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04,分7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饲雀传庆
白袍
长庚占庆
千箱庆
高门庆
堕帻
庆云
佛祖庆生
画眉深浅入时无
衣锦归
荆庆才疏
梦褥光宗
莫庆银杯小
皮存
齐国社
典故
报恩环
 
汉环
 
白环报
 
袭汉环
  
衔环报
  
饲雀传庆
  
黄雀衔
 
相关人物
杨宝

参考典故
四代三公


《搜神记》卷二十~5~
汉时,弘农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悯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馀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
《训世评话》上~56~
杨宝性慈爱,年九岁至华阴山北,见一黄崔,为鸱枭所博;堕地下,为蝼蚁所困。即怀之,安置梁上,又被蛇虫所齧。乃移置箱中,采黄花饲之。毛羽既成。朝去暮来,积年之后,忽与群崔俱采哀鸣,绕宝数日乃去。是夕忽见一有一童子向宝再拜曰:我是西王母使者,往蓬莱过此为鸱枭所所搏。君仁爱极救,数承恩养,今当受使南海,不得朝夕奉侍。流涕辞别,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后当如此环矣。宝生子震,震生秉、秉生赐、赐生彪,四世三公,果应白环之数,天下无比。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759~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唐·李贤注引《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例句

灵鸟酬德辉,黄雀报仁慈。 储光羲 上长史王公责躬

能衔任黄雀,亦欲应时明。 严维 奉试水精环

古人于黄雀,岂望白环报。 曹邺 翠孤至渚宫寄座主相公

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此时泣玉情虽异,他日衔环事亦同。 杨知至 复落后呈同年

明珠世不重,知有报恩环。 沈佺期 黄鹤

莫言不解衔环报,但问君恩今若为。 王缙 青雀歌

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白居易 赎鸡

黄雀知恩在,衔飞亦上楼。 卢纶 九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

公门袭汉环,主第称秦玉。 郑愔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日夕依仁全羽翼,空欲衔环非报德。 韦应物 宝观主白鸲鹆歌

饲雀曾传庆,烹蛇讵有殃。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典故
相关人物
萧衍(梁武帝)
 
陈庆之


《南史》卷六十一《陈庆之传》
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例句

忆昔范增碎玉斗,未使吴兵著白袍。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典故
梦庚
 
庚星
 
李长庚
 
白星
 
长庚入梦
 
长庚占庆
 
长庚才调
 
长庚瑞
 
长庚绛霄
 
长庚诞贵
 
长庚象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七〈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4460~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皓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典故 
千箱庆
 
万斯箱


《毛诗正义·小雅·甫田之什·甫田 》~466~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例句

欲俟千箱庆,须资六出妍。 李商隐 忆雪

仓箱足可恃,归去傲吾庐。 薛能 秋雨

路愁千里月,田爱万斯箱。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典故
于公门户
  
于家决岳
 
大我门
 
容驷路
 
容驷马
 
容高盖
 
廷尉门高
 
志容驷
 
车马高门
 
里门窄
 
门大容千驷
 
门小愧车马
     
高门大车
 
高门庆
 
高门驷马
 
高闾

相关人物
于公
 
于定国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6~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例句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典故
堕帻
 
乌帻堕
 
纱巾堕
 
纶巾醉堕

相关人物
刘庆孙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53~
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可閒。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坠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于是乃服。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典故   
非烟非雾


《艺文类聚》卷九十八
《孙氏瑞应图》:「景云者,太平之应也。一曰庆云。非气非烟,五色纷缊,谓之庆云。
《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339~
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若雾非雾,衣冠而不濡,见则其域被甲而趋。

例句

驯狖移高柱,庆云遮半层。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

甘露盈条降,非烟向日生。 卢渥 赋得寿星见

卿云被文彩,芳价摇词林。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等

典故
佛祖庆生
 
生一佛
 

《弥勒下生成佛经》
坐龙华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众满中。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弥勒佛既转法轮度天人已。将诸弟子入城乞食。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49~
四月八日,诸寺设斋,以五色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徵也。」
典故
画眉深浅入时无

