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人物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指知音。唐李涉《送颜觉赴举》:“居然一片荆山工,可怕无人是卞和。”
卞泣:指怀才不遇,或指蒙冤。唐杜甫《舟中出江陵南浦寄郑少尹》:“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和氏玉:咏玉。唐钱起《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其兄因献璞,再刖不履地。卞和名永永,与宝不相坠。劝尔出门行,行难莫行易。 元稹 出门行
圭璧无卞和,甘与顽石列。 元稹 谕宝二首
坚贞与和璧,利用归干将。 刘商 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
连城犹隐石,唯有卞和知。 刘商 殷秀才求诗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刘得仁 送友人下第归觐
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顷游灵台下,频弃荆山玉。 刘长卿 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刘驾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
越欧百炼时,楚卞三泣地。二宝无人识,千齿皆弃置。 吕温 古兴
再刖未甘何处说,但垂双泪出咸秦。 姚鹄 随州献李侍御二首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孟郊 古兴
哲人卧病日,贱子泣玉年。 孟郊 哭秘书包大监
行吟楚山玉,义泪沾衣巾。 孟郊 答姚怤见寄
因悲楚左右,谤玉不知珉。 孟郊 答卢虔故园见寄
况当圣明主,岂乏證玉臣。 孟郊 送孟寂赴举
应怜泣楚玉,弃置如尘泥。 孟郊 鸦路溪行呈陆中丞
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宋之问 送赵司马赴蜀州
忽对荆山璧,委照越吟人。 庾抱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宫
只应抱璞非良玉,岂得年年不至公。 张乔 自诮
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 张子容 璧池望秋月
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 张惟俭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
和玉悲无已,长沙宦不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
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 戴叔伦 孤石
所痛无罪者,明时屡遭刖。 曹邺 下第寄知己
荆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 李咸用 览友生古风
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李咸用 赠来鹏
荆山有玉犹在璞,未遇良工虚掷鹊。 李咸用 送人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李商隐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 李峤 玉
知君分如此,赠逾荆山璧。 李德裕 重忆山居六首罗浮山
居然一片荆山玉,可怕无人是卞和。 李涉 送颜觉赴举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李白 古风之三十六
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抱石耻献玉,沈泉笑探珠。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大国本多士,荆岑无遗璧。 李益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李频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张侍御
晓涧青青桂色孤,楚人随玉上天衢。 杜牧 押兵甲发谷口寄诸公
但寻陶令集,休献楚王珍。 杜牧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此时泣玉情虽异,他日衔环事亦同。 杨知至 复落后呈同年
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殷遥 送友人下第归省
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 牟融 寄周韶州
结绿处燕石,卞和不必知。 独孤及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
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 王昌龄 为张僓赠阎使臣
三献寝不报,迟迟空手回。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卢僎 途中口号
荆山璞在终应识,楚国人知不是狂。 窦庠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价轻犹有二,足刖已过三。 罗隐 寄洪正师
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 罗隐 送章碣赴举
荆璞献多还得售,桂堂恩在敢轻回。 翁承赞 喜弟承检登科
荆山产美玉,石石皆坚贞。未必尽有玉,玉且问石生。 聂夷中 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荆人献始遇,良匠琢初成。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
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 薛据 古兴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薛涛 赠韦校书
明年徵拜入,荆玉不藏诸。 苏颋 钱荆州崔司马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门依旧是龙门。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东归万里惭张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许浑 长安岁暮
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贯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贾岛 古意
同声惭卞玉,谬此托韦金。 郑愔 同韦舍人早朝
荆玉终无玷,随珠忽已弹。 郑愔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钱起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
不嗟荆宝退,能喜彩衣还。 钱起 送安都秀才北还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陈子昂 观荆玉篇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空。 陆畅 下第后病中
