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85,分7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见铜人制
豫且制
白龙豫且制
纹锦制帆
制眠诮
贺囊佳制
伏羲初制
姬旦制礼乐
蒙恬制笔
香奁新制
制锦
词典
制度
节制
旧制
待制
典故
光阴蓟子训
 
公摩挲
 
几摩挲
 
摩挲金狄
 
摩挲铜人
 
摩挲铜狄
 
摩狄
 
摩铜人
 
摩铜狄
 
抚铜狄
 
灞城翁
 
看铜狄
 
蓟叟
 
见铜人制
 
逢蓟子
 
金狄手摩挲
 
金狄摩挲
  
铜狄摩挲
 
铸狄年

相关人物
蓟子训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下·蓟子训〉~2745~
蓟子训者,不知所由来也。建安中,客在济阴宛句。有神异之道。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墯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闻,而子训唯谢以过误,终无它说,遂埋藏之。后月馀,子训乃抱儿归焉。父母大恐,曰:「死生异路,虽思我儿,乞不用复见也。」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母不觉揽取,乃实儿也。虽大喜庆,心犹有疑,乃窃发视死儿,但见衣被,方乃信焉。于是子训流名京师,士大夫皆承风向慕之。后乃驾驴车,与诸生俱诣许下。道过荥阳,止主人舍,而所驾之驴忽然卒僵,蛆虫流出,主遽白之。子训曰:「乃尔乎?」方安坐饭,食毕,徐出以杖扣之,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即复进道。其追逐观者常有千数。既到京师,公卿以下候之者,坐上恒数百人,皆为设酒脯,终日不匮。后因遁去,遂不知所止。初去之日,唯见白云腾起,从旦至暮,如是数十处。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唐·李贤注引郦元水经注曰「魏文帝黄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
《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下〉~66~
魏明帝景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人有见蓟子训与父老共摩铜人曰,正见铸此时,计尔日以近五百年矣。
典故 
豫且制
 
豫且困
 
豫且网
 
鱼服困
 
鱼服诉

相关人物
豫且


《艺文类聚》卷九十六〈鳞介部上·龙〉~662~
《说苑》曰:吴王欲从民饮酒。子胥谏曰:「不可。昔日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对曰:『我化为鱼,固人之所射也。豫且何罪?今君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有豫且之患。』王乃止。」

简释

鱼服困:指落难,或运气不佳而遇到灾祸。清赵翼《淮阴钓台》:“与哙伍怜鱼服困,假齐王伏狗烹灾。”

典故
渔人犯白龙
 
白龙豫且制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豫且


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
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豫且何罪!』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之贱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王乃止。

例句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李白 枯鱼过河泣

且贪原兽轻黄屋,宁畏渔人犯白龙。 钱起 汉武出猎

典故
半作帆
 
纹锦制帆
 
采绳纤手
  
锦帆龙舟
  
锦缆龙舟
 
长堤帆影
  
龙艘锦缆


《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686~
又造龙舟凤艒,黄龙赤舰,楼船篾舫。募诸水工,谓之殿脚,衣锦行?,执青丝缆挽船,以幸江都。帝御龙舟,文武官五品已上给楼船,九品已上给黄篾舫,舳舻相接,二百馀里。
《大业拾遗记》
大业十二年,炀帝将幸江都,命越王侑留守东都。宫女半不随驾,争泣留帝,言辽东小国,不足以烦大驾,愿择将征之。攀车留借,指血染鞅,帝意不回,因戏飞白题二十字,赐守宫女云:我梦都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车驾既行,师徒百万前驱。大桥未就,则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浚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叔谋禦命甚酷,以铁脚木鹅试彼浅深。鹅止,谓浚河之夫不忠,队伍死冰下。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帝离都旬日,幸宋何妥所进车。车前只轮高广,疏钉为刃。后只轮庳下,以柔榆为之,使滑劲不滞。使牛禦马(车名)自都抵汴郡。日进禦女车。车<车宪>垂鲛绡纲,杂缀片玉鸣铃,行摇玲珑,以混车中笑语,冀左右不闻也。长安贡禦车女袁宝儿,年十五,腰肢纤堕,骏憨多态,帝宠爱之,特厚。时洛阳进合蒂迎辇花,云得之嵩山坞中,人不知名,采者异而贡之。会帝驾适至,因以迎辇名之。花外殷紫,内素腻,菲芬粉蕊,心深红,跗争两花,枝干烘翠,类通草,无刺。叶圆长薄,其香气农芬馥,或惹襟袖,移日不散,嗅之令人不多睡。帝令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时诏虞世南、草征辽指挥德音敕于帝侧,宝儿注视久之,帝谓世南曰:"昔传飞燕可掌上舞,朕常谓儒生饰于文字,岂人能若是乎?及今得宝儿,方昭前事。然多憨态,今注目于卿,卿才,人可便嘲之。"世南应诏为绝句曰: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上大悦。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舟前为舞台,台上垂蔽日帘,帘即蒲泽国所进,以负山蛟睫幼莲根丝贯小珠间睫编成,虽晓日激射,而光不能透。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缕金楫,号为殿脚女。
《炀帝开河记》
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粱,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取吴越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垫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典故
似锦言
 
