主人父斋七日,端冕之衣,衅之以特牲,革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俛而掩口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主人父怒曰:『商贾之言,竖匠之心。』藏之愈固,守之弥谨。」

简释

燕石:指普通东西,或谦称己物。唐杜甫《酬郭十五判官》:“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


例句

琼玖鬻来燕石贵,蓬蒿芳处楚兰衰。 徐夤 偶书

楚材欣有适,燕石愧无功。 李嘉祐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誇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 李白 古风之五十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珉齐。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之一

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

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 杜甫 酬郭十五受判官

齐竽混韶夏,燕石厕琳琅。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捧赠同燕石,多惭失所宜。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

《國語辭典》:滥觞(濫觴)  拼音:làn shāng
1.水流发源的地方。因其水量非常浅小,而仅能浮起一个酒杯,故称为「滥觞」。《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文选。郭璞。江赋》:「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
2.比喻事物的开端、起源。南朝梁。钟嵘〈诗品序〉:「虽诗体未全,然略是五言之滥觞也。」
《國語辭典》:泛滥(氾濫)  拼音:fàn làn
1.大水横流,漫溢四处。《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汉。王充《论衡。感虚》:「洪水时,泛滥中国,为民大害。」
2.浮沉。《楚辞。刘向。九叹。忧苦》:「折锐摧矜,凝泛滥兮。」
3.比喻事物不正常或过度扩散滋长。如:「毒品泛滥」。
《國語辭典》:汎滥(汎濫)  拼音:fàn làn
1.水势盛大,横流漫溢。如:「洪水横流,汎滥于天下。」
2.比喻不正常事物的扩散滋长。如:「情欲汎滥。」
《國語辭典》:泛滥(泛濫)  拼音:fàn làn
1.水势盛大,横流漫溢。《史记。卷二九。河渠书》:「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2.形容浮游的样子。晋。左思 吴都赋:「泛滥乎其上,湛淡羽仪,随波参差。」
3.比喻不正常事物的扩散滋长。如:「性泛滥」、「色情泛滥」、「毒品泛滥」、「枪枝泛滥」、「伪钞泛滥」。
《漢語大詞典》:冤滥(冤濫)
谓断狱冤枉失实。《后汉书·霍谞传》:“ 諝 与 光 骨肉,义有相隐,言其冤滥,未必可谅。” 宋 陈亮 《廷对策》:“狱,民之大命也,朕所以选任其官者不为不谨,而冤滥之弊或未尽除。” 明 屠隆 《昙花记·礼佛求禳》:“道有妖神向此探,真冤滥。”
《漢語大詞典》:滥吹(濫吹)
比喻冒充凑数,名不副实。 南朝 齐 王融 《出家怀道篇颂》诗:“窃服皋门上,滥吹 淄 轩下。”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愚亦乘喧滥吹,谬列茎英。”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叨荣偕计吏,滥吹謁春司。”参见“ 滥竽 ”。
《國語辭典》:滥竽(濫竽)  拼音:làn yú
1.指不会吹竽的吹竽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2.比喻以劣充优。如:「遴选职员,务求严谨,不使滥竽。」
《國語辭典》:滥竽(濫竽)  拼音:làn yú
1.指不会吹竽的吹竽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2.比喻以劣充优。如:「遴选职员,务求严谨,不使滥竽。」
《漢語大詞典》:冗滥
1.亦作"冗滥"。
2.谓过分庞杂而无必要的限制。
《國語辭典》:冒滥(冒濫)  拼音:mào làn
假冒浮滥。《宋史。卷三五。孝宗本纪三》:「乙卯,诏自今归正官亲赴部授官,以革冒滥。」
分類:不合格
《漢語大詞典》:滥及(濫及)
谓无限制地牵连。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京闱冒籍:“盖自来冒籍受法,未有此严峻且滥及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我不为滥及乎!”
《漢語大詞典》:滥厕(濫廁)
谓混充其间。 宋 秦观 《〈法帖通解〉序》:“又当时奉詔集帖之人,苟于书成,不復更加研者,颇有伪蹟滥厕其间。”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五:“龙头滥厕棘闈文,草榻今眠垫蹟尘。” 清 刘大櫆 《〈王天孚诗集〉序》:“未尝有世俗一切之语言,横亘滥厕于其间。” 铸铁 《湘路纪事》:“记者亦会应留 日 湖北 人之召,滥厕演席。”
分類:其间
《漢語大詞典》:滥巾(濫巾)
僭服隐士的头巾。指冒充隐士。
《漢語大詞典》:枉滥(枉濫)
(1).枉法恣肆。《后汉书·左雄传》:“朱紫同色,清浊不分,故使姦猾枉滥,轻忽去就。拜除如流,缺动百数。”
(2).谓枉错淫滥,使无辜受害。《魏书·高恭之传》:“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新五代史·杂传·赵延义:“王者抚天下,当以仁恩德泽,而 汉 法深酷,刑罚枉滥,天下称冤,此其所以亡也。”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转运使提点刑狱,但采其虚声,岂能徧閲其实,故刑罚不中,日有枉滥。”《元典章·刑部二·鞫狱》:“受贿枉法,变乱是非,颠倒轻重,欲使狱无枉滥,其可得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二:“不问罪之轻重,理之是非,但云有犯,即处极刑,枉滥之家,莫敢上诉。”
