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 【介绍】: 即菩提达摩
或作达磨
高僧
南朝梁时南天竺国王子。
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
师从般若多罗尊者,为西土禅宗二十八世传人。
梁武帝大通元年泛海至广州
普通中迎至金陵与谈佛理。
谈不契合,乃渡江入魏传布佛教。
嵩山少林寺面壁参禅九年,人莫测其玄妙。
传《楞伽经》及其心法于慧可,于是禅宗得流传中国。
世称中土禅宗初祖
全后魏文·卷六十
菩提达磨姓刹帝利天竺王子。
梁大通元年(即普通八年)。
来至东土,与梁武语,机缘不契,度江来归,止嵩山少林寺明年终(大通二年孝庄建义元年)。
梁武帝追慕为碑,昭明为祭文,是为初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南天竺香至国王之季子也。
刹帝利种。
资性开朗。
神慧无方。
志存大乘本名菩提多罗
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游化其国。
受王供养。
以神通力。
知其密迹。
使与二兄月净多罗功德多罗。
辨所施珠。
而磨才智无碍
二兄不能屈。
尊者因谓之曰。
汝于诸法。
已得通量。
达磨者。
通大之义也。
宜名达磨
以承统寄。
磨恭禀教义。
服勤左右。
垂四十年。
迨尊者顺世。
遂躬行阐导。
破伏六宗。
然观震旦。
有大乘气象。
故附舶东来。
阅三寒暑。
达于南海
时梁大通元年也。
广州既备礼迎接。
即驿奏武帝
诏至。
慰劳勤渥。
问曰。
朕自御极以来。
造寺写经度僧。
有何功德。
答曰。
人天小果耳。
上曰。
何谓大乘功德。
答曰。
妙圆。
体自空寂。
如是功德。
不于世求。
上曰。
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答曰。
廓然无圣。
上曰。
对朕者谁。
答曰不识。
上终无所领悟。
乃北抵魏。
寓止嵩山少林寺
面壁危坐。
终日嘿然。
人竞以壁观婆罗门称之。
时则孝明帝武泰元年也。
钦磨道德。
三诏不起。
就赐衲袈裟。
金钵银水瓶。
以致供养。
俄有沙门惠可道副道育尼总持者。
从其诲励九年。
乃命之曰。
时至矣。
汝等宜各言其所得乎。
副曰。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磨曰。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閦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磨曰。
汝得吾肉。
道育曰。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磨曰。
汝得吾骨。
慧可礼拜后。
依位而立。
磨曰。
汝得吾髓。
于是顾谓慧可曰昔如来。
以王法眼藏。
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
以至于吾。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拜授袈裟。
以表信。
听吾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又曰吾观震旦。
惟楞伽经。
以印心。
汝等宜加勉。
乃往禹门圣寺
端坐示灭。
太和十九年丙辰岁。
十月五日也。
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熊耳山定林寺
塔其上焉。
后三岁
奉使宋云自西域回。
遇磨葱岭手𢹂只履。
翩然独迈。
问之曰。
西天去云归以闻。
诏启。
圹视之。
仅只履而已。
唐代宗追谥圆觉禅师
塔曰空观。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菩提达摩
南天竺婆罗门种。
神慧疏朗。
闻皆晓悟。
志存大乘冥心虚寂。
通微彻数定学高之。
悲此边隅以法相导。
初达宋境南越。
末又北度至
随其所止诲以禅教。
于时合国盛弘讲授。
乍闻定法多生讥谤。
有道育慧可
此二沙门
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
初逢法将知道有归。
亲事之经四五载。
给供咨接。
感其精诚诲以真法。
如是安心谓壁观也。
如是发行谓四法也。
如是顺物教护讥嫌。
如是方便教令不著。
然则入道多途。
要唯二种。
谓理行也。
藉教悟宗。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疑住壁观。
无自无他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四行万行同摄。
初报怨行者。
修道苦至当念往劫。
舍本逐末多起爱憎。
今虽无犯是我宿作。
甘心受之都无怨对。
经云。
逢苦不忧。
识达故也。
此心生时与道无违。
体怨进道故也。
二随缘行者。
众生无我苦乐随缘。
纵得荣誉等事。
宿因所构今方得之。
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
三名无所求行。
世人长迷处处贪著。
名之为求。
道士悟真理与俗反。
安心无为形随运转。
三界皆苦谁而得安。
经曰。
有求皆苦。
无求乃乐也。
四名称法行。
即性净之理也。
以此法开化魏土。
识真之士从奉归悟。
录其言诰卷流于世。
自言年一百五十馀岁。
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神僧传·卷第四
菩提达磨
南天竺婆罗门种。
神慧疏朗闻皆晓悟。
志存大乘冥心虚寂。
通微彻数定学高之。
梁武帝普通初广州
刺史表闻。
武帝遣使诏迎至金陵
亲问曰。
朕即位以来造寺舍经度僧不可胜数。
有何功德。
师曰。
并无功德。
曰。
何以并无功德。
师曰。
此但人天小果。
有漏之因。
虽有非实。
曰。
如何是真功德。
师曰。
净智妙圆体自空寂。
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问。
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师曰。
廓然无圣。
曰。
对朕者谁。
师曰。
不识。
不省玄旨。
师知机不契。
十九日遂去梁。
折芦一枝渡江。
二十三日北趋魏境。
寻至雒邑
初止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而坐九年
遂逝焉。
熊耳山
魏宋奉使西域回。
遇师于葱岭
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
云问何去。
曰西天去。
又谓云曰。
汝主已厌世。
云闻之茫然别师。
东迈暨复命明帝已登遐矣。
孝庄即位
云具奏其事。
令起圹。
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