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18,分8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甄妃出宫
七宝鞭
昭王买骏(又作:燕昭市骏 ...)
班昭才学
半妆
先生令赵重
十日欢
蔡昭侯
出门望长安
且请吃蛤蜊
楚昭萍
大家东征
昭仪斗熊
典午
燕昭筑台(又作:燕昭台)
典故
甄妃出宫
 
相关人物
文昭甄皇后
 
曹丕(魏文帝)
 
甄皇后


《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后三岁失父。后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后年十馀岁,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即从后言。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留邺。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例句

啼蛄吊月钩栏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李贺 宫娃歌

甄妃为妒出层宫,班女因猜下长信。 王諲 后庭怨

典故 
巴颠绿骏

相关人物
司马昭(晋明帝)
 
司马绍(晋明帝)


《晋书》卷六《明帝纪》
六月,敦将举兵内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有军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昼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于是使五骑物色追帝。帝亦驰去,马有遗粪,辄以水灌之。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又见马粪冷,以为信远而止不追。帝仅而获免。

简释

七宝鞭:喻以智谋脱身。唐温庭筠《奉天西佛寺》:“宗臣欲舞千钧剑,追骑犹观七宝鞭。”


例句

君王指点新丰树,几不亲留七宝鞭。 唐彦谦 骊山道中

宗臣欲舞千钧剑,追骑犹观七宝鞭。 温庭筠 奉天西佛寺

多端莫撼三珠树,密策寻遗七宝鞭。 韩偓 奉和峡州孙舍人肇荆南重围中寄诸朝士二篇

典故 
千金何足惜
 
千金市骏
  
千金骨
 
售骨
 
市白骨
  
市骏骨
  
捐金买骨
 
收骏骨
 
昭王买骏
 
死骨掷燕隗
 
燕山买骏
 
燕市死骨
 
燕市骏骨
  
燕昭怜马
 
燕昭求骏
 
燕台骏
 
燕马换金
 
白骨千金
 
筑台市骏
 
贵骏骨
    
买骨金台
 
郭隗无骏
   
骏骨千金

相关人物
燕昭王
 
郭隗


《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064~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丑,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柰何?」……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例句

骏骨黄金买,英髦绛帐延。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并启)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司空图 退栖

君王倘若不见遗,白骨黄金犹可市。 乔知之 羸骏篇

郭隗惭无骏,冯谖愧有鱼。 宋璟 奉和御制璟与张说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应制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岑参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皇毛。 徐夤 偶题二首

燕昭寤寐常求骏,郭隗寻思未是贤。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一

燕中有马如龙行,不换黄金无骏名。 李咸用 送人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 杜甫 昔游

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韩琮 咏马

当时若遇燕昭王,肯把千金买枯骨。 顾云 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

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典故
曹家
 
班姑史
 
班昭才学

相关人物
班昭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曹世叔妻传》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

例句

奕叶班姑史,芬芳孟母邻。 杜甫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典故 
半老佳人
  
半面宫妆
 
半面春
 
妆半
  
徐妃半面
 
徐妃半面妆
 
徐妃面
  
徐娘半老
 
徐娘半面
 
徐娘多情
 
徐娘洵老
 
徐娘老
 
新妆半面
 
老去徐娘
 
旧日徐娘
 
花娇半面
 
花深半面
 
风流徐娘

相关人物
徐昭佩
 
萧绎(梁元帝)


《南史》卷十二〈后妃列传第下·元帝徐妃〉~34~
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齐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妃以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与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与淫通。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时有贺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贤尼寺,书白角枕为诗相赠答。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楼子述其淫行。初,妃嫁夕,车至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白。及长还之日,又大雷震西州听事两柱俱碎。帝以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

简释

徐妃半面妆:喻仅及一半,未得全貌。唐李商隐《南朝》:“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例句

