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国语辞典》:道教 拼音:dào jiào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为教祖的宗教。相传创于东汉张陵,陵著有道书二十篇,自号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以符咒为人治病,讲炼丹长生之术,入教者须缴纳五斗米,时人称为「五斗米道」。始盛行于蜀郡,后经弟子广布,信徒渐增,遂正式成为道教,流传于全国。
根据历代诗词可找到教字在道教一词中读仄声的确凿證据8例。具体如下:
例證:仄读
- 优游沐道教,渐渍淹寒暑。 南梁·何逊 初发新林诗
- 大贤明道教,惨戚悯顽夫。 隋·无名氏 三徒五苦辞 其五
- 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 隋末唐初·李世民 焚经台
- 同尊佛道教,凡恪送衣裳。 唐·王梵志 诗并序 其二十
- 长奉光天神道教,登釐无谢福为田。 明·王慎中 奉祈于朝天门迎词
- 自识玄关妙,因知道教崇。 明·徐熥 登玉皇阁
- 万山深处一高台,法演玄元道教开。 明·朱诚泳 予既出楼观乃登说经台凭高纵目但觉松风满山而恍惚若闻老氏道言也且摩挲古刻而米老第一山字尤甚奇古惜从行无善绘者未能摹写其景以归姑成一诗以涤尘襟云
- 灵素尔时崇道教,华严何藉演金轮。 清·弘历 题宣和绿端石华严海会砚