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26,分10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事业霜满镜
班马业
班氏业
班氏业前书
允文事业(又作:采石勋业)
长卿无产业
儿童事业
黑头勋业
屠龙事业
建业歌
纱缦业
晋公勋业
昆阳功业
凌烟勋业
千亩业
典故
事业霜满镜
 
倚楼看镜
 
倦看青镜
 
功名看镜
 
把菱花照
 
楼独倚,镜频看
 
登楼览镜
 
行藏倚楼
 
镜慵看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江上〉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典故 
班马业

相关人物
司马迁
 
班固

参考典故
班氏业前书
 
良史迁


《晋书》卷八十二《陈寿等传论》
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

例句

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绮园难贮林栖意,班马须持笔削权。 黄滔 遇罗员外衮

典故 
班氏业

相关人物
扬雄
 
班固

参考典故
班氏业前书
 
荐扬雄


《昭明文选》卷六十南朝宋·王僧达《祭颜光禄文》
「义穷机彖,文蔽班杨。」唐·李善注:「班,班固;杨,扬雄也。」

例句

班扬名甚盛,嵇阮逸相须。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杜甫 壮游

班杨秉文史,对院自为邻。 韦应物 答史馆张学士段柳庶子学士集贤院看花见寄兼呈柳学士

典故
班氏业前书

相关人物
班固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传》附《班固传》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覈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傍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馀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例句

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 宋之问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

典故
允文事业
 
采石勋业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三二七册·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778~
丙子,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督舟师拒金主亮于东采石,却之。……允文曰:「今(李)显忠未至,而敌以来日过江,我当身先进死,与诸军戮力决一战。……众皆曰:「今既有所主,请为舍人一战。」允文即与(时)俊等谋,整步骑阵于江岸,而以海鳅及战船载兵驻中流击之。……官军以海鳅船冲敌舟,舟分为二。官军呼曰:「王师胜矣!」遂并击金人。金人所用舟底阔如箱极不稳且不谙江道,皆不能动,其能施弓箭者,每舟十数人而已,遂尽死于江中。……敌既败去,允文即具捷以闻。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三二七册·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803~2~
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虞允文自镇江还,入见,上慰藉甚渥。
典故
长卿未遇
 
长卿无产业
 
长卿牢落
 
长卿贫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参考典故
游梁
 
相如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2999~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彊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閒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新校本南史》卷十七《刘粹传》附《刘伯龙传》
损同郡宗人有刘伯龙者,少而贫薄,及长,历位尚书左丞,少府,武陵太守,贫寠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营十一之方,忽见一鬼在傍抚掌大笑。伯龙叹曰:「贫穷固有命,乃复为鬼所笑也。」遂止。

例句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家甚长卿贫,身多公干病。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长卿未遇杨朱泣,蔡泽无媒原宪贫。 卢纶 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 高适 酬裴秀才

典故
儿童事业

相关人物
唐且


《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列传·崔骃〉~708~
毅生骃,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扬雄《解嘲》,作《达旨》以荅焉。其辞曰:……「夫君子非不欲仕也。耻夸毗以求举;非不欲室也,恶登墙而搂处。叫呼衒鬻,县旌自表,非随和之宝也。暴智耀世,因以干禄,非仲尼之道也。游不伦党,苟以徇己,汗血竞时,利合而友。子笑我之沈滞,吾亦病子屑屑而不已也。先人有则而我弗亏,行有枉径而我弗随。臧否在予,唯世所议。固将因天质之自然,诵上哲之高训;咏太平之清风,行天下之至顺。惧吾躬之秽德,勤百亩之不耘。絷余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昔孔子起威于夹谷,晏婴发勇于崔杼;曹刿举节于柯盟,卞严克捷于彊禦;范蠡错埶于会稽,五员树功于柏举;鲁连辩言以退燕,包胥单辞而存楚;唐且华颠以悟秦,甘罗童牙而报赵;原衰见廉于壶飧,宣孟收德于束脯;吴札结信于丘木,展季效贞于门女;颜回明仁于度毂,程婴显义于赵武。仆诚不能编德于数者,窃慕古人之所序。」
《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甘罗〉~78~
唐·李贤注:「甘罗,下蔡人,甘茂孙也。年十二,事秦相吕不韦。秦使张唐往相燕。罗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不韦乃言之于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事见史记。童牙谓幼小也。」
典故
王掾少
   