穷通应计一时间,今日甘从刖足还。 雍陶 再下第将归荆楚上白舍人
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 韦应物 寄令狐侍郎
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韩愈 孟生诗
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
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骆宾王 畴昔篇
相关人物
「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其荒陬谲诡,则有龙穴内蒸,云雨所储。陵鲤若兽,浮石若桴。双则比目,片则王馀。穷陆饮木,极沈水居。泉室潜织而卷绡,渊客慷慨而泣珠。开北户以向日,齐南冥于幽都。晋·刘逵注:「水居,鲛人水底居也。俗传鲛人从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积日卖绡,绡者,竹孚俞也。鲛人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
《搜神记》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缉绩,其人能泣珠。
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馀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博物志》曰:「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鲛人:喻海滨之人。唐刘禹锡《伤秦妹行》:“冯夷翩跹舞渌波,鲛人出听停绡梭。”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李白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
恨无泉客泪,尽泣感恩珠。 李群玉 病起别主人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 王维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王维 送李判官赴东江
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 陶翰 送金卿归新罗
惭非海人别,泪下不成珠。 鲍溶 留辞杜员外式方
兴来下笔到奇景,瑶盘迸洒蛟人珠。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湘灵悲鼓瑟,泉客泣酬恩。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孟浩然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鲛人远泛渔舟水,鵩鸟閒飞露里天。 张署 赠韩退之
举目凄凉入破门,鲛人一饭尚知恩。 方干 题故人废宅二首之一
今朝欲泣泉客珠,及到盘中却成血。 施肩吾 贫客吟
应缘水府龙神睡,偷得蛟人五色绡。 施肩吾 酬周秀才
龙竹裁轻策,鲛绡熨下裳。 李商隐 玄微先生
江生魂黯黯,泉客泪涔涔。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志士书频照,鲛人杼正催。 李绅 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
鲛人献微绡,曾祝沉豪牛。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杜甫 客从
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杜甫 渼陂西南台
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杜甫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杜甫 雨四首之四
最宜全幅碧鲛绡,自襞春罗等舞腰。 段成式 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之二
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歌
长眉老僧同佛力,咒使鲛人往求得。 卢纶 慈恩寺石磬歌
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鲛人织绡采藕丝,翻江倒海倾吴蜀。 顾况 龙宫操
几回入市鲛绡女,终岁啼花山鹧鸪。 鲍溶 寄福州从事殷尧藩
镜湖女儿嫁鲛人,鲛绡逼肖也不分。 鲍溶 采葛行
城阙辅三秦【城阙俯西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俱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齐相舍人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埽,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一为参御,言事,参以为贤,言之齐悼惠王。悼惠王召见,则拜为内史。
《史记》曰。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扫齐相门外。相舍人怪而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扫门。欲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
扫门:指贤才贫贱,托身高官显贵以求发展。唐王维《重酬苑郎中》:“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刘长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 孟浩然 襄阳公宅饮
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 李商隐 酬别令狐(一本有八字)补阙
自愧扫门士,谁为乞火人。 杜牧 寄崔钧
他日朱门恐难扫,沙堤新筑必无尘。 杜荀鹤 献郑给事
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王维 重酬苑郎中(并序○时为库部员外)
还来扫门处,犹未报恩时。 耿湋 得潜后书怀上第五相公
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郭震 寄刘校书
悔作扫门事,还吟招隐诗。 钱起 送杨錥归隐
扫门彼何人,升降不同朝。 顾况 严公钓台作
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骆宾王 帝京篇
相关人物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出,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出也,㬣兮若松榯。其少进也,兮若姣姬。扬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处所。」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
朝云暮雨:咏男女之情。唐李白《寄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上官仪 咏画障
