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习凿齿


《晋书》卷八十二《习凿齿传》
「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宗族富盛,世为乡豪。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后以脚疾,遂废于里巷。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

例句

周南留滞称遗老,汉上羸残号半人。 白居易 咏身

典故
佳人步
 
前殿金莲
 
帖地黄金
 
想故莲
 
步步莲
 
步生莲
 
步莲
 
步衬潘娘
 
步试金莲
 
步金莲
 
潘妃印中庭
 
潘妃步
 
潘妃步莲
 
稳步红莲
 
莲小承步
 
莲承步
  
踏金莲
 
金花荐步
 
金莲影散
 
金莲步步
 
金莲舞
 
金试步
 
凿地莲花
 
黄金莲

相关人物
萧宝卷
 
潘妃


《南史》卷五〈齐本纪下·废帝东昏侯〉~53~
三年,殿内火,合夕便发,其时帝犹未还,宫内诸房閤已闭,内人不得出,外人又不敢辄开,比及开,死者相枕。领军将军王莹率众救火,太极殿得全。内外叫唤,声动天地。帝三更中方还,先至东宫,虑有乱,不敢便入,参觇审无异,乃归。其后出游,火又烧璿仪、曜灵等十馀殿及柏寝,北至华林,西至秘阁,三千馀间皆尽。左右赵鬼能读西京赋,云「柏梁既灾,建章是营」。于是大起诸殿,芳乐、芳德、仙华、大兴、含德、清曜、安寿等殿,又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皆匝饰以金璧。其玉寿中作飞仙帐,四面绣绮,窗间尽画神仙。又作七贤,皆以美女侍侧。凿金银为书字,灵兽、神禽、风云、华炬,为之玩饰。椽桷之端,悉垂铃佩。江左旧物,有古玉律数枚,悉裁以钿笛。庄严寺有玉九子铃,外国寺佛面有光相,禅灵寺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潘妃殿饰。性急暴,所作便欲速成,造殿未施梁桷,便于地画之,唯须宏丽,不知精密。酷不别画,但取绚曜而已,故诸匠赖此得不用情。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典故
借壁光
 
假馀光
  
光偷凿壁
  
匡衡壁
 
烛借邻壁
 
穿壁借光
 
穿邻舍壁
 
邻烛馀光
     
凿邻家壁

相关人物
匡衡


《西京杂记》卷二~077~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简释

借壁光:咏勤学。清钱谦益《虫诗十二首·灯蛾》:“未许因人热,那能借壁光。”


例句

惜日看圭短,偷光恨壁坚。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岑参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秋萤短焰难盈案,邻烛馀光不满行。 李咸用 赠陈望尧

