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59,分11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哀庾信(又作:庾信哀 ...)
拔帜
低眉信手
信霜(又作:白雁传信)
一诺黄金信
金钗信
拜韩信(又作:萧何追韩信 韩信)
为龙信息
抱柱信(又作:柱下留信)
平安信
背水纵兵
信鸿(又作:吴鸿传信 ...)
一枝传远信(又作:一枝寄远信 ...)
侧帽
长乐宫中一叹
典故
伤心庾开府
 
哀庾信
 
子山愁
 
子山流落
 
子山词赋
 
子山赋
 
庾信哀
 
庾信哀赋
 
庾信愁
 
庾信愁赋
 
庾信赋
  
庾生赋
 
庾兰成
 
庾郎吟愁赋
 
庾郎愁
 
庾郎愁绝
 
庾郎愁赋
 
庾郎憔悴
 
庾郎清愁
 
庾郎离绪
 
庾鬓斑
 
惆怅庾公
 
愁入庾肠
 
愁入庾郎句
 
愁损庾郎
 
愁损兰成
 
暮年诗赋
 
江关词赋
 
空老兰成
 
老去兰成
 
万斛愁
 
萧瑟兰成
 
兰成久旅
 
兰成愁悴
 
兰成憔悴
 
兰成老去
 
兰成词赋
 
赋浇愁

相关人物
庾信


《周书》卷四十一〈庾信列传〉~734~
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云。其辞曰:「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皋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八〈庾信·哀江南赋〉
王子洛滨之岁,兰成射策之季,始含香于建礼,仍矫翼于崇贤,游荐雷之讲肄,齿明离之冑筵。既倾蠡而酌海,遂测管以窥天,方塘水白,钓渚池圆。侍戎韬于武帐,听雅曲于文弦,乃解悬而通籍。遂崇文而会武,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论兵于江汉之君,拭玉于西河之主。清·倪潘注引唐·陆龟蒙《小名录》:「兰成,信小字也。」
《海录碎事》卷九下〈愁乐门〉
北周·庾信《愁赋》(佚文):「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门终不开。」「谁知一吋心,乃有万斛愁。」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传·庾信传》
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例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司空曙 金陵怀古

若比江南更牢落,子山词赋莫兴哀。 吴融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三首

凄凉庾信赋,千载共伤情。 吕温 题梁宣帝陵二首之二

李广不侯身渐老,子山操赋恨何深。 徐夤 赠杨著

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 李商隐 宋玉

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 李商隐 有怀在蒙飞卿

何因携庾信,同去哭徐陵。 李商隐 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可怜留著临江宅,异代应教庾信居。 李商隐 过郑广文旧居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李群玉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

分薄嵇心懒,哀多庾鬓班。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杜牧 江南怀古

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 杜甫 上兜率寺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

逸荡子山匹,经奇文畅俦。 皎然 读张曲江集

更见尚书后,能文在子山。 皎然 赠颜主簿

乱后江山悲庾信,夜来烟月属袁宏。 郑谷 次韵和礼部卢侍郎江上秋夕寓怀

拥肿烦庄辩,槎牙费庾词。 陆龟蒙 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

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 韦庄 润州显济阁晓望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曾吟子山赋,何啻旧凌迟。 齐己 戊辰岁江南感怀

典故
相关人物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简释

拔帜:指在战争中战胜对手,据有其地。南朝陈张正见《赋得韩信诗》:“沉沙壅急水,拔帜上危城。”


典故
九江船
 
人在浔阳
 
低眉信手
  
半面犹遮
 
司马堪怜
 
司马泪痕
  
同是天涯流落人
 
商妇移船
 
商妇邻舟
 
坐中泣下谁最多
 
多情司马
 
天涯同是伤沦落
 
妙语如弦
 
寻阳司马
 
山歌愁醉浔阳叟
 
断肠司马
 
曲终泪湿琵琶
 
枫叶荻花
 
水面琵琶
 
江上琵琶泪
 
江上琵琶旧曲
 
江上荻花秋
  
江州司马青衫湿
 
江头商妇
 
江头送客
 
泪滴青衫
 
湓浦客
 
湓浦琵琶
 
浔阳叟
 
浔阳商妇临舟
 
浔阳江头客
 
浔阳泪
 
湿衫青
 
玉盘大小乱珠迸
 
琵琶半遮面
 
琵琶江上曲
 
琵琶泪
 
白傅衫
 
白傅送行悲
 
真珠落玉盘
 
船里琵琶
 
花暖间关,冰凝幽咽
 
苦竹黄芦
 
荻花枫叶
 
言语春莺滑
  
间关莺语
  
青衫泪
 
青衫湿
 
黄芦苦竹

相关人物
白居易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铮铮然有京邑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诗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琶琵声停欲语迟。移全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把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转轴拨弦三五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撚抹复桃,初为霓裳后六幺【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幽咽泉流冰下滩】【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泉流水下难】。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唯有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蜀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閒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啼妆泪落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我从去年离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泪谁最多】【座中泣泪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典故
信霜
 
白雁传信


《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754~
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例句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 九日五首 其一

典故
一诺
 
一诺匪轻
 
一诺千金
 
一诺轻黄金
 
一诺黄金信
  
千金比然诺
  
千钧诺
 
季布一言
 
季布诺
 
季布重然诺
 
季布金
 
得诺轻季子
    
然诺重黄金
  
重一言
  
黄金诺

相关人物
季布
 
曹丘生


《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季布〉~273~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閒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汉书》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列传·季布〉~978~
辩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谈等,与窦长君善。布闻,寄书谏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则揖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足下何以得此声梁楚之间哉?且仆与足下俱楚人,使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美乎?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例句

