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和
《汉语大词典》:暄和 拼音:xuān hé
暖和。《隋书·孝义传·田德懋》:“春日暄和,气力何似?宜自抑割,以礼自存。” 宋 柳永 《黄莺儿》词:“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清 蒋士铨 《冬青树·画壁》:“风日暄和,江山清美。”根据历代诗词可找到和字在暄和一词中读平声的确凿證据17例。具体如下:
例證:平读
- 身闲赢得出,天气渐暄和。 唐·李建勋 春日东山正(一作草)堂作
- 日出清②江望,暄和散旅愁。 唐·杜甫 晓望白帝城盐山
- 野吟何处最相宜,春景暄和好入诗。 唐·杜荀鹤 春日山居寄友人
- 东风日暄和,触事全胜尚。 宋·刘攽 春日凉榭寄戴大临
- 蒸湿何由解,暄和自不禁。 宋·刘攽 占晴 其二
- 归持福寿凭怀券,时及暄和谓有神。 宋·王洋 观僧作藏会
- 神丸起痿瘵,厚纩还暄和。 宋·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
- 苑花方盛重暄和,特②会群臣开广宴。 宋·赵炅 缘识 其二十三
- 潇洒松篁影,暄和燕雀音。 宋·郭祥正 西斋二首 其一
- 曲折藏花地,暄和载酒天。 宋·郭祥正 城南
- 倏忽韶光一半过,寒威犹尚压暄和。 宋·韩琦 辛亥二月十五日
- 凛戾寒初中,暄和暖早催。 明末清初·屈大均 庚午初冬同诸子出广州北郊饮于尚氏墓堂感怀往事有作
- 密筱藏阴香几瓣,还愁微霰祝暄和。 明末清初·王夫之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二十二 惜梅
- 岭复更峦重,暄和迥异冬。 清·弘历 暖
- 时节不相让,即渐转暄和。 清·弘历 见初耕者示直𨽻接驾官
- 报是初冬新律改,依然霜晓气暄和。 清·玄烨 塞外初冬
- 风日况暄和,缓步徐览登。 清·陈王猷 同诸子游芙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