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38,分15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八秩
胡椒八百斛(又作:八百斛)
八百里
八表
八采眉
八彩眉
八叉手(又作:手八叉 温八叉)
八斗才
八斐
八风
八风
八公
八公山(又作:八公草木)
八公山上鸣鹤
典故
八街八秩
胡椒八百斛(又作:八百斛)
八百里
八表
八采眉
八彩眉
八叉手(又作:手八叉 温八叉)
八斗才
八斐
八风
八风
八公
八公山(又作:八公草木)
八公山上鸣鹤
典故
八街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八街九陌〉
有香室街、夕阴街、尚冠前街。《三辅旧事》云:「长安城中八街九陌。」《汉书》刘屈剺妻枭首华阳街,京兆尹张敞走马章台街,陈汤斩郅支王首悬槁街。张衡《西京赋》云「参徐夷庭,街衢相经,廛里端正,甍宇齐平」是也。
有香室街、夕阴街、尚冠前街。《三辅旧事》云:「长安城中八街九陌。」《汉书》刘屈剺妻枭首华阳街,京兆尹张敞走马章台街,陈汤斩郅支王首悬槁街。张衡《西京赋》云「参徐夷庭,街衢相经,廛里端正,甍宇齐平」是也。
《全唐诗》卷四百六十〈喜老自嘲〉
面黑头雪白,自嫌还自怜。毛龟蓍下老,蝙蝠鼠中仙。名籍同逋客,衣装类古贤。裘轻被白氎,靴暖蹋乌毡。周易休开卦,陶琴不上弦。任从人弃掷,自与我周旋。铁马因疲退,铅刀以钝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案:时俗谓七十已上为开第八秩。】。
面黑头雪白,自嫌还自怜。毛龟蓍下老,蝙蝠鼠中仙。名籍同逋客,衣装类古贤。裘轻被白氎,靴暖蹋乌毡。周易休开卦,陶琴不上弦。任从人弃掷,自与我周旋。铁马因疲退,铅刀以钝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案:时俗谓七十已上为开第八秩。】。
典故
胡椒八百斛
八百斛
计斛蓄胡椒
贪人种胡椒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五〈元载列传〉~474~
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
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三〈治生·贪·元载〉~883~
唐元载破家,藉财物,得胡椒九百石。
唐元载破家,藉财物,得胡椒九百石。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汰侈〉~88~
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蹄角。王武子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蹄角。王武子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晋书》卷四十二〈王浑列传·(子)王济〉~205~
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与姊夫和峤及裴楷齐名。尚常山公主。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咨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顺,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论者不以主之故,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以其父之故,每排王浚,时议讥焉。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曰:「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时浑为仆射,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性豪侈,丽服玉食。时洛京地甚贵,济买地为马埒,编钱满之,时人谓为「金沟」。王恺以帝舅奢豪,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济请以钱千万与牛对射而赌之。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因据胡,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而至,一割便去。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帝求之,不过数十。济候其上直,率少年诣园,共啖毕,伐树而去。帝尝幸其宅,供馔甚丰,悉贮琉璃器中。蒸肫甚美,帝问其故,答曰:「以人乳蒸之。」帝色甚不平,食未毕而去。
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与姊夫和峤及裴楷齐名。尚常山公主。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咨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顺,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论者不以主之故,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以其父之故,每排王浚,时议讥焉。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曰:「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时浑为仆射,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性豪侈,丽服玉食。时洛京地甚贵,济买地为马埒,编钱满之,时人谓为「金沟」。王恺以帝舅奢豪,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济请以钱千万与牛对射而赌之。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因据胡,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而至,一割便去。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帝求之,不过数十。济候其上直,率少年诣园,共啖毕,伐树而去。帝尝幸其宅,供馔甚丰,悉贮琉璃器中。蒸肫甚美,帝问其故,答曰:「以人乳蒸之。」帝色甚不平,食未毕而去。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六〈陶潜·归鸟诗〉~974~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晋书》卷九十八〈王敦列传〉~2556~