一饭意专堪便死,千金诺在转难酬。 吴融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

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 李嘉祐 送李中丞杨判官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将期一诺重,歘使寸心倾。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

寸长堪缱绻,一诺岂骄矜。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皮日休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光辉轻尺璧,然诺重黄金。 羊士谔 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

长闻季氏千金诺,更望刘公一纸书。 许浑 寄献三川守刘公

淹留花柳变,然诺肺肠倾。 贾岛 再投李益常侍

遗愧虞卿璧,言依季布金。 韦庄 三用韵

一诺黄金信,三复白圭心。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高适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魏征 述怀

金诺静宜资讲诵,玉山寒称奉尊罍。 齐己 闻王员外新恩有寄

典故
一枝春雨
 
一笑无颜色
 
三千粉黛
 
分钗半夜
 
动地鼙鼓
 
合金钿
 
回头一笑千娇媚
 
天长地久有时尽
 
太液芙蓉未央柳
 
带雨梨花
 
恩泽初承
 
凭肩私语
 
春雨带梨花
 
梧桐疏雨
 
梧桐秋雨
 
梧桐雨
 
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春带雨
 
梨花枝上雨
  
歌长恨
 
洪都方士
 
海上仙山缥缈
  
玉容寂寞
 
百媚生
 
盟钗一股
 
睡髻偏
 
笳鼓动,渔阳弄
 
粉泪梨花
 
绵绵此恨无尽期
 
股钗还一半
 
花带雨
 
回廊私语
 
金钗信
  
钿盒偷传
 
云栈萦纡
 
惊破霓裳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青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云鬓花冠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帐里暖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閒暇【承欢侍寝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尽日君王听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军不发知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回首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栈纡登剑阁【云栈栈回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目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马嵬坡下尘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西宫南内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秋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旧枕故衾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临邛方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为感君王展转恩】,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慌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中有一人字玉真】【中有一人名玉妃】,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金阙两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九华帐下梦魂惊】。揽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银屏逦迤开【珠箔银钩逦迤开】【珠箔银钩迤逦开】【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含情凝涕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回头下问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空持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绵绵无尽期】。
典故
宁郁郁久居此
 
拜韩信
 
无双国士
   
萧何追韩信
  
韩侯将坛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萧何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例句

公议今如此,登坛到即行。 姚合 赠卢大夫将军

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 姚合 送郑尚书赴兴元

塞北征儿谙用剑,关西宿将许登坛。 李端 题故将军庄

帝命诗书将,登坛礼乐卿。 杜牧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

授钺筑坛闻意旨,颓纲漏网期弥纶。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 杜甫 有感五首之五

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 杜甫 王命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九

五载登坛真宰相,六重分阃正司徒。 杨巨源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之二

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王涯 从军词三首

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

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 苏颋 同钱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不日即登坛,枪旗一万竿。 贾岛 寄长武朱尚书

遍命登坛将,巡封异姓王。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漫教韩信兵涂地,不及刘琨啸解围。 韦庄 睹军回戈