凿壁年虽异,穿杨志幸同。 杨衡 送陈房谒抚州周使君

穷愁读书者,应得假馀光。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之三

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归。 温庭筠 观山灯献徐尚书

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馀。 王泠然 夜光篇

典故 
五丁力尽
 
五丁愁
 
五丁凿
 
五丁开
 
五丁开道
 
五丁开险
  
壮士死
  
金牛假道
 
开山力士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五十三〈扬雄·蜀王本纪〉~44~
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无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曰石牛。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因筑成都而县之。成都在赤里街,张若徙置少城内。始造府县寺舍,令与长安同制。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于蜀。蜀王从万馀人,东猎褒谷,卒见秦惠王。秦王以金一笥遗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礼物尽化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贺曰:「土者,地也,秦当得蜀矣。」。《秦惠王本纪》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焉。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将其妻女适蜀。居蜀之后,不习水土,欲归。蜀王心爱其女,留之,乃作〈伊鸣之声〉六曲以舞之。武都丈夫化为女子,颜色美好,盖山之精也。蜀王娶以为妻。不习水土,疾病欲归,蜀王留之。无几物故,蜀王发卒之武都担土,于成都郭中葬之。盖地三亩,高七丈,号曰武担以石作镜一枚表其墓,径一丈,高五尺。于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献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爱之,遣五丁迎女。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压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为石,蜀王登台,望之不来,因名五妇侯台。蜀王亲埋作冢,皆致万石,以志其墓。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开明位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保子帝攻青衣,雄张獠、僰。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未有谥列,但以五色为主。故其庙称青赤【黑】黄白黑帝也。开明王自梦廓移,乃徙治成都。
《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六〈蛇一·蜀五丁〉
周显王三十二年,蜀使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拽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拔蛇,山崩,同时压杀五丁及秦五女,而山分为五岭,直上有平石。蜀王痛悼,(「悼」原作「复」,据明抄本改。)乃登之,因命曰「五女冢山」,于平石上为「望妇侯」。作「思妻台」。今其山或名「五丁冢」。
《水经注》卷二十七〈沔水上〉
来敏《本蜀论》云:「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

简释

五丁:喻指功勋卓著的功臣名将。唐张枯《读狄梁公传》:“五丁抉造化,一柱正乾坤。”

金牛:指蜀道。唐李商隐《井络》:“将来为报奸雄辈,莫向金牛访旧踪。”


例句

七圣心迷运方厄,五丁力尽路犹窄。 元稹 望云骓马歌

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 岑参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张祐 读狄梁公传

千里烟霞锦水头,五丁开得也风流。 李山甫 蜀中寓怀

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 李峤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 蜀道难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李隆基 幸蜀西至剑门

前驱二星去,开险五丁忙。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丁。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伯禹访未知,五丁愁不凿。 王维 燕子龛禅师

我思五丁力,拔入九重城。 白居易 答桐花

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开。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

五丁功再睹,八难事难忘。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五丁卓荦多奇力,四士英灵富文艺。 骆宾王 畴昔篇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 骆宾王 钱郑安阳入蜀

典故 
弩骀
 
方圆龃龉


《楚辞补注》卷八〈九辩〉~88~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远去。凫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锄铻而难入。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喂而妄食。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霜露惨悽而交下兮,心尚●其弗济。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愿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绝而不通。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桉而学诵。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例句

几年困方枘,一旦迷多岐。 吕温 同舍弟恭岁暮寄晋州李六协律三十韵

圆凿而方枘,悲哉空尔为。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嗟彼苦节士,素于圆凿方。 杜甫 入衡州

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杜甫 牵牛织女

乌鹊愁银汉,驽骀怕锦幪。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驽骀诚龌龊,市者何其稠。 韩愈 驽骥

典故  
五柳陶
 
五株柳
 
五杨柳
 
元亮柳
 
先生柳
 
柳暗陶门公
 
柳觅先生
 
柳飞彭泽雪
 
归来柳
 
渊明柳
 
筑室种柳
 
门前五柳
  
陶宅五株
  
陶庐树
 
陶潜柳
 
陶凿五柳
 
陶门
 
靖节门柳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2286~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简释

五株柳:喻指隐者。唐李白《嘲王厉阳不肯饮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例句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谢公台尚在,陶令柳潜衰。 刘得仁 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 刘慎虚 浔阳陶氏别业

陶庐树可爱,潘宅雨新晴。 刘禹锡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前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 使次安陆寄友人

独愁看五柳,无事掩双扉。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孤蓬向何处,五柳不开门。 刘长卿 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

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 刘长卿 赠秦系徵君

五柳闭门高士去,三苗按节远人归。 刘长卿 送柳使君赴袁州

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扉。 刘长卿 送金昌宋归钱塘

解印孤琴在,移家五柳成。 刘长卿 过前安宜张明府郊居

陶家五柳簇衡门,还有高情爱此君。 司空图 杨柳枝二首

五柳先生自识微,无言共笑手空挥。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

五柳终期隐,双鸥自可亲。 司空曙 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

五柳茅茨楚国贤,桔槔蔬圃水涓涓。 司空曙 过卢秦卿旧居

到县余花在,过门五柳闲。 周贺 送张堙之睦州

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 岑参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 崔峒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慕幽

