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冤魂化禽
 
口流血
 
口血
 
古帝魂
 
啼成血
  
啼鹃
  
悲蜀帝
 
昔帝恨
  
望帝啼鹃
 
望帝愁魂
 
望帝春心
 
望帝归魂
  
杜宇啼血
 
杜魂
   
杜鹃积恨
 
杜鹃魂
 
泣杜鹃
 
蜀天子
 
蜀帝王
 
蜀帝魂
 
蜀王作鸟
 
蜀王遗魄
    
魂作杜鹃
 
鹃啼血
  
蜀羽怨红啼断

相关人物
杜宇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8~
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于湔。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
《昭明文选》卷四〈赋乙·京都中·左思蜀都赋〉~89~
唐·李善注引《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六〈州郡部·剑南道·益州〉~937~
《十三州志》曰:「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曰:『我望帝也。』」
晋·阚骃《十三州志》
「其后有王日杜宇,称帝,号望帝。……有一死者名鳖令,其尸亡至汶山却是更生,见望帝,帝以为蜀相,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令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令,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曰:『我望帝也。』又云:『望帝使鳖令治水而淫其妻,令还,帝惭,遂化为子规。』」(据《二酉堂丛书》清·张澍辑本)
旧题晋·张华注《禽经》
「巂周,子规也(按,即杜鹊)。」《注》:「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杜鹃〉
杜鹃,始阳相推而鸣,先鸣者吐血死。尝有人出行,见一群寂然,聊学其声,即死。初鸣,先听者主离别。厕上听其声,不祥。厌之之法,当为犬声应之。

简释

杜宇:指杜鹃鸟,或喻哀怨、思归之情。唐李商隐《井络》:“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


例句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 来鹄 寒食山馆书情

胡蝶翅翻残露滴,子规声尽野烟深。 刘沧 经古行宫

残春碧树自留影,半夜子规何处声。 刘沧 题吴宫苑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刘驾 苦寒吟

剑阁西南远凤台,蜀魂何事此飞来。 吴融 岐下闻子规

不同蜀魄啼残月,唯逐天鸡啭诘朝。 姚合 咏莺

子规啼欲死,君听固无愁。 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中觐亲

古树春无花,子规啼有血。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寂寥闻蜀魄,清绝怨湘弦。 张乔 将离江上作

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 张祜 华清宫和杜舍人

谁为蜀王身作鸟,自啼还自有花开。 徐凝 玩花五首之三

壶觞笑咏随风去,唯有声声蜀帝魂。 方干 题故人废宅二首之二

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 朱庆馀 寄友人

蜀魄叫回芳草色,鹭鸶飞破夕阳烟。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

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 李商隐 井络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 锦瑟

昔帝一时恨,后人千古悲。 李山甫 闻子规

有鸟自称蜀帝魂。 李益 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石滑羊肠险,山空杜宇悲。 李端 送夏侯审游蜀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李群玉 乌夜号

黄陵庙前春已空,子规啼血滴松风。 李群玉 题二妃庙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李贺 老夫采玉歌

恨声流蜀魄,冤气入湘云。 李频 哭贾岛

况又将冤抱,经春杜魄随。 李频 送于生入蜀

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 李频 过长江伤贾岛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杜牧 杜鹃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杜甫 杜鹃行

口乾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于苍穹。 杜甫 杜鹃行

望帝传应实,昭王问不回。 杜甫 秋日荆南怀述三十韵

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魄声声似告人。 杜荀鹤 闻子规

旅情方浩荡,蜀魄满林啼。 武元衡 夕次潘山下

犹疑蜀魄千年恨,化作冤禽万啭声。 武元衡 春晓闻莺

望乡台上秦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 武元衡 送柳郎中裴起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 琵琶引

蜀魄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 罗邺 闻子规

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 蔡高 咏子规

不忿黄鹂惊晓梦,唯应杜宇信春愁。 郑谷 游蜀

岁积苌弘怨,春深杜宇哀。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

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韩偓 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顾况 子规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顾况 听子规

碧鲜似染苌弘血,蜀帝城边子规咽,相如桥上文君绝。 顾况 露青竹杖歌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杜甫 杜鹃行

典故
昔马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参考典故
买赋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相如拜为孝文园令。天子既美子虚之事,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閒,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