夫君每尚风流事,应为徐妃致此栽。 司马都 和陆鲁望白菊

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李商隐 南朝

典故
先生令赵重
 
入贡全璧
  
全赵璧
 
回赵璧
    
抱璧还
 
指图睨柱
 
冲冠发
 
璧终全
 
相如璧
 
睨柱吞赢
 
碎壁
 
秦城未易
 
秦璧归
 
能回赵璧
 
蔺卿全璧
 
冲冠发
  
赵璧犹全
     
连城贵
 
酬赵璧
 
重连城
 
头碎柱
 
头与璧俱还

相关人物
秦昭王
 
蔺相如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2439~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彊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閒至赵矣。且秦彊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书中·与钟大理书〉~900~
近日南阳宗惠叔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笑与抃会。当自白书,恐传言未审,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时从容喻鄙旨。乃不忽遗,厚见周称,邺骑既到,宝玦初至,捧匣跪发,五内震骇,绳穷匣开,烂然满目。猥以蒙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宝,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既有秦昭章台之观,而无蔺生诡夺之诳,嘉贶益腆,敢不钦承。谨奉赋一篇,以赞扬丽质。

例句

连城犹隐石,唯有卞和知。 刘商 殷秀才求诗

璧从全赵去,鹏自北溟抟。 刘长卿 瓜洲驿奉钱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方干 送郑端公

一片琼英价动天,连城十二昔虚传。 李商隐 一片

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 李峤

誇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 李白 古风

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 李白 送窦司马贬宜春

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 杜甫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杨炯 夜送赵纵

连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当。 窦冀 怀素上人草书歌

因知君有用,高价伫连城。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

色共梁珠远,光随赵璧圆。 褚亮 奉和望月应魏王教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 韦嗣立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 韩愈 县斋有怀

典故  
平原十日饮
 
平原张宴
 
平原期
 
平原燕浃旬
 
平原酒
 
平原饮
 
极欢留十日
 
宾客平原

相关人物
秦昭王
 
赵胜(平原君)


《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列传〉~245~
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雎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新校本汉书》卷五十七下《司马相如传》
尝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众兽,相如因上疏谏。

简释

十日欢:指朋友相见而饮酒尽欢。唐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近作十曰欢,远为千载期。”


例句

愿学平原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骊驹。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

典故
蔡昭侯

相关人物
子常
 
蔡昭侯


《春秋左传·定公三年》
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献一佩一裘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与。三年止之。

例句

莫教留滞迹,远比蔡昭侯。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之九十四

典故
出门望长安
  
日下长安近
 
日易见长安难到
 
日近长安近
 
日远长安远
 
知日近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举头见月
 
举头见长安
 
长安不见
 
长安在日边
  
长安近
 
长安远
 
长安远于日

相关人物
司马昭(晋明帝)


《世说新语》中卷下《夙惠》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例句

长安远于日,山川云间之。 元稹 江陵三梦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刘长卿 清明后登城眺望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岑参 过燕支寄杜位

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 崔涂 春日登吴门

长安同日远,不敢咏归欤。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张说 幽州新岁作

将交洛城雨,稍远长安日。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长安遥向日,宗伯正乘春。 杜审言 泛舟送郑卿入京

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 杜甫 建都十二韵

天归京兆新,日与长安远。 权德舆 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二首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 王勃 始平晚息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王勃 白下驿钱唐少府

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灞涘长安恒近日,殷正腊月早迎新。 韦元旦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典故
且请吃蛤蜊
  
吃蛤蜊
 
食蛤

相关人物
沈昭略
 
王僧祐


《南史》卷二十一〈王弘列传·(曾孙)王融〉~576~
融躁于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初为司徒法曹,诣王僧祐,因遇沈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融曰:「物以群分,方以类聚,君长东隅,居然应嗜此族。」其高自标置如此。
典故
楚昭萍
  
楚江萍实
 
江实流萍
 
萍似斗
 
相关人物
楚昭王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8~
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吝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楚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王使使聘于鲁,问于孔子。子曰:「此所谓萍实者也,可剖而食也,吉祥也,唯霸者为能获焉。」使者反,王遂食之,大美。久之使来以告鲁大夫,大夫因子游问曰:「夫子何以知其然乎?」曰:「吾昔之郑,过乎陈之野,闻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此是楚王之应也。吾是以知之。」
《说苑》卷十八〈辨物〉~636~
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触王舟,止于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获之,此吉祥也。」