时刘隗用事,颇疏间王氏,导等甚不平之。敦上疏曰:「伏惟陛下圣哲日新,广延俊乂,临之以政,齐之以礼。顷者令导内综机密,出录尚书,杖节京都,并统六军,既为刺史,兼居重号,殊非人臣之体。流俗好评,必有讥谤,宜省录尚书、杖节及都督。且王佐之器,当得宏达远识、高正明断、道德优备者,以臣闇识,未见其才。然于见人,未踰于导;加辅翼积年,实尽心力。霸王之主,何尝不任贤使能,共相终始!管仲有三归反坫之讥,子犯有临河要君之责,萧何、周勃得罪囹圄,然终为良佐。以导之才,何能无失!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导性慎密,尤能忍事,善于斟酌,有文章才义,动静顾问,起予圣怀,外无过宠,公私得所。今皇祚肇建,八表承风;圣恩不终,则遐迩失望。天下荒弊,人心易动;物听一移,将致疑惑。臣非敢苟私亲亲,惟欲忠于社稷。」
时刘隗用事,颇疏间王氏,导等甚不平之。敦上疏曰:「伏惟陛下圣哲日新,广延俊乂,临之以政,齐之以礼。顷者令导内综机密,出录尚书,杖节京都,并统六军,既为刺史,兼居重号,殊非人臣之体。流俗好评,必有讥谤,宜省录尚书、杖节及都督。且王佐之器,当得宏达远识、高正明断、道德优备者,以臣闇识,未见其才。然于见人,未踰于导;加辅翼积年,实尽心力。霸王之主,何尝不任贤使能,共相终始!管仲有三归反坫之讥,子犯有临河要君之责,萧何、周勃得罪囹圄,然终为良佐。以导之才,何能无失!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导性慎密,尤能忍事,善于斟酌,有文章才义,动静顾问,起予圣怀,外无过宠,公私得所。今皇祚肇建,八表承风;圣恩不终,则遐迩失望。天下荒弊,人心易动;物听一移,将致疑惑。臣非敢苟私亲亲,惟欲忠于社稷。」
《艺文类聚》卷十一〈帝王部一·帝尧陶唐氏〉~23~
《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邕。《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春秋元命苞》曰:尧眉八采,是谓通明,历象日月琁玑玉衡。《尚书中候》曰:帝尧即政,荣光出河,休气四塞,龙马衔甲,赤文绿色,甲似龟背,五色,有列星之分,斗政之度,帝王录纪,兴亡之数。《大戴礼》曰:宰我曰:「请问帝尧?」孔子曰:「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豫。」
《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邕。《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春秋元命苞》曰:尧眉八采,是谓通明,历象日月琁玑玉衡。《尚书中候》曰:帝尧即政,荣光出河,休气四塞,龙马衔甲,赤文绿色,甲似龟背,五色,有列星之分,斗政之度,帝王录纪,兴亡之数。《大戴礼》曰:宰我曰:「请问帝尧?」孔子曰:「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豫。」
《庄子集释》卷一上〈逍遥游〉~22~
唐·成玄英疏:尧者,帝喾之子,姓伊祁,字放勋,母庆都,感赤龙而生,身长一丈,兑上而丰下,眉有八彩,足履翼星,有圣德。年十五,封唐侯,二十一,代兄登帝位,都平阳,号曰陶唐。在位七十二年,乃授舜。年百二十八岁崩,葬于阳城,谥曰尧。依谥法,翼善传圣曰尧,言其有传舜之功也。许由,隐者也,姓许,名由,字仲武,颍川阳城人也。隐于箕山,师于齧缺,依山而食,就河而饮。尧知其贤,让以帝位。许由闻之,乃临河洗耳。巢父饮犊,牵而避之,曰:「恶吾水也。」死后,尧封其墓,谥曰箕公,即尧之师也。
唐·成玄英疏:尧者,帝喾之子,姓伊祁,字放勋,母庆都,感赤龙而生,身长一丈,兑上而丰下,眉有八彩,足履翼星,有圣德。年十五,封唐侯,二十一,代兄登帝位,都平阳,号曰陶唐。在位七十二年,乃授舜。年百二十八岁崩,葬于阳城,谥曰尧。依谥法,翼善传圣曰尧,言其有传舜之功也。许由,隐者也,姓许,名由,字仲武,颍川阳城人也。隐于箕山,师于齧缺,依山而食,就河而饮。尧知其贤,让以帝位。许由闻之,乃临河洗耳。巢父饮犊,牵而避之,曰:「恶吾水也。」死后,尧封其墓,谥曰箕公,即尧之师也。
《论衡校释》卷三〈奇怪〉~58~
春秋合诚图曰:「尧母庆都,盖大帝之女,生于斗维之野,常在三河之南。天地大雷电,有血流润大石之中,生庆都。身形长丈,有似大帝,常有黄云覆盖之。梦食不饥。(路史「梦」作「蔑」。)及年二十,寄伊长孺家,出观三河之首,常若有神随之者。有赤龙负图出,庆都读之,云:『赤受天运。』下有图人,衣赤衣,面光,八彩,鬓须尺馀,长七尺二寸,锐上丰下,足履翼星,署曰『赤帝起,成天下宝。』(淮南修务篇注引作「成元宝」。)奄然阴雨,赤龙与庆都合婚,有娠,龙消不见。既乳,视貌,尧如图表。及尧有知,庆都以图与尧。」
春秋合诚图曰:「尧母庆都,盖大帝之女,生于斗维之野,常在三河之南。天地大雷电,有血流润大石之中,生庆都。身形长丈,有似大帝,常有黄云覆盖之。梦食不饥。(路史「梦」作「蔑」。)及年二十,寄伊长孺家,出观三河之首,常若有神随之者。有赤龙负图出,庆都读之,云:『赤受天运。』下有图人,衣赤衣,面光,八彩,鬓须尺馀,长七尺二寸,锐上丰下,足履翼星,署曰『赤帝起,成天下宝。』(淮南修务篇注引作「成元宝」。)奄然阴雨,赤龙与庆都合婚,有娠,龙消不见。既乳,视貌,尧如图表。及尧有知,庆都以图与尧。」
《冷庐杂识》卷一〈温八吟〉~30~
王定保唐摭言谓:「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孙光宪北梦琐言谓:「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为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号『温八叉。』」今人徵典,但知有「八叉」,罕知有「八吟」矣。
王定保唐摭言谓:「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孙光宪北梦琐言谓:「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为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号『温八叉。』」今人徵典,但知有「八叉」,罕知有「八吟」矣。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温庭筠〉~496~