例句

登原过水访相如,竹坞莎庭似故居。 刘沧 访友人郊居

箧留马卿赋,袖有刘弘书。 刘禹锡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

多惭不是相如笔,虚直金銮接侍臣。 刘邺 翰林作

空把相如赋,何人荐礼闱。 刘长卿 送马秀才移家京洛便赴举

高文不可和,空愧学相如。 刘长卿 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

才名贾太傅,文学马相如。 唐彦谦 寄台省知己

所忠无处访相如,风笈尘编迹尚馀。 唐彦谦 题宗人故帖

人同卫叔美,客似长卿才。 宗楚客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

自叹马卿常带病,还嗟李广未封侯。 崔峒 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

长卿之门久寂寞,五言七字誇规模。 崔珏 道林寺

勇果鲁仲由,文赋蜀相如。 崔璐 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以寄用伸款仰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 张九龄 故徐州刺史苏公挽歌词三首

神清王子敬,气逐马相如。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几时献了相如赋,共向嵩山采茯苓。 张乔 赠友人

相如曾醉地,莫滞少年游。 张乔 送蜀客

劝深子玉铭,力竞相如赋。 张荐 奉酬礼部阁老转韵离合见赠

梓桐赋罢相如隐,谁为君前永夜吟。 徐夤 休说

悲来却忆汉天子,不弃相如家旧贫。 戎昱 苦辛行

临邛一壶酒,能遣长卿愁。 方干 送姚舒下第游蜀

马卿聊应召,谢傅已登山。 李商隐 南潭上亭宴集以疾后至因而抒情

自叹马卿常带病,还嗟李广未封侯。 李嘉祐 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

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 李白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李白 赠张相镐二首

汉主金门正召才,马卿多病自迟回。 李端 忆故山赠司空曙

马卿兼病老,宋玉对秋悲。 李端 赠歧山姜明府

马卿方失意,东去谒诸侯。 李端 送王少府游河南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李群玉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赵壹赋命薄,马卿家业贫。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相如冢上生秋柏,三秦谁是言情客。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

朝吟左氏娇女篇,夜诵相如美人赋。 李颀 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

相如死后无词客,延寿亡来绝画工。 杜牧 奉陵宫人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杜牧 张好好诗