桑柘骈阗数亩间,门前五柳正堪攀。 朱庆余 归故园

寂寥我对先生柳,赫奕君乘御史骢。 李商隐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

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 李商隐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李白 戏赠郑溧阳

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 李白 留别龚处士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

隋家两岸尽,陶宅五株荣。 李端 折杨柳

何当五柳下,酌醴吟庭筠。 李群玉 同张明府游溇水亭

久向三茅穷艺术,仍传五柳旧琴书。 李群玉 送陶少府赴选

妻子欢同五株柳,云山老对一床书。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三四株松匝草亭,便成彭泽柳为名。 李频 奉和郑薰相公

当暑忆归林,陶家借柳阴。 李频 避暑

旧业传一经,新官栽五柳。 权德舆 送韦十二丈赴襄城令三韵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汪遵 彭泽

君看靖节高眠处,只向衡门种五株。 汪遵 隋柳

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 王维 偶然作六首

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王维 田园乐七首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王维 老将行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五株蒙远赐,应使号先生。 皇甫冉 谢韦大夫柳栽

远山期道士,高柳觅先生。 皇甫冉 闲居作

五柳转扶疏,千峰恣来往。 皇甫冉 题高云客舍

仕应同五柳,归莫舍三茅。 皮日休 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

几变陶家柳,空传魏阙书。 窦常 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

县依陶令想嫌迂,营伴将军即大粗。 薛能 柳枝四首之三

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柳浪

溪柳绕门彭泽令,野花连洞武陵人。 许浑 移摄太平寄前李明府

祗闻寻五柳,时到月中还。 贯休 武昌县与昼公兼寄邑宰

何逊兰休握,陶潜柳正垂。 郑谷 送水部张郎中彦回宰洛阳

五株衰柳下,三径小园深。 钱起 秋园晚沐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雍陶 和孙明府怀旧山

落照渊明柳,春风叔夜弦。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劝君不得学渊明,且策驴车辞五柳。 韩翃 送别郑明府

典故
七窍凿开
 
混帝凿
 
混沌未凿
 
混沌窍
 
混沌凿
 
浑沌忧
 
无孔窍
 
窍凿存
 
窍凿混沌
 
窍凿浑沌
 
谋混沌
 
凿混沌
 
凿破浑沌
  
凿窃
 
凿开混沌
 
体貌隳


《庄子集释》卷三下〈内篇·应帝王〉~309~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简文云:「倏、忽,取神速为名。浑沌,以合和为貌。神速譬有为,合和譬无为。」引崔(崔撰)云:「浑沌,无孔窍也。」

简释

凿窍:喻破坏自然,改变原貌。唐韩愈《嘲鼾睡》:“南帝初奋极,凿窍泄混沌。”


例句

自言混沌凿不死,大笑老彭非久视。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

南帝初奋槌,凿窍泄混沌。 韩愈 嘲鼾睡二首之二

典故
金凿落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八〈送春〉
银花凿落从君劝,金屑琵琶为我弹。不独送春兼送老,更尝一著更听看。
典故

《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939~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物之有知者恃息,其不殷,非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降,人则顾塞其窦。胞有重阆,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
《庄子集释》卷九上〈外物第二十六〉~94~
「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唐·成玄英疏:「凿,孔也。攘,逆也。自然之道,不游其心,则六根逆,不顺于理。」
《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第二十六〉~94~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六凿》在报反。《相攘》如羊反。郭云:逆也。司马(司马彪)云:谓六情攘夺。」
典故
弥天对
 