东南正云雨,不得见阳台。 于武陵 王将军宅夜听歌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于濆 巫山高
流苏帐里人,犹在阳台畔。 于濆 早发
鄙哉楚襄王,独好阳云台。 储光羲 杂诗二首之二
神来云雨合,神去蕙兰香。 储嗣宗 圣女祠
襄王忽妖梦,宋玉复淫辞。万事捐宫馆,空山云雨期。 元稹 楚歌十首之四
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 刘商 题黄陂夫人祠
闻道瞿塘滪堆,青山流水近阳台。知君此去无还日,妾亦随波不复回。 刘媛 送远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刘希夷 公子行
云归巫峡音容断,路隔星河去住难。 刘损 愤惋诗三首
婵娟似恨襄王梦,猿叫断岩秋藓稀。 刘沧 题巫山庙
相逢相笑尽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 有所嗟二首
料得襄王惆怅极,更无云雨到阳台。 刘言史 赠童尼
不知巫峡雨,何事海西边。 刘长卿 杨州雨中张十宅观妓
此中一见乱人目,只疑行到云阳台。 刘长卿 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
蒹葭新有雁,云雨不离猿。 司空曙 送史申之峡州
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
襄王席上一神仙,眼色相当语不传。 吴融 浙东筵上有寄
三峡却为行雨客,九天曾是散花人。 吴融 还俗尼(本是歌妓)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唐彦谦 牡丹
妾家巫山隔汉川,君度南庭向胡苑。 乔知之 和李侍郎古意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 乔知之 定情篇
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 严续姬 赠别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 孟浩然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孟浩然 送桓子之郢成礼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孟浩然 途次望乡
朝云暮雨成古墟,萧萧野竹风吹亚。 孟郊 悼亡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宋之问 内题赋得巫山雨
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宋之问 内题赋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诗。题云巫山高)
一散阳台雨,方随越鸟巢。 宋之问 宋公宅送宁谏议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岑参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 岑参 醉戏窦子美人
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崔 和人听歌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 崔湜 襄阳作
神魂倘遇巫娥伴,犹逐朝云暮雨归。 崔素娥 别韦洵美诗
云雨兮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白头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 张又新 赠广陵妓
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 张潮 江风行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张祜 送人归蜀
不妨高唐云,却藉宋玉说。 张祜 送蜀客
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 张说 下江南向夔州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闺。 张贲 和袭美醉中先起次韵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 徐寅 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阳台梦使君。 戎昱 送零陵妓
妾身愿作巫山云,飞入仙郎梦魂里。 戴叔伦 相思曲
旧栈歌难度,朝云湿未开。 戴叔伦 经巴东岭
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方干 赠美人四首
巫山千丈高,亦恐梦相失。 曹邺 古相送
非复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李世民 赋得含峰云
宋玉谩誇云雨会,谢连宁许梦魂通。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 李商隐 偶成轻韵七十二句赠四同馀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李商隐 有感
桂岑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空何如。 李商隐 木兰
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 深宫
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 李嘉祐 江上曲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台数通梦。 李峤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灵童出海见,神女向台回。 李峤 雨
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 李德裕 秋日美晴郡楼闲眺寄荆南张书记
少年才子心相许,夜夜高堂梦云雨。 李涉 寄荆娘写真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李涉 竹枝词
当时惊觉高唐梦,唯有如今宋玉知。 李涉 遇湖州妓宋态宣二首之二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李白 久别离
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 李白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之一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 李白 古风
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五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六
可惜凌波步罗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十一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四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李白 捣衣篇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李白 江上寄巴东故人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李白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 清平调词三首