制眠诮
 
吟贝锦
 
巧言成锦
 
萋斐暗成
 

《诗经·小雅·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东汉·郑玄笺:「喻谗人集作已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
《毛诗正义》卷十二之三〈小雅·节南山之什·巷伯〉~428~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汉·郑玄笺:「喻谗人集作已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

例句

贝锦无停织,朱丝有断弦。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忧来吟贝锦,谪去咏江蓠。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典故
一囊诗稿
  
古锦句囊
  
古锦诗囊
 
呕心囊句
 
囊不空
 
囊中诗
 
囊句
 
囊诗贮锦
 
囊开古锦
   
奚奴背诗笈
 
奚奴锦
 
探古锦
 
昌谷空囊
 
李贺诗囊
 
秀句盈囊
  
背锦
  
诗囊羞涩
 
诗满囊
 
贺囊佳制
  
锦囊公子
 
锦囊奚奴
 
锦囊诗
 
锦囊诗句

相关人物
李贺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李商隐十·李贺小传〉~849~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典故
伏羲初制

相关人物
伏羲氏


《太平御览》卷五七六
《世本》:「庖羲氏作瑟。」
《初学记》卷十一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羲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有圣德,都陈,作瑟三十六弦。(据《初学记》卷十一引)

例句

伏羲初制法,素女昔传名。 李峤

典故
姬旦制礼乐

相关人物
周公


《礼记注疏》卷三十一〈明堂位〉~576~
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例句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王绩 赠程处士

典故
蒙恬制笔

相关人物
蒙恬


《艺文类聚》卷五十八
《博物志》曰:蒙恬造笔。
晋·崔豹《古今注》卷下《问答释义》
蒙恬始造,即秦笔耳。

例句

蒙恬制笔,蔡伦造纸。 李瀚 蒙求

典故
香奁新制


《梦溪笔谈》卷十六〈校證·艺文三〉~534~
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偓,今世传韩偓香奁集,乃凝所为也。
典故
相关人物
郑子产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襄公·传三十一年〉~689~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例句