相关人物
朱庆余


《云溪友议》卷下〈闺妇歌〉
朱庆余校书,既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逼索庆余新制篇什数通,吟改后,只留二六章……清列以张公重名,无不缮录而讽咏之,遂登科第。朱君尚为谦退,作《闺意》一篇以献张公。张公明其进退,寻亦和焉。诗曰:「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郎中酬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辞万金。」朱公才学,因张公一诗,名流于内矣。
典故
衣锦归
 
锦服还家

相关人物
柳庆远


《梁书》卷九《柳庆远传》
「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

简释

衣锦归:指富贵还乡。宋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深冬苦得朝丹阙,太华峰前衣锦归。”


例句

还家锦服贵,出使绣衣香。 岑参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

本是江南客,还同衣锦归。 李端 送义兴元少府

甲科文比玉,归路锦为衣。 独孤及 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

采兰兼衣锦,何似买臣还。 钱起 送陈供奉恩敕放归觐省

典故
荆庆才疏

相关人物
秦始皇
 
荆轲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荆轲〉~2534~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典故
梦褥光宗
 
柳家兄弟

相关人物
柳世庆
 
柳庆远


《梁书》卷九〈柳庆远列传〉~82~
柳庆远字文和,河东解人也。伯父元景,宋太尉。庆远起家郢州主簿,齐初为尚书都官郎、大司马中兵参军、建武将军、魏兴太守。郡遭暴水,流漂居民,吏请徙民祀城。庆远曰:「天降雨水,岂城之所知。吾闻江河长不过三日,斯亦何虑。」命筑土而已。俄而水过,百姓服之。入为长水校尉,出为平北录事参军、襄阳令。高祖之临雍州,问京兆人杜恽求州纲,恽举庆远。高祖曰:「文和吾已知之,所问未知者耳。」因辟别驾从事史。齐方多难,庆远谓所亲曰:「方今天下将乱,英雄必起,庇民定霸,其吾君乎?」因尽诚协赞。及义兵起,庆远常居帷幄为谋主。中兴元年,西台选为黄门郎,迁冠军将军、征东长史。从军东下,身先士卒。高祖行营垒,见庆远顿舍严整,每叹曰:「人人若是,吾又何忧。」建康城平,入为侍中,领前军将军,带淮陵、齐昌二郡太守。城内尝夜失火,禁中惊惧,高祖时居宫中,悉敛诸钥,问「柳侍中何在」。庆远至,悉付之。其见任如此。霸府建,以为太尉从事中郎。高祖受禅,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征虏将军,封重安侯,食邑千户。母忧去职,以本官起之,固辞不拜。天监二年,迁中领军,改封云杜侯。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七年,徵为护军将军,领太子庶子。未赴职,仍迁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领右骁骑将军。至京都,值魏宿预城请降,受诏为援,于是假节守淮阴。魏军退。八年,还京师,迁散骑常侍、太子詹事、雍州大中正。十年,迁侍中、领军将军,给扶,鼓吹一部。十二年,迁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庆远重为本州,颇厉清节,士庶怀之。明年春,卒,时年五十七。诏曰:「念往笃终,前王令则;式隆宠数,列代恒规。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云杜县开国侯柳庆远,器识淹旷,思怀通雅。爰初草昧,预属经纶;远自升平,契阔禁旅。重牧西藩,方弘治道,奄至殒丧,伤恸于怀。宜追荣命,以彰茂勋。可赠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鼓吹、侯如故。谥曰忠惠。赙钱二十万,布二百匹。」及丧还京师,高祖出临哭。子津嗣。初,庆远从父兄卫将军世隆尝谓庆远曰:「吾昔梦太尉以褥席见赐,吾遂亚台司;适又梦以吾褥席与汝,汝必光我公族。」至是,庆远亦继世隆焉。
典故
莫庆银杯小


《苏轼诗集》卷十三〈莫笑银杯小答乔太博〉
陶潜一县令,独饮仍独醒。犹将公田二顷五十亩,种秫作酒不种粳。我今号为二千石,岁酿百石何以醉宾客。请君莫笑银杯小,尔来岁旱东海窄。会当拂衣归故丘,作书贷粟监河侯。万斛船中著美酒,与君一生长拍浮。
典故
皮存