虚传一片雨,枉作阳台神。纵为梦里相随去,不是襄王倾国人。 李白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三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李益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李端 古别离二首
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 李群玉 九日
寂寞高堂别楚君,玉人天上逐行云。 李群玉 宿巫山庙二首
自从一别襄王梦,云雨空飞巫峡长。 李群玉 宿巫山庙二首
我思何所在,乃在阳台侧。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为报湘川神女道,莫教云雨湿旌旗。 李群玉 闻湘南从叔朝觐
所思云雨外,何处寄馨香。 李群玉 临水蔷薇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李群玉 赠人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李群玉 赠人
巫云多感梦,桂楫早回旋。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
东吴有赋客,愿识阳台仙。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
莫令巫山下,幽梦惹云雨。 李群玉 送郑京昭之云安
愿托襄王云雨梦,阳台今夜降神仙。 李群玉 醉后赠冯姬
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 李群玉 云安
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 李群玉 题二妃庙
蜀烟飞重锦,峡雨溅轻容。 李贺 恼公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李贺 洛姝真珠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李贺 湘妃
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李郢 中元夜
艳质已随云雨散,凤楼空锁月明天。 杜牧 伤友人悼吹箫妓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杜牧 润州二首之二
凝魂空荐梦,低耳悔听琴。 杜牧 为人题赠二首
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 杜牧 羊栏浦夜陪宴会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巫峡长云雨,秦城近斗杓。 杜甫 哭王彭州抡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
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 杜甫 奉使崔都水翁下峡
襄王薄行迹,莫学冷如丁。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荆扬春冬异风土,巫峡日夜多云雨。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
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杜甫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
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冥冥翠龙驾,多自巫山台。 杜甫 雨
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台。 杜甫 雨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杜甫 雨不绝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杜甫 雨四首
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杜甫 雷
独有荆王殿,时时暮雨过。 杨巨源 名姝咏
妾家巫峡阳,罗幌寝兰堂。纵便朦胧觉,魂犹逐楚王。 杨巨源 美人春怨
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过。 杨师道 初宵看婚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 杨凭 春情
行雨若迷归处路,近南惟见祝融峰。 杨凭 赠马炼师
晓随云雨归何处,还是襄王梦觉愁。 权德舆 赠友人
阳台巫山上,风雨忽清旷。朝云与游龙,变化千万状。 权德舆 杂诗五首之二
芳草落花明月榭,朝云暮雨锦城春。 武元衡 同幕府夜宴惜花
他日相思梦巫峡,莫教云雨晦阳台。 武元衡 赠歌人
洛川昔云遇,高唐今尚违。 武平一 妾薄命
仙梦香魂不久留,满川云雨满宫愁。 汪遵 瑶台
使君滩上草,神女馆前云。 沈佺期 十三四时尝从巫峡过他日偶然有思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王勃 江南弄
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王勃 杂曲
谁入巫山梦,唯应洛水神。 王涯 思君恩
阳台千万里,何处作朝云。 皇甫冉 同李苏州伤美人
朝朝作行云,襄王迷处所。 皇甫冉 见诸姬学玉台体
高唐几百里,树色接阳台。 卢象 峡中作
梦寐睹神女,金沙鸣佩环。 祖咏 古意二首
好笑襄王大迂阔,曾卧巫云见神女。银锁金簧不得听,空劳翠辇冲泥雨。 秦韬玉 吹笙歌
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花。 窦巩 宫人斜
何事不归巫峡去,故来人世断人肠。 章孝标 贻美人
神女云迎马,荆门雨湿衣。 綦毋潜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
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繁知一 书巫山神女祠
巫山洛浦本无情,总为佳人便得名。今日雕阴有神艳,后来公子莫相轻。 罗虬 比红儿诗
自隐新从梦里来,岭云微步下阳台。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十五
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十一
神女初离碧玉阶,彤云犹拥牡丹鞋。 范元凯 章仇公席上咏真珠姬
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神女下阳台。 莲花妓 献陈陶处士
行雨有时度,溪流何日穷。 蒋冽 巫山之阳香溪之阴明妃神女旧迹存焉
欲令从此行霖雨,先赐巫山一片云。 薛𦀒 敕赠康尚书美人
思惟不是梦,此会胜高唐。 薛能 戏题
昨夜巫山中,失却阳台女。朝来香阁里,独伴楚王语。 薛馧 古意
也知暮雨生巫峡,争奈朝云属楚王。 袁皓 寄岳阳严使君
荒淫却入阳台梦,惑乱怀襄父子心。 袁郊 云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裴虔馀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精灵应自在,云雨不相关。 许棠 贞女祠
