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𩿪鴳
 
逍遥饮啄
  
雀委蓬蒿
 
斥鴳蓬蒿
 
蜩鴳蓬蒿
  
蓬蒿燕雀
 
草间尺鴳
 
尺鴳乐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例句

安能与斥鴳,决起但枪榆。 孟浩然 送吴悦游韵阳

笑看斥鴳飞翔去,乐处蓬莱便有春。 殷尧藩 潭州独步

矜誇遭斥鴳,光彩困飞萤。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

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委蓬蒿。 于邺 下第不胜其忿题路左佛庙

𩿪鴳敢辞栖短棘,凤凰犹解怯高罗。 李咸用 依韵修胜上人山居十首之八

逍遥饮啄安涯分,何假扶摇九万为。 卢象 青雀歌

典故
飞鴳等鹏翼
 
鴳微鹏巨
  
斥鴳与鲲鹏
 
鹏鴳高低
 
溟海蓬蒿
 
怒蜩未信鹏翼
 
鴳疑鹏
 
枪榆笑鲲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4~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例句

鹏鴳喻中消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 李群玉 送人隐居

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鴳别。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鴳。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典故  
仗马鸣
 
仗下马
 
马得一鸣
 
马以鸣当斥
  
一鸣斥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上〈奸臣列传上·李林甫〉~6347~
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琎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馀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绝。

简释

仗下马:喻指谏官无法进谏而成为摆设。宋陆游《长饥》:“早年羞学仗下马。末路幸似泥中珍”

《國語辭典》:斥堠  拼音:chì hòu
1.瞭望敌情的碉堡。清。曹贞吉 满庭芳。太华垂旒词:「何年月,铲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2.侦察敌情的哨兵。《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瓯脱顿空于内地,斥堠全据于新封,莫大之休,指期而就。」《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德威急忙赶至南宫,将刘鄩军下斥堠的拿来,断却手臂而纵之去。」也作「斥候」。
《國語辭典》:斥候  拼音:chì hòu
侦察敌情的哨兵。《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馀人俱。」也作「斥堠」。
《國語辭典》:斥逐  拼音:chì zhú
驱逐。北周。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进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朝夕商议,斥逐忠良,拒绝直谏。」
分類:斥逐驱逐
《國語辭典》:斥鴳(斥鷃)  拼音:chì yàn
动物名。一种鸟,头小尾秃,额、头侧、颏及喉部羽毛呈淡红色。《庄子。逍遥游》:「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抱朴子。内篇。明本》:「犹斥鴳之挥短翅,以淩阳侯之波。」
分類:鴳雀
《國語辭典》:充斥  拼音:chōng chì
充满、遍布。《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晋与契丹绝好,北边寇盗充斥。」
《國語辭典》:斥卤(斥鹵)  拼音:chì lǔ
无法耕种的咸碱地。《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抱朴子。外篇。嘉遁》:「让膏壤于陆海,爰躬耕乎斥卤。」
分類:盐碱地
《漢語大詞典》:斥去
(1).排斥并使之离去。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在 肃宗 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
(2).排除。 宋 苏辙 《送王震给事知蔡州》诗:“逡巡文字乐,斥去簿领烦。”
《國語辭典》:挥斥(揮斥)  拼音:huī chì
1.纵放。《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晋。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
2.挥手呵退。《福惠全书。卷二。莅任部。承事上司》:「其馈送土宜,悉照旧规。务于先期,躬亲简点,勿露吝形,致见挥斥。」
《國語辭典》:排斥  拼音:pái chì
1.排除驳斥。《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序》:「虽时有忠公,而竟见排斥。」
2.免疫学上指生物体对于非本身组织的外来物质,所产生免疫反应来抵抗的一连串变化。如人体器官移植后的发烧,便是人体的排斥作用之一。
《國語辭典》:摈斥(擯斥)  拼音:bìn chì
排除、斥退。《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传》:「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
分類:摈斥排斥
《國語辭典》:斥候  拼音:chì hòu
侦察敌情的哨兵。《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馀人俱。」也作「斥堠」。
《國語辭典》:罢斥(罷斥)  拼音:bà chì
免职、免除。如:「这次贪污案有不少官员牵涉其中,纷纷遭受罢斥或牢狱之灾。」也作「罢退」、「罢黜」。
《骈字类编》:一斥
宋史狄棐传:少举进士,一斥于有司,耻不复为。 韩愈祭柳子厚文:一斥不复,群飞刺天。
《國語辭典》:鹏鴳(鵬鷃)  拼音:péng yàn
大鹏一飞万里,远至南海,而小鴳却对跃飞于蓬蒿之间感到满足。典出《庄子。逍遥游》。比喻物有大小,情志悬殊。唐。杨烱〈从弟去溢墓志铭〉:「鹏鴳齐致,江湖两忘。」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鴳。」
《漢語大詞典》:三品料
三品蒭豆。 宋 陆游 《夜雨有感》诗:“病马敢希三品料,惊禽聊借一枝巢。”参见“三品蒭豆。”
《國語辭典》:立仗马(立仗馬)  拼音:lì zhàng mǎ
排立在宫门前的仪仗马。比喻畏祸而不敢直谏的臣子。《新唐书。卷二二三。奸臣列传上。李林甫》:「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漢語大詞典》:马慵立仗(馬慵立仗)
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载, 李 专权阻塞言路,“补闕 杜璡 再上书言政事,斥为 下邽令 。”因以语动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飫三品芻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諫争路絶。”后因以“马慵立仗”为贪恋禄位、不敢直言之典。 宋 陆游 《感昔》诗:“马慵立仗寧辞斥,兰偶当门敢怨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