简释

楚昭萍:喻吉祥之物,或喻珍贵果品。宋刘筠《樱桃》:“楚昭萍已破,韩嫣弹争投。”


例句

荣华贵少壮,岂食楚江萍。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暖老须燕玉,充饥忆楚萍。 杜甫 独坐二首之一

典故
大家东征

相关人物
班昭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列传·曹世叔妻〉~2784~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昭明文选》卷九〈赋戊·纪行上·东征赋〉~432~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例句

大家东征逐子回,风生洲渚锦帆开。 杜甫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典故
婕妤当前
 
婕妤当熊
 
昭仪斗熊
 
熊攀槛
 
相关人物
刘奭(汉元帝)
 
冯婕妤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下·孝元冯昭仪传》
「建昭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婕妤对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元帝嗟叹,以此倍敬重焉。……尊婕妤为昭仪。元帝崩,为信都太后,与王俱居储元宫。』」

例句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李白 秦女卷衣

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 卢纶 天长久词(三首。附宫中乐二首。一作天长词。一作天长地久词。)

冯媛须知住汉宫,将身只是解当熊。 罗虬 比红儿诗

典故
相关人物
司马昭(晋明帝)


《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谯周传》
周语次,因书版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果崩。晋室践阼,累下诏所在发遣周。周遂舆疾诣洛,泰始三年至。以疾不起,就拜骑都尉,周乃自陈无功而封,求还爵土,皆不听许。

例句

长惭典午非材职。得就闲官即至公。 韩愈 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宾客愈奉和

典故
千金筑台
 
始隗
 
尊隗
 
师郭隗
 
延郭隗
 
恩从隗始
  
燕昭筑台
    
台上黄金
  
郭隗始
    
郭隗见招
  
隆郭隗礼
 
隗在燕
   
隗贵重
 
高台黄金
 
黄金峻
 
黄金独名台
 
相关人物
燕昭王
 
郭隗

参考典故
市骏


《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064~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丑,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柰何?」……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昭明文选》卷二十八南朝宋·鲍明远(照)《放歌行》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唐·李善注:「王隐《晋书》曰:『段匹磾讨石勒,进屯故安县故燕太子丹金台。』《上谷郡图经》曰:『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二说既异,故具引之。』」
《齐东野语》卷十八〈史记无燕昭筑台事〉~330~
按新序、通鉴亦皆云「筑宫」,不言「台」也。然李白屡惯用黄金台事,如「谁人更埽黄金台」,「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埽洒黄金台,招邀广平客」,「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杜甫亦有「杨梅结义黄金台」,「黄金台贮贤俊多」。柳子厚亦云:「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白氏六帖有:「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谓之黄金台。」此语唐人相承用者甚多,不特本于白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一《易水》
其一水东出注金台陂,东西六、七十步,南北五十步,侧陂西北有钓台,高丈馀,方可四十步。陂北十馀步有金台,台上东西八十许步,南北如减,高十馀丈。昔慕容垂之为范阳也,戍之,即斯台也。意欲图还上京,阻于行旅,造次不获遂心。北有小金台,台北有兰马台,并悉高数丈,秀峙相对,翼台左右,水流径通,长庑广宇,周旋被浦,栋堵咸沦,柱础尚存,是其基构,可得而寻。访诸耆旧,咸言昭王礼宾,广延方士,至于郭隗、乐毅之徒,邹衍、剧辛之俦,宦游历说之民,自远而届者多矣。不欲令诸侯之客,伺隙燕邦,故修建下都,馆之南垂。言燕昭创之于前,子丹踵之于后。

