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唇亡
  
唇亡齿枯
  
唇齿依
 
唇齿国
 
唇齿类
 
忌唇齿
 
相关人物
宫之奇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647~
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之大夫宫之奇谏虞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虞君曰:「晋我同姓,不宜伐我。」宫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子也,太伯亡去,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子也,为文王卿士,其记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之亲能亲于桓、庄之族乎?桓、庄之族何罪,尽灭之。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不听,遂许晋。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晋灭虢,虢公丑奔周。还,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五年〉~207~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鲍勋传〉~385~
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简释

唇齿:喻邻邦或友人。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例句

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白居易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唇齿幸相依,危亡故远归。 耿湋 代宋州将淮上乞师

典故
从毛薛

相关人物
魏无忌(信陵君)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2382~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閒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典故
大梁屠
 
夺晋鄙
 
击晋
 
救赵
 
朱亥袖椎
 
朱公子
 
神槌朱亥
 
袖槌人
 
迎朱亥
 
金椎袖
 
金锥报恩
 
鼓刀人

相关人物
侯嬴
 
朱亥
 
魏无忌(信陵君)
 
晋鄙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例句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李白 侠客行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李白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李白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典故
侯生遭骂

相关人物
侯嬴
 
魏无忌(信陵君)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2378~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脩身絜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韨,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韨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韨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韨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例句

冶长信非罪,侯生或遭骂。 韩愈 县斋有怀

典故
椒兰妒忌

相关人物
屈原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芳。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东汉·王逸注:「兰,怀王少弟,司马子兰也。」

例句

椒兰争妒忌,绛灌共谗谄。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

典故
刘牢出外甥
 
貌似牢之
  
酷似仰牢之

相关人物
何无忌
 
刘牢之
 
刘裕(宋武帝)


《晋书》卷八十五《何无忌传》
何无忌,东海郯人也。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会稽世子元显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加广武将军。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恸哭而出,时人义焉。随牢之南征桓玄。……初,刘裕尝为刘牢之参军,与无忌素相亲结。至是,因密共图玄。刘毅家在京口,与无忌素善,言及兴复之事,无忌曰:「桓氏强盛,其可图乎?」毅曰:「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无忌曰:「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毅曰:「所见唯有刘下邳。」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无忌伪著传诏服,称敕使,城中无敢动者。初,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也,甚惧。其党曰:「刘裕乌合之众,势必无成,愿不以为虑。」玄曰:「刘裕勇冠三军,当今无敌。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摴蒱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例句

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刘长卿 送秦侍御外甥张篆之福州谒鲍大夫秦侍御与大夫有旧

徐庶高交友,刘牢出外甥。 杜甫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

酷似仰牢之,雄词挹亭伯。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顾己文章非酷似,敢将幽劣俟洪炉。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

孤贱易蹉跎,其如酷似何。 卢纶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

酷似牢之玉不如,落星山下白云居。 许浑 余谢病东归王秀才见寄今潘秀才南棹奉酬

牢之坐被青云逼,祗问君能酷似无。 赵嘏 赠薛勋下第

典故
李斯忌韩非

相关人物
李斯
 
韩非


《史记》卷六十三《韩非列传》
「韩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例句

勾践岂能容范蠡,李斯何暇救韩非。 孟迟 寄浙右旧幕僚

典故
相关人物
晋文公


《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周举〉~2024~
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唐·李贤注引《新序》曰:「晋文公反国,介子推无爵,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求之不得,乃焚其山,推遂不出而焚死。」事具耿恭传。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俗传云子推以此日被焚而禁火。
典故
丝难绣
 
绣比平原
 
买丝绣平原

相关人物
赵胜(平原君)
 
魏无忌(信陵君)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5~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例句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 李贺 浩歌

典故
平原君好客

相关人物
赵胜(平原君)
 
魏无忌(信陵君)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5~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典故
三千士
  
食客三千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魏无忌(信陵君)
 
黄歇(春申君)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2377~
公子(信陵君)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2359~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
《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
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檋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简释

三千客:指贵客盈门。宋范成大《次韵甄云卿晚登浮丘亭》:“宾筵旧压三千客,燕榭新高十二城。”


例句

食恩三千士,一旦为豺狼。 孟郊 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

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平原三千客,谈笑尽豪英。 李白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

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李白 邯郸南亭观妓

公子三千客,人人愿报恩。 李华 奉寄彭城公

忝逐三千客,曾依数仞墙。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三千士里文章伯,四十年来锦绣衣。 卢纶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从军暮下三千客,闻礼庭中七十人。 许浑 和人贺杨仆射致政

三千客里宁无义,五百人中必有恩。 许浑 闻边将刘皋无辜受戮

我为孟馆三千客,君继宁王五代孙。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

典故
相关人物
孙膑
 
田忌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列传》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例句