弥天秀
 
片言酬凿齿

相关人物
释道安


《高僧传》卷五〈晋释道安传〉
时襄阳习凿齿锋辩天逸,笼罩当时,其先闻安高名。早已致书通好曰:「承应真履正,明白内融,慈训兼照,道俗齐荫,自大教东流四百馀年,虽蕃王居士时有奉者而真丹宿川先行上世,道运时迁俗未佥悟,自顷道业之隆,咸无以匹。所谓月光将出灵应降,法师任当洪范化洽幽深,此方诸僧咸有思慕,若庆云东徂摩尼回曜,一蹑七宝之座暂现明哲之灯,雨甘露于丰草,植栴檀于江湄,则如来之教复崇于今日玄波溢漾重荡于一代矣。」文多不悉载,及闻安至止。即往修造,既坐称言:「四海习鉴齿。」安曰:「弥天释道安。」时人以为名答。

例句

释子弥天秀,将军武库才。 孟浩然 与张折冲游耆阇寺

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 高适 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

片言酬凿齿,半偈伏姚秦。 齐己 寄岘山愿公三首

典故
庞俭凿井

相关人物
庞俭


《艺文类聚》卷三十五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南阳庞俭,少失其父。后居闾里,凿井,得钱千馀万。行求老苍头,使主牛马耕种。直钱二万。有宾婚大会,奴在灶下,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婢即具白其母,母使俭问,曰:「是我翁也。」因下堂,抱其颈啼泣,遂为夫妇。俭及子历二千石刺史七、八人,时人为之语曰:「庐里诸庞,凿井得铜,买奴得翁。」

例句

庞俭凿井,阴方祀灶。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屈原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24~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脩以菹醢。宋·洪兴祖补注:「枘……刻木端所以入凿。」又〈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锄铻而难入。」夫邪佞在前面己以正直当之,其君不察,得罪必矣。
典故
习凿齿

相关人物
习凿齿


《晋书》卷八十二〈习凿齿列传〉~252~
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宗族富盛,世为乡豪。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例句

更逢习凿齿,言在汉川湄。 张子容 乐城岁日赠孟浩然

典故  
禹凿

相关人物
夏禹


《孟子注疏》卷五〈滕文公上〉~98~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淮南子》卷十九〈脩务训〉~63~
南征三苗,道死苍梧。禹沐浴霪雨,禹沐浴霪雨,栉扶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脩彭蠡之防,乘四载,随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
《艺文类聚》卷十一
《符子》:禹让天下于奇子,奇子曰:「君言,佐舜劳矣,凿山川,通河汉,首无发,股无毛。」

例句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孟浩然 入峡寄弟

井邑观秦野,山河念禹功。 孙逖 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寓目应制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舜耕余草木,禹凿旧山川。 杜审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 杜甫 上白帝城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沈佺期 过蜀龙门

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 赵彦昭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韦应物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韩愈 调张籍

典故 

《淮南子》卷十五〈兵略训〉~58~
主亲操钺,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将已受斧钺,答曰:「国不可从外治也,军不可从中御也。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以受制于前矣,鼓旗斧钺之威,臣无还请,愿君亦以垂一言之命于臣也。君若不许,臣不敢将。君若许之,臣辞而行。」乃爪鬋,设明衣也,凿凶门而出。汉·高诱注:「凶门,北出门也;将军之出,以丧礼处之,以其必死也。」

例句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 李世民 伤辽东战亡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 李隆基 平胡