神女暂来云易散,仙娥初去月难留。 许浑 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
同来不得同归去,永负朝云暮雨情。 谁氏女 题沙鹿门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 贾岛 友人婚杨氏催妆
疑岭春应遍,阳台雨欲收。 赵冬曦 奉答燕公
云雨有归时,鸡犬无还日。 邵谒 经安容先生旧居
巫山巫峡高何已,行雨行云一时起。一时起,三春暮,若言来,且就阳台路。 郎大家宋氏 朝云引
疑逐朝云去,翻随暮雨来。 郑世翼 看新婚
江山追宋玉,云雨忆荆王。 钱起 送衡阳归客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陈子昂 彩树歌
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二十七
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陈希烈 赋得云生栋梁间
云行疑带雨,星步欲凌风。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
楚王宫去阳台近,莫倚风流滞少年。 韦庄 送李秀才归荆溪
朝云暮雨会合,罗袜绣被逢迎。 韩偓 六言三首之一
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 韩琮 牡丹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韩琮 云
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顾况 春游曲二首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骆宾王 忆蜀地佳人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高蟾 楚思
青春楚女妒云老,白日神人入梦稀。 鲍溶 巫山怀古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况君乎!」俯泣。晏子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苙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
唐卫国公李靖,微时,尝射猎灵山中,寓食山中。村翁奇其为人,每丰馈焉,岁久益厚。忽遇群鹿,乃遂之。会暮,欲舍之不能。俄而阴晦迷路,茫然不知所归,怅怅而行,因闷益甚。极目有灯火光,因驰赴焉。既至,乃朱门大第,墙宇甚峻。扣门久之,一人出问。靖告迷道,且请寓宿。人曰:「郎君已出,独太夫人在。宿应不可。」靖曰:「试为咨白。」乃入告。复出曰:「夫人初欲不许,且以阴黑,客又言迷,不可不作主人。」邀入厅中。有顷,一青衣出曰:「夫人来。」年可五十馀,青裙素襦,神气清雅,宛若士大夫家。靖前拜之。夫人答拜曰:「儿子皆不在,不合奉留。今天色阴晦,归路又迷,此若不容,遣将何适。然此乃山野之居,儿子还时,或夜到而喧,勿以为惧。既而食,颇鲜美,然多鱼。食毕,夫人入宅。二青衣送床席垽褥,衾被香洁,皆极铺陈,闭户系之而去。靖独念山野之外,夜到而闹者何物也?惧不敢寝,端坐听之。夜将半,闻扣门声甚急。又闻一人应之,曰:「天符,报大郎子当行雨。周此山七百里,五更须足。无慢滞,无暴厉。」应者受符入呈。闻夫人曰:「儿子二人未归,行雨符到,固辞不可。违时见责。纵使报之,亦以晚矣。僮仆无任专之理,当如之何?」一小青衣曰:「适观厅中客,非常人也。盍请乎?」夫人喜。因自扣其门曰:「郎觉否?请暂出相见。」靖曰:「诺。」遂下阶见之。夫人曰:「此非人宅,乃龙宫也。妾长男赴东海婚礼,小男送妹,适奉天符,次当行雨。计两处云程,合逾万里。报之不及,求代又难,辄欲奉烦顷刻间。如何?」靖曰:「靖俗人,非乘云者。奈何能行雨?有方可教,即唯命耳。」夫人曰:「苟从吾言,无有不可也。」遂敕黄头、靸青骢马来。又命取雨器,乃一小瓶子,系于鞍前。戒曰:「郎乘马,无勒(「勒」原作「漏」,据陈校本改)衔勒,信其行。马跑地嘶鸣,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马鬃上。慎勿多也。」于是上马腾腾而行,倏勿渐高,但讶其隐疾,不自知其云上也。风急如箭,雷霆起于步下。于是随所跃,辄滴之。既而电掣云开,下见所憩村。思曰:「吾扰此村多矣。方德其人,计无以报。今久旱,苗稼将悴。而雨在我手,宁复惜之?」顾一滴不足濡,乃连下二十滴。俄顷雨毕,骑马复归。夫人者泣于厅曰:「何相误之甚!本约一滴,何私下二十尺之雨?此一滴,乃地上一尺雨也。此村夜半,平地水深二丈。岂复有人?妾已受谴,杖八十矣。」但视其背,血痕满焉。儿子亦连坐。奈何?靖惭怖,不知所对。夫人复曰:「郎君世间人,不识云雨之变,诚不敢恨。只恐龙师来寻,有所惊恐,宜速去此。然而劳烦,未有以报,山居无物,有二奴奉赠。总取亦可,取一亦可。唯意所择。」于是命二奴出来。一奴从东廊出,仪貌和悦,怡怡然。一奴从西廊出,愤气勃然,拗怒而立。靖曰:「我猎徒,以斗猛事。今但取一奴,而取悦者,人以我为怯也。」因曰:「两人皆取则不敢。夫人既赐,欲取怒者。」夫人微笑曰:「郎之所欲乃尔。」遂揖与别,奴亦随去。出门数步,回望失宅,顾问其奴,亦不见矣。独寻路而归。及明,望其村,水已极目,大树或露梢而已,不复有人。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而终不及于相。岂非取奴之不得乎?世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岂东西喻邪?所以言奴者,亦下之象。向使二奴皆取,即极将相矣。
冤禽名杜宇,此事更难知。昔帝一时恨,后人千古悲。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况是天涯客,那堪●●眉。
泰始九年,帝多简良家子女以充内职,自择其美者以绛纱系臂。而芳既入选,下殿号泣。左右止之曰:「陛下闻声。」芳曰:「死且不畏,何畏陛下!」帝遣洛阳令司马肇策拜芳为贵嫔。帝每有顾问,不饰言辞,率尔而答,进退方雅。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摴蒱,争矢,遂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而何?」帝甚有惭色。芳生武安公主。
(2).犹欣然。《新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 穆宗 召为諫议大夫,羣情洒然称允。”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八月之望,与 仲廷 饮於 靖海门 之南楼,隔江望 海幢 ,如在天际,意为之洒然。”
(3).风吹雨洒的样子。 唐 戴叔伦 《喜雨》诗:“川上风雨来,洒然涤烦襟。”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4).指清凉爽快。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庨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 宋 范成大 《北窗偶书呈王仲显南卿二友》诗:“使君坐侯宅,窗间即凉臺。何敢诉苦热,洒然助心斋。”
(5).形容神气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顿时消失。 明 何景明 《七述》:“是则何如 胎簪子 洒然阳气见於面,病若脱而瘳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司理先把符来试挂,果然女病洒然。”《西游记》第五三回:“我的肚腹也不疼了,胎气想是已行散了。洒然无事,又吃水何为?”