简释

黄金台:指招贤之所。唐李白《南奔书怀》:“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例句

此去黄金台上客,相思应羡雁南归。 刘沧 送友人罢举赴蓟门从事

若使解言天下事,燕台今筑几千金。 司空图 喜山鹊初归三首之二

东门上相好知音,数尽台前郭隗金。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

独上黄金台,凄凉泪如雨。 曹邺 东武吟

白刃方盈国,黄金不上台。 李咸用 惜别

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同舍

夜归碣石馆,朝上黄金台。 李商隐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

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 李商隐 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

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李白 南奔书怀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李白 古风之十五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李白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洒扫黄金台,招邀青云客。 李白 寄上吴王三首之三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李白 行路难三首之二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 雁门太守行

燕台上客意何如,四五年来渐渐疏。 杜牧 寄浙西李判官

郭隗黄金峻,虞卿白璧鲜。 杜牧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伤怀因成十六韵

内举无惭古所难,燕台遥想拂尘冠。 杜牧 贺大夫崔正字

礼数全优知隗始,讨论常见念回愚。 杜牧 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之九

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黄金台。 杜甫 晚晴

未向燕台逢厚礼,幸因社会接余欢。 柳棠 答杨尚书

空嗟荐贤路,芳草满燕台。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二首之二

来燕隗贵重,去鲁孔恓惶。聚散期难定,飞沉势不常。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郭隗池台处,昭王尊酒前。 卢照邻 送幽州陈参军赴任寄呈乡曲父老

卧多共息嵇康病,才劣虚同郭隗尊。 秦系 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

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 罗隐 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阳春曲调高谁和,尽日焚香倚隗台。 罗隐 尚父偶建小楼特摛丽藻绝句不敢称扬三首之一

纵饶吴土容衰病,争奈燕台费料钱。 罗隐 病中上钱尚父

自笑疏慵似麇鹿,也教台上费黄金。 罗隐 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侍

千枝白露陶潜柳,百尺黄金郭隗台。 罗隐 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

龙门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隗台。 罗隐 送章碣赴举

荣衰贵贱目所睹,莫嫌头白黄金台。 罗隐 酬丘光庭

夫君何不遇,为泣黄金台。 薛据 怀哉行

怀玉尚悲迷楚塞,捧金犹羡乐燕台。 许浑 春日思旧游寄南徐从事刘三复

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 贯休 陈情献蜀皇帝

昔时燕王重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 贾至 燕歌行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