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 韩愈 入关咏马

典故
四佳公子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赵胜(平原君)
 
魏无忌(信陵君)


《汉书》卷九十二〈游侠列传〉~3697~
周室既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桓文之后,大夫世权,陪臣执命。陵夷至于战国,合从连衡,力政争彊。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而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信陵无忌窃符矫命,戮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皆以取重诸侯,显名天下。扼腕而游谈者,以四豪为称首。于是背公死党之议成,守战奉上之义废矣。
典故
相关人物
苏建
 
苏武
 
辛庆忌
 
辛武贤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传赞》
「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馀不可胜数。」

例句

田窦长留醉,苏辛曲护岐。 牡牧 少年行

典故
外甥似舅
 
无忌胜如舅

相关人物
何无忌
 
刘牢之
 
刘裕(南朝宋武帝)


《晋书》卷八十五〈何无忌列传〉~224~
何无忌,东海郯人也。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会稽世子元显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加广武将军。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恸哭而出,时人义焉。随牢之南征桓玄。牢之将降于玄也,无忌屡谏,辞旨甚切,牢之不从。及玄篡位,无忌与玄吏部郎曹靖之有旧,请莅小县。靖之白玄,玄不许,无忌乃还京口。初,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也,甚惧。其党曰:「刘裕乌合之众,势必无成,愿不以为虑。」玄曰:「刘裕勇冠三军,当今无敌。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摴蒱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其见惮如此。
《國語辭典》:唇亡齿寒(脣亡齒寒)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國語辭典》:唇齿(脣齒)  拼音:chún chǐ
1.嘴唇与牙齿。《文选。陆机。文赋》:「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2.比喻关系密切。《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孙刘结亲,以为唇齿,两国正好和谐。」
3.议论或搬弄是非。《金瓶梅》第七八回:「怀著个临月身子,只管往人家撞来撞去的,交人家唇齿!」
《漢語大詞典》:辅车(輔車)
颊辅与牙床。一说车夹木与车舆。比喻事物互为依存的利害关系。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与丞相 陆逊 书曰:‘ 杨敬叔 传述清论,以为方今人物彫尽,守德业者不能復几,宜相左右,更为辅车,上熙国事,下相珍惜。’”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垂光九野,腾响四避,辅车鼎足,槃石虎牙,世匹 周 室,基永 汉 家。”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内严体貌,增堂陛之峻;外絶缔交,去辅车之势。” 章炳麟 《印度中兴之望》:“呜呼!东方文明之国,犖犖大者,独吾与 印度 耳。言其亲也,则如肺腑,察其势也,则若辅车,不相互抱持而起,终无以屏蔽 亚洲 。”
《國語辭典》:酷似  拼音:kù sì
极似、极像。《晋书。卷八五。何无忌传》:「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唐。白行简《李娃传》:「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
分類:酷似
《漢語大詞典》:龙忌(龍忌)
(1).禁火日。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之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李贤 注:“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俗传云 子推 以此日被焚而禁火。”
(2).鬼神忌日。《淮南子·要略》:“操舍开塞,各有龙忌。” 高诱 注:“中国以鬼神之日忌, 北胡 、 南越 皆谓之请龙。”
《漢語大詞典》:三千客
形容门客众多。 战国 齐 孟尝君 、 魏 信陵君 、 赵 平原君 、 楚 春申君 四公子皆喜养士,门下号称有食客三千人。见《史记》四公子本传。 唐 胡曾 《函谷关》诗:“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前蜀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诗:“我为 孟 馆三千客,君继 寧王 五代孙。” 前蜀 贯休 《献钱尚父》诗:“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唐 杜牧 《春申君》:“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 李园 。”
《國語辭典》:上驷(上駟)  拼音:shàng sì
1.上等的马。《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唐。韩愈 入关咏马诗:「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
2.精品、杰出者。清。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卷下。孙可之文集》:「余友顾抱冲得宋刻本于华阳桥顾听玉家,楮墨精良,首尾完好,真宋刻中上驷。」
《漢語大詞典》:苏辛(蘇辛)
(1).指 汉 苏建 、 苏武 及 辛武贤 、 辛庆忌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 杜陵 苏建 、 苏武 …… 狄道 辛武贤 、 庆忌 ,皆以勇武显闻。 苏 辛 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
(2). 宋 苏轼 与 辛弃疾 的并称。 清 周济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苏 辛 并称: 东坡 天趣独到处,殆成絶诣…… 稼轩 则沉著痛快,有辙可循。”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苏 辛 并称,然两人絶不相似:魄力之大, 苏 不如 辛 ;气体之高, 辛 不逮 苏 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