(6).惊异貌;忽然。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天子洒然惊觉,可是南柯一梦。”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生始洒然有省,因叩行止。”
2.战国齐宣王欲任用颜斶,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见《战国策。齐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质朴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禄诱惑。汉。蔡邕 〈释诲〉:「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2.战国齐宣王欲任用颜斶,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见《战国策。齐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质朴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禄诱惑。汉。蔡邕 〈释诲〉:「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2).指和氏璧。《楚辞·刘向〈九叹·怨思〉》:“筐泽泻以豹鞹兮,破 荆和 以继筑。” 王逸 注:“破 和氏 之璧以继筑杵而舂,败玉宝而失其好也。”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玉异色而均美,是以 晋棘 、 荆和 ,等价连城。”
(2).比喻泪珠。 宋 刘辰翁 《宝鼎现·丁酉元夕》词:“灯前拥髻,暗滴鮫珠坠。”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空怀 楚 玉,浪泣鮫珠,前程渐迫,后事难摹。” 清 陈维嵩 《石州慢·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词:“詎知别后,使君风木衔悽,书来双袖鮫珠惹。”
(3).比喻雨珠、水珠。 明 唐顺之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诗之三:“ 朝阳 何所似?云水日氤氲。白昼鮫珠落,青天蜃阁分。” 清 曹寅 《钱塘晓潮》诗:“须臾庙中白马出,鮫珠四洒腥瑟瑟。”
(2).比喻泪珠。 宋 刘辰翁 《宝鼎现·丁酉元夕》词:“灯前拥髻,暗滴鮫珠坠。”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空怀 楚 玉,浪泣鮫珠,前程渐迫,后事难摹。” 清 陈维嵩 《石州慢·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词:“詎知别后,使君风木衔悽,书来双袖鮫珠惹。”
(3).比喻雨珠、水珠。 明 唐顺之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诗之三:“ 朝阳 何所似?云水日氤氲。白昼鮫珠落,青天蜃阁分。” 清 曹寅 《钱塘晓潮》诗:“须臾庙中白马出,鮫珠四洒腥瑟瑟。”
(2).本指 楚王 游 阳台 梦遇 巫山 神女事。后借指短暂的美梦。多指男女欢会。 唐 李白 《惜馀春赋》:“披 卫 情於 淇水 ,结 楚 梦於 阳云 。”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 楚 梦方回,翠被寒如水。尚想见, 扬州 桃李。”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葳蕤自守, 楚 梦犹虚,余友 潘 子 研香 亟称之。”
(2).台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城内。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城内 楚王臺 设有军械局。”亦称“ 楚望臺 ”。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 吴醒汉 等整队赴 楚望臺 ,补充子弹,佔领 蛇山 。”
2.语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为男女合欢的处所。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人去阳台,云归楚峡。」《聊斋志异。卷四。狐谐》:「既不赐见,我辈留宿,宜勿去,阻其阳台。」也称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汉川县南。一说在四川省巫山县境。
(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
(2).喻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性格。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自适题诗寄赠》:“尘意迷今古,云情识卷舒。”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张道者》:“ 慈觉长老 书 妙圆塔院 张道者 壁云: 张道者 ,貌古神清不可画。鹤性云情本自然,生死无心全不怕。”
(3).比喻男女情好之意。 宋 晏几道 《玉楼春》词:“云情去住终难信,花意有无休更问。” 明 许自昌《水浒记·冥感》:“自遭狂且毒手,已从鬼籙潜身。只是柳性未寒,云情尚在。”
(2).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元 张可久 《折桂令·秋思》曲:“想像 高唐 ,縈损柔肠,梦见才郎。”《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矇矓方才睡,一梦赴 高唐 ,与才郎携手只在 阳臺 上。”
(3).复姓。 辽 有 高唐英 。见《辽史·太宗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