孙弘莫惜频开閤,韩信终期别筑坛。 韩偓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

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 高骈 言怀

典故
一旦为龙
 
两剑
 
两龙剑
   
剑合延津
 
剑合双龙
 
剑埋狱底
 
剑埋丰城
 
剑埋龙壤
  
剑气射天
 
剑水二龙
 
剑津宝气
 
剑虹浮
 
剑跃双龙
 
剑闲夜冲星
 
剑龙辞延津
 
化龙
 
匣中孤剑
 
匣剑同处
 
匣龙双起
 
南斗龙光
 
合剑龙津
  
报张华
 
宝剑出
 
宝剑沉埋
 
宝剑冲牛斗
 
宝剑丰城寒
 
射斗光芒
 
射斗牛
 
射牛斗
 
干将冲牛射斗
 
干牛斗
 
延平
 
延平剑
 
延平双剑
  
延津龙去
 
张公龙剑
  
张雷识剑
 
张雷辨气
 
掘狱张雷
 
掘预藏剑
 
斗气埋长剑
 
斗牛光
 
斗牛光焰
 
斗冲剑气
 
斗间紫气
  
星斗见光气
  
星辰占宝剑
 
望牛斗
 
冲天剑
  
冲斗剑
 
冲星剑
 
为龙信息
 
牛斗气
 
牛斗空
 
牛斗紫气
 
牛斗变化
 
牛斗龙泉气
 
碧潭双剑
 
神光上斗牛
 
神光埋泉壤
 
神剑跃平津
 
神物化延平
 
神龙双剑
 
紫气剑一双
 
紫气干星
 
紫气辨斗牛
 
紫气飞空
 
腰间剑去
 
蛟龙子
 
冲斗剑
   
丰城埋没
 
丰城气
 
丰城双剑
 
丰城龙剑
 
丰狱剑
 
丰狱埋剑
 
酆狱气
 
金剑沉埋
 
双剑
 
双剑埋狱
 
双飞归延津
  
双龙剑
 
双龙斗牛气
 
雷令剑龙
 
雷剑
  
雷焕张华
 
雷焕掘剑
  
龙剑合延津
 
龙归剑杳
 
龙泉动牛斗
 
龙渊触牛斗

相关人物
干将
 
张华
 
莫邪
 
雷焕

参考典故
干将


《晋书》卷三十六〈张华列传〉~075~
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君言得之。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斯言岂效与!」因问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曰:「欲屈君为宰,密共寻之,可乎?」焕许之。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或谓焕曰:「得两送一,张公岂可欺乎?」焕曰:「本朝将乱,张公当受其祸。此剑当系徐君墓树耳。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也。」华得剑,宝爱之,常置坐侧。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焕更以拭剑,倍益精明。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华叹曰:「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乎!」华之博物多此类,不可详载焉。
《艺文类聚》卷六十〈军器部·剑〉~08~
《豫章记》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牛斗之间。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要宿。问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间有异气。是宝物也。精在豫章丰城。张华遂以孔章为丰城令。至县。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尺。开之。得二剑。其夕斗牛气不复见。孔章乃留其一匣。而进之。剑至。光曜炜晔。焕若电发。后张华遇害。此剑飞入襄城水中。孔章临亡。戒其子。恒以剑自随。后其子为建安从事。经浅濑。剑忽于腰閒跃出。遂视。见二龙相随焉。

简释

丰城气:喻有声誉。才华。唐杨炯《和刘长庄答十九兄》:“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丰城龙剑:指宝剑,或喻出类拔革之人及华美宝贵之物。金元好问《赠答平阳仇舜臣》:“沧海骊珠能几见,丰城龙剑不终藏。”

剑化:喻人去世。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二:“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例句

负户愁读书,剑光忿冲斗。 储光羲 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

牛斗之气,蓄于昆溪。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幽匣狱底埋,神人水心守。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焕有。 元稹 说剑

剑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 刘希夷 将军行

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 刘禹锡 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刘长卿 哭张员外继

竹在晓烟孤凤去,剑荒秋水一龙沉。 周朴 哭李端

双魂终会合,两剑遂蜿蜒。 孟简 咏欧阳行周事

泉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 孟郊 悼亡

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 孟郊 赠李观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宋之问 送杜审言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宋之问 鲁忠王挽词三首

蒿里埋双剑,松门闭万春。 岑参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 岑参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之二

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 崔融 咏宝剑

尚如匣中剑,分形会同处。 张潮 襄阳行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李峤

蜀郡灵槎转,丰城宝剑新。 李峤

雷焕张华久已无,沉冤知向何人说。 李涉 与弟渤新罗剑歌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李白 古风之十六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李白 梁甫吟

自从星坼中台后,化作双龙去不归。 李群玉 宝剑

雷焕丰城掘剑池,年深事远迹依稀。 李群玉 宝剑

薛公龙泉姿,其气在斗牛。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

半夜剑吹牛斗动,二年门掩雀罗愁。 李群玉 献王中丞(时有除拜)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杜牧 怀钟陵旧游四首

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颜。 杜牧 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学士简于圣明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杜甫 可叹

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 杜甫 哭王彭州抡

把臂开尊饮我酒,酒酣击剑蛟龙吼。 杜甫 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 杜甫 秦川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夜看丰城气,回首蛟龙池。 杜甫 咏怀二首

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

斗间收紫气,台上挂清光。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翠帷双卷出倾城,龙剑破匣霜月明。 柳宗元 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杨炯 送丰城王少府

分鸾岂遐阻,别剑念相寻。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

向非张茂先,孰辨斗牛光。 权德舆 丰城剑池驿感题

延平一旦为龙处,看取风云布九州。 汪遵 延平津

孤负平生剑,空怜射斗光。 沈亚之 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

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杜陵书积蠹,丰狱剑生苔。 白居易 酬卢秘书二十韵

萧散弓惊雁,分飞剑化龙。 白居易 重寄

淬之几堕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龙子。 卢纶 难绾刀子歌

不知雷氏剑,何处更冲天。 卢骈 题青龙精舍

双剑曾埋狱,司空问斗牛。 窦常 求自试

埋没剑中生紫气,尘埃瑟上动清商。 窦庠 酬谢幸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双剑变成龙化去,两溪相并水归南。 窦巩 题剑津

恩重匣中孤剑在,梦余江畔数峰青。 罗隐 春日忆湖南旧游寄卢校书

延平有风雨,从此是腾骧。 罗隐 送沈光侍御赴职闽中

发硎思剸玉,投水化为龙。 裴夷直 观淬龙泉剑

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 贾岛 代边将

良乐知骐骥,张雷验镆铘。 贾岛 寄令狐绹相公

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

剑埋龙守壤,石卧虎司碑。 陈元光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韦庄 同旧韵

不应双剑气,长在斗牛傍。 韦庄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成丹始见金无滓,冲斗方知剑有神。 韦庄 题安定张使君

直应宣室还三接,未必丰城便陆沉。 韩偓 奉和峡州孙舍人肇荆南重围中寄诸朝士二篇时李常侍洵严谏议龟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继和馀久有是债今至湖南方暇牵课

斗间紫气分明后,擘地成川看化龙。 韩偓 宝剑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雷焕掘宝剑,冤氛消斗牛。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双剑来时合,孤桐去日凋。 顾况 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

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 骆宾王 和李明府

有气还冲斗,无时会凿坏。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雷令剑龙知去未,虎夷云鹤亦来无。 鲍溶 寄福州从事殷尧藩

典故
尾生抱柱
 
尾生柱朽
 
抱柱信
 
抱梁
 
抱梁期
  
柱下留信
 
桥下期
 
水淹蓝桥
 
水至不去

相关人物
尾生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998~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简释

抱桥:称恋人忠诚守信。宋刘筠《又赠一绝》:“风波若未乖前约,一死何曾更抱桥。”


例句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李白 长干行二首

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将心学松蕣。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典故
报花柳平安
  