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 杜牧 感怀诗

盘石圭多剪,凶门毂少推。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漢語大詞典》:半人
(1).谓够不上一个人。多用为嘲戏之辞。 晋 习凿齿 以脚疾废於家巷, 襄阳 陷於 苻坚 , 坚 闻其名,与 道安 俱舆而致焉,谓 权翌 曰:“朕取 襄阳 ,惟得一人半。” 翌 曰:“谁耶。” 坚 曰:“ 安公 一人, 习凿齿 半人也。”见《襄阳耆旧传》。 唐 白居易 《咏身》诗:“ 周南 留滞称遗老, 汉 上羸残号半人。”旧五代史·晋书·陈保极传:“ 保极 以 维翰 短陋,故谓之半人也。” 清 胡天游 《保定幕府书怀呈别少仪并示王许二记曹》诗:“半人侵肺病,一卦锁眉愁。”
(2).作恶的人。大般涅槃经卷八:“世间,为恶行者,名为半人;修善行者,名为满人。”
(3).受人庇护、不能自立的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尺牍新钞:“正人当庇人,不当为人所庇。为人所庇,即能自立,亦半人耳,庇人者尚餘半在人。”
(4).犹半仙人。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七:“剩水残山作半人,多时席帽不生尘。”参见“ 半仙 ”。
《國語辭典》:半仙  拼音:bàn xiān
1.传说仙人居住在高空,因而称登高的人为「半仙」。宋。范成大 山顶诗:「翠屏无路强攀援,我与枯藤各半仙。」
2.巫医、相士等道行高超,可以媲美神仙,故称为「半仙」。如台湾民间传说,清代时南部有位精通法术的勘舆师林半仙。《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小婿起初道:『不祥之言』,谁知又应著这奇事。后来二句:『惊则大惊,吉则大吉。』果然这一惊不小,谁知反因此凑著吉期!李知微真半仙了。」
《國語辭典》:莲步(蓮步)  拼音:lián bù
指女子婀娜多姿的步履。参见「潘妃金莲」条。宋。孔平仲 观舞诗:「云鬟应节低,莲步随歌转。」《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正轻移莲步走进门来,道元目不转睛看上看下。」
《漢語大詞典》:偷光
(1).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因以“偷光”谓家贫而苦读。 唐 王播 《淮南游故居感旧酬西川李尚书德裕》诗:“壁间潜认偷光处,川上寧忘结网时。”参见“ 凿壁偷光 ”。
(2).犹偷情。 明 冯梦龙 山歌·笼灯:“因为偷光犯子箇事,后来忒底坏奴名。”
分類:偷情家贫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匡壁
谓好学寒士的屋壁。典出 汉 匡衡 凿壁偷光故事。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奉上缄泪之句,断肠之辞,宛转十三行,预仿 苏娘 织锦;附以缠壁之金,搔头之玉,珍珠一百颗,聊为 匡 壁添光。”参见“ 匡衡凿壁 ”。
《漢語大詞典》:匡衡凿壁(匡衡鑿壁)
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清 李渔 《闲情偶记·居室》:“因效 匡衡 凿壁之义,於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漢語大詞典》:凿壁(鑿壁)
见“ 凿壁偷光 ”。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凿壁生(鑿壁生)
家贫苦读的书生。 宋 陈师道 《简令由司理》诗:“居连里巷室连甍,多谢能容凿壁生。”参见“ 凿壁偷光 ”。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凿照(鑿照)
谓借光照射。 唐 王泠然 《夜光篇》:“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餘。”参见“ 凿壁偷光 ”。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國語辭典》:五丁  拼音:wǔ dīng
传说中的五位力士。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注》:「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唐。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诗:「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丁。」
《國語辭典》:地崩山摧  拼音:dì bēng shān cuī
土地崩裂,山岭塌陷。形容遭受巨大变故或重大灾难。如:「地震来袭,一时地崩山摧,居民死伤无数。」唐。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國語辭典》:金牛  拼音:jīn niú
1.祥瑞之器。梁。孙柔之《瑞应图。金牛》:「金牛,瑞器也。王者土地开辟,则金牛至。」