相关人物
庆郑
 
虢射


《春秋左传·僖公十四年》
「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晋·杜预注:「虢射,惠公舅也。皮以喻所许秦城,毛以喻籴。言既背秦施,为怨以深,虽与之籴,犹无皮而施毛。」

例句

幸得皮存矣,须劳翼长之。 李端 下第上薛侍郎

典故
齐国社

相关人物
石庆

参考典故
石庆数马


《史记》卷一○三《万石君列传》
「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國語辭典》:衔环(銜環)  拼音:xián huán
汉时杨宝曾救治遭鸱枭袭击的黄雀,后黄雀伤瘉飞走。某夜有黄衣童子赠杨宝白环四枚。典出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后以衔环比喻报恩。唐。王缙〈青雀歌〉:「莫言不解衔环报,但问君恩今若为。」《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早回家乡,誓当衔环结草。」
《國語辭典》:衔环结草(銜環結草)  拼音:xián huán jié cǎo
比喻感恩图报。参见「结草衔环」条。《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既蒙壮士不弃小人时,乞将同行众人包裹行李见还,早回家乡,誓当衔环结草。」
《漢語大詞典》:衔环雀(銜環雀)
指衔环报恩之雀。 唐 白居易 《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嶇谩报恩。” 唐 苏拯 《经鹤台》诗:“如何警露禽,不似衔环雀。”参见“ 衔环 ”。
分類:衔环报恩
《國語辭典》:衔环(銜環)  拼音:xián huán
汉时杨宝曾救治遭鸱枭袭击的黄雀,后黄雀伤瘉飞走。某夜有黄衣童子赠杨宝白环四枚。典出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后以衔环比喻报恩。唐。王缙〈青雀歌〉:「莫言不解衔环报,但问君恩今若为。」《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早回家乡,誓当衔环结草。」
《漢語大詞典》:黄雀报(黄雀報)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 杨宝 年九岁,至 华阴山 ,见黄雀为鸱枭所搏,坠地。 宝 取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 宝 曰:“吾 西王母 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玉环四枚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事如此环矣。”后以“黄雀报”指感恩图报。 明 何景明 《双燕篇》:“虽无黄雀报,岁愿巢君堂。”
《國語辭典》:黄雀衔环(黃雀銜環)  拼音:huáng què xián huán
东汉时杨宝因救了一只黄雀,而得到四枚白环相报。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后比喻报恩。《镜花缘》第一三回:「适在海中取参,见一大蚌,特取其珠,以为『黄雀衔环』之报,望恩人笑纳。」
《漢語大詞典》:黄雀报(黄雀報)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 杨宝 年九岁,至 华阴山 ,见黄雀为鸱枭所搏,坠地。 宝 取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 宝 曰:“吾 西王母 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玉环四枚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事如此环矣。”后以“黄雀报”指感恩图报。 明 何景明 《双燕篇》:“虽无黄雀报,岁愿巢君堂。”
《漢語大詞典》:白袍
旧指未做官的士人。 唐 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或有朝客讥 宋济 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 济 曰:‘盖由緋袍子、紫袍子纷纷化使然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叶晦叔诗》:“一閒十日岂天赐?惭愧纷纷白袍子。” 宋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鵠。” 宋 叶适 《叶路分居思堂》诗:“白袍虽屡捷,黄榜未霑恩。”
《漢語大詞典》:仓箱(倉箱)
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郑玄 笺:“ 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是言年丰收入踰前也。” 朱熹 集传:“箱,车箱也。”后因以“仓箱”喻丰收。 唐 权德舆 《中书门下贺两表》:“籉笠就绪,仓箱可期。” 明 徐渭 《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边储告匱,久无望於仓箱。”
分類:丰收
《漢語大詞典》:于公高门(于公高門)
西汉 于定国 父 于公 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见《汉书·于定国传》。后因以指为官贤明而子孙显贵的人。 唐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 守何烦晓镜悲。” 清 钱谦益 《祖忠臣先赠中大夫制》:“ 于公 之门已高,岿然绰楔; 毕万 之后必大,蔚矣云仍。”
《漢語大詞典》:驷车(駟車)