平安竹
 
竹边新报
 
花草报平安


《酉阳杂俎》续集卷十〈支植下〉
卫公(李德裕)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二〈草木七·竹·童子寺竹〉~3350~
唐李卫公言,北都唯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典故
背水纵兵
 
背河一战

相关人物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简释

背河一战:指用兵奇谋。唐王季友《古塞曲》:“日落沙尘昏,背河可一战。”


例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李世民 还陕述怀

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 王季友 古塞曲

典故
上林书
 
上林书绝
 
上林消息
 
上林过雁
 
上林雁
 
上林鸿雁
 
上苑传书
  
借片鸿
 
传帛
 
传书雁
 
传雁
 
传雁足
 
北海雁书
 
北雁连书
 
南雁传尺素
 
南雁惠佳音
 
吴鸿传信
 
塞雁音书
 
塞鸿传书
 
天涯芳信
 
子卿归信
 
寄南飞翼
 
寄南飞鸿
 
寄情无雁
 
寄书雁来时
 
寄书雁翼
 
寄书鸿雁
 
寄锦书
 
寄双飞燕
  
弋雁问消息
 
微辞寄归雁
 
愁怀逐归鸿
 
凭鸿
 
断鸿书
 
断鸿谁倩
 
断鸿难倩
 
书倩秋鸿
 
书到雁应还
 
书因北雁稀
 
书凭燕翼
 
书托过鸿
 
书归玉塞
 
书无去鸿
 
书无过雁
 
书系双飞翼
 
书雁
 
书鸿
 
朔燕传书
 
望飞燕
 
归鸿书
 
归鸿无信
 
归鸿谁寄
 
漫写羊裙
 
燕去鸿归
 
燕翎寄笺
 
独雁征书
 
秋鸿春燕
  
空回春雁
 
系帛
  
系书翠羽
 
系边书
 
系雁书
 
苏武逢雁
 
裂帛待燕鸿
 
裂帛附双燕
 
见雁思乡信
 
诗凭燕翼
 
认上林欲下
  
赤书凭雁
  
过鸿来燕
 
乡书雁少
 
衔来相思字
 
锦书寄飞翼
  
雁来音信
 
雁传书
      
雁足传书
 
雁鸿附书
 
难觅征鸿
 
云边翼
 
云间一纸书
 
音信绝南鸿
 
音书凭过雁
 
飞燕归信
 
鸿来雁度
 
鸿羽芳信
  
鸿雁北来
 
鸿雁书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苏武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传书燕〉
长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绍兰,适巨商任宗,为贾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信不达。绍兰目?堂中有双燕戏于梁间,兰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经由于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凭尔附书授于我婿。」言讫泪下,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诺。兰复问曰:「尔若相允,当泊我怀中。」燕遂飞于膝上。兰遂吟诗一首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慇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兰遂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见一燕飞鸣于厅上,宗讶视之,燕遂泊于肩上,见有一小封书系在足上。宗解而视之,乃妻所寄之诗。宗感而泣下,燕后飞鸣而去。宗次年归,首出诗示兰。后文士张说传其事,而好事者写之。

简释

雁书:喻书信。唐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诗》:“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


例句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 刘商 胡笳十八拍

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 刘威 早秋归

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 刘沧 留别崔浣秀才昆仲

系帛何须雁,金乌日日飞。 吴融 送僧归日本国

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 乔知之 从军行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离思

鸿雁向西北,飞书报天涯。 李白 千里思

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

经时停尺素,望尽云边翼。 李群玉 小弟艎南游近书来

芳草萋萋新燕飞,芷汀南望雁书稀。 李群玉 恼从兄

因书天末心,系此双飞翼。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 杜牧 偶题二首之二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 天末怀李白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杜甫 寄高三十五詹事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杜甫 归雁二首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沈如筠 闺怨二首之一

鸿雁飞不到,音尘何由达。 独孤及 代书寄上李广州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王勃 采莲曲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王勃 蜀中九日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王涯 秋思赠远二首

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董思恭 咏弓

归牛疑燧落,过雁误书迟。 韦蟾 上元三首之一

雁足应难达,狐踪浪得疑。 韩偓 春闷偶成十二韵

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 骆宾王 秋雁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 鲍溶 赠远

典故
一枝传远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远信
 
一枝春
 
一枝春信
 
一枝春色
 
一枝谁寄长安
 
一枝随驿使
 
不寄梅花
 
到陇梅花
 
剪梅烟驿
 
南枝附春信
 
只赠梅花
 
寄一枝
 
寄寒梅
 
寄折梅
 
寄春
 
寄梅花
 
寄与路遥
 
寒梅传驿信
 
寒梅堪寄
 
寻驿使
 
岭梅传远信
 
庾岭一枝
 
庾梅信断
 
折寒香传语
 
折幽香千里寄
 
折得陇头
 
折梅
 
折梅寄
 
折梅寄我
 
折梅寄江北
 
折花寄
 
故人堪寄
 
故人赠江头春信
 
故人难寄
 
春在手
 
春赠陇头
 
梅寄断魂
 
梅残驿使迟
  
梅花寄寒驿
 
梅花寄远
  
楚驿梅边
 
水驿寄江南梅萼
 
江南信
 
江南信息
 
江南折赠
 
江南春信
 
江南逢梅
 
江南驿使
 
江路梅花
 
花信随驿使
 
万里凭驿使
 
万里赠
 
解道江南句
 
赠春色
 
赠梅花
  
送客逢春
 
逢驿使
 
远寄江南春意
  
陆凯寄梅
 
陆郎封寄
 
陇头人
 
陇头春信
 
陇头春色
 
陇头梅
 
陇驿传梅
 
难随驿使
 
驿使传梅
 
驿使带春
 
驿使梅
 
驿使为伊忙
 
驿传梅信
  
相关人物
范晔
 
陆凯


《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范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简释