六宫虽念相如赋,其那防边重武夫。 杜牧 重送

剧孟七国畏,马卿四赋良。 杜甫 入衡州

多病马卿无日起,穷途阮籍几时醒。 杜甫 即事

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才。 杨炯 和刘侍郎入隆唐观

傥恕相如瘦,应容累骑还。 段成式 和周繇见嘲

子虚何处堪消渴,试向文园问长卿。 温庭筠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

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和人问马卿。 牟融 写意二首

虽然不及相如赋,也直黄金一二斤。 王福娘 题孙棨诗后

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 王维 送严秀才还蜀

颜色年年谢,相如赋岂工。 皇甫冉 婕妤怨

马卿工词赋,位下年将暮。 皇甫冉 送张南史

相如求一谒,词赋远随身。 皇甫冉 送窦十九叔向赴京

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 卢纶 酬包佶郎中览拙卷后见寄

退朝观藁草,能望马相如。 罗隐 寄苏拾遗

隋邸旧僚推谢掾,汉廷高议得相如。 罗隐 淮南送工部卢员外赴阙

依依宋玉宅,历历长卿村。 罗隐 旧游

好继马卿归故里,况闻山简在襄阳。 罗隐 送沈先辈归送上嘉礼

虎帐谈高无客继,马卿官傲少人同。 罗隐 金陵寄窦尚书

愿陪歌赋末,留比蜀相如。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

相如词赋外,骚雅趣何长。 郑谷 寄前水部贾员外嵩

曾袖篇章谒长卿,今来附凤事何荣。 郑谷 寄职方李员外

明朝紫书下,应问长卿才。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

梁国遗风重词赋,诸侯应念马卿贫。 钱起 送兴平王少府游梁

稚子只思陶令至,文君不厌马卿贫。 钱起 送褚大落第东归

马卿何早世,汉主欲登封。 钱起 过李侍御宅

小人愧王氏,雕文惭马卿。 陈子良 赞德上越国公杨素

长卿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 韩偓 中秋禁直

为文无出相如右,谋帅难居郤縠先。 韩愈 酬别留后侍郎

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 骆宾王 帝京篇

赋文惭昔马,执戟叹前扬。 骆宾王 畴昔篇

若以掌言看谏猎,相如从此病辉光。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

典故 
三刀入梦
 
三刀喜
  
三刀得州
 
入梦三刀
  
刀州入梦
  
刀州昔梦
  
梦益州
 
益部刀

相关人物
王浚


《晋书》卷四十二〈王浚列传〉~208~
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徵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八〈人事部三十九·吉梦下〉~966~2~
陆机《晋书·武纪》:「王浚之在巴郡也,梦悬四刀于其上,甚恶之。浚主簿李毅拜贺曰:『夫三刀为州,而见四为益一也,明府其临益州乎?』后果为益州刺史。」

简释

三刀梦:指升官。唐李德裕《题剑门》:“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眼然。”


例句

解下佩刀无所惜,新闻天子付三刀。 姚合 裴大夫见过

东川横剑阁,南斗近刀州。 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中觐亲

遥州刀作字,绝壁剑为峰。 宋之问 送杨六望赴金水

刀州重入梦,剑阁再题词。 岑参 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

萤焰烧心雪眼劳,未逢佳梦见三刀。 李咸用 赠友第

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 李商隐 街西池馆

提携当有路,勿使滞刀州。 李夷简 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

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目前。 李德裕 题剑门

晨装逢酒雨,夜梦见刀州。 李端 送成都韦丞还蜀

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 李远 送人入蜀

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李隆基 过王浚墓

梦喜三刀近,书嫌五载违。 柳宗元 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并附当州生黄茶一封率然成篇代意之作

锦谷岚烟里,刀州晚照西。 武元衡 夕次潘山下

刀州城北剑山东,甲士屯云骑散风。 武元衡 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山川百战古刀州,龙节来分圣主忧。 武元衡 春日偶题

云深九折刀州远,路绕千岩剑阁斜。 武元衡 送温况游蜀

三刀君入梦,九折我回辀。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雾中远树刀州出,天际澄江巴字回。 王维 送崔五太守