正叨清级忽从戎,况与燕台事不同。 韩偓 余自刑部员外郎为时权所挤值盘石出镇藩屏朝选宾佐以余充职掌记郁郁不乐因成长句寄所知

匹马东归羡知己,燕王台上结交新。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

《漢語大詞典》:阿甄
东阿 、 甄城 的并称。两处均在今 山东 境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齐景公 时, 晋 伐 阿 甄 ,而 燕 侵 河上 , 齐 师败绩。” 司马贞 索隐:“ 阿 甄 皆 齐 邑。《晋太康地记》曰:‘ 阿 即 东阿 也’,《地理志》云 甄城县 ,属 济阴 也。”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西则首仰 阿 甄 ,傍通 戚 浦 。”
《漢語大詞典》:七宝鞭(七寶鞭)
以多种珍宝为饰的马鞭。 晋 王敦 欲为乱, 明帝 乘骏骑密察 敦 营。 敦 觉,遣五骑追之。途中,帝将七宝鞭与逆旅老妪,令俟追者至,以鞭示之。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追骑玩鞭稽留,帝仅而获免。见《晋书·明帝纪》。后用以为典。 唐 李白 《南奔书怀》诗:“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翫。” 明 何景明 《游猎篇》:“城中莫辨真天子,道上传看七宝鞭。” 清 黄景仁 《陇头行》:“折断珊瑚七宝鞭,未曾回首只行前。”
《漢語大詞典》:千里骨
千里马的骨骼。比喻英俊不凡的气质。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國語辭典》:市骏(市駿)  拼音:shì jùn
比喻求贤。参见「千金市骨」条。南朝梁。萧统 答东湘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又爱贤之情,与时而笃,冀同市骏,庶匪畏龙。」唐。骆宾王〈与程将军书〉:「燕昭王为市骏之资,郭隗居礼贤之始。」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漢語大詞典》:市骨
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用千金买千里马骨以求贤才事。常用以比喻招揽人才之迫切。南史·郑鲜之传:“昔 叶公 好龙而真龙见, 燕昭 市骨而骏足至。”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 昭王 市骨, 乐毅 归 燕 。” 清 魏源 《都中吟》:“市骨招骏人才出,纵不拔得十五终得一。”参见“ 千金市骨 ”。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漢語大詞典》:燕昭市骏(燕昭市駿)
指 战国 时 郭隗 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 燕昭王 真心求贤的事。 唐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家僮愕视欲先鞭,櫪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 燕昭 市骏岂徒然。”参见“ 燕骏千金 ”。
《漢語大詞典》:燕骏千金(燕駿千金)
战国 时, 燕昭王 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 郭隗 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 燕昭王 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 宋 真德秀 《谢赐衣带鞍马表》:“ 舜 裳五色,惭微裨补之能; 燕 骏千金,愿广招徠之意。”
《漢語大詞典》:买骏(買駿)
见“ 买骏骨 ”。
《漢語大詞典》:买骏骨(買駿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漢語大詞典》:买骏骨(買駿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國語辭典》:买骨(買骨)  拼音:mǎi gǔ
古时有人欲以千金购买千里马,三月后马死,仍以五百金买回马首,以表示惜念之心。典出《战国策。燕策一》。后以买骨比喻求贤心切。五代十国闽。徐夤 偶题诗二首之一:「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皇毛。」
《漢語大詞典》:买骏骨(買駿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漢語大詞典》:马骨(馬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欲求贤才, 郭隗 以买千里马为喻,说古代有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必闻风而至。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马骨”喻贤才俊士。 明 张煌言 《感遇》诗:“落拓何曾夸马骨,淹留岂为恋猪肝。” 清 朱之瑜 《与源纲条书》之一:“是则千里逸足,期年三至,而僕为五百金之马骨矣。”
《國語辭典》:骏骨(駿骨)  拼音:jùn gǔ
良马的骨头。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骨头,后果得千里马的比喻,来劝谏燕王求贤之方的故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贤才。唐。杜甫 昔游诗:「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你名满金台下,还将骏骨搜。」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漢語大詞典》:半妆(半粧)
见“ 半粧 ”。
亦作“ 半妆 ”。
(1).半面妆。 五代 薛昭蕴 《离别难》词:“半粧珠翠落,露华寒。”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蒋凝 应宏辞,人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妆。’” 宋 张先 《泛青苕》词:“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参见“ 半面粧 ”。
(2).谓薄饰。 唐太宗 《赋得花庭雾》诗:“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漢語大詞典》:半面妆(半面粧)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仅饰半面以待之,帝见则大怒而出。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 项羽 重瞳败,惭对 徐妃 半面粧。”