陇头梅:咏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亦咏梅花。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例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柳宗元 早梅

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

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 王初 梅花二首

典故 
侧帽檐
 
巾欹
 
席帽斜
 
帽侧
 
帽檐欹
 
帽欹歌
 
斜帽欹
 
欹冠
 
欹客帽
 
欹巾冠
 
欹帽
 
欹乌帽
 
欹乌纱
 
欹短发
 
欹纱帽
 
乌帽侧
 
乌帽欹斜
 
独孤侧帽
 
纱帽侧
 
角巾欹
 
轻风侧帽
 
醉帽斜

相关人物
独孤信


《北史》卷六十一〈独孤信列传〉~270~
信美风度,雅有奇谋大略。周文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震邻国。东魏将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矫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乃云「无关西之忧」,欲以委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简释

侧帽:喻行止潇洒。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


例句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典故
长乐宫中一叹

相关人物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28~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漢語大詞典》:庾愁
南朝 梁 诗人 庾信 ,使 西魏 ,阻于兵,留 长安 。 北周 代 西魏 后,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虽通显,而常有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意。后因称乡思或故国之思为“庾愁”。 宋 李莱老 《青玉案》词:“ 荀 香犹在, 庾 愁何许,云冷 西湖 赋。”
《國語辭典》:拔帜(拔幟)  拼音:bá zhì
比喻以计谋战胜敌人,取而代之。参见「拔帜易帜」条。南朝陈。张正见 赋得韩信诗:「沉沙拥急水,拔帜上危城。」唐。魏徵 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于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漢語大詞典》:拔赵帜易汉帜(拔趙幟易漢幟)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韩信 率 汉 军击 赵 ,将至 井陉口 ,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 赵 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 赵 。 赵 军出击, 汉 军佯败而走, 赵 军果空营追击。“ 信 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 赵 空壁逐利,则驰入 赵 壁,皆拔 赵 旗,立 汉 赤帜二千。” 赵 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 汉 军赤帜,大惊,“以为 汉 皆已得 赵王 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 信 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人妖:“妻与生用拔 赵 帜易 汉 帜计,笑而行之。”亦作“ 拔赵帜立赤帜 ”、“ 拔赵易汉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惜伪古文罅漏太多,弥缝匪易,虽盛气强词,仍不能拔 赵 帜而立赤帜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埋头苦干,意欲将新军中除 满 人与官长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而拔 赵 易 汉 。”亦省作“ 拔帜 ”。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韩信诗》:“ 淮阴 总 汉 兵, 燕 齐 擅远声。沉沙拥急水,拔帜上危城。” 唐 魏徵 《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於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明 何景明 《淮阴侯》:“大将登臺贵,三军拔帜豪。” 清 赵翼 《前接雨村观察续寄诗话有书报谢兹又接来书并诗四章再次寄答》之四:“擣虚拔帜晨趋壁,救败量沙夜唱筹。”
《國語辭典》:千呼万唤(千呼萬喚)  拼音:qiān hū wàn huàn
频频呼唤,再三催促。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也作「千唤万唤」。
《國語辭典》:司马青衫(司馬青衫)  拼音:sī mǎ qīng shān
司马,职官名。青衫,指卑微的官服。唐朝诗人白居易自述贬官江州司马期间,一日于江边送客,听闻邻船上歌女诉说身世,感动得将衣衫哭湿了。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以司马青衫指白居易,亦用来比喻极为悲伤哀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分類:悲伤凄切
《國語辭典》:江州司马(江州司馬)  拼音:jiāng zhōu sī mǎ
唐代诗人白居易。因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其名作〈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二句,后遂以其为白居易的代称。元。无名氏《货旦郎》第一折:「你比著东晋谢安才艺浅,比著江州司马泪痕多。」
《國語辭典》:轻拢慢撚(輕攏慢撚)  拼音:qīng lǒng màn niǎn
一种弹琵琶的手法。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漢語大詞典》:青衫司马(青衫司馬)
唐 白居易 贬官 江州 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郑厚卿席上谢余伯山》词:“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 江州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客有善丝竹者以笺索词漫为赋此》词:“今日白髮何堪,青衫司马,仍会 秋娘 宅。”
《國語辭典》:千金一诺(千金一諾)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形容极重视信守诺言。参见「一诺千金」条。《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假使不依她这句话罢,慢讲她那性儿不肯干休,又何以全她那片孺慕孝心,圆我那句千金一诺。」
《漢語大詞典》:千金诺(千金諾)
语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千斤诺”指难得的、可贵的诺言。 清 吴伟业 《家园次罢官吴兴有感》诗之三:“枉殉千金诺,空酬一饭恩。”参见“ 千金一诺 ”。
《國語辭典》:千金一诺(千金一諾)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形容极重视信守诺言。参见「一诺千金」条。《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假使不依她这句话罢,慢讲她那性儿不肯干休,又何以全她那片孺慕孝心,圆我那句千金一诺。」
《國語辭典》:曹丘生  拼音:cáo qiū shēng
人名。汉楚人,生卒年不详。有辩才,季布得其揄扬而名重天下。
《國語辭典》:曹丘  拼音:cáo qiū
1.复姓。如汉朝曹丘生。
2.介绍人、推荐人。汉代曹丘生到处赞扬季布的英勇,使季布享有盛名。故后作为荐引、称扬者的代称。《聊斋志异。卷一。娇娜》:「羁旅之人,谁作曹丘者!」
《漢語大詞典》:无二诺(無二諾)