古郡三刀夜,春桥万里心。 卢纶 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

离情方浩荡,莫说去刀州。 窦巩 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因以赠别

今宵难作刀州梦,月色江声共一楼。 雍陶 宿嘉陵驿

典故
儿时某丘某水
 
昔时钓游某地
 
某水钓,某丘游

相关人物
韩愈


《韩昌黎文集》卷四〈送杨少尹序〉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邱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典故
后之人犹今视昔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此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99~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二十六〈三月三日兰亭诗序〉~609~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述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國語辭典》:昔年  拼音:xí nián
往年、从前。唐。孟浩然〈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我昨夜原说道:『是吾妻』,今说将来,便是我昔年求聘的了。」
分類:往年从前
《漢語大詞典》:自昔
往昔;从前。《诗·小雅·楚茨》:“自昔何为?我蓺黍稷。”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昔哲王,先天而顺。”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谈玄;横雕龙於翠尾,飞縞凤於琼筵。”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岁朝爆竹传自昔, 吴 儂正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分類:往昔从前
《國語辭典》:昔人  拼音:xí rén
从前的人。《管子。小匡》:「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地出乘黄。」《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远托异国,昔人所悲。」
分類:从前
《漢語大詞典》:昔者
(1).往日;从前。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也,幽赞於神明而生蓍。” 孔颖达 疏:“据今而称上世,谓之昔者也。”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诗:“昔者十日雨, 子桑 苦寒飢。”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所以昔者古典主义者和罗曼主义者相骂,甚而至于相打,他们并不都成为丑角。”
(2).昨天。孟子·公孙丑下:“昔者辞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弔?” 赵岐 注:“昔者,昨天也。”
(3).昨夜。晏子春秋·杂下四:“有梟昔者鸣。” 王念孙 读书杂志·内篇杂下:“ 卢 曰:‘者字衍。昔鸣,夜鸣也。’案, 卢 説非也。古谓夜曰昔,或曰昔者。庄子·田子方篇曰‘昔者梦见良人’是也。”
《國語辭典》:昔日  拼音:xí rì
往日。《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三国演义》第七回:「昔日断吾归路,今不乘时报恨,更待何年!」
《國語辭典》:畴昔(疇昔)  拼音:chóu xí
昔日、从前。《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一》:「虽非甲冑士,畴昔览穰苴。」宋。王迈〈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愿君在莒心,端不渝畴昔。」也作「畴日」。
《國語辭典》:昔时(昔時)  拼音:xí shí
往日。《东观汉记。卷七。宗室传。东平宪王苍传》:「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中心恋恋,恻然不能言。」唐。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國語辭典》:在昔  拼音:zài xí
往昔、从前。《文选。陆机。吴王郎中时梁陈作诗》:「在昔蒙嘉运,矫迹入崇贤。」晋。陶渊明〈移居〉诗二首之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分類:从前往昔
《國語辭典》:今昔  拼音:jīn xí
现在与过去。唐。韩愈〈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乐我盛明朝,于焉傲今昔。」《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今昔情形不同,也不怕他远走高飞,拿刀动杖。」
《國語辭典》:夙昔  拼音:sù xí
1.从前、往昔。唐。权德舆〈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诗:「远郊有灵峰,夙昔栖真仙。」也作「素昔」。
2.昨夜。《文选。谢朓。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
3.朝夕。《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共夙昔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也。」
《漢語大詞典》:啼血
