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三偷
曼倩偷
摘桃
方朔偷
曼倩三偷
三度窃蟠桃
玉桃偷
东方朔偷桃
防曼倩
曼桃
碧桃闲
方朔偷儿
汉偷儿
窃桃心
三桃圆
偷取蟠桃
偷桃客
西真攘桃
曼倩偷难
桃熟
相关人物
东方朔
《博物志》卷八
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有三青鸟,如乌大,使侍母旁。时设九微灯。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辄以核著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窥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窥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有三青鸟,如乌大,使侍母旁。时设九微灯。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辄以核著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窥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窥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八〈人事部十九·短绝域人〉~874~2~
《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短人谓上曰:『王母使臣来,陛下求道之法:唯有清净,不宜躁扰。复五年,与帝会。』言终不见。」
《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短人谓上曰:『王母使臣来,陛下求道之法:唯有清净,不宜躁扰。复五年,与帝会。』言终不见。」
例句
闲寻白鹿眠瑶草,暗摘红桃去洞天。 刘威 赠道者
惟应错认偷桃客,曼倩曾为汉侍郎。 崔澹 赠王福娘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李商隐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李商隐 圣女祠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李商隐 茂陵
茂先知味易,曼倩恨偷难。 权德舆 酬裴杰秀才新樱桃
化药秦方士,偷桃汉侍臣。 武元衡 陪随因追往年曾与旧僚联游此观纪题在壁已有沦亡书事感怀辄以呈寄兼呈东省三给事之作杨君见征鄙词因以继和
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蒋防 玄都楼桃
汉武碧桃争比得,枉令方朔号偷儿。 薛偓 荔枝三首之一
偷嫌曼倩桃无味,捣觉嫦娥药不香。 薛能 谢刘相寄天柱茶
试为探花士,作此偷桃臣。 陆龟蒙 桃花坞
人许风流自负才,偷桃三度到瑶台。 韩偓 自负
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
《孟子注疏》卷十四上〈尽心章句下〉~253~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吕氏春秋·纪部》卷三〈季春纪·季春〉~22~
是月也,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牺牲驹犊,举书其数。国人傩,九门磔禳,以毕春气。汉·高诱注:「九门,三方九门也。嫌非王气所在,故磔犬羊以{衤䍃}木气尽之,故曰:『以毕春气』也。」
是月也,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牺牲驹犊,举书其数。国人傩,九门磔禳,以毕春气。汉·高诱注:「九门,三方九门也。嫌非王气所在,故磔犬羊以{衤䍃}木气尽之,故曰:『以毕春气』也。」
《骈字类编》:外攘
诗小序见内修下。外四夷,以安边境。史记秦始皇纪:天下已定攘。汉书董仲舒传: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䛕,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没。后汉书西羌传赞见内谋下。唐书回鹘传:北狄贪。唯利是视。比进马规直,再岁不至,岂厌缯帛利哉。殆欲风高马肥而肆侵轶。故外攘内备,必烦朝廷。 宋史秦桧传:吕颐浩再相,桧同秉政,谋夺其柄,风其党建言:周宣王内修外攘,故能中兴。今二相宜分任内外。颐浩遂建都督府于镇江。帝曰:颐浩专治军旅,桧专理庶务,如种、蠡之分职可也。
《漢語大詞典》:攘却(攘卻)
亦作“ 攘却 ”。 驱逐,抵御。《汉书·地理志上》:“ 武帝 攘却 胡 越 ,开地斥境,南置 交阯 ,北置 朔方 之州。” 唐 陆贽 《论边缘守备事宜状》:“有攘却之力,用和亲之谋,则示弱而劳费矣。” 宋 岳飞 《奏辞检校少保第二札子》:“臣本无才术,误膺眷渥,未能攘却夷狄,扫除僭窃。” 梁启超 《张博望班定远合传》:“ 秦始皇 攘却戎狄。”
亦作“ 攘却 ”。 退让。《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汉 郑玄 注:“谓羣臣陪位侍驾者攘却也。”
亦作“ 攘却 ”。 退让。《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汉 郑玄 注:“谓羣臣陪位侍驾者攘却也。”
《漢語大詞典》:偷桃
古神话, 西王母 种桃,三千年一结子, 东方朔 曾三次偷食,乃被谪降人间。事见《汉武故事》。后常以此入诗。 唐 柳宗元 《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诗:“ 蓬莱 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宋 王禹偁 《代答》诗:“君看白日冲霄者,多是偷桃窃药人。”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疑似阿母傍,再謫偷桃儿。” 清 赵翼 《子才又作除夕告存诗》诗:“割肉偷桃狡獪才,九閶都怕此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