2.金质的牛。《太平御览。卷七一。地部。渚》:「《幽明录》曰:『淮南牛渚,津水极深,无可算计,人见一金牛,形甚瑰壮,以金为锁绊。』」
3.比喻利用财力而拥有政治权位的人。
《國語辭典》:圆凿方枘(圓鑿方枘)  拼音:yuán zuò fāng ruì
比喻格格不入,互不相容。参见「圜凿方枘」条。唐。陆长源 上宰相书:「今悉求温润美秀沉默宏宽者为之,盖北辕适楚、圆凿方枘,欲求扶倾愈疾,其可得乎?」
《漢語大詞典》:五柳
见“ 五柳先生 ”。
《國語辭典》:五柳先生  拼音:wǔ liǔ xiān shēng
晋代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参见「陶潜」条。
《國語辭典》:五柳先生  拼音:wǔ liǔ xiān shēng
晋代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参见「陶潜」条。
《漢語大詞典》:陶令株
陶潜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 乃 陶潜 之自况,后世因以“陶令株”借指柳树。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满门 陶令 株,弥岸 韩侯 蔌。”
《漢語大詞典》:陶家柳
指柳树。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词:“ 王 家竹, 陶 家柳, 谢 家池。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莫向痴儿説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参见“ 陶柳 ”。
分類:柳树
《漢語大詞典》:陶柳
(1).指柳树。 晋 陶潜 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株柳树,自号 五柳先生 。后世因称柳为“陶柳”。 宋 梅尧臣 《县署丛竹》诗:“ 陶 柳应惭弱, 潘 花只竞红。”
(2). 晋 代诗人 陶潜 和 唐 代文学家 柳宗元 的并称。 清 陶澍 《〈靖节先生集〉序》:“作诗须从 陶 柳 门中来乃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淡之趣,不免於局促尘埃,无由到古人佳处。”
《國語辭典》:凿窍(鑿竅)  拼音:zuò qiào
凿孔开窍。参见「凿浑沌」条。《文苑英华。卷五九八。唐。许敬宗。谢敕书表》:「伏开瑶检,等凿窍而睹虹霓。」
《漢語大詞典》:六凿(六鑿)
指耳、目等六孔。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成玄英 疏:“凿,孔也。” 清 曹寅 《夜饮和培山眼镜歌》:“人生六凿宜藏用,五官首出司明重。”一说,犹六情。喜、怒、哀、乐、爱、恶。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谓六情攘夺”。
分類:六孔六情
《國語辭典》:枘凿(枘鑿)  拼音:ruì zuò
榫头和卯眼。语本《楚辞。宋玉。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锄铻而难入。」器物上的榫头为方、卯眼为圆,或榫头为圆、卯眼为方则无法接合。故以枘凿比喻互相抵触而不相容。《新唐书。卷一四三。高适传》:「而言利者,枘凿万端。」
分類:榫头卯眼
《漢語大詞典》:夏后
见“ 夏后氏 ”。
《國語辭典》:夏后氏  拼音:xià hòu shì
1.夏禹的别名。参见「夏禹」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夏后氏兴,业峻鸿绩。」
2.夏朝的别名。参见「夏朝」条。《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
《國語辭典》:治水  拼音:zhì shuǐ
疏理水道,消除水患。《孟子。告子下》:「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國語辭典》:凶门(凶門)  拼音:xiōng mén
1.旧时丧家在门外所悬的白绢旒。《晋书。卷六十四。元四王传。琅邪悼王焕传》:「诏立凶门柏历,备吉凶仪服,营起陵园,功役甚众。」《宋书。卷十五。礼志二》:「凶门非古。古有悬重,形似凶门。后人出之门外以表丧,俗遂行之。」
2.古代将军出阵时,从北门出发,并以丧礼处之,以示必死的决心。故后称北门为「凶门」。《淮南子。兵略》:「君若许之,臣辞而行。乃爪鬋,设明衣也,凿凶门而出。」
《漢語大詞典》:凿门(鑿門)
谓凿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北向门而出,以示必死的决心。语本《淮南子·兵略训》:“凿凶门而出。” 高诱 注:“凶门,北向门也。将军之出,以丧礼处之,以其必死也。” 唐太宗 《伤辽东战亡》诗:“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 唐 陈子昂 《为副大总管苏将军谢罪表》:“臣闻凿门受律,本合忘身;对敌临戎,殉节唯死。”旧唐书·李光弼传:“翊兮閫而专征,膺凿门而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