唐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搢绅薄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部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试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求进士对之。庭筠乃以「玉条脱」续也。宣宗赏焉。又药有名「白头翁」,温以「苍耳子」对。他皆此类也。宣帝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假其修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长史司马之流耶?」帝曰:「非也。」又白:「得非大参簿尉之类耶?」帝曰:「非也。」谪为坊城尉。其制词曰:「死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竟流落而死也。豳国公杜悰自西川除淮海,庭筠诣韦曲林氏林亭,留诗云:「卓氏炉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豳公闻之,遗绢千匹。吴兴沈徽云:「温曾于江淮为亲槚楚,由是改名庭筠。又每岁举场,多为举人假手。」侍郎沈询之举,别施铺席,授庭筠,不与诸公邻比。翌日,于帘前请庭筠曰:「向来策名者,皆是文赋托于学士。某今岁场中,并无假托,学士勉旃。」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
唐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搢绅薄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部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试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求进士对之。庭筠乃以「玉条脱」续也。宣宗赏焉。又药有名「白头翁」,温以「苍耳子」对。他皆此类也。宣帝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假其修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长史司马之流耶?」帝曰:「非也。」又白:「得非大参簿尉之类耶?」帝曰:「非也。」谪为坊城尉。其制词曰:「死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竟流落而死也。豳国公杜悰自西川除淮海,庭筠诣韦曲林氏林亭,留诗云:「卓氏炉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豳公闻之,遗绢千匹。吴兴沈徽云:「温曾于江淮为亲槚楚,由是改名庭筠。又每岁举场,多为举人假手。」侍郎沈询之举,别施铺席,授庭筠,不与诸公邻比。翌日,于帘前请庭筠曰:「向来策名者,皆是文赋托于学士。某今岁场中,并无假托,学士勉旃。」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
《释常谈》卷中
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简释
八斗才:喻有才之人。唐李商隐《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例句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李商隐 可叹
典故
八斐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品藻〉~505~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隐公·传五年〉~5~
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隐公·传五年〉~6~
晋·杜预注:「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也。八风,八方之风也。以八音之器,播八方之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节其制而序其情。八音,金钟石磬丝琴瑟竹箫管土埙木柷敔匏笙革鼓也。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
晋·杜预注:「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也。八风,八方之风也。以八音之器,播八方之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节其制而序其情。八音,金钟石磬丝琴瑟竹箫管土埙木柷敔匏笙革鼓也。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3082~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淮南要略》云:『安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晋昌,号曰「八公」也。』」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淮南要略》云:『安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晋昌,号曰「八公」也。』」
《神仙传》卷四〈刘安〉
八公皆变为童子,年可十四五。……八童子乃复为老人。告王曰:「……吾一人能坐致风雨……一人能崩高山……一人能分神易貌……一人能乘云步虚……一人能入火不灼……一人能千变万化……一人能煎泥成金……浮于太清之上。」
八公皆变为童子,年可十四五。……八童子乃复为老人。告王曰:「……吾一人能坐致风雨……一人能崩高山……一人能分神易貌……一人能乘云步虚……一人能入火不灼……一人能千变万化……一人能煎泥成金……浮于太清之上。」