指杜鹃鸟哀鸣出血或杜鹃哀鸣所出之血。杜鹃鸟口红,春时杜鹃花开即鸣,声甚哀切。古人误传其“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唐 顾况 《子规》诗:“ 杜宇 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 宋 真山民 《啄杜鹃》诗:“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清 陈维嵩 《虞美人》词:“无聊笑捻花枝説,处处鹃啼血。” 鲁迅 《野草·希望》:“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胡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杜鹃。参见“ 啼魂 ”。
《漢語大詞典》:啼魂
指杜鹃鸟。古代传说杜鹃鸟乃上古 蜀 王 望帝 ( 杜宇 )所化,至春啼鸣,故称。 明 王世贞 《沉母挽章》诗:“慈竹 吴 江冷,啼魂 蜀 道难。”参见“ 啼血 ”。
《國語辭典》:子规(子規)  拼音:zǐ guī
杜鹃的别名。参见「杜鹃」条。
《國語辭典》:望帝  拼音:wàng dì
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君王杜宇。参见「杜宇」条。唐。李商隐 锦瑟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元。廖大圭 闻杜宇诗:「情知望帝是前身,春尽江南忆锦城。」
《國語辭典》:杜宇  拼音:dù yǔ
1.人名。相传古代蜀帝名杜宇,号望帝,死后魂化为杜鹃。
2.杜鹃的别名。参见「杜鹃」条。
《國語辭典》:杜鹃(杜鵑)  拼音:dù juān
1.动物名。鸟纲鹃形目。口大尾羽长,嘴黑色,上嘴末端稍曲,身体灰褐色,尾巴有白色横斑,胸腹部有黑色横条纹,与鹰相似,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啼叫,鸣声凄厉,能动旅客归思。相传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也称为「杜宇」、「鶗鴃」、「啼鴃」、「鹈鴃」、「子规」。
2.植物名。杜鹃科杜鹃属。包括玉山杜鹃、唐杜鹃、台湾杜鹃、马银花等约八百种乔木或灌木之通称。单叶互生。花两性,合瓣花冠;雄蕊花药孔裂。蒴果胞背开裂,种子细小,多数。花常显目,供观赏。野生之「映山红」、「羊踯躅」、「西施花」等亦属之。
《漢語大詞典》:杜魄
即杜鹃鸟。旧传古 蜀 王 杜宇 的魂魄化为杜鹃,故称。 唐 武元衡 《送柳郎中裴起居》诗:“望乡臺上 秦 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 唐 罗隐 《送郎州张员外》诗:“旗飘 峴首 嵐光重,酒奠 湘江 杜魄哀。” 前蜀 韦庄 《岁晏同左生作》诗:“寳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参见“ 杜宇 ”。
《國語辭典》:杜宇  拼音:dù yǔ
1.人名。相传古代蜀帝名杜宇,号望帝,死后魂化为杜鹃。
2.杜鹃的别名。参见「杜鹃」条。
《國語辭典》:杜鹃啼血(杜鵑啼血)  拼音:dù juān tí xuè
相传周末蜀王杜宇,号望帝,失国而死,其魄化为杜鹃,日夜悲啼,泪尽继以血,哀鸣而终。后以杜鹃啼血比喻哀伤至极。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漢語大詞典》:蜀魂
鸟名。指杜鹃。相传 蜀 主名 杜宇 ,号 望帝 ,死化为鹃。春月昼夜悲鸣, 蜀 人闻之,曰:“我 望帝 魂也。”故称。 唐 李商隐 《燕台诗·春》:“ 蜀 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 蜀 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参见“ 杜宇 ”。
《國語辭典》:杜宇  拼音:dù yǔ
1.人名。相传古代蜀帝名杜宇,号望帝,死后魂化为杜鹃。
2.杜鹃的别名。参见「杜鹃」条。
《漢語大詞典》:蜀魄
犹 蜀 魂。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寓词之哀怨也,復若血凝 蜀 魄,猿断 巫峰 。”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 蜀 魄叫迴芳草色,鷺鶿飞破夕阳烟。” 宋 张泌 《南歌子》词:“岸柳拖烟緑,庭花照日红。数声 蜀 魄入帘櫳。” 元施惠《幽闺记·英雄应辟》:“短亭长亭程程去,知几驛。逆旅中过寒食。见点点残红飞絮白,夕阳影里啼 蜀 魄。”参见“ 蜀魂 ”。
《漢語大詞典》:蜀魂
鸟名。指杜鹃。相传 蜀 主名 杜宇 ,号 望帝 ,死化为鹃。春月昼夜悲鸣, 蜀 人闻之,曰:“我 望帝 魂也。”故称。 唐 李商隐 《燕台诗·春》:“ 蜀 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 蜀 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参见“ 杜宇 ”。
《漢語大詞典》:蜀鸟(蜀鳥)
指杜鹃。相传为古 蜀 帝 杜宇 所化,故称。 唐 杜荀鹤 《酬张员外见寄》诗:“啼花 蜀 鸟春同苦,叫雪 巴 猿昼共飢。”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渠献诗云:‘泣请神明宰,容奴返故乡。他时化 蜀 鸟,衔结到君旁。’”
《漢語大詞典》:鹃血(鵑血)
传说杜鹃啼声凄苦,昼夜不止,甚至口中流出血来,故称。常以形容悲怨之深。 清 王夫之 《读〈指南集〉》诗之一:“鹃血春啼悲 蜀 鸟,鷄鸣夜乱度 秦 关。” 清 徐吴念 《石门蔡贞女辞》:“三月鹃血带啼痕,清操直欲凌冰霜。”参见“ 鹃魂 ”。
《漢語大詞典》:鹃魂(鵑魂)
相传古代 蜀 帝 杜宇 让位 鳖灵 自逃,后欲复位不得而死,魂化为鹃,悲啼不止,乃至血出,人称冤鸟。故以“鹃魂”指冤魂。 清 周亮工 《哭陈开仲》诗:“当时我客皆钩党,悲颯填胸尔不任。鹤骨难支萧寺雨,鹃魂彳亍故园心。”
《漢語大詞典》:相如
