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人物
参考典故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馀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馀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馀,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馀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羝乳:指无法办到之事。元袁桷《题郝伯常雁足》:“不须羝乳终回汉,肯学鸡鸣诈度关。”
苏武节:喻忠臣出使,宁死不屈。唐戎昱《闻颜尚书陷贼中》:“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李白 塞下曲六首之二
就烹感汉使,握节悲阳秋。 李德裕 东郡怀古二首之阳给事
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杜甫 去秋行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温庭筠 赠蜀府将
闻君弃孤城,犹自握汉节。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还将今夜意,西海话苏君。 司空曙 夜闻回雁
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 崔融 塞垣行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戎昱 闻颜尚书陷贼中
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一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李益 塞下曲
燕山苏武上,海岛田横住。 李端 千里思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李端 雨雪曲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杜牧 杜秋娘诗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杜牧 边上闻笳三首之一
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虔
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 柳宗元 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节异苏卿执,弦殊蔡女弹。 杨巨源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 胡曾 交河塞下曲
停骖一顾犹魂断,苏武争禁十九年。 胡曾 居延
轻猛李陵心,摧残苏武节。 贯休 战城南二首之二
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 贾岛 巴兴作
子卿犹奉使,常向节旄看。 郑愔 塞外三首
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 钱起 送张将军征西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鲍溶 壮士行
闲杀何从事,伤哉苏子卿。 齐己 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二首之二
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晋·杜预注:「许以为夫人。」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齧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孝,精感万里。’”《后汉书·蔡顺传》:“ 顺 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 顺 不还,乃噬其指, 顺 即心动,弃薪驰归。” 李贤 注:“噬,嚙也。”后用“嚙指”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渴念和儿子对母亲的孝思与眷顾。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但此君母老且病,独子无依……况年逾七十,久困扶牀,路隔三千,难通嚙指,一旦祷北辰而不验,迴西景以无期,则缾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
齧指:
(1).咬破指头。表示决心,发誓。《史记·田叔列传》:“ 赵王 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啮指暗思花下约,凭阑羞睹泪痕衣。” 明 李东阳 《读唐诗三十一首》之二:“﹝ 徐世勣 ﹞又忍弃其流涕啮指之言,以成 武氏 之祸。”
(2).表示思念深切。 宋 岑象求 《吉凶影响录》:“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精感万里。’”
齧齒:1.咬牙切齿。表示极其愤恨。语本《南史·韦叡传》:“初, 胡景略 与前军 赵祖悦 同军交恶,志相陷害, 景略 一怒,自啮其齿,齿皆流血。”《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共 胡嵩 啮齿,仗剑来杀 费仲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其啮齿受玷,由力不敌,非节之不固也。”
(2).咬。《佛说灌顶经》卷二:“昔有比丘名 般若提婆 ,诵习经法,中诸寒冷,遂为虫所啮齿。”
(2).喻侵蚀。 唐 韩愈《孟东野失子》:“日月相噬啮,星辰踣而颠。”
(3).喻迫害。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而曾经亲见,或亲受其噬啮的老实人,乃忽以‘落水狗’视之,不但不打,甚至于还有哀矜之意。”
(2).借指酷寒和酷寒的地区。《宋史·朱弁传》:“其后, 伦 復归,又以 弁 奉送 徽宗 大行之文为献,其辞有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清 黄遵宪 《归过日本志感》诗:“今日荷戈边塞去,可堪雪窖復冰天。”
(3).比喻水珠飞溅的水潭。 金 元好问 《宝岩纪行》诗:“哀湍下絶壑,电击龙怒鬭。崩奔飜雪窖,莹滑泻琼甃。”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神絃仙管玻璃杯,火龙蜿蜒波崔嵬。云连金闕天门迥,星舞银城雪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