《漢語大詞典》:半面妆(半面粧)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仅饰半面以待之,帝见则大怒而出。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 项羽 重瞳败,惭对 徐妃 半面粧。”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乾符 中, 蒋凝 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 凝 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 凝 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於人口,或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参见“ 徐娘 ”。
《國語辭典》:徐娘  拼音:xú niáng
1.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性嗜酒而无容质,年老犹与帝左右暨季江私通。见《南史。卷一二。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传》。
2.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宋。吕胜己〈鹧鸪天。日日楼心与画眉〉词:「徐娘怪我今疏懒,不及卢郎年少时。」《花月痕》第四三回:「徐娘虽老,丰韵犹存,竟会想出这个令来。」
《漢語大詞典》:徐妆(徐妝)
指 徐妃 的半面妆。 宋 史达祖 《夜合花》词:“早春窥、酥雨池塘。向销凝里,梅开半面,情满 徐 妆。”参见“ 徐妃 ”。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乾符 中, 蒋凝 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 凝 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 凝 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於人口,或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参见“ 徐娘 ”。
《漢語大詞典》:全璧
比喻完整而无缺损的东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余常言,自刻本説郛出,而説郛亡矣,然其中全帙有另鐫行者,后人缘其书目,广求之,始为全璧,未可为此刻误也。”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然拜读原诗,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为‘两半个都那里去了’,即成全璧矣。”
《國語辭典》:完璧归赵(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蔺相如奉使秦国,交涉以和氏璧换取秦城时,识破秦国讹诈,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赵国。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物归原主。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一五出:「再休思重会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完璧归赵也。」也作「归赵」、「原璧归赵」。
《國語辭典》:怒发冲冠(怒髮衝冠)  拼音:nù fǎ chōng guān
盛怒的样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也作「发上冲冠」、「发踊冲冠」、「冲冠发怒」。
《漢語大詞典》:赵璧(趙璧)
见“ 赵氏璧 ”。
《漢語大詞典》:赵氏璧(趙氏璧)
亦作“ 赵王璧 ”。 和氏 璧的别称。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自山中所得宝玉。 战国 时,为 赵惠文王 所得,故称。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 秦昭王 曾恃强遗书 赵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蔺相如 奉璧出使,终于完璧归 赵 。“赵氏璧”遂以著称,并常为后人诗文所道及。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 赵氏 璧,徒乖 魏王 瓠。”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十:“夸作天下珍,却哂 赵王 璧。” 清 孙枝蔚 《旅兴》诗:“贵若 赵氏 璧,富若 猗顿 囷。”亦省称“ 赵璧 ”。 唐 方干 《送陈端公》诗:“ 随 珠此去方酬德, 赵 璧当时误指瑕。”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并诗》:“篇终有意责 赵 璧,穷国恐误连城归。” 明 沈鲸《双珠记·珠传女信》:“看此物既着神奇,如 赵 璧有完期。”
《國語辭典》:连城(連城)  拼音:lián chéng
1.并列相连的城。《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汉兴,大封诸侯王,连城数十。」
2.比喻物品贵重。如:「价值连城」。
3.县名。参见「连城县」条。
《漢語大詞典》:连城价(連城價)
价值连城。形容珍贵难得。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 明 徐复祚《红梨记·诉衷》:“那解元风雅连城价,谱鸳鸯无端輳咱。”参见“ 连城璧 ”。
分類:珍贵难得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漢語大詞典》:连城玉(連城玉)
见“ 连城璧 ”。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漢語大詞典》:十日欢(十日歡)
见“ 十日饮 ”。