楚 汉 时名将 季布 恪守信义,不轻易然诺,故 楚 谚有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无二诺”称美信守诺言者。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漢語大詞典》:然诺(然諾)
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 李善 注:“言神女之意虽含诺犹不当其心。”史记·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唐 张谓 《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
《漢語大詞典》:百金诺(百金諾)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百金诺”指信实可靠的诺言。 唐 高适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國語辭典》:金诺(金諾)  拼音:jīn nuò
对他人守信不渝。唐。顾云〈代人上路相公启〉:「果践玉书,不移金诺。」
分類:珍贵诺言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梨花雨
(1).梨花开放时节的雨水。 宋 孙光宪 《虞美人》词:“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淡梨花雨。” 元 虞集 《答钱翼之》诗:“闭门三月梨花雨,徧写千林柿叶霜。”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棉村丽句:“﹝ 棉村 ﹞《醒》云:‘重门夜静梨花雨,孤馆春寒柳絮风。’”
(2).形容女子泣下如雨的姿容。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鼓词:“弹到离愁凄咽处,絃肠俱断梨花雨。”参见“ 梨花带雨 ”。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渔阳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好一似 渔阳 鼙鼓,霓裳酿胚。”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记谈 好望 风涛险,正及 渔阳 鼙鼓喧。”
《漢語大詞典》:钿合金钗(鈿合金釵)
(1).钿盒和金钗。相传为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之信物。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将去。” 宋 柳永 《二郎神》词:“鈿合金釵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2).泛指情人间之信物。 宋 王寀 《蝶恋花》词:“红粉阑干,有箇人相似。鈿合金釵谁与寄。”参见“ 金釵鈿合 ”。
《漢語大詞典》:金钗钿合(金釵鈿合)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的信物。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
《漢語大詞典》:鸿都客(鴻都客)
神仙中人。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临邛 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鸿都客引会 广寒宫 ,织女星盟証 长生殿 。” 徐朔方 校注:“鸿都客,神仙中人……鸿都,仙府。”
分類:朔方
《國語辭典》:登坛(登壇)  拼音:dēng tán
登上讲道的道场。《西游记》第一回:「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
《國語辭典》:筑坛(築壇)  拼音:zhú tán
筑设坛场。宋。陆游 感皇恩。小阁倚秋空词:「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三国演义》第四九回:「来南屏山相度地势,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
《漢語大詞典》:追亡
(1).追赶逃亡者。南齐书·幸臣传论:“捕叛追亡,长戍远謫。”清史稿·王杲传:“ 万历 二年七月, 建州 奈儿秃 等四人款寨请降, 来力红 追亡至塞上。”
(2). 秦 末, 楚 汉 相争, 韩信 弃 楚 归 汉 ,未被重用而逃, 汉 相 萧何 赏识 韩 才,亲自把 韩 追回来,并劝说 刘邦 重用 韩信 ,拜为大将。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因以“追亡”为典。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元 黄庚 《题〈漂母饭信图〉》诗:“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康有为 《怀翁常熟去国》诗:“深惜追亡 萧相国 ,天心存 汉 果何如?”
(3).追念死者。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奉读手命,追亡虑存,恩哀之隆,形於文墨。”晋书·卞壸传:“於父无追亡之善,於母无孝敬之道。” 明 汪道昆 《洛水悲》:“你看 宓妃 容色分明与 甄后 一般,教我追亡拊存,好生伤感人也。”
《國語辭典》:韩信(韓信)  拼音:hán xìn
人名。(?~西元前196)淮阴人,年轻时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后助汉高祖伐魏、举赵、降燕、破齐,封为齐王,后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伪作云梦之会,擒置咸阳,降封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
《漢語大詞典》:别剑(别劍)
喻夫妻生离死别。语本 南朝 宋 鲍照 《赠故人马子乔》之六:“双剑将别离,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雌沉 吴 江里,雄飞入 楚 城。 吴 江深无底, 楚 闕有崇扃。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谓, 楚 人 干将 、 莫邪 曾造雌雄之剑。 唐 岑参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之二:“遽闻伤别剑,忽復嘆藏舟。” 唐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诗:“分鸞岂遐阻,别剑念相寻。”
分類:夫妇
《國語辭典》:剑化(劍化)  拼音:jiàn huà
晋时张华命雷焕于丰城掘得龙泉、太阿双剑,华与焕各佩一把,二人死后,剑堕入水中,化为二龙的故事。见《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后比喻各从其类。唐。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二:「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國語辭典》:剑气(劍氣)  拼音:jiàn qì
1.宝剑的精光。如:「剑气冲霄」。《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曰:『室有剑气畏人。向道途之不奉见者,良以此故。』」
2.比喻人的才华和才气。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剑气凌云,而屈迹万夫之下。」唐。钱起 江行无题诗一○○首之八三:「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漢語大詞典》:埋剑(埋劍)
晋书·张华传载, 张华 时见有紫气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间,邀 雷焕 共议,以为系宝剑之光上冲所致,当在 豫章 丰城 ,因命 雷 为 丰城 令访察其物。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龙泉、太阿二宝剑。后以“埋剑”喻被埋没或不得彰显。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诗:“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除薛三璩毕四曜兼述索居》诗:“掘狱知埋剑,提刀见发硎。”分门集注引 梅尧臣 注:“喻 薛 毕 二子几年埋没,今始奋发。”
《漢語大詞典》:延津剑(延津劍)
亦称“ 延津宝剑 ”。 指 龙泉 、 太阿 两剑。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让 延津 剑,弃掷休如緑綺絃。”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 延津 宝剑看重会, 合浦 明珠喜再逢。”参见“ 延平津 ”。
分類:龙泉太阿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漢語大詞典》:张雷(張雷)
晋 张华 、 雷焕 的并称。传说二人据天象在 丰城 掘得宝剑龙泉、太阿。 唐 白居易 《闻李尚书拜相寄贺微之》诗:“ 夔 禼 定求才济世, 张 雷 应辩气衝天。” 唐 贾岛 《寄令狐綯相公》诗:“ 良 乐 知麒驥, 张 雷 验鏌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便烦问讯 张雷 ,甚斗宿无光剑不回。”参见“ 丰城剑气 ”。
《國語辭典》:丰城剑气(豐城劍氣)  拼音:fēng chéng jiàn qì
比喻有宝物的地方,即有不平常的迹象。参见「丰城贯斗」条。
《漢語大詞典》:星剑(星劍)
宝剑。 唐 杜甫 《暝》诗:“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 唐 杜牧 《和宣州沉大夫登北楼书怀》:“兵符严重辞金马,星剑光芒射斗牛。”
分類:宝剑
《漢語大詞典》:星辰剑(星辰劍)
泛指宝剑。典出 晋 张华 望斗牛间紫气掘狱屋基得剑事。见晋书·张华传。 唐 杜甫 《偶题》诗:“鬱鬱星辰剑,苍苍雷雨池。”
《漢語大詞典》:冲斗(衝斗)
晋 司空 张华 ,望见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问之道术家 雷焕 。 焕 谓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其地当在 豫章丰城 间。因补 焕 为 丰城 令,掘地果得龙泉、太阿两宝剑。见晋书·张华传。后因以“衝斗”比喻人的志气超迈或才华英发。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有气还衝斗,无时会凿坏。” 唐 刘禹锡 《望赋》:“谅衝斗兮谁见,伊戴盆兮何望。” 宋 王禹偁 《赋得南山行送冯中允之辛谷冶按狱》诗:“是何 屈子 不知己,衝斗太阿教补履。”
《漢語大詞典》:丰剑(豐劍)
见“ 丰城剑 ”。
《漢語大詞典》:丰城剑(豐城劍)
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 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 。 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歷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贯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荧光下合 丰城 剑,紫气中悬执法星。” 清 孙枝蔚 《赠魏生》诗:“才华顺似 丰城 剑,和气当如春草轩。”亦省作“ 丰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丰 剑,意气逐 吴 鉤。”
《漢語大詞典》:丰城剑(豐城劍)
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 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 。 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歷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贯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荧光下合 丰城 剑,紫气中悬执法星。” 清 孙枝蔚 《赠魏生》诗:“才华顺似 丰城 剑,和气当如春草轩。”亦省作“ 丰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丰 剑,意气逐 吴 鉤。”
《漢語大詞典》:双龙(雙龍)
(1).两条龙。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自当八风通,庆云聚,五老同游,三星运曜,岂直双龙再赐,九雉重飞而已哉。”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清晨鸣天鼓,飆歘腾双龙。” 唐 李商隐 《九成宫》诗:“云随 夏后 双龙尾,风逐 周王 八马蹄。”
(2).称誉同时著名的两个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东汉 许虔 、 许邵 , 南朝 梁 谢举 、 谢览 , 柳惔 、 柳悦 , 唐 乌承玼 、 乌承恩 等。晋书·陆云传:“矫翮南辞,翻栖火树;飞鳞北逝,卒委汤池。遂使穴碎双龙,巢倾两凤。”按,此指 陆机 、 陆云 。
(3).相传 晋 代 张华 见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推知 豫章 丰城 有宝剑。 张华 派 雷焕 到 丰城 ,掘狱屋基,得宝剑二把。 张华 和 雷焕 各得其一。后 张华 被诛,其剑顿失。 雷焕 卒, 雷焕 之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下水取剑,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后以“双龙”用为宝剑之典。 唐 杜牧 《怀锺陵旧游》诗之二:“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宋 司马光 《华星篇时视役河上寄郡中诸同舍》诗:“匣中夜半双龙吼,乃知神物不自藏。” 清 孙枝蔚 《遇张容庵话旧》诗:“匣里双龙在,人间猛虎愁。” 梁启超 《侠情记传奇·纬忧》:“昨夜双龙匣剑鸣,负汝汝难忍。”参阅晋书·张华传
《漢語大詞典》:雷氏剑(雷氏劍)
传说 三国 吴 未灭时,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及 吴 平,紫气愈明。 豫章 人 雷焕 妙达纬象,言紫气为 豫章 丰城 宝剑之精。尚书令 张华 即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密令寻之。 焕 至任,掘狱屋基,得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紫气不复见。及 张华 、 雷焕 死,两剑化龙飞去。见晋书·张华传。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韦思恭》:“昔 葛陂 之竹,渔父之梭, 雷氏 之剑,尚皆为龙,安知此名山大镇,岂非龙潜其身耶!”
《漢語大詞典》:龙剑(龍劍,龍劒)
亦作“ 龙劒 ”。古有宝剑名龙渊、龙泉。后因称宝剑为“龙剑”。 晋 郭璞 《蚍蜉赋》:“虎賁比而不慑,龙劒挥而不恐。”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晋 库走龙劒, 吴 宫伤燕雏。”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参藩巴蜀》诗:“万里江湖龙剑合,一尊风雨 蓟门 分。”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诗之五:“匣中龙剑光,一鸣四壁静。” 柳亚子 《题〈张苍水集〉》诗之四:“ 延津 龙剑沉渊久,出匣依然百炼钢。”
《漢語大詞典》:抱桥(抱橋)
抱柱。 宋 刘筠 《又赠荷花一绝》:“风波若未乖前约,一死何曾更抱桥。”参见“ 抱柱 ”。
《漢語大詞典》:抱柱
(1).庄子·盗跖:“ 尾生 与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以“抱柱”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玉台新咏·古诗〈穆穆青风至〉》:“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唐 李白 《长干行》之一:“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臺。” 陈去病 《惜别词》:“而今抱柱空遗恨,流水悠悠岂復情。”
(2).比喻死守陈规而不知变通。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若反以新为嫌,是必拾人牙后,人云亦云;否则,抱柱守株,不敢踰限一步,是尚得成家哉!”
《漢語大詞典》:平安信
报告平安的使者或书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大理丞 郑復礼 言: 波斯 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輒放一隻至家,以为平安信。”
《漢語大詞典》:信鸿(信鴻)
传送书信的鸿雁。 宋 李之仪 《采桑子》词:“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託双鳧作信鸿。”
《國語辭典》:帛书(帛書)  拼音:bó shū
1.写在布帛上的书信。《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2.写在缣帛上的书籍。如:「马王堆帛书内容丰富,包括《周易》、《老子》、《黄帝四经》、《战国纵横家书》等。」
《漢語大詞典》:空中书(空中書)
指从神仙界寄来的书信。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罢琴惆悵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漢語大詞典》:系书(繫書)
见“ 繫帛书 ”。
《漢語大詞典》:系帛书(繫帛書)
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汉书·苏武传:“﹝ 常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杨炯 《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书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國語辭典》:宾鸿(賓鴻)  拼音:bīn hóng
鸿鸟。清。王夫之〈蝶恋花。渺渺扁州天一瞬〉词:「泪竹千竿垂紫晕,宾鸿不寄苍梧信。」《水浒传》第三五回:「行至寨前第三关上,只听得空中数行宾鸿嘹亮。」
分類:鸿雁信使
《漢語大詞典》:宾雁(賓雁)
鸿雁。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唐 钱起 《见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杨起居李员外》诗:“ 上林 春更好,宾雁不知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郭沫若 《蝶恋花》词:“几见熏风摇碧草,南来宾雁知多少。”
分類:鸿雁
《漢語大詞典》:送书雁(送書雁)
汉武帝 时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时 汉 使求释 苏武 , 匈奴 谎称 苏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 苏武 因此获释归 汉 ·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称雁为“送书雁”。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唐 李商隐 《雨》诗:“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漢語大詞典》:雁使
送信的使者。 唐 乔知之 《从军行》:“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参见“ 雁足书 ”。
分類:送信使者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字  拼音:yàn zì
雁群飞行天空时,排列如一或人等字形。宋。苏轼〈虚飘飘诗。序〉:「元祐间,山谷作虚飘飘,盖乐府之馀,当时诸公皆有和篇。黄鲁直原作诗云:『虚飘飘,花飞不到地,……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漢語大詞典》:雁封
犹雁书。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 王瑳 诗:‘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絶。’按:谓书也。”
《國語辭典》:雁帛  拼音:yàn bó
系帛于雁足以传书。汉苏武等出使匈奴,为匈奴所羁留;其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夜见使者,教他对单于说道,天子射上林中,见帛系雁足,言武等在某泽中,苏武遂得救回国。见《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后以比喻书信。《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雁帛鸾笺通称简札。」也称为「雁书」。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书(雁書)  拼音:yàn shū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刘孝威〈怨诗〉:「雁书犹未返,角马无归年。」唐。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诗:「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足  拼音:yàn zú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王僧孺〈咏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杜光廷〈纪道德赋〉:「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鸿雁(鴻雁)  拼音:hóng yàn
动物名。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食植物种子、虫、鱼以维生。也称为「大雁」。
《國語辭典》:鸿雁(鴻鴈)  拼音:hóng yàn
1.即鸿雁,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南朝宋。颜延之〈归鸿〉诗:「万有皆同春,鸿雁独辞归。」俗称为「大雁」。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鸿雁,美宣王也。」或以为流民喜得安定之所而作之诗。首章二句为:「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因以为篇名。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漢語大詞典》:鸿雁行(鴻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鸿雁行中,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
分類:兄弟出行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梅驿(梅驛)
驿所的雅称。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从此尊前,便顿然少箇, 江 南羇客。不忍怱怱,少驻船梅驛。” 宋 陆游 《蓦山溪·送伯礼》词:“梅驛外,蓼滩边,只待除书看。”参见“ 梅花使 ”。
分類:雅称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赠远(贈遠)
赠送东西给远行的人。 元 黄清老 《古诗送王君冕归陕西》之六:“锦囊可赠远,愧非明月珠。” 明 茅孝若 《苏园翁》:“耒耜之餘编草屨,同革舃般坚靭哩,赠远輒相貽。”
《漢語大詞典》:陆凯传情(陸凱傳情)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陆凯传情”为咏梅之典。 宋 钱惟演 《柳絮》:“ 陆凯 传情梅暗落, 韩凭 遗恨蝶争飞。”
《漢語大詞典》:驿寄梅花(驛寄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宋 秦观 《踏莎行》词:“驛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漢語大詞典》:驿路梅花(驛路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官桥杨柳和愁摘,驛路梅花带雪看。”
《國語辭典》:侧帽(側帽)  拼音:cè mào
斜戴著帽。《周书。卷一六。独孤信传》:「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宋。陆游 早行诗:「凭鞭寻断梦,侧帽受微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