驾四马之高车。 明 李东阳 《题屠司寇元勋小像》诗之三:“ 汉 法持三尺, 于 门拥駟车。”参见“ 駟马高门 ”。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门(駟馬高門)
汉书·于定国传:“始 定国 父 于公 ,其閭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 谓曰:‘少高大閭门,令容駟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 定国 为丞相, 永 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駟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元 姚燧 《王思廉之祖沂赠恒山郡庄惠侯制》:“伍符尺籍,事专司六部之间;駟马高门,报顾在百年之后。”亦省作“ 駟马门 ”。 明 李东阳 《左时翊方伯挽诗》:“駟马门高归兴逸, 五羊城 远使车停。”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一邱一壑旧花园,陋巷重开駟马门。”
分類:门第显赫
《漢語大詞典》:驷马门(駟馬門)
见“ 駟马高门 ”。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门(駟馬高門)
汉书·于定国传:“始 定国 父 于公 ,其閭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 谓曰:‘少高大閭门,令容駟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 定国 为丞相, 永 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駟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元 姚燧 《王思廉之祖沂赠恒山郡庄惠侯制》:“伍符尺籍,事专司六部之间;駟马高门,报顾在百年之后。”亦省作“ 駟马门 ”。 明 李东阳 《左时翊方伯挽诗》:“駟马门高归兴逸, 五羊城 远使车停。”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一邱一壑旧花园,陋巷重开駟马门。”
分類:门第显赫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盖(駟馬高蓋)
见“ 駟马高车 ”。
《國語辭典》:驷马高车(駟馬高車)  拼音:sì mǎ gāo chē
形容富贵者车马的壮盛。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做的个五花诰夫人,驷马高车锦绣裀。」也作「高车驷马」。
《國語辭典》:高门(高門)  拼音:gāo mén
1.高大的门。《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文选。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2.富贵的人家。《庄子。达生》:「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唐。李白 宴陶家亭子诗:「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
《國語辭典》:庆云(慶雲)  拼音:qìng yún
1.祥瑞的云气。《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甘露降,庆云集。」也称为「景云」、「卿云」。
2.比喻国君或长辈。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是以不别荆棘者,庆云之惠也。」《文选。潘岳。寡妇赋》:「承庆云之光覆兮,荷君子之惠渥。」
3.比喻尊显之位。《楚辞。王褒。九怀。思忠》:「贞枝抑兮枯槁,枉车登兮庆云。」
《國語辭典》:卿云(卿雲)  拼音:qīng yún
祥云。《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也作「景云」、「庆云」。
《漢語大詞典》:非烟(非煙)
(1).亦作“ 非烟 ”。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后因以“非烟”指庆云,五色祥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 唐 权德舆 《杂诗》之一:“婉彼 嬴氏 女,吹簫偶 萧史 。綵鸞驾非烟,绰约两仙子。”
(2).喻藻绘绚烂。 宋 王禹偁 《贺南郊大赦表》:“不得涌非烟之词,濡甘露之笔,藻绘於玉册,发挥於皇谋,亦臣之不幸也。”
(3). 唐 人小说中的人名。 唐 河南府 功曹参军 武公业 之妾 步非烟 ,貌纤丽,善文墨。邻居 赵象 见而悦之。题诗唱和,互相爱慕。后为 公业 所知。鞭挞 非烟 致死。事见 唐 皇甫枚 《非烟传》。 明 徐翽 《春波影》第二折:“原不比和新诗的 非烟 侍女,怎做得识英雄的执拂歌姬。”
《國語辭典》:龙华会(龍華會)  拼音:lóng huá huì
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斋,用五色香水浴佛,以为弥勒下生的象徵,称为「龙华会」。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四月》。
《漢語大詞典》:龙华三会(龍華三會)
佛教语。度人出世的法会。 弥勒菩萨 在龙华树下开法会三次济度世人,分初会、二会、三会。祖庭事苑:“龙华树也,其树有华,华形如龙,故名龙华。经言当来 弥勒 於此树下説法度人,而有三会。初会先度 释迦 所未度者,次度其餘,凡六十八亿人。第二会六十六亿。第三会六十四亿。故曰龙华三会。” 宋 辛弃疾 《东坡引·闺怨》词:“病来只谢旁人劝。龙华三会愿,龙华三会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