《漢語大詞典》:十日饮(十日飲)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昭王 ﹞乃详为好书遗 平原君 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后因以“十日饮”比喻朋友连日欢聚。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 平原 十日饮, 中散 千里游。”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愿学 平原 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驪驹》。”亦作“ 十日欢 ”。 唐 李白 《寻鲁城北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漢語大詞典》:十日饮(十日飲)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昭王 ﹞乃详为好书遗 平原君 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后因以“十日饮”比喻朋友连日欢聚。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 平原 十日饮, 中散 千里游。”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愿学 平原 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驪驹》。”亦作“ 十日欢 ”。 唐 李白 《寻鲁城北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漢語大詞典》:对日(對日)
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出处有二:(1)后汉书·黄琬传:“ 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问所食多少, 琼 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 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琼 大惊,即以其言应詔,而深奇爱之。”(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 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对日”为形容幼年聪慧之典。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 唐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
《漢語大詞典》:长安日(長安日)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 元帝 问 洛 下消息,澘然流涕。 明帝 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羣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长安日”指 长安 。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将交 洛城 雨,稍远 长安 日。”
(2).指代君王。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遥遥西向 长安 日,愿上 南山 寿一杯。”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愿枉 长安 日,光辉照北原。”
分類:君王长安
《漢語大詞典》:且食蛤蜊
南史·王融传:“﹝ 融 ﹞诣 王僧祐 ,因遇 沈昭略 ,未相识。 昭略 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 融 殊不平,谓曰:‘僕出於 扶桑 ,入於 汤谷 ,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 昭略 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 宋 虞俦 《雪睛后书怀》诗之二:“咄咄那庸如许事,尊前且食蛤蜊休。”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听得这话有些扎耳朵,便端起杯来又饮了一口,道:‘且食蛤蜊。’”
分類:不问
《漢語大詞典》:楚江萍
《孔子家语·致思》载, 楚王 渡江,见物大如斗,圆而赤,取之,使人往 鲁 问 孔子 。 孔子 曰:“此所谓萍实者也,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能获焉。”后因以“楚江萍”喻吉祥而罕见难得之物。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荣华贵少壮,岂食 楚 江萍!”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便言 楚 江萍,光彩牟旭日。”亦省称“ 楚萍 ”。 唐 苏味道 《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风摇 蜀 柹下,日照 楚 萍开。” 唐 杜甫 《独坐》诗之一:“暖老思 燕 玉,充饥忆 楚 萍。”《宋史·乐志十三》:“舞佾方更进,朝阳上 楚 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序》:“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 楚 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 莒 鼎。”
《國語辭典》:萍实(萍實)  拼音:píng shí
萍蓬草的果实。《孔子家语。卷二。致思》:「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晋。左思〈娇女〉诗:「红葩缀紫带,萍实骤抵掷。」
《漢語大詞典》:当熊(當熊)
汉书·外戚传下·冯昭仪:“ 建昭 中,上幸虎圈鬭兽……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 傅昭仪 等皆惊走。 冯倢伃 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倢伃对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后多以“当熊”为女性临危不惧、奋不顾身之典。 晋 潘岳 《西征赋》:“壮当熊之忠勇,深辞輦之明智。”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向使 柳氏 以色选,则当熊辞輦之诚可继。” 明 高启 《妾薄命》诗:“弃鱼感泪多,当熊慙力弱。”
《漢語大詞典》:典午