相同;相类。墨子·备城门:“﹝门﹞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孙诒让 间诂:“谓门左右两扇同度。”《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厥土之膏,亩价一金,田田相如。” 李贤 注:“相如,言地皆沃美相类也。”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总祗道,男和女,不相如。难道真个俺巾幗辈便於时无补。”
《漢語大詞典》:长卿(長卿)
(1).螃蜞的异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蟛蜞,小蟹也。生长海边涂中,食土,一名‘长卿’。”
(2). 汉 辞赋家 司马相如 的字。 相如 未遇时家徒四壁,后为 武帝 所赏识,以辞赋名世。诗文中常用以为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 唐 高适 《酬裴秀才》诗:“ 长卿 无产业, 季子 慙妻嫂。”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胡不学 长卿 ,预作封禪词。”
指六卿之长。 清 唐甄 潜书·卿牧:“冢宰辅相天子,无所不理。今名为吏(吏部尚书),但主除吏。当授使授,当陟使陟,当黜使黜,不过注簿一小吏,乌得为长卿!五卿皆然,不可以不正,请復名为冢宰。”参见“ 六卿 ”。
《國語辭典》:六卿  拼音:liù qīng
1.周代分掌国政的六种职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书经。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也称为「六官」。
2.春秋时,晋国的范、中行、知、赵、韩、魏六氏。《左传。襄公十九年》:「公享晋六卿于蒲圃,赐之三命之服。」《韩非子。孤愤》:「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
《漢語大詞典》:马卿(馬卿)
汉 司马相如 字 长卿 ,后人遂称之为 马卿 。 隋 薛道衡 《老氏碑》:“尚寝 马卿 之书,未允 梁松 之奏。” 唐 刘知几 史通·载言:“若 韦孟 讽諫之诗, 扬雄 出师之颂, 马卿 之书《封禪》, 贾谊 之论《过秦》,诸如此文,皆施纪传。” 明 张居正 《送陈见吾考绩南还因寄亲友》诗之一:“候吏重瞻仙令舄,路人争羡 马卿 车。” 清 刘大櫆 《司马相如》诗:“ 马卿 才不羈,文与 屈 宋 竞。”
《國語辭典》:马相如(馬相如)  拼音:mǎ xiāng rú
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参见「司马相如」条。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
分類:司马相如
《漢語大詞典》:三刀
晋书·王濬传:“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益州刺史。”后遂以“三刀”作为刺史之代称。 唐 杨炯 《恒州刺史王义童神道碑》:“门容駟马,位列三刀。”亦用作官吏升迁之典实。 唐 柳宗元 《奉和周二十二丈》诗:“梦喜三刀近,书嫌五载违。” 明 何景明 《送江华州》诗:“少年乘五马,何夜梦三刀。” 沈砺 《读书》诗:“但使心波清一勺,何庸梦境绕三刀。”
《國語辭典》:三刀梦(三刀夢)  拼音:sān dāo mèng
晋人王浚夜梦三刀悬于卧屋梁上,霎时又益一刀,主簿李毅以三刀为「州」、加一「益」即益州,后浚果迁益州刺史。见《晋书。卷四十二。王浚传》。后遂指官吏升迁的梦兆。唐。李德裕 题剑门诗:「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目前。」唐。李商隐 街西池馆诗:「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
分類:高升梦兆
《漢語大詞典》:三刀
晋书·王濬传:“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益州刺史。”后遂以“三刀”作为刺史之代称。 唐 杨炯 《恒州刺史王义童神道碑》:“门容駟马,位列三刀。”亦用作官吏升迁之典实。 唐 柳宗元 《奉和周二十二丈》诗:“梦喜三刀近,书嫌五载违。” 明 何景明 《送江华州》诗:“少年乘五马,何夜梦三刀。” 沈砺 《读书》诗:“但使心波清一勺,何庸梦境绕三刀。”
《漢語大詞典》:刀州
晋书·王濬传:“ 濬 夜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 益州 刺史。”后因以 刀州 为 益州 的别称。 唐 武元衡 《酬太常从兄留别》诗:“ 张騫 随 汉 节, 王濬 守 刀州 。” 唐 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觐亲》诗:“东川横 剑阁 ,南斗近 刀州 。”
分類:益州
《漢語大詞典》:刀州梦(刀州夢)
谓入 蜀 任职。典出《晋书·王濬传》。 刀州 指 益州 , 益州 为 蜀 地。 唐 雍陶 《宿嘉陵驿》诗:“今宵难作 刀州 梦,月色江声共一楼。”亦省作“ 刀梦 ”。 宋 梅尧臣 《送宋端明知成都》:“刀梦殊祥后,锋车急占中。”参见“ 刀州 ”。
分類:任职益州
《漢語大詞典》:刀州
晋书·王濬传:“ 濬 夜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 益州 刺史。”后因以 刀州 为 益州 的别称。 唐 武元衡 《酬太常从兄留别》诗:“ 张騫 随 汉 节, 王濬 守 刀州 。” 唐 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觐亲》诗:“东川横 剑阁 ,南斗近 刀州 。”
分類:益州
《漢語大詞典》:梦刀(夢刀)
晋书·王濬传:“ 濬 夜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 益州 刺史。”后因以“梦刀”为官吏升迁之典。 唐 玄宗 《过王濬墓》诗:“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唐 元稹 《寄赠薛涛》诗:“纷纷辞客多停笔,箇箇公卿欲梦刀。” 宋 王安石 《送赵燮之蜀永康簿》诗:“行追西路聊班草,坐忆南州欲梦刀。他日寄声能向我,应从 锦水 至 江 皋。”
分類:官吏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