《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坚发长安,戎卒六十馀万,骑二十七万……达于汝颍。融等攻陷寿春……晋遣都督谢石……等水陆七万,相继距融,……谢石等以既败梁成,水陆继进。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坚发长安,戎卒六十馀万,骑二十七万……达于汝颍。融等攻陷寿春……晋遣都督谢石……等水陆七万,相继距融,……谢石等以既败梁成,水陆继进。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简释
八公山:指战争失利之地。唐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幕府》;“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奕子)谢玄〉~2082~
及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众号百万,而凉州之师始达咸阳,蜀汉顺流,幽并系至。先遣苻融、慕容炜、张蚝、苻方等至颍口,梁成、王显等屯洛涧。诏以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之晋陵幽州之燕国诸军事,与叔父征虏将军石、从弟辅国将军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檀玄、建威将军戴熙、扬武将军陶隐等距之,众凡八万。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即斩梁成及成弟云,步骑崩溃,争赴淮水。牢之纵兵追之,生擒坚伪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军实。坚进屯寿阳,列阵临肥水,玄军不得渡。玄使谓苻融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石军距张蚝,小退。玄、琰仍进,决战肥水南。坚中流矢,临阵斩融。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馀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获坚乘舆云母车,仪服、器械、军资、珍宝山积,牛马驴骡骆驼十万馀。诏遣殿中将军慰劳,进号前将军、假节,固让不受。赐钱百万,䌽千匹。
及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众号百万,而凉州之师始达咸阳,蜀汉顺流,幽并系至。先遣苻融、慕容炜、张蚝、苻方等至颍口,梁成、王显等屯洛涧。诏以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之晋陵幽州之燕国诸军事,与叔父征虏将军石、从弟辅国将军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檀玄、建威将军戴熙、扬武将军陶隐等距之,众凡八万。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即斩梁成及成弟云,步骑崩溃,争赴淮水。牢之纵兵追之,生擒坚伪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军实。坚进屯寿阳,列阵临肥水,玄军不得渡。玄使谓苻融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石军距张蚝,小退。玄、琰仍进,决战肥水南。坚中流矢,临阵斩融。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馀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获坚乘舆云母车,仪服、器械、军资、珍宝山积,牛马驴骡骆驼十万馀。诏遣殿中将军慰劳,进号前将军、假节,固让不受。赐钱百万,䌽千匹。
简释
风声鹤唳:指因兵败而惊惧。清黄景仁《寿阳》:“地经白马青丝后,山在风声鹤唳中。”
《漢語大詞典》:八百里
见“ 八百里駮 ”。
《漢語大詞典》:八彩眉
《漢語大詞典》:八采
亦作“ 八彩 ”。亦作“ 八綵 ”。
(1).八种彩色。 梁 沈约 《内典序》:“莫不龙章八采,琼花九色。”《新唐书·南蛮传下·骠》:“裙襦画鸟兽草木,文以八綵杂华。”
(2).《孔丛子·居卫》:“昔 尧 身修十尺,眉分八采。”后因以“八彩”指 尧 眉或形容帝王容颜。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清 邹容 《革命歌》:“但要救民登衽席,不须八彩与重瞳。”
(3).谓 隋 卢思道 作 北齐 文宣帝 挽歌十首,被采用八首。 唐 元稹 《重酬乐天》诗:“百篇书判从饶 白 ,八采诗章未伏 卢 。”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卢思道 ﹞时人称为‘八米卢郎’,‘米’字盖‘采’字之误也。十首中采八首耳。”参见“ 八米卢郎 ”。
(1).八种彩色。 梁 沈约 《内典序》:“莫不龙章八采,琼花九色。”《新唐书·南蛮传下·骠》:“裙襦画鸟兽草木,文以八綵杂华。”
(2).《孔丛子·居卫》:“昔 尧 身修十尺,眉分八采。”后因以“八彩”指 尧 眉或形容帝王容颜。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清 邹容 《革命歌》:“但要救民登衽席,不须八彩与重瞳。”
(3).谓 隋 卢思道 作 北齐 文宣帝 挽歌十首,被采用八首。 唐 元稹 《重酬乐天》诗:“百篇书判从饶 白 ,八采诗章未伏 卢 。”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卢思道 ﹞时人称为‘八米卢郎’,‘米’字盖‘采’字之误也。十首中采八首耳。”参见“ 八米卢郎 ”。
《國語辭典》:八风(八風) 拼音:bā fēng
1.八方所吹的风。《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风曰:『寒风』。」
2.比喻天下民心。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3.佛教用语。指世间能煽动人心的八件事,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摩诃止观。卷五上》:「止是壁定,八风恶觉所不能入。」
2.比喻天下民心。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3.佛教用语。指世间能煽动人心的八件事,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摩诃止观。卷五上》:「止是壁定,八风恶觉所不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