(1).“司马”的隐语。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周 语次,因书版示 立 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 司马 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 文王 ( 司马昭 )果崩。” 晋 帝姓 司马 氏,后因以“典午”指 晋 朝。晋书·安帝恭帝纪论:“是以 宋高 非典午之臣, 孙恩 岂金行之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当涂为 魏 ,典午为 晋 ,世率知之,而意义出处,或未明了。案……典,司也;午,马也。” 柳亚子 《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莫笑过江典午鯽,岂无横槊 建安 才!”
(2).“司马”的隐语。指司马之官职。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居笠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 唐 颜真卿 《鲜于公神道碑铭》:“ 邵阳 典午, 汉阳 紆组。”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宋文安公 《自禁庭謫鄜畤》诗云:‘九月一日奉急宣,连忙趋至閤门前。忽为典午知何罪,謫向 鄜州 更憮然!’盖当时謫黜者,召至閤门受命乃行也。”
分類:司马官职
《國語辭典》:拥彗(擁篲)  拼音:yǒng huì
拿著扫帚清理环境,以等候贵客的降临。用以表示对贵客的敬意。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唐。沈既济《任氏传》:「崟入门,见小僮拥彗方扫,有一女奴在其门,他无所见。」也作「拥彗」。
《漢語大詞典》:燕昭台(燕昭臺)
见“ 燕臺 ”。
《國語辭典》:燕台(燕臺)  拼音:yān tái
地名。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
《漢語大詞典》:燕王台(燕王臺)
见“ 燕臺 ”。
《國語辭典》:燕台(燕臺)  拼音:yān tái
地名。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
《國語辭典》:燕台(燕臺)  拼音:yān tái
地名。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
《漢語大詞典》:郭隗台(郭隗臺)
燕昭王为招贤强国,于 易水 东南筑台,置千金于上,以招贤士,旁有“小金臺”,相传即“郭隗臺”。于是四方贤良,争趋归 燕 。后因以“郭隗臺”指招良纳贤之处。 闽 徐夤 《草》诗:“ 燕昭 没后多卿士,千载流芳 郭隗臺 。” 前蜀 贯休 《陈情献蜀皇帝》诗:“自惭林藪龙鐘者,亦得亲登 郭隗臺 。” 清 孙致弥 《感旧示魏禹平》诗:“ 郭隗臺 荒荆棘里,茫茫棖触恨难胜。”
《漢語大詞典》:郭隗宫
战国 燕昭王 为礼待 郭隗 所建的馆舍。见《战国策·燕策一》《史记·燕世家》。后因以为贤人聚集之所。 清 钱谦益 《上元后二日闻诸公贬谪之信偶作》诗:“ 黄金臺 畔夕阳红,衰草丛残 郭隗 宫。”
《漢語大詞典》:郭隗尊
燕昭王 礼聘 郭隗 ,筑宫台而尊事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郭隗尊”指帝王招揽贤良之士的典实。 唐 秦系 《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诗:“卧多共息 嵇康 病,才劣虚同 郭隗 尊。”参见“ 郭隗宫 ”。
《漢語大詞典》:郭隗宫
战国 燕昭王 为礼待 郭隗 所建的馆舍。见《战国策·燕策一》《史记·燕世家》。后因以为贤人聚集之所。 清 钱谦益 《上元后二日闻诸公贬谪之信偶作》诗:“ 黄金臺 畔夕阳红,衰草丛残 郭隗 宫。”
《漢語大詞典》:郭隗金
文选·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 黄金臺 。” 李善 注:“《上谷郡图经》曰:‘ 黄金臺 , 易水 东南十八里。 燕昭王 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后因以“郭隗金”为以重金礼聘贤士之典。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东门上相好知音,数尽臺前 郭隗 金。”
《漢語大詞典》:隗始
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昭王 於破 燕 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 郭隗 曰:‘ 齐 因孤之国乱而袭破 燕 ,孤极知 燕 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 曰:‘王必欲致士,先从 隗 始。况贤於 隗 者,岂远千里哉!’於是 昭王 为 隗 改筑宫而师事之。 乐毅 自 魏 往, 邹衍 自 齐 往, 剧辛 自 赵 往,士争趋 燕 。”后因以“隗始”用作以礼招贤的典故。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但今者僶勉从事,挛拘就役,朝廷厚用其才,竟不薄加其礼。求诸 隗 始,其义安施?”亦为自赞自诵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於戏!后世考文之士,有若 阮孝绪 辈,覈繁简之衷,以悉类次之当,必以余言为 隗 始夫。”
分類:招贤
《漢語大詞典》:隗台(隗臺)
战国 燕昭王 为 郭隗 筑的台。也称 黄金台 。 唐 罗隐 《送章碣赴举》诗:“ 龙门 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 隗臺 。”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 燕 赵 之间,古多奇士, 隗臺 如在,代岂乏贤?”参见“ 黄金臺 ”。
《國語辭典》:黄金台(黃金臺)  拼音:huáng jīn tái
1.地名。位今河北省易水县境内。战国时燕昭王欲复齐人灭国的仇恨,要招纳贤士,于是以郭隗为师,为之筑台,布金于上,以招致四方豪杰,称为「黄金台」。后亦用以指招揽贤良的地方。南朝宋。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简称为「金台」。
2.戏曲剧目。周代故事戏。叙述齐湣王宠邹妃及太监伊立,而欲杀世子田法章,法章出亡,后为御史田单所救。此戏有时亦与《火牛阵》合演。
《國語辭典》:黄金台(黃金臺)  拼音:huáng jīn tái
1.地名。位今河北省易水县境内。战国时燕昭王欲复齐人灭国的仇恨,要招纳贤士,于是以郭隗为师,为之筑台,布金于上,以招致四方豪杰,称为「黄金台」。后亦用以指招揽贤良的地方。南朝宋。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简称为「金台」。
2.戏曲剧目。周代故事戏。叙述齐湣王宠邹妃及太监伊立,而欲杀世子田法章,法章出亡,后为御史田单所救。此戏有时亦与《火牛阵》合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