黑头勋业
 
黑头相

相关人物
诸葛恢
 
王珣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识鉴〉~395~
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庾之下。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
《晋书》卷七十七〈诸葛恢列传〉~204~
恢弱冠知名,试守即丘长,转临沂令,为政和平。值天下大乱,避地江左,名亚王导、庾亮。导尝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及导拜司空,恢在坐,导指冠谓曰:「君当复著此。」
《世说新语》中卷上《雅量》
「王东亭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誉,公甚欲其人地为一府之望。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即相贬笑。公曰:『不然,观其情貌,必自不凡。吾当试之。』后因月朝阁下伏,公于内走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珣初辟大司马掾,桓温至重之,常称『王掾必为黑头公,未易才也』。」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洽子)王珣〉~756~
珣字元琳。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

例句

到彼的知宣室语,几时徵拜黑头公。 罗隐 淮南送节度卢端公将命之汴州端公常为汴州相公从事

削玉风姿官水土,黑头公自古来难。 韩偓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

当年紫髯将,他日黑头公。 韩翃 送李中丞赴商州

典故
千金费屠龙
 
学屠龙
  
屠龙事业
 
屠龙学
 
屠龙工巧
 
屠龙手
 
屠龙技
 
屠龙破产
 
屠龙计
 
技悔屠龙
 
艺可屠龙
 
龙屠
 
龙希莫学屠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禦寇〉~046~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简释

屠龙:喻指技艺华而不实。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

屠龙手:喻有才能而不为所用之人。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

典故
建业歌
 
相关人物
孙皓
 
陆凯


《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陆凯传〉~400~
皓徙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凯上疏曰:「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乐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君威伤于桀纣,君明闇于奸雄,君惠闭于群孽。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困民以求饶,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臣窃为痛心。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臣闻吉凶在天,犹影之在形,响之在声也,形动则影动,形止则影止,此分数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进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民力尽于奢侈,目眩于美色,志浊于财宝,邪臣在位,贤哲隐藏,百姓业业,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忧。汉所以彊者,躬行诚信,听谏纳贤,惠及负薪,躬请岩穴,广采博察,以成其谋。此往事之明證也。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纲纪,晋有其政。又益州危险,兵多精彊,闭门固守,可保万世,而刘氏与夺乖错,赏罚失所,君恣意于奢侈,民力竭于不急,是以为晋所伐,君臣见虏。此目前之明验也。臣闇于大理,文不及义,智慧浅劣,无复冀望,窃为陛下惜天下耳。臣谨奏耳目所闻见,百姓所为烦苛,刑政所为错乱,愿陛下息大功,损百役,务宽荡,忽苛政。又武昌土地,实危险而塉确,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泊则沈漂,陵居则峻危,且童谣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臣闻翼星为变,荧惑作妖,童谣之言,生于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苦也。

例句

得餐武昌鱼,不顾浔阳田。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裴侍御

鱼听建业歌声过,水看瞿塘雪影来。 罗隐 游江夏口

典故
纱缦业
 
绛帐清风
 
绛纱传授
 
韦幔传经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列传·韦逞母宋氏〉~252~
韦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也,家世以儒学称。宋氏幼丧母,其父躬自养之。及长,授以周官音义,谓之曰:「吾家世学周官,传业相继,此又周公所制,经纪典诰,百官品物,备于此矣。吾今无男可传,汝可受之,勿令绝世。」属天下丧乱,宋氏讽诵不辍。其后为石季龙徙之于山东,宋氏与夫在徙中,推鹿车,背负父所授书,到冀州,依胶东富人程安寿,寿养护之。逞时年小,宋氏昼则樵采,夜则教逞,然纺绩无废。寿每叹曰:「学家多士大夫,得无是乎!」逞遂学成名立,仕苻坚为太常。坚尝幸其太学,问博士经典,乃悯礼乐遗阙。时博士卢壸对曰:「废学既久,书传零落,比年缀撰,正经粗集,唯周官礼注未有其师。窃见太常韦逞母宋氏世学家女,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今年八十,视听无阙,自非此母无可以传授后生。」于是就宋氏家立讲堂,置生员百二十人,隔绛纱幔而受业,号宋氏为宣文君,赐侍婢十人。周官学复行于世,时称韦氏宋母焉。
典故
晋公勋业