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李白 赠徐安宜

《國語辭典》:制度  拼音:zhì dù
1.经制定而为大家共同遵守认同的办事准则。《荀子。儒效》:「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近来器皿都要翻出新样,却不知古人是怎样的制度。」
2.订立法度。《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使贫富不相耀以和其心。」
《國語辭典》:节制(節制)  拼音:jié zhì
1.指挥管辖。《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自此郓、齐、曹……十四个州府,皆受朱全忠节制。」《西游记》第四○回:「你等既受他节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
2.限制不使过度。《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若当真的漫无节制,虽然无罪,身体即要衰弱了。」
《國語辭典》:旧制(舊制)  拼音:jiù zhì
过去的制度。如:「科举旧制已在清末废除了。」
《國語辭典》:待制  拼音:dài zhì
职官名。唐代始设,由六品以上的文官担任,为侍从顾问之职。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黑漫漫打出迷魂寨,愿待制位列三公,日转千阶。」
《漢語大詞典》:铜狄(銅狄)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 秦始皇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 临洮 ……是岁 始皇 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后因称“铜人”为“铜狄”。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铜狄分形,肃严扃於左序。” 金 刘迎 《赠人》诗:“ 蓬莱 咫尺三万里,铜狄因循五百年。” 郁达夫 《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觴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國語辭典》:白龙鱼服(白龍魚服)  拼音:bái lóng yú fú
天帝的贵畜白龙,因化身为鱼而被渔父豫且射中的故事。见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后比喻贵人微服出行,遭到危险。《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也作「白龙微服」。
《國語辭典》:锦帆(錦帆)  拼音:jǐn fán
1.色彩鲜明的船帆。唐。杜甫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诗:「大家东征逐子回,风生洲渚锦帆开。」唐。李商隐 隋宫诗:「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2.敬称他人的行程。
《漢語大詞典》:锦缆(錦纜)
锦制的缆绳;精美的缆绳。 南朝 陈 张正见 《公无渡河》诗:“金隄分锦缆,白马渡莲舟。”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春风自信牙檣动,迟日徐看绵缆牵。” 清 陈维嵩 《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锦缆笼沙,红栏委浪,一碧无际。”
《漢語大詞典》:青娥殿脚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帝御龙舟……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版鏤金檝,号为殿脚女。”后因以“青娥殿脚”指挽舟美女。 前蜀 韦庄 《河传》词:“青娥殿脚春妆媚,轻云里,绰约司花妓。”
分類:女子美女
《國語辭典》:贝锦(貝錦)  拼音:bèi jǐn
像贝壳一样的锦文。《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漢語大詞典》:古锦(古錦)
(1).年代久远的锦缎。
(2).见“ 古锦囊 ”。
分類:久远锦缎
《漢語大詞典》:古锦囊(古錦囊)
用年代久远的锦缎制成的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亦省作“ 古锦 ”。专指贮诗之袋。 宋 韩维 《宝奎殿前花树子答宋中道》诗:“春罗试舞衣新换,古锦藏诗墨未乾。”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锦收。”
分類:久远锦缎
《漢語大詞典》:古锦囊(古錦囊)
用年代久远的锦缎制成的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亦省作“ 古锦 ”。专指贮诗之袋。 宋 韩维 《宝奎殿前花树子答宋中道》诗:“春罗试舞衣新换,古锦藏诗墨未乾。”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锦收。”
分類:久远锦缎
《漢語大詞典》:奚囊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后因称诗囊为“奚囊”。 宋 楼钥 《山阴道中》诗:“奚囊莫怪新篇少,应接山川不暇诗。” 元 柳贯 《夜行溪谷间梅花迎路》诗:“正为先生行役苦,故留皴玉荐奚囊。”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彩句奚囊满,牙籤鄴架盈。”
分類:诗囊
《國語辭典》:奚奴  拼音:xī nú
僮仆。《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从小奚奴,蹑露奔波,履袜沾濡。」也称为「奚童」。
《漢語大詞典》:罗囊(羅囊)
(1).丝袋。宋史·仪卫志六:“絳麾,如幢,止三层,紫罗囊蒙之。”
(2).指作佩饰的丝质香袋。 明 王彦泓 《踏春词》:“偶因裙带换,忘却紫罗囊。”
分類:佩饰丝质
《國語辭典》:诗囊(詩囊)  拼音:shī náng
1.盛诗稿的锦囊。宋。陆游 春日杂赋诗:「退红衣焙熏香冷,古锦诗囊觅句忙。」
2.诗情。元。纳新〈送道士张宗岳奉贺正旦表朝京竣事还龙虎山〉诗:「河朔游尘随骑气,江南清梦入诗囊。」
《國語辭典》:锦囊(錦囊)  拼音:jǐn náng
1.锦缎制的袋子。古人用来珍藏诗稿或机密贵重的物品。《南史。卷一五。徐羡之传》:「以锦囊盛武帝纳衣,掷地以示上。」《三国演义》第六回:「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
2.比喻佳作的诗稿。唐。李商隐〈灯〉诗:「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
《國語辭典》:锦囊佳句(錦囊佳句)  拼音:jǐn náng jiā jù
唐人李贺七岁便能作辞章,每日背著一个锦囊,遇有灵感即创作诗句投入囊中的故事。典出《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后用以称赞优美的诗句。《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也作「锦囊佳制」。
分類:优美文句
《漢語大詞典》:制锦(製錦)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皮 欲使 尹向 为邑。 子产 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 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 曰:‘不可……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后因以“製锦”为贤者出任县令之典。《金石萃编》卷四九引 隋 无名氏《洺州南和县澧水石桥碑》:“又有宣威将军县令 马君 ,以美誉清风,製锦斯邑。” 宋 卢炳 《满江红·送赵季行赴金坛》词:“製锦才高书善最,鸣琴化洽人欢懌。”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从教曳白自登科,饶咱製锦空延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