《漢語大詞典》:阿滥(阿濫)
见“ 阿滥堆 ”。
《漢語大詞典》:阿滥堆(阿濫堆)
唐玄宗 所作的曲名。本为鸟名。俗名告天鸟,其鸣声相续,有如告诉,至为动人,故以其声翻曲。 唐 张祜 《华清宫》诗之三:“至今风俗 驪山 下,村笛犹吹《阿滥堆》。”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玄虚子》:“﹝ 徐贞一 ﹞书二絶於壁:‘……碧殿歌传《阿滥堆》,玉笙吹彻海桃开。’” 宋 贺铸 《天门谣》词:“待月上潮平波灩灩,塞管轻吹新《阿滥》。” 清 陈维嵩 《花犯·西山晴雪》词:“凭栏望,吾狂甚矣,笛声吹《阿滥》。”自注:“《阿滥堆》,曲名。”参阅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参见“ 阿嚲迴 ”。
《漢語大詞典》:吹竽
(1).吹奏竽。竽,管乐器。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2).谓滥竽充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长风之过籟, 南郭 之吹竽耳。”后亦用作自谦之词。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某也孱资琐质,误恩偶及,亦復与吹竽之部。”
《漢語大詞典》:齐竽(齊竽)
(1).犹滥竽。指不学无术的人。 唐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赠答十韵》:“銓材秉 秦 镜,典乐去 齐 竽。” 唐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诗:“ 齐 竽今歷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箇箇吹。”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知音竟为谁?四海嗟惸惸。 齐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2).用为自谦之词。 唐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诗:“ 齐 竽终自退,心寄 嵩 峰巔。” 唐 韩偓 《安贫》诗:“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 齐 竽?”参见“ 滥竽充数 ”。
《國語辭典》:滥竽充数(濫竽充數)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战国时,齐宣王喜听吹竽之声,且每次都要求三百人合吹。有位南郭处士,不会吹竽,但却混杂其中,享受很好的待遇。宣王死后,湣王继位,他喜欢听一个人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数;或比喻以不好的东西冒充场面;有时也用于自谦之辞。《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若只靠著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这不过是侥倖,实在是自愧无才,滥竽充数就是了!」
《國語辭典》:灶下养(灶下養)  拼音:zào xià yǎng
厨师。《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灶下养,中郎将。」
分類:无能武将
《國語辭典》:烂羊头(爛羊頭)  拼音:làn yáng tóu
比喻滥授名器、官爵。《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裤、襜褕、诸于,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分類:被打
《漢語大詞典》:烂羊(爛羊)
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 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烂羊”为典,指地位卑下者或滥授官爵。 唐 张说 《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王侯无种,屠狗起於将军;战伐有功,烂羊超於都尉。” 清 许承钦 《次韵赠邓孝威》:“屠狗可怜长结客,烂羊终日听封侯。” 清 王韬 《停捐纳》:“再閲数十年,将所谓官者,满街悉是,徧地皆然,烂羊续貂之誚,重见於今日矣!”
《漢語大詞典》:羊头(羊頭)
(1).见“ 羊胃羊头 ”。
(2).三棱形的箭镞。《淮南子·修务训》:“ 苗山 之鋋,羊头之销。”参阅《方言》第九。
分類:三棱箭镞
《國語辭典》:羊胃羊头(羊胃羊頭)  拼音:yáng wèi yáng tóu
后汉时,李轶、王匡等骄纵擅命,其所授官爵者皆社会地位卑下之人,被看作小人,时人作谣讽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典出《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后比喻官场中多是一些污滥、充数的人物。
《漢語大詞典》:十袭(十襲)
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宋 欧阳修 《谢赐〈汉书〉表》:“十袭珍藏,但誓传家而永寳。”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琢为时样供翰墨,十袭包藏百金贵。” 宋 杨万里 《三辰砚屏歌》:“怀璧未为罪,借书未为痴,公当十袭古锦帊,如何传翫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
《漢語大詞典》:燕珉
见“ 燕石 ”。
《漢語大詞典》:燕石
(1). 燕山 所产的一种类似玉的石头。山海经·北山经“北百二十里,曰 燕山 ,多婴石” 晋 郭璞 注:“言石似玉,有符彩婴带,所谓 燕 石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圣水:“ 圣水 又东,逕 玉石山 ,谓之 玉石口 。山多珉玉 燕 石,故以玉石名之。” 清 谈迁 《故宫赋》:“卜我 郟鄏 ,重拓帝城。神木自效, 燕 石相迎。”
(2).太平御览卷五一引《阙子》:“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东,归西藏之,以为大寳。 周 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寳,华匱十重,緹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 燕 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后以“燕石”喻不足珍贵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乐天任命,混一荣辱,进无悦色,退无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沽衒以进趋,揭其不貲之寳,以竞 燕 石之售哉!”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一:“我有结緑珍,久藏浊水泥。时人弃此物,乃与 燕 石齐。”石,一本作“ 珉 ”。 清 胡凤丹 《重刻〈日损斋笔记〉序》:“以视碔砆 燕 石,车载斗量,无所短长轻重者,其贵与贱之相去何如也。”
(3).用为自谦凡庸之词。 晋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復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 燕 石之瑜,补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广寤多闻尔。”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楚 材欣有适, 燕 石愧无功。” 宋 苏轼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 燕 石报琼华。”
(4).指 燕然 石。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早勒勋庸 燕 石上,佇光纶綍 汉 庭中。” 冯浩 笺注:“《后汉书》: 竇宪 大破北单于於 稽落山 ,遂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令 班固 作铭。” 唐 霍总 《塞下曲》:“岂要铭 燕 石,平生重武威。”参见“ 燕然石 ”。
《漢語大詞典》:燕石
(1). 燕山 所产的一种类似玉的石头。山海经·北山经“北百二十里,曰 燕山 ,多婴石” 晋 郭璞 注:“言石似玉,有符彩婴带,所谓 燕 石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圣水:“ 圣水 又东,逕 玉石山 ,谓之 玉石口 。山多珉玉 燕 石,故以玉石名之。” 清 谈迁 《故宫赋》:“卜我 郟鄏 ,重拓帝城。神木自效, 燕 石相迎。”
(2).太平御览卷五一引《阙子》:“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东,归西藏之,以为大寳。 周 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寳,华匱十重,緹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 燕 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后以“燕石”喻不足珍贵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乐天任命,混一荣辱,进无悦色,退无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沽衒以进趋,揭其不貲之寳,以竞 燕 石之售哉!”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一:“我有结緑珍,久藏浊水泥。时人弃此物,乃与 燕 石齐。”石,一本作“ 珉 ”。 清 胡凤丹 《重刻〈日损斋笔记〉序》:“以视碔砆 燕 石,车载斗量,无所短长轻重者,其贵与贱之相去何如也。”
(3).用为自谦凡庸之词。 晋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復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 燕 石之瑜,补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广寤多闻尔。”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楚 材欣有适, 燕 石愧无功。” 宋 苏轼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 燕 石报琼华。”
(4).指 燕然 石。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早勒勋庸 燕 石上,佇光纶綍 汉 庭中。” 冯浩 笺注:“《后汉书》: 竇宪 大破北单于於 稽落山 ,遂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令 班固 作铭。” 唐 霍总 《塞下曲》:“岂要铭 燕 石,平生重武威。”参见“ 燕然石 ”。
《漢語大詞典》:燕然石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后以“燕然石”指建立边功的记功碑。 唐 李昂 《从军行》:“ 田畴 不卖 卢龙 策, 竇宪 思勒 燕然 石。” 唐 耿湋 《送王将军出塞》诗:“更就 燕然 石,行看奏虏功。” 唐 李益 《统汉峰下》诗:“只今已勒 燕然 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怀纪 燕山 石,思开 函谷 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