相关人物
韩滉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九〈韩滉列传〉~3599~
韩滉字太冲,太子少师休之子也。少贞介好学,以荫解褐左威卫骑曹参军,出为同官主簿。至德初,青齐节度邓景山辟为判官,授监察御史、兼北海郡司马,以道路阻绝,因避地山南。采访使李承昭奏充判官,授通州长史、彭王府咨议参军。邓景山移镇淮南,又表为宾佐,未行,除殿中侍御中,追赴京师。先是,滉兄法知制诰,草王玙拜官之词,不加虚美,玙颇衔之。及其秉政,诸使奏滉兄弟者,必以冗官授之。玙免相,群议称其屈,累迁至祠部、考功、吏部三员外郎。滉公洁强直,明于吏道,判南曹凡五年,详究簿书,无遗纤隐。大历中,改吏部郎中、给事中。时盗杀富平令韦当,县吏捕获贼党,而名隶北军,监军鱼朝恩以有武材,请诏原其罪,滉密疏驳奏,贼遂伏辜。迁尚书右丞。五年,知兵部选。六年,改户部侍郎、判度支。自至德、乾元已后,所在军兴,赋税无度,帑藏给纳,多务因循。滉既掌司计,清勤检辖,不容奸妄,下吏及四方行纲过犯者,必痛绳之。又属大历五年已后,蕃戎罕侵,连岁丰稔,故滉能储积谷帛,帑藏稍实。然苛剋颇甚,覆治案牍,勾剥深文,人多咨怨。大历十二年秋,霖雨害稼,京兆尹黎干奏畿县损田,滉执云干奏不实。乃命御史巡覆,回奏诸县凡损三万一千一百九十五顷。时渭南令刘藻曲附滉,言所部无损,白于府及户部。分巡御史赵计复检行,奏与藻合。代宗览奏,以为水旱咸均,不宜渭南独免,申命御史朱敖再检,渭南损田三千馀顷。上谓敖曰:「县令职在字人,不损犹宜称损,损而不问,岂有恤隐之意耶!卿之此行,可谓称职。」下有司讯鞫,藻、计皆伏罪,藻贬万州南浦员外尉,计贬丰州员外司户。滉弄权树党,皆此类也。俄改太常卿,议未息,又出为晋州刺史。数月,拜苏州刺史、浙江东西都团练观察使。寻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滉既移镇,安辑百姓,均其租税,未及踰年,境内称理。及建中年冬,泾师之乱,德宗出幸,河、汴骚然,滉训练士卒,锻砺戈甲,称为精劲。李希烈既陷汴州,滉乃择其锐卒,令裨将李长荣、王栖曜与宣武节度刘玄佐掎角讨袭,解宁陵之围,复宋、汴之路,滉功居多。然自关中多难,滉即于所部闭关梁,筑石头五城,自京口至玉山,禁马牛出境;造楼船战舰三十馀艘,以舟师五千人由海门扬威武,至申浦而还;毁撤上元县佛寺道观四十馀所,修坞壁,建业抵京岘,楼雉相属,以佛殿材于石头城缮置馆第数十。时滉以国家多难,恐有永嘉渡江之事,以为备预,以迎銮驾,亦申儆自守也。城中穿深井十丈近百所,下与江平,俾偏将丘涔督其役。涔酷虐士卒,日役千人,朝令夕办,去城数十里内先贤丘墓,多令毁废。明年正月,追李长荣等戍军还,以其所亲吏卢复为宣州刺史、采石军使,增营垒,教习长兵。以佛寺铜钟铸弩牙兵器。陈少游时镇扬州,以甲士三千人临江大阅,滉亦以兵三千人临金山,与少游相应,楼船于江中,以金银缯䌽互相聘赉。而自德宗出居,及归京师,军用既繁,道路又阻,关中饥馑,加之以灾蝗,江南、两浙转输粟帛,府无虚月,朝廷赖焉。兴元元年,就加检校吏部尚书。数月,又加检校右仆射。贞元元年七月,拜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使并如故。二年春,特封晋国公。
典故
昆阳
 
昆阳功业
 
昆阳举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王莽


《汉书》卷九十九下《王莽传下》
昆阳时已降汉,汉兵守之。严尤、陈茂与二公会,二公纵兵围昆阳。严尤曰:「称尊号者在宛下,宜亟进。彼破,诸城自定矣。」邑曰:「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遂围城数十重。城中请降,不许。严尤又曰:「『归师勿遏,围城为之阙』,可如兵法,使得逸出,以怖宛下。」邑又不听。会世祖悉发郾、定陵兵数千人来救昆阳,寻、邑易之,自将万馀人行陈,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独迎,与汉兵战,不利。大军不敢擅相救,汉兵乘胜杀寻。昆阳中兵出并战,邑走,军乱。大风蜚瓦,雨如注水,大众崩坏号謼虎豹股栗士卒奔走,各还归其郡。邑独与所将长安勇敢数千人还雒阳。关中闻之震恐,盗贼并起。

例句

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 李白 赠张相镐二首

千载昆阳好功业,与君门下作恩威。 罗隐 经故洛阳城

熊罴驱涿鹿,犀象走昆阳。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典故  
凌烟勋业
 

《大唐新语》卷十一〈褒锡〉~63~
贞观十七年,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赵公长孙无忌、河间王孝恭、蔡公杜如晦、郑公魏徵、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卢公程知节、永兴公虞南、渝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绩、胡公秦叔宝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太宗亲为之赞,褚遂良题阁,阎立本画。及侯君集谋反伏诛,太宗与之诀,流涕谓之曰:「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
《新唐书》卷二〈太宗皇帝本纪·贞观十七年〉~4~
月己亥,虑囚。戊申,图功臣于凌烟阁。

简释

凌烟阁:咏功臣受勋。唐李贺《南园》之五:“请君暂上凌云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典故
千亩业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3272~
故曰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閒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例句

因兹千亩业,以代双牛耕。 鲍溶 云溪竹园翁

《國語辭典》:班马(班馬)  拼音:bān mǎ
1.离群的马。《左传。襄公十八年》:「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唐。李白 送友人诗:「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汉班固和司马迁的合称。《晋书。卷八二。陈寿传。史臣曰》:「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也作「马班」。
《國語辭典》:班扬(班揚)  拼音:bān yáng
John Bunyan
人名。(西元1628~1688)英国小说家。幼年贫苦失学,曾任浸信会牧师,从事布道工作。西元一六六○年,英国王政复辟之后,以叛离国教罪名,被捕下狱,历时十二年。著有宗教寓言小说《天路历程》,影响极大。也译作「邦扬」、「彭扬」。
《國語辭典》:黑头(黑頭)  拼音:hēi tóu
1.剧曲中的花脸角色。原指扮包公者,以唱功为主,并钩黑脸,后泛称戏剧中扮演净角的大花脸。
2.阴历每月二十日前后,入晚无月,北方人称为「黑头」。后泛指没有月光的黑夜。也称为「月黑头」。
《國語辭典》:黑头公(黑頭公)  拼音:hēi tóu gōng
人在壮年而位列三公。《晋书。卷七七。诸葛恢传》:「恢弱冠知名,试守即丘长,转临沂令,为政和平。……导尝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
《國語辭典》:屠龙(屠龍)  拼音:tú lóng
比喻技巧高深,但却无用。参见「屠龙之技」条。清。王鹏运 沁园春:「画虎文章,屠龙事业,凄绝南歌入破时。」
《漢語大詞典》:武昌鱼(武昌魚)
三国 吴 嗣主 孙晧 从 建业 迁都 武昌 ,丞相 陆凯 进谏,疏中引童谣:“寧饮 建业 水,不食 武昌 鱼”。见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武昌 鱼指 武昌 附近所产的团头鲂。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秋来倍忆 武昌 鱼,梦著只在 巴陵 道。” 明 李贽 《与刘肖川书》:“但恐檀越远去,外护无依,不肖当为 武昌 鱼,任人膾炙矣。”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才饮 长沙 水,又食 武昌 鱼。”
《漢語大詞典》:凌烟(凌煙,淩煙)
亦作“ 凌烟 ”。
(1).犹凌云。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或飘翰凌烟,或潜泳浮海。”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恆警露,孤影尚凌烟。” 唐 虞世南 《飞来双白鹤》诗:“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
(2). 凌烟阁 的省称。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凌烟 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明 陆采 《明珠记·返旆》:“罢干戈,功写 凌烟 谁似我,声名千古壮京都。”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之三:“儒生无分上 凌烟 ,出水清姿颇自怜。”
淩煙:凌烟阁 的省称。 宋 叶适《晋元帝庙记》:“ 汉 唐 陋矣,其殊勋盛烈,亦纪官爵,图形貌,有 麒麟 、 云臺 、 凌烟 之目,夸其得意。” 元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曲:“先生豪放,诗狂酒狂,志不在 凌烟 。” 明 张居正 《寄严少师三十韵》:“所希垂不朽,勋业在 凌烟 。”
《漢語大詞典》:凌烟像(凌煙像)
指 凌烟阁 中功臣画像。 宋 黄庭坚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词:“封侯万里,写 凌烟 像。”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毕竟 凌烟 像,何似《輞川图》。”
《國語辭典》:凌烟阁(凌煙閣)  拼音:líng yān gé
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内,唐太宗为表彰功臣勋绩所建的楼阁。内悬挂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由阎立本绘,唐太宗亲自作赞,褚遂良题阁。《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戊申,图功臣于凌烟阁。」唐。白居易 题酒瓮呈梦得诗:「凌烟阁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后泛指表彰功臣的殿阁。宋。汪藻醉别刘季高侍郎诗:「英姿合上凌烟阁